筒管收容装置以及自动络纱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5573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筒管收容装置以及自动络纱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筒管收容装置以及自动络纱机,其中筒管收容装置用于收容从卷绕单元(10)排出的无纱线筒管(B),该筒管收容装置具备:投入口(671、672),其供投入无纱线筒管(B);保持部(61),其一边维持从投入口(671、672)投入的无纱线筒管(B)的端部的朝向一边暂时保持该无纱线筒管(B),并在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的量达到规定量的情况下,将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排出;收容部(71),其将从保持部(61)排出的无纱线筒管(B)分至多个区域来收容,保持部(61)具备将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分配至收容部(71)的各区域的分配排出机构(81)。
【专利说明】筒管收容装置以及自动络纱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收容从卷绕单元排出的无纱线筒管的筒管收容装置、以及具备该筒管收容装置的自动络纱机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以来,公知有并排设置多个卷绕单元而构成的自动络纱机。例如筒管托盘式自动络纱机由多个卷绕单元、筒管输送装置、无纱线筒管抽取装置等构成。筒管输送装置将卷绕有由细纱机精纺出的纱线的筒管(以下,称为带纱线筒管)输送至各卷绕单元。在各卷绕单元中,将纱线从带纱线筒管退绕而形成卷装。
[0003]将在各卷绕单元将纱线退绕而处理完毕的筒管(以下,称为无纱线筒管)从卷绕单元排出。所排出的无纱线筒管由筒管输送装置的托盘输送。无纱线筒管抽取装置抽取筒管输送装置的托盘上的无纱线筒管。将由无纱线筒管抽取装置抽取的无纱线筒管从无纱线筒管射出部排出。将所排出的无纱线筒管例如收容于回收箱等。
[0004]但是,从无纱线筒管射出部排出时的无纱线筒管的端部的朝向(天底方向)一致。然而,若在通过无纱线筒管射出部后,将无纱线筒管随意投入回收箱等,则存在无纱线筒管在回收箱等的内部跳动等而改变端部的朝向的情况,从而无纱线筒管的端部的朝向变得不一致而处于不规则的状态。之后,在使无纱线筒管返回细纱机时,由于需要使无纱线筒管的端部的朝向重新一致,所以若无纱线筒管的端部的朝向不规则,则在使无纱线筒管返回细纱机前,需要进行使无纱线筒管的端部的朝向一致的筒管整理作业。
[0005]作为使筒管的端部的朝向一致地回收至回收箱等的技术,例如,在日本特开昭60-81338号公报中,公开了在用料斗暂时保持了带纱线筒管(满筒管)而非无纱线筒管之后,收容于收纳箱的装置。收容箱由分离器划分,在每个区域都设有料斗。另外,在日本特开平6-29347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边使射出部移动一边使带纱线筒管(满筒管)的端部的朝向一致地保持于回收箱的装置。构成为使射出部移动而将带纱线筒管一根一根依次回收。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产生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无纱线筒管在收容部等跳动而改变端部的朝向的情况,从而能够以使无纱线筒管的端部的朝向一致的状态回收该无纱线筒管的筒管收容装置以及自动络纱机。
[0007]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接下来对用于解决本课题的手段进行说明。
[0008]S卩,第一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是收容从卷绕单元排出的无纱线筒管的筒管收容装置,具备投入口、保持部以及收容部。投入口供投入无纱线筒管。保持部一边维持从投入口投入的无纱线筒管的端部的朝向一边暂时保持该无纱线筒管,并在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的量达到规定量的情况下,将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排出。收容部将从保持部排出的无纱线筒管分至多个区域来收容。保持部具备将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分配至收容部的各区域的分配排出机构。[0009]第二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在第一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的基础上,其中,收容部构成为能够设置对无纱线筒管进行收容的回收箱,回收箱的内部被分为多个区域。
[0010]第三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在第一或第二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的基础上,还具备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以及控制部。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能够检测保持部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的量。控制部基于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使保持部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从保持部排出。
[0011]第四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在第一?第三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的基础上,其中,保持部具备:限制无纱线筒管向作为落下方向的垂直方向移动的底部、和限制无纱线筒管向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一侧壁部以及第二侧壁部。分配排出机构通过驱动底部、第一侧壁部以及第二侧壁部中的至少任一个,由此形成底部与第一侧壁部之间的第一排出口、或者底部与第二侧壁部之间的第二排出口的任一个。
[0012]第五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在第四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的基础上,其中,保持部的底部是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的板状部件,第一侧壁部以及第二侧壁部沿着底部的对置的长边配置。分配排出机构通过使第一侧壁部以及第二侧壁部同时相对于底部移动,由此交替地形成第一排出口和第二排出口。
[0013]第六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在第四或第五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的基础上,其中,保持部构成为底部能够拆装自如。
[0014]第七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在第四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的基础上,其中,保持部的底部分别具备: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第一底部以及第二底部,第一侧壁部以及第二侧壁部沿着底部的对置的长边配置。分配排出机构使底部向第一底部侧以及第二底部侧交替地倾斜,并且在使底部向第一底部侧倾斜的情况下,在底部与第一侧壁部之间形成第一排出口,在使底部向第二底部侧倾斜的情况下,在底部与第二侧壁部之间形成第二排出口。
