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942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非标加工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绕线机。



背景技术:

绕线机的功能包括两种,一种是将多组线绕道一个线轮上,或者将一组线分绕到多个线轮上,另一种是通过绕线将线轮上的线变得紧致或宽松。无论是实现那种功能,其主要的原理相同,都是通过电机带动上线线轮转动,将下线线轮上的线通过线的拉力卷走。现有绕线机可以实现基本的绕线功能,为了保证绕线均匀,现有绕线机会通过机械传动组件,使下线线轮往复运动。在绕线过程中,需要压紧组件将上线线轮进行固定,防止在电机带动转动的情况下脱落。由于线轮在绕线使,所花费的时间较长,所以换线轮的频率较低,所以绕线机的生产厂家不对压紧部分做自动化改进,而且也正是由于环线频率较低,很难精准的在绕线完成后进行更换线轮,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绕线机。具体设计方案为:

一种绕线机,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安装有绕线部分、送线部分、线料固定部分、压紧部分,所述送料部分位于所述绕线部分的一侧,所述线料固定部分通过光轴固定于所述送线部分的前端,压紧部分位于所述绕线部分的前方,所述绕线部分的底端安装有感应部分,所述压紧部分的一侧安装有自动压紧机构,所述感应部分通过同步带与所述绕线部分连接,所述自动压紧机构通过齿轮、齿条与所述压紧部分连接。

所述绕线部分包括绕线电机,所述绕线电机固定于电机座上,所述电机座与绕线电机焊接连接,所述电机座为矩形金属板,所述电机座的矩形结构的底面四角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座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基板螺栓连接,所述绕线电机的前端设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上套有电机同步轮,所述同步带的上端缠绕于所述电机同步轮上,所述电机轴的前端设有线轴固定块,所述线轴固定块为径向截面呈半圆形的柱状结构,所述线轴固定块与所述电机轴为一次铸造成型的整体结构。

所述送线部分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沿前后方向的垂直截面呈“u”形结构,所述光轴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支撑架,所述光轴与所述支撑架的连接处设有轴套,所述光轴与所述轴套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轴套螺栓连接,所述光轴的下方设有送线丝杠,所述送线丝杠的前后两端与所述支撑架轴承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后端安装有送线电机,所述送线丝杠后端贯穿所述支撑架并通过传动带与所述送线电机连接,所述送线丝杠、送线电机均与所述传动带键连接,所述送线丝杠与光轴之间通过送线卡夹连接,所述送线丝杠与所述送线卡夹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光轴与所述送线卡夹之间卡箍连接,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后侧安装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位于所述光轴的上方,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还设有衬梁,所述衬梁的前后两端均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衬梁嵌入所述支撑架中。

所述线料固定部分包括线料基板,所述线料基板上安装有多个线轮,所述线轮与所述线料基板之间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所述用于连接线轮与线料基板的螺栓的螺栓孔为圆形通孔、条形通孔中的一种,所述线料基板通过连接块与所述光轴连接,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线料基板之间螺栓连接,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光轴之间卡箍连接。

所述压紧部分包括压紧基板,所述压紧基板与所述基板螺栓连接,所述基板上设有多组用于压紧基板与基板连接的压紧螺栓孔,所述多组压紧螺栓孔沿前后方向呈直线阵列分布,所述压紧基板上安装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呈“n”形结构,所述固定支架上安装有尾座,所述尾座为环形柱状结构,所述尾座沿前后方向放置,所述尾座内安装有导杆,所述导杆贯穿所述尾座,所述导杆的一侧安装有手柄,所述手柄贯穿所述尾座的一侧并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

所述感应部分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为扭力传感器、转速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感应器通过感应同步轮与所述同步带连接,所述感应器与所述感应同步轮通过连轴连接,所述连轴通过轴承座固定于基板上。

所述脱料机构包括脱料架,所述脱料架固定于所述绕线电机的顶端,所述脱料架的前端安装有脱料叉,所述脱料架的后端安装有脱料气缸,所述脱料气缸由后向前贯穿所述脱料架并与所述脱料叉连接。

所述自动压紧机构包括齿条、齿轮,所述尾座上设有齿条通孔,所述齿条的底端贯穿所述齿条通孔并与所述导杆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与齿轮内核连接,所述齿轮通过齿轮箱连接有压紧电机,所述压紧电机、齿轮均与所述齿轮箱键连接,所述齿轮箱为带有离合组件的减速齿轮箱。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绕线机,其有益效果是:

可以实现对绕线进程的监控,同时对上线线轮进行精准的自动固定和自动松开,实现压紧部分的自动化改进,实现绕线的全自动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绕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绕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送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线料固定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压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感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自动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板;2、绕线部分;21、绕线电机;22、电机座;23、支撑柱;24、电机轴;25、电机同步轮;26、线轴固定块;3、送线部分;31、光轴;32、支撑架;33、轴套;34、送线丝杠;35、送线电机;36、传动带;37、衬梁;38、送线卡夹;39、位置传感器;4、线料固定部分;41、线料基板;42、线轮;43、连接块;5、压紧部分;51、压紧基板;52、固定支架;53、尾座;54、导杆;55、手柄;6、感应部分;61、同步带;62、感应器;63、感应同步轮;64、连轴;65、轴承座;7、自动压紧机构;71、齿条;72、齿轮;73、齿轮箱;74、压紧电机;8、脱料机构;81、脱料架;82、脱料叉;83、脱料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图1是本发明所述绕线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绕线机,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上安装有绕线部分2、送线部分3、线料固定部分4、压紧部分5,所述送料部分3位于所述绕线部分2的一侧,所述线料固定部分4通过光轴31固定于所述送线部分3的前端,压紧部分5位于所述绕线部分2的前方,所述绕线部分2的底端安装有感应部分6,所述压紧部分5的一侧安装有自动压紧机构7,所述感应部分6通过同步带61与所述绕线部分2连接,所述自动压紧机构7通过齿轮72、齿条71与所述压紧部分5连接。

图2是本发明所述绕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绕线部分2包括绕线电机21,所述绕线电机21固定于电机座22上,所述电机座22与绕线电机21焊接连接,所述电机座22为矩形金属板,所述电机座22的矩形结构的底面四角设有支撑柱23,所述支撑柱23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座22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柱23的另一端与所述基板1螺栓连接,所述绕线电机21的前端设有电机轴24,所述电机轴24上套有电机同步轮25,所述同步带61的上端缠绕于所述电机同步轮25上,所述电机轴24的前端设有线轴固定块26,所述线轴固定块26为径向截面呈半圆形的柱状结构,所述线轴固定块26与所述电机轴24为一次铸造成型的整体结构。

所述脱料机构8包括脱料架81,所述脱料架81固定于所述绕线电机21的顶端,所述脱料架81的前端安装有脱料叉82,所述脱料架81的后端安装有脱料气缸83,所述脱料气缸83由后向前贯穿所述脱料架81并与所述脱料叉82连接。

图3是本发明所述送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送线部分3包括支撑架32,所述支撑架32沿前后方向的垂直截面呈“u”形结构,所述光轴31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支撑架32,所述光轴31与所述支撑架32的连接处设有轴套33,所述光轴31与所述轴套33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32与所述轴套33螺栓连接,所述光轴31的下方设有送线丝杠34,所述送线丝杠34的前后两端与所述支撑架32轴承连接,所述支撑架32的一侧后端安装有送线电机35,所述送线丝杠34后端贯穿所述支撑架32并通过传动带36与所述送线电机35连接,所述送线丝杠34、送线电机35均与所述传动带36键连接,所述送线丝杠34与光轴31之间通过送线卡夹38连接,所述送线丝杠34与所述送线卡夹38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光轴31与所述送线卡夹38之间卡箍连接,所述支撑架32的顶端后侧安装有位置传感器39,所述位置传感器39位于所述光轴31的上方,所述支撑架32的一侧还设有衬梁37,所述衬梁32的前后两端均与所述支撑架32连接,所述衬梁32嵌入所述支撑架32中。