[0015]第八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在第七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的基础上,其中,第一底部以及第二底部是分别具有基部、第一接受部、第二接受部的彼此对称的形状,第一接受部连续设于基部的第一底部以及第二底部邻接的一侧,第二接受部连续设于与基部的第一底部以及第二底部邻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由基部、第一接受部以及第二接受部形成的相对于第一底部以及第二底部的摆动轴而垂直的方向的剖面形状为凹状。
[0016]第九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在第五?第八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的基础上,其中,保持部还具备:沿着底部的短边配置的第1-1侧壁部和第1-2侧壁部、以及调整第1-1侧壁部和上述第1-2侧壁部之间的间隔的调整机构。
[0017]第十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在第三?第九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的基础上,其中,收容部还具备检测回收箱的设置状态的回收箱检测传感器。控制部基于回收箱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到在收容部未设置有回收箱的情况下,停止保持部进行的无纱线筒管的排出。
[0018]第十一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在第十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的基础上,其中,回收箱检测传感器兼作检测回收箱所收容的无纱线筒管的量的筒管收容量检测传感器。基于筒管收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到回收箱所收容的无纱线筒管的量达到规定量的情况下,控制部停止保持部进行的无纱线筒管的排出。
[0019]第十二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在第十一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的基础上,其中,至少并排设置两台保持部以及两台收容部,并使第一收容部作为优先收容无纱线筒管的优先机进行动作,使第二收容部在优先机处于不能收容无纱线筒管的状态的情况下作为收容无纱线筒管的辅助机进行动作。
[0020]第十三发明的自动络纱机具备:第一?第十二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和进行用于向卷绕单元供给带纱线筒管的准备处理的筒管供给装置。筒管收容装置配置于筒管供给装置的机台上。
[0021]第十四发明的自动络纱机具备:第十二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筒管输送装置、筒管抽取装置以及无纱线筒管射出部。筒管输送装置从卷绕单元回收无纱线筒管。筒管抽取装置从筒管输送装置抽取无纱线筒管。无纱线筒管射出部一边维持由筒管抽取装置抽取的无纱线筒管的所抽取的端部的朝向,一边向筒管收容装置的投入口引导该无纱线筒管。无纱线筒管射出部根据优先机的状态来决定将无纱线筒管引导至优先机还是引导至辅助机。
[0022]第十五发明的自动络纱机在第十四发明的自动络纱机的基础上,其中,无纱线筒管射出部具有分离器,该分离器对将无纱线筒管引导至优先机还是引导至辅助机进行切换。将无纱线筒管射出部的筒管抽取装置侧作为上游侧,将筒管收容装置侧作为下游侧,分离器的前端部朝向下游侧,分离器的摆动中心设于比前端部靠上游侧。
[0023]根据本发明的筒管收容装置以及自动络纱机,能够防止无纱线筒管在收容部等跳动而改变端部的朝向的情况,从而能够以使无纱线筒管的端部的朝向一致的状态进行回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自动络纱机100的主视简略图。
[0025]图2是表示筒管供给装置12的结构的主视剖视图。
[0026]图3是筒管供给装置12的立体图。
[0027]图4是筒管收容装置40的俯视图。
[0028]图5是图4的V - V线的剖视图。
[0029]图6是图4的V1- VI线的剖视图。
[0030]图7 (A)是表示在第一回收箱721安装分隔件75的中途的状态的立体简略图,图7 (B)是表示在第一回收箱721安装了分隔件75后的状态的立体简略图。
[0031]图8 (A)是表示在第一收容部711设置第一回收箱721的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 (B)是表示在第一收容部711设置了第一回收箱721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2]图9是表示将第一保持部611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排出至第一回收箱721的第1-1区域761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3]图10是表示接着图9的状态而将第一保持部611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排出至第一回收箱721的第1-2区域762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4]图11是在第一收容部711的第一回收箱721回收无纱线筒管B且达到规定的量的情况。
[0035]图12是表示无纱线筒管射出部36的变形例的简略图。
[0036]图13是实施例2的自动络纱机100的筒管收容装置40的俯视图。
[0037]图14是图13的XIV - XIV线的剖视图。[0038]图15是图13的XV - X V线的剖视图。
[0039]图16是表示将第一保持部611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排出至第一回收箱721的第1-1区域761的状态的剖视图。
[0040]图17是表示接着图16的状态而将第一保持部611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排出至第一回收箱721的第1-2区域762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实施例1
[0042]接下来,使用图1?图12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自动络纱机100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自动络纱机100是筒管托盘式自动络纱机。
[0043]首先,对自动络纱机100的概要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自动络纱机100主要具备多个卷绕单元10、筒管输送装置11、筒管供给装置12、筒管抽取装置13以及筒管收容装置40。
[0044]将卷绕有由细纱机(未图示)精纺出的纱线的带纱线筒管YB散装于容器8中并将其搬运至筒管供给装置12并投入筒管供给装置12。筒管供给装置12在从所投入的带纱线筒管YB组中将带纱线筒管YB个别化后,将带纱线筒管YB以插入的方式安装于筒管输送装置11的托盘22。筒管输送装置11将带纱线筒管YB输送至各卷绕单元10。在各卷绕单元10中,将纱线从安装于托盘22的带纱线筒管YB退绕而形成卷装。
[0045]将在各卷绕单元10将纱线退绕而处理完毕的无纱线筒管B从卷绕单元10排出。所排出的无纱线筒管B由筒管输送装置11的托盘22输送。无纱线筒管抽取装置13抽取筒管输送装置11的托盘22上的无纱线筒管B。将所抽取的无纱线筒管B回收。在抽取无纱线筒管B后的托盘22的下游侧,借助筒管供给装置12来安装新的带纱线筒管YB。此外,从各卷绕单元10还排出作为残留有非常短的纱线的筒管的带极少残纱筒管,但是在前述无纱线筒管B中也包括该带极少残纱筒管。
[0046]接下来,使用图1、图2、图3对构成自动络纱机100的各装置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0047]多个并排设置的卷绕单元10构成为:分别将卷绕在安装于托盘22的带纱线筒管YB的纱线退绕,并将其反卷于卷绕筒管,由此形成卷装。
[0048]筒管输送装置11构成为:对各卷绕单元10自动地供给带纱线筒管YB,并且将无纱线筒管B从各卷绕单元10回收。筒管输送装置11具备筒管输送路径21和多个托盘22。筒管输送路径21借助传送带等输送托盘22。在筒管输送路径21上所输送的多个托盘22中,安装有带纱线筒管YB或无纱线筒管B。
[0049]筒管供给装置12构成为:对所输送的托盘22中的未载置有带纱线筒管YB以及无纱线筒管B的托盘22供给带纱线筒管YB。筒管供给装置12具备筒管投入部23、个别化部24、托盘载置部25以及筒管移动部26。
[0050]筒管投入部23是供投入由容器8输送来的带纱线筒管YB组的部分。
[0051]个别化部24构成为,一边使被投入至筒管投入部23的带纱线筒管YB组上升一边将带纱线筒管YB个别化。个别化部24具备环形带27和多个筒管接受部件28。环形带27沿上下方向配设而构成传送带。将多个筒管接受部件28安装于环形带27。
[0052]筒管接受部件28设有载置带纱线筒管YB的面。该面构成为只能一根一根载置带纱线筒管YB。由于循环驱动环形带27而将被输送至个别化部24的下部的带纱线筒管YB一根一根地载置于筒管接受部件28上,并向上输送。这样,将筒管投入部23内的带纱线筒管YB —根一根地抬起,由此能够实现个别化。
[0053]托盘载置部25接收借助个别化部24而向上方输送的带纱线筒管YB,并判别带纱线筒管YB的退绕侧的端部(天侧)与支承侧的端部(底侧),以使支承侧端部(底侧)在下的状态,将该带纱线筒管YB以插入的方式安装于筒管输送装置11的托盘22。托盘22在托盘载置部25的下方待机,从而带纱线筒管YB以插入的方式安装于托盘22。托盘载置部25的结构是公知的,例如在日本特开平8-169525号公报中公开。
[0054]筒管移动部26配置在筒管投入部23与个别化部24之间,并构成为使带纱线筒管YB组从筒管投入部23移动至个别化部24。筒管移动部26具备摆动输送部29。摆动输送部29是通过摆动而将被投入至筒管投入部23的带纱线筒管YB组中的规定量的带纱线筒管YB输送至个别化部24的部件。摆动输送部29构成为,被驱动而在向个别化部24侧倾斜的姿势(图2的状态)、与向其相反侧亦即筒管投入部23侧倾斜的姿势之间摆动。
[0055]摆动输送部29在向个别化部24侧倾斜的姿势下进行拦截以使筒管投入部23内的带纱线筒管YB组不流入个别化部24侧。在将筒管投入部23的带纱线筒管YB输送至个别化部24的情况下,首先,摆动输送部29摆动至向筒管投入部23侧倾斜的状态。此时,将所拦截的带纱线筒管YB载置于摆动输送部29的上表面。接着,使摆动输送部29再次摆动,而成为向个别化部24侧倾斜的状态。摆动输送部29以在上表面载置有一定量的带纱线筒管YB的状态而摆动,因此仅将载置于摆动输送部29的带纱线筒管YB导入至个别化部24侧。这样,通过使摆动输送部29摆动,而从筒管投入部23的带纱线筒管YB组中向个别化部24仅输送规定量的带纱线筒管YB。
[0056]筒管抽取装置13是从被输送至筒管输送装置11的托盘22中的载置有从卷绕单元10排出的无纱线筒管B的托盘22抽取无纱线筒管B的装置。筒管抽取装置13具备框架31、带部件32、抽取杆33、带残纱筒管射出部35、无纱线筒管射出部36以及残纱检测传感器(未图示)。此外,在从卷绕单元10排出的无纱线筒管B中,混合有残留有若干纱线的筒管(带残纱筒管)。
[0057]框架31构成筒管抽取装置13的基体。带部件32是输送无纱线筒管B的部件。带部件32为环形带,朝向上下方向配置。抽取杆33是摆动自如地设于框架31的臂。在抽取杆33的前端设有抽出带轮34。抽取杆33使抽出带轮34与输送路径上的托盘22上的无纱线筒管B接触并使之向带部件32侧移动,从而将无纱线筒管B向托盘22的上方抽取并向带部件32输送。
[0058]残纱检测传感器(未图示)是检测沿着带部件32向上侧输送的无纱线筒管B中的带残纱筒管的检测装置。残纱检测传感器配置在由带部件32构成的输送路径的中途。带残纱筒管射出部35以及无纱线筒管射出部36配置于由带部件32构成的无纱线筒管B的输送路径上。
[0059]将由残纱检测传感器检测残纱后的无纱线筒管B,作为带残纱筒管排出至带残纱筒管射出部35。带残纱筒管射出部35倾斜,从而使带残纱筒管滑动,进而将其投入至带残纱筒管用回收容器(未图示)。
[0060]另一方面,将无残纱的无纱线筒管B排出至无纱线筒管射出部36。无纱线筒管射出部36也倾斜,从而使无残纱的无纱线筒管B滑动,进而将其投入至筒管收容装置40。在筒管抽取装置13中,以使退绕侧的端部(天侧)朝上的状态从托盘22抽取无纱线筒管B。因此以使退绕侧的端部(天侧)朝前的姿势将无残纱的无纱线筒管B保持原样不变地从无纱线筒管射出部36投入至筒管收容装置40。
[0061]将无纱线筒管射出部36配置为从筒管抽取装置13朝向筒管收容装置4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筒管收容装置40设有第一投入口 671、第二投入口 672,所以无纱线筒管射出部36的前端部与第一投入口 671、第二投入口 672对应地分支为第一引导路371、第二引导路372。
[0062]在无纱线筒管射出部36的第一引导路371与第二引导路372的分支部设置有分离器38。分离器38通过切换引导无纱线筒管B的方向,来切换成为无纱线筒管B的投入对象的第一投入口 671、第二投入口 672。分离器38能够通过驱动源(未图示)来切换。切换由设于筒管供给装置12的控制部77来进行。
[0063]在图3中,将无纱线筒管射出部36的筒管抽取装置13侧作为上游侧,将筒管收容装置40侧(设有第一引导路371和第二引导路372的一侧)作为下游侧。图3的分离器38的前端部381朝向上游侧。摆动轴382设于比前端部381靠下游侧。设有摆动轴382的位置位于第一引导路371与第二引导路372的分支部附近,且位于无纱线筒管B通过的路径上。分离器38的前端部381以摆动轴382为中心摆动,从而对引导无纱线筒管B的方向进行切换。
[0064]图12表示分离器38的变形例。图12的分离器38的前端部381朝向下游侧。摆动轴382设于比前端部381靠上游侧。设有摆动轴382的位置是从第一引导路371与第二引导路372的分支部分离并从无纱线筒管B通过的路径偏离的位置。分离器38的前端部381以摆动轴382为中心摆动,从而对引导无纱线筒管B的方向进行切换。在该变形例的情况下,即使在分离器38摆动时投入无纱线筒管B,也难以在分离器38与无纱线筒管射出部36的侧面之间夹住无纱线筒管B。
[0065]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筒管收容装置40的结构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筒管收容装置40以跨越筒管移动部26的摆动输送部29的上方的方式设置。
[0066]为了便于说明,将从无纱线筒管射出部36投入无纱线筒管B的一侧作为筒管收容装置40的前侧,将与前侧对置的一侧作为后侧。另外,在从后侧观察时规定筒管收容装置40的右侧以及左侧。
[0067]如图4?图7所示,筒管收容装置40具备装置主体51、保持部61以及收容部71。在装置主体51的左侧,作为保持部61配置有第一保持部611,作为收容部71配置有第一收容部711。在装置主体51的右侧,作为保持部61配置有第二保持部612,作为收容部71配置有第二收容部712。在本实施例中,筒管收容装置40是左右大致对称的结构,保持部61与收容部71是相对于装置主体5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大致对称的结构。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左侧的第一保持部611和第一收容部711的结构进行说明,而有时对右侧的第二保持部612和第二收容部712的结构适当地省略说明。