图4是本发明所述线料固定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线料固定部分4包括线料基板41,所述线料基板41上安装有多个线轮42,所述线轮42与所述线料基板41之间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所述用于连接线轮42与线料基板41的螺栓的螺栓孔为圆形通孔、条形通孔中的一种,所述线料基板41通过连接块43与所述光轴31连接,所述连接块43与所述线料基板41之间螺栓连接,所述连接块43与所述光轴31之间卡箍连接。

图5是本发明所述压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压紧部分5包括压紧基板51,所述压紧基板51与所述基板1螺栓连接,所述基板1上设有多组用于压紧基板51与基板1连接的压紧螺栓孔,所述多组压紧螺栓孔沿前后方向呈直线阵列分布,所述压紧基板51上安装有固定支架52,所述固定支架52呈“n”形结构,所述固定支架52上安装有尾座53,所述尾座53为环形柱状结构,所述尾座53沿前后方向放置,所述尾座53内安装有导杆54,所述导杆54贯穿所述尾座53,所述导杆54的一侧安装有手柄55,所述手柄贯穿所述尾座53的一侧并与所述手柄55固定连接。

图6是本发明所述感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感应部分6包括感应器62,所述感应器62为扭力传感器、转速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感应器62通过感应同步轮63与所述同步带61连接,所述感应器62与所述感应同步轮63通过连轴64连接,所述连轴64通过轴承座65固定于基板1上。

图7是本发明所述自动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自动压紧机构7包括齿条71、齿轮72,所述尾座53上设有齿条通孔,所述齿条71的底端贯穿所述齿条通孔并与所述导杆54固定连接,所述齿条71与齿轮72内核连接,所述齿轮72通过齿轮箱73连接有压紧电机74,所述压紧电机74、齿轮72均与所述齿轮箱73键连接,所述齿轮箱73为带有离合组件的减速齿轮箱。

安装时,根据上线线轮的规格,选择合适的压紧基板51的固定螺栓孔,并将整体压紧部分5固定于绕线部分2前方合适的位置,并且将线轮42固定在线料基板41上。

设备开始工作前,启动压紧电机74,所述齿轮72随着压紧电机74同步转动,所述齿轮72通过齿条71传动,使齿条71向后运动,从而带动导杆54向后运动,并与上线线轮接触,并将其压紧,防止上线线轮脱落。

工作时,所述绕线电机21通过电机轴24带动上线线轮转动,通过线的拉力,实现线轮42转动下料。

所述送线电机35带动送线丝杠34往复转动,从而带动与丝杠螺纹连接的送线卡夹38沿前后方向往复运动,通过光轴31传动,实现线料基板41沿前后方向的往复运动,最终使线料均匀的缠绕在上线线轮上。

所述位置传感器39可以保证根据上线线轮的规格对送线电机35的控制,防止线料出现脱轮,缠绕在上线线轮外的情况,避免线料缠绕于电机轴24上造成设备损坏。

工作过程中,所述电机轴24的转动情况通过所述同步带61传递给感应器62,对电机轴24的转速、时间进行记录,从而计算出绕线的圈数,了解绕线情况,并根据预设的绕线圈数,确定绕线是否完成,并可以通过安装扭力传感器,了解绕线的紧致程度,确保绕线质量。

绕线完成后,所述绕线电机21、送线电机35均停止工作,通过压紧电机74使导杆54复位,然后启动脱料气缸83,推动所述脱料叉82将上线线轮与所述线轴固定块26分离。

通过现有的自动化机械手,完成对上线线轮的上料,实现全自动生产。

所述压紧部分5保留了手柄55,并使手柄55与导杆54的连接,仍然保留了压紧部分5的手动操作功能。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