[0068]装置主体51是成为筒管收容装置40的基体的部分。在装置主体51的前侧配置有前壁部52。与无纱线筒管射出部36的第一引导路371和第二引导路372对应地在前壁部52设有第一投入口 671和第二投入口 672。在装置主体51的上部设有用于在自动络纱机100的运转过程中防止无纱线筒管B飞出等的盖(未图示)。
[0069]在装置主体51的后侧,与前壁部52对置地配置有后壁部53。前壁部52与后壁部53的上表面部被第一连结部54与第二连结部55连结。在前壁部52与后壁部53的上表面部的靠中央的位置平行地配置有两根第一连结部54。在前壁部52与后壁部53的上表面部的左右端部分别配置有第二连结部55。前壁部52与后壁部53的右侧部以及左侧部,被第三连结部56与第四连结部57连结。前壁部52与后壁部53的下表面部被第五连结部58连结。在装置主体51的内部设有第六连结部59,以便对设置第一保持部611的空间、和设置第二保持部612的空间进行分隔。在装置主体51的右侧面与左侧面设有用于相对于收容部71放入或取出回收箱72的开口部70。开口部70是由前壁部52、后壁部53、第四连结部57以及第五连结部58围起的区域。
[0070]收容部71是将从保持部61排出的无纱线筒管B分至多个区域进行收容的部件。收容部71构成为能够设置以及更换回收箱72。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收容部71设有第一收容部711和第二收容部712。第一收容部711构成为能够设置以及更换第一回收箱721,第二收容部712构成为能够设置以及更换第二回收箱722。将第一回收箱721以及第二回收箱722的内部分别分为多个区域。
[0071]向收容部71设置以及更换回收箱72是通过设于装置主体51的开口部70进行的。在收容部71设有用于载置回收箱72的载置部73。载置部73构成为,能够根据回收箱72的高度来调节上下方向的位置。在载置部73设有限制部74。限制部74构成为能够根据回收箱72的前后的尺寸而相对于载置部73来调节前后方向的位置。由此即使根据无纱线筒管B的长度而将设置于收容部71的回收箱72变更为不同大小的回收箱,也能够将第一回收箱721设置于规定的基准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调节载置部73以及限制部74的位置,以使第一回收箱721的前侧以及上端的边位于规定的基准位置。
[0072]如图7所示,为了将第一回收箱721与第二回收箱722的内部分为多个区域,而安装有分隔件75。通过将分隔件75插入第一回收箱721与第二回收箱722,从而能够将第一回收箱721与第二回收箱722的内部分别分隔为两个区域。第一回收箱721被分隔件75分隔为第1-1区域761和第1-2区域762。第二回收箱722被分隔件75分隔为第2_1区域763和第2-2区域764。
[0073]在分隔件75被插入第一回收箱721与第二回收箱722的状态下,将各区域761、762、763、764的短边的长度设定为比无纱线筒管B的长度短。将各区域761、762、763、764的长边的长度设定为比无纱线筒管B的长度略长。即使在第一回收箱721与第二回收箱722收容有无纱线筒管B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向上方拔出分隔件75而将其卸下。
[0074]保持部61是一边维持从第一投入口 671以及第二投入口 672投入的无纱线筒管B的端部的朝向、一边暂时保持该无纱线筒管B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保持部61设有第一保持部611和第二保持部612。第一保持部611在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的量达到规定量的情况下,将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分配并排出至第一回收箱721的第1-1区域761和第1-2区域762。第二保持部612在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的量达到规定量的情况下,将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分配并排出至第二回收箱722的第2-1区域763和第2_2区域764。
[0075]保持部61具备底部62、第一侧壁部63、第二侧壁部64以及第三侧壁部65。底部62是限制无纱线筒管B向作为落下方向的垂直方向移动的部件。底部62是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的板状部件。底部62在第一保持部611以跨越对第一回收箱721的第1-1区域761与第1-2区域762进行分隔的分隔件75的上方的方式设置,并在第二保持部612以跨越对第二回收箱722的第2-1区域763与第2_2区域764进行分隔的分隔件75的上方的方式设置。底部62插入形成于后壁部53的间隙,并被设于前壁部52的间隙支承。还能够从间隙拔出底部62而将其从装置主体51卸下。
[0076]第一侧壁部63、第二侧壁部64以及第三侧壁部65是限制无纱线筒管B向水平方向(左右方向)移动的部件。第一侧壁部63、第二侧壁部64以及第三侧壁部65沿着底部62的对置的长边配置。第一侧壁部63、第二侧壁部64以及第三侧壁部65构成为:并排设置有两台剖面大致为-字型且同一形状的侧壁部件66。侧壁部件66的下端部向内侧略微弯曲。因此第一侧壁部63与第三侧壁部65的下侧端部以彼此接近的方式略微弯曲,第二侧壁部64与第三侧壁部65的下侧端部也以彼此接近的方式略微弯曲。由于使第一侧壁部63、第二侧壁部64以及第三侧壁部65的下端部如此弯曲,从而在排出多根无纱线筒管B时,无纱线筒管B容易集中落下。
[0077]在第一侧壁部63、第二侧壁部64以及第三侧壁部65的前后,配置有作为第1_1侧壁部的前壁部52、第1-2侧壁部68。前壁部52 (第1_1侧壁部)以及第1_2侧壁部68是限制无纱线筒管B向水平方向(前后方向)移动的部件(参照图6)。第1-2侧壁部68架设于第一连结部54以及第二连结部55。第1-2侧壁部68以下端部接近底部62的方式延伸配置。第1-2侧壁部68具备调节机构,以便能够根据无纱线筒管B的长度来调节位置。具体而言,第1-2侧壁部68构成为:能够在前后方向变更相对于第一连结部54以及第二连结部55的固定位置。由此,即使无纱线筒管B变更为长度不同的大小的部件,也能够通过调节第1-2侧壁部68的位置来应对。在前壁部52 (第1-1侧壁部)以及第1-2侧壁部68安装有缓冲部件69,用于降低从无纱线筒管射出部36投入的无纱线筒管B碰撞时的冲击。
[0078]在保持部61的上部设有引导部87。在引导部87上与装置主体51的左右方向平行地形成有贯通孔,支柱88插通该贯通孔。支柱88以与装置主体51的左右方向平行的方式架设于第二连结部55以及第六连结部59。因此保持部61能够沿着支柱88而向装置主体51的左右方向移动。
[0079]第一保持部611能够在第一侧壁部63与第三侧壁部65处于底部62的上部的状态(图9A、图1OC的第一保持部611的状态。以下,称为“第1-1状态”)、第二侧壁部64与第三侧壁部65处于底部62的上部的状态(图9C、图1OA的第一保持部611的状态。以下,称为“第1-2状态”)之间切换位置。另外,第二保持部612也能够在第一侧壁部63与第三侧壁部65处于底部62的上部的状态(以下,称为“第2-1状态”)、第二侧壁部64与第三侧壁部65处于底部62的上部的状态(以下,称为“第2-2状态”)之间切换位置。
[0080]保持部61具备将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分配至收容部71的各区域761、762、763、764的分配排出机构81。分配排出机构81使第一保持部611与第二保持部612移动,由此在底部62与第一侧壁部63之间形成第一排出口 82 (参照图9B),且在底部62与第二侧壁部64之间形成第二排出口 83 (参照图10B)。
[0081]分配排出机构81具备致动器84。将致动器84保持于第一连结部54。在第一保持部611的上部设有固定部86。致动器84的杆85固定于固定部86。通过使致动器84的杆85伸缩,从而第一保持部611能够在“第1-1状态”与“第1-2状态”之间切换。另外,第二保持部612能够在“第2-1状态”与“第2-2状态”之间切换。
[0082]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91是检测保持部61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的量的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91在第一保持部611以及第二保持部612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的量达到规定的量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无纱线筒管B的上表面位置来检测无纱线筒管B的量。使用由投感光部92和镜部93构成的光电传感器来作为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91。投感光部92设于装置主体51的第三连结部56。镜部93设于装置主体51的第六连结部59。在第一侧壁部63、第二侧壁部64以及第三侧壁部65分别形成有贯通孔99,从而来自投感光部92的光能够通过贯通孔99而被镜部93反射。
[0083]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91构成为:若保持部61回收无纱线筒管B而达到规定的量,从而无纱线筒管B的上表面遮住来自投感光部92的光,则投感光部92对此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号输入至控制部77 (参照图9A、图10A)。控制部77基于来自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91的检测信号使致动器84动作,从而使保持部61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从保持部61排出。
[0084]以第一保持部611为例对该动作进行说明。如图9A所示,若处于“第1_1状态”的第一保持部611保持无纱线筒管B且达到规定的量,从而无纱线筒管B的上表面遮住来自投感光部92的光,则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91将检测信号输入至控制部77。如图9B所示,控制部77基于来自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91的检测信号使致动器84动作,从而使第一保持部611从图9A的“第1-1状态”过渡至图9C的“第1-2状态”。若在从“第1_1状态”过渡至“第1-2状态”的中途,在底部62与第一侧壁部63之间形成第一排出口 82,则将第一保持部611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从第一保持部611排出至第1-1区域761。如图9C所示,若第一保持部611成为“第1-2状态”,则致动器84停止,在该状态下,第一保持部611接着继续保持无纱线筒管B。
[0085]从图9C的状态继续保持无纱线筒管B,如图1OA所示,若处于“第1_2状态”的第一保持部611保持无纱线筒管B而达到规定的量,从而无纱线筒管B的上表面遮住来自投感光部92的光,则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91将检测信号输入至控制部77。如图1OB所示,控制部77基于来自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91的检测信号而使致动器84动作,从而使第一保持部611从图1OA的“第1-2状态”过渡至图1OC的“第1_1状态”。若在从“第1_2状态”过渡至“第1-1状态”的中途,在底部62与第二侧壁部64之间形成第二排出口 83,则将第一保持部611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从第一保持部611排出至第1-2区域762。如图1OC所示,若第一保持部611成为“第1-1状态”,则致动器84停止,在该状态下,第一保持部611接着继续保持无纱线筒管B。
[0086]回收箱检测传感器94是检测回收箱72的设置状态的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回收箱检测传感器94分别设置于第一收容部711以及第二收容部712。作为回收箱检测传感器94,使用由发光部95、感光部96构成的光电传感器。另外,设有将来自发光部95的光朝向感光部96反射的反射部97。发光部95与感光部96设于装置主体51的第四连结部57。将反射部97摆动自如地支承于在装置主体51的内部的前后方向架设的支柱98。
[0087]在收容部71设置有回收箱72的情况下,反射部97被回收箱72按压而成为立起的状态(参照图8B)。将反射部97设定为在立起的状态下将发光部95的光朝向感光部96反射。另外,在收容部71未设置有回收箱72的情况下(包括未将回收箱72向里压入到底等未将回收箱72正常地设置于规定的位置的情况),反射部97成为倾斜的状态(参照图8A)。反射部97被设定为在倾斜的状态下感光部96将发光部95的光向无法感光的方向反射。
[0088]回收箱检测传感器94构成为,在收容部71设置有回收箱72的情况下,反射部97反射来自发光部95的光,从而感光部96对光进行检测,并将该检测信号输入至控制部77。在该情况下,控制部77基于来自回收箱检测传感器94的检测信号,而实现能够由保持部61进行无纱线筒管B的排出的状态。另外,在收容部71未设置有回收箱72的情况下(包括未正常设置的情况),由于反射部97倾斜,所以来自发光部95的光在感光部96未被检测。在该情况下,控制部77基于来自回收箱检测传感器94的检测信号,而实现无法由保持部61进行无纱线筒管B的排出的状态。
[0089]回收箱检测传感器94兼作筒管收容量检测传感器。作为筒管收容量检测传感器的回收箱检测传感器94,检测回收箱72所收容的无纱线筒管B的量。作为筒管收容量检测传感器的回收箱检测传感器94构成为:若回收箱72回收无纱线筒管B而达到规定的量,从而无纱线筒管B的上表面遮住来自发光部95的光、或者来自反射部97的反射光,则感光部96对此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号输入控制部77。控制部77基于来自作为筒管收容量检测传感器的回收箱检测传感器94的检测信号而使灯等报告部动作,从而向操作人员报告回收了规定量的无纱线筒管B的情况。
[0090]在本实施例中,在左侧的第一收容部711与右侧的第二收容部712之间存在优先等级。将左侧的第一收容部711作为优先收容无纱线筒管B的优先机进行动作。将右侧的第二收容部712作为辅助机进行动作,用于在作为优先机的第一收容部711成为无法收容无纱线筒管B的状态的情况下收容无纱线筒管B。第一收容部711无法收容无纱线筒管B的情况是指:(I)第一收容部711的第一回收箱721回收无纱线筒管B而达到规定的量的情况。(2)未设置有第一收容部711的第一回收箱721的情况(包括未正常设置的情况在内)。该情况还包括在第一回收箱721回收无纱线筒管B并且操作人员对第一回收箱721进行更换作业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控制部77使无纱线筒管射出部36的分离器38的驱动源39动作,来切换引导无纱线筒管B的方向,由此切换成为无纱线筒管B的投入对象的第一投入口 671 (第一收容部711)、第二投入口 672 (第二收容部712)。
[0091]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的筒管收容装置40以及自动络纱机100,具有如下的效果O
[0092]根据筒管收容装置40,具备一边维持无纱线筒管B的端部的朝向一边暂时保持该无纱线筒管B的保持部61、和将从保持部61排出的无纱线筒管B分为多个区域来收容的收容部71。保持部61集中排出规定量的无纱线筒管B,由此能够防止无纱线筒管B在收容部71内跳动而改变端部的朝向的情况,进而能够以使端部的朝向一致的状态对无纱线筒管B进行回收。另外,由于将保持部61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分配并排出至收容部71的多个区域,所以不会将无纱线筒管B集中排出至收容部71的一部分,从而能够均等地进行收容。
[0093]根据筒管收容装置40,构成为能够设置收容无纱线筒管B的回收箱72,并将回收箱72的内部分为多个区域。操作人员能够将无纱线筒管B直接收容于可操纵的回收箱72,因此操作人员无需在使无纱线筒管B返回细纱机时将其更换成其它容器来回收无纱线筒管B。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容易地进行无纱线筒管B的回收作业。
[0094]根据筒管收容装置40,在保持部61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的量达到规定的量的情况下,使保持部61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从保持部61排出。因此能够在保持部61保持适量的无纱线筒管B,而无纱线筒管B不会溢出。另外由于不会将少量的无纱线筒管B排出至收容部71,所以能够防止无纱线筒管B在收容部71内跳动而改变端部的朝向的情况。
[0095]根据筒管收容装置40,分配排出机构81使第一侧壁部63以及第二侧壁部64移动,从而在底部62与第一侧壁部63之间形成第一排出口 82,在底部62与第二侧壁部64之间形成第二排出口 83。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进行无纱线筒管B的分配。
[0096]根据筒管收容装置40,分配排出机构81使第一侧壁部63以及第二侧壁部64同时相对于底部62移动,由此交替地形成第一排出口 82和第二排出口 83。因此使保持部61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平行移动,能够将无纱线筒管B排出至收容部71,由此能够将在将无纱线筒管B排出至收容部71时的无纱线筒管B的冲击抑制为最小限度。
[0097]根据筒管收容装置40,底部62构成为拆装自如。因此在无纱线筒管B堵塞保持部61的情况下等,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卸下底部62来容易地维护保持部61。
[0098]根据筒管收容装置40,保持部61具备沿着底部62的短边配置的作为第1_1侧壁部的前壁部52、以及第1-2侧壁部68、和调整作为第1-1侧壁部的前壁部52与第1_2侧壁部68之间的间隔的调整机构(未图示)。因此能够配合暂时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的尺寸来调整保持部6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从而能够与多种无纱线筒管B对应。
[0099]根据筒管收容装置40,在检测到在收容部71未设置有回收箱72的情况下,停止通过保持部61排出无纱线筒管B。因此能够防止在收容部71未设置有回收箱72的状态下将无纱线筒管B从保持部61排出的情况。
[0100]根据筒管收容装置40,回收箱检测传感器94兼作检测回收箱72所收容的无纱线筒管B的量的筒管收容量检测传感器。通过使回收箱检测传感器94兼作筒管收容量检测传感器,由此能够减少传感器的个数。另外,在检测到回收箱72所收容的无纱线筒管B的量达到规定量的情况下,由于停止由保持部61进行无纱线筒管B的排出,因此能够防止无纱线筒管B从回收箱72溢出。
[0101]根据筒管收容装置40,至少并排设置两台保持部61以及两台收容部71,第一收容部711作为优先收容无纱线筒管B的优先机进行动作,第二收容部712在优先机处于无法收容无纱线筒管B的状态的情况下作为收容无纱线筒管B的辅助机进行动作。由于设有多个收容部711、712,从而即使在相对于一方的收容部进行无纱线筒管B的回收作业的期间,也能够继续收容无纱线筒管B。另外,通过使收容部711、712带有优先等级,由此能够防止收容部711、712双方在同时期处于装满的情况。
[0102]根据自动络纱机100,将筒管收容装置40配置于筒管供给装置12的机台上。因此能够在接近的位置供给带纱线筒管YB以及收容无纱线筒管B,从而能够使操作人员的移动成为最小限度。并且能够削减自动络纱机100的设置空间。
[0103]根据自动络纱机100,无纱线筒管射出部36根据优先机的状态来决定将无纱线筒管B引导至优先机还是引导至辅助机。因此,即使在相对于一方的收容部71进行无纱线筒管B的回收作业的期间,也能够继续在另一方的收容部71收容无纱线筒管B。
[0104]实施例2
[0105]接下来,使用图13?图17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自动络纱机100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自动络纱机100主要是筒管收容装置140的保持部61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自动络纱机100不同。
[0106]如图13?图17所示,筒管收容装置140具备装置主体51、保持部61以及收容部71。设有第一保持部611和第二保持部612作为保持部61。第一保持部611在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的量达到规定量的情况下,将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分配并排出至第一回收箱721的第1-1区域761和第1-2区域762。第二保持部612在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的量达到规定量的情况下,将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分配并排出至第二回收箱722的第2-1区域763和第2-2区域764。
[0107]保持部61具备底部62、第一侧壁部63以及第二侧壁部64。底部62是限制无纱线筒管B向作为落下方向的垂直方向移动的部件。底部62具备:分别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第一底部621以及第二底部622。第一底部621以及第二底部622是彼此对称的形状。第一底部621以及第二底部622以支柱67为轴中心可摆动地配置于装置主体51。第一底部621以及第二底部622分别具有基部623、第一接受部624、第二接受部625。第一接受部624以及第二接受部625连续地设于基部623的侧部。第一接受部624连续地设于基部623的第一底部621以及第二底部622邻接的一侧,第二接受部625连续地设于与基部623的第一底部621以及第二底部622邻接的一侧的相反侧。将第一底部621以及第二底部622相对于支柱67垂直地切断的剖面形状为凹状,以便能够通过基部623、第一接受部624以及第二接受部625保持无纱线筒管B。
[0108]第一底部621以及第二底部622彼此并排设置第一接受部624,并且彼此以大致90度倒立的状态安装于固定部66。固定部66安装于支柱67。支柱67可旋转地架设于装置主体51的前壁部52以及后壁部53。支柱67在第一保持部611以跨越分隔第一回收箱721的第1-1区域761与第1-2区域762的分隔件75的上方的方式设置,在第二保持部612以跨越分隔第二回收箱722的第2-1区域763与第2_2区域764的分隔件75的上方的方式设置。
[0109]第一侧壁部63以及第二侧壁部64是限制无纱线筒管B向水平方向(左右方向)移动的部件。第一侧壁部63以及第二侧壁部64沿着底部62的对置的长边配置,具体而言,沿着第一底部621的第二接受部625的自由端以及第二底部622的第二接受部625的自由端配置。将第一侧壁部63以及第二侧壁部64分别支承于摆动部68。将各摆动部68架设于支柱69。将支柱69架设于前壁部52以及后壁部53。因此第一侧壁部63以及第二侧壁部64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51摆动。
[0110]在支承底部62的支柱67,在装置主体51的前壁部52侧固定有凸轮87。在支承第一侧壁部63以及第二侧壁部64的摆动部68,设有与凸轮87抵接的从动轮89。凸轮87的形状是下述形状,即:是在使底部62向第一底部621侧倾斜的情况下,凸轮87经由从动轮89将第一侧壁部63推起,从而在第一底部621与第一侧壁部63之间形成第一排出口 82(参照图16B),此时,未推起第二侧壁部64,从而关闭第二底部622与第二侧壁部64之间的第二排出口 83的形状。另外,凸轮87的形状还是下述形状,即:是在使底部62向第二底部622侧倾斜的情况下,凸轮87经由从动轮89将第二侧壁部64推起,从而在第二底部622与第二侧壁部63之间形成第二排出口 83 (参照图17B),此时,未推起第一侧壁部63,从而关闭第一底部621与第一侧壁部63之间的第一排出口 82的形状。
[0111]第一保持部611能够在使底部62向第二底部622侧倾斜,来关闭第一底部621与第一侧壁部63之间的第一排出口 82的状态(图16A、图17C的第一保持部611的状态。以下,称为“第3-1状态”)、与使底部62向第一底部621侧倾斜,来关闭第二底部622与第二侧壁部64之间的第二排出口 83的状态(图16C、图17A的第一保持部611的状态。以下,称为“第3-2状态”)之间切换位置。另外,第二保持部612也能够在使底部62向第二底部622侧倾斜,来关闭第一底部621与第一侧壁部63之间的第一排出口 82的状态(以下,称为“第4-1状态”)、与使底部62向第一底部621侧倾斜,来关闭第二底部622与第二侧壁部64之间的第二排出口 83的状态(以下,称为“第4-2状态”)之间切换位置。
[0112]保持部61具备对收容部71的各区域761、762、763、764分配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的分配排出机构181。分配排出机构181使第一保持部611与第二保持部612移动(摆动),从而在底部62与第一侧壁部63之间形成第一排出口 82 (参照图16B),在底部62与第二侧壁部64之间形成第二排出口 83 (参照图17B)。
[0113]分配排出机构181具备致动器84。将致动器84配置于前壁部52的外侧。致动器84具有伸缩的杆85。在支承底部62的支柱67设有杆86。致动器84的杆85与杆86连结。使致动器84的杆85伸缩以使底部62摆动,由此第一保持部611能够在“第3_1状态”与“第3-2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另外,第二保持部612能够在“第4-1状态”与“第4-2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0114]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91是检测保持部61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的量的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由投感光部92和镜部93构成的光电传感器作为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91。该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91构成为若保持部61回收无纱线筒管B而达到规定的量,从而无纱线筒管B的上表面遮住来自投感光部92的光,则投感光部92对此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号输入至控制部77 (参照图16A、图17A)。控制部77基于来自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91的检测信号而使致动器84动作,从而使保持部61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从保持部61排出。
[0115]以第一保持部611为例对该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6A所示,若处于“第3_1状态”的第一保持部611保持无纱线筒管B而达到规定的量,从而无纱线筒管B的上表面遮住来自投感光部92的光,则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91将检测信号输入至控制部77。如图16B所示,控制部77基于来自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91的检测信号而使致动器84动作,从而使第一保持部611从图16A的“第3-1状态”过渡至图16C的“第3_2状态”。若在从“第3_1状态”过渡至“第3-2状态”的中途,在第一底部621与第一侧壁部63之间形成第一排出口82,则将第一保持部611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从第一保持部611排出至第1_1区域761。如图16C所示,若第一保持部611成为“第3-2状态”,则致动器84停止,在该状态下,第一保持部611接着继续保持无纱线筒管B。
[0116]从图16C的状态继续保持无纱线筒管B,如图17A所示,若处于“第3-2状态”的第一保持部611保持无纱线筒管B而达到规定的量,从而无纱线筒管B的上表面遮住来自投感光部92的光,则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91将检测信号输入至控制部77。如图17B所示,控制部77基于来自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91的检测信号而使致动器84动作,从而使第一保持部611从图17A的“第3-2状态”过渡至图17C的“第3_1状态”。若在从“第3_2状态”过渡至“第3-1状态”的中途,在第二底部622与第二侧壁部64之间形成第二排出口 83,则将第一保持部611所保持的无纱线筒管B从第一保持部611排出至第1-2区域762。如图17C所示,若第一保持部611成为“第3-1状态”,则致动器84停止,在该状态下,第一保持部611接着继续保持无纱线筒管B。
[0117]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的筒管收容装置140以及自动络纱机100,具有如下的效果。
[0118]根据筒管收容装置140,分配排出机构181使底部62向第一底部621侧以及第二底部622侧交替地倾斜并且在使底部62向第一底部621侧倾斜的情况下,在底部62与第一侧壁部63之间形成第一排出口 82,在使底部62向第二底部622侧倾斜的情况下,在底部62与第二侧壁部64之间形成第二排出口 83。因此能够将无纱线筒管B排出,而不被第一排出口 82或者第二排出口 83等夹住。
[0119]根据筒管收容装置140,第一底部621以及第二底部622是分别具有基部623、第一接受部624以及第二接受部625的彼此对称的形状。第一接受部624连续地设于基部623的第一底部621以及第二底部622邻接的一侧,第二接受部625连续地设于与基部623的第一底部621以及第二底部622邻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由基部623、第一接受部624以及第二接受部625形成的相对于作为第一底部621以及第二底部622的摆动轴的支柱67垂直的方向的剖面形状为凹状。因此在使无纱线筒管B从保持的状态过渡至排出的状态时,使第一底部621以及第二底部622倾斜,由此能够将向下排出无纱线筒管B的第一排出口82或者第二排出口 83形成得较大。另外,在保持无纱线筒管B的状态下,能够以不出现无意中排出无纱线筒管B的方式进行保持。
[0120]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是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筒管收容装置,用于收容从卷绕单元排出的无纱线筒管,其特征在于,具备: 投入口,其供投入所述无纱线筒管; 保持部,其一边维持从所述投入口投入的所述无纱线筒管的端部的朝向一边暂时保持所述无纱线筒管,并在所保持的所述无纱线筒管的量达到规定量的情况下,将所保持的所述无纱线筒管排出;以及 收容部,其将从所述保持部排出的所述无纱线筒管分至多个区域来收容, 所述保持部具备分配排出机构,该分配排出机构将所保持的所述无纱线筒管分配至所述收容部的各所述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管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构成为能够设置对所述无纱线筒管进行收容的回收箱,所述回收箱的内部被分为多个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管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其能够检测所述保持部所保持的所述无纱线筒管的量;和控制部,其基于所述保持筒管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使所述保持部所保持的所述无纱线筒管从所述保持部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筒管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备:限制所述无纱线筒管向作为落下方向的垂直方向移动的底部、和限制所述无纱线筒管向水 平方向移动的第一侧壁部以及第二侧壁部, 所述分配排出机构通过驱动所述底部、所述第一侧壁部以及所述第二侧壁部中的至少任一个,由此形成所述底部与所述第一侧壁部之间的第一排出口、或者所述底部与所述第二侧壁部之间的第二排出口的任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管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的所述底部是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的板状部件,所述第一侧壁部以及所述第二侧壁部沿着所述底部的对置的长边配置, 所述分配排出机构通过使所述第一侧壁部以及所述第二侧壁部同时相对于所述底部移动,由此交替地形成所述第一排出口和所述第二排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筒管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构成为所述底部能够拆装自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管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的所述底部分别具备: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第一底部以及第二底部,所述第一侧壁部以及所述第二侧壁部沿着所述底部的对置的长边配置, 所述分配排出机构使所述底部向所述第一底部侧以及所述第二底部侧交替地倾斜,并且在使所述底部向所述第一底部侧倾斜的情况下,在所述底部与所述第一侧壁部之间形成第一排出口,在使所述底部向所述第二底部侧倾斜的情况下,在所述底部与所述第二侧壁部之间形成第二排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筒管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部以及所述第二底部是分别具有基部、第一接受部以及第二接受部的彼此对称的形状, 所述第一接受部连续设于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一底部以及所述第二底部邻接的一侧,所述第二接受部连续设于与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一底部以及所述第二底部邻接的一侧的相反侦U, 由所述基部、所述第一接受部以及所述第二接受部形成的相对于所述第一底部以及所述第二底部的摆动轴而垂直的方向的剖面形状为凹状。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筒管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还具备:沿着所述底部的短边配置的第1-1侧壁部和第1-2侧壁部;以及 调整所述第1-1侧壁部与所述第1-2侧壁部之间的间隔的调整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3~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筒管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还具备检测所述回收箱的设置状态的回收箱检测传感器,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回收箱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到在所述收容部未设置有所述回收箱的情况下,停止所述保持部进行的所述无纱线筒管的排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筒管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箱检测传感器兼作检测所述回收箱所收容的所述无纱线筒管的量的筒管收容量检测传感器, 基于所述筒管收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到所述回收箱所收容的所述无纱线筒管的量达到规定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停止所述保持部进行的所述无纱线筒管的排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筒管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并排设置两台所述保持部以`及两台所述收容部,并使第一所述收容部作为优先收容所述无纱线筒管的优先机进行动作,使第二所述收容部在所述优先机处于不能收容所述无纱线筒管的状态的情况下作为收容所述无纱线筒管的辅助机进行动作。
13.—种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筒管收容装置;和 筒管供给装置,其进行用于向所述卷绕单元供给带纱线筒管的准备处理, 所述筒管收容装置配置于所述筒管供给装置的机台上。
14.一种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筒管收容装置; 筒管输送装置,其从所述卷绕单元回收所述无纱线筒管; 筒管抽取装置,其从所述筒管输送装置抽取所述无纱线筒管;以及无纱线筒管射出部,其一边维持由所述筒管抽取装置抽取的所述无纱线筒管的所抽取的端部的朝向、一边向所述筒管收容装置的所述投入口引导所述无纱线筒管, 所述无纱线筒管射出部根据所述优先机的状态来决定将所述无纱线筒管引导至优先机还是引导至辅助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纱线筒管射出部具有分离器,该分离器对将所述无纱线筒管引导至所述优先机还是引导至所述辅助机进行切换, 将所述无纱线筒管射出部的筒管抽取装置侧作为上游侧,将筒管收容装置侧作为下游侦牝所述分离器的前端部朝向下游侧,所述分离器的摆动中心设于比前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
【文档编号】B65H67/06GK103848284SQ201310560057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莲井启仁, 高久博史, 井上敬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