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回收补漏装置的药丸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155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回收补漏装置的药丸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回收补漏装置的中药药丸包装机。



背景技术:

包装设备是指能完成全部或部分产品或商品包装过程的设备。包装过程包括充填、裹包、封口等主要工序。传统的中药药丸的包装通常涉及的药丸数量较多,颗粒较小,需要人工辅助完成,人工包装过程中效率较低,容易出错,并且劳动力成本高。

为了克服传统药丸包装存在的问题,技术人员研发了自动包装机,市场上现有的药丸自动包装机能够实现自动充填和封口工序,规避了人工包装存在的效率低、易出错的问题。然而,现有的包装机通常一次只能包装一种药丸,即一个包装内只有同一种类的药丸,而不能实现将不同种类的药丸包装在同一袋体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将不同种类的两种药丸能够混合包装在同一包装袋内,并且具有回收补漏功能的药丸包装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回收补漏装置的药丸包装机,包括柜体、振动盘单元、回收补漏装置、放膜装置和封口装置;振动盘单元固定在柜体的上端面;回收补漏装置设置在振动盘单元的出料口;回收补漏装置的出料口设置在放膜装置内;放膜装置和封口装置从上到下设置在柜体的左端面上;

振动盘单元包括第一振动盘单元、第二振动盘单元、第一运料导轨和第二运料导轨;第一运料导轨通过下方的第一托座固定在柜体的上端面上并且与第一振动盘单元的出料口相连;第二运料导轨通过下方的第二托座固定在柜体的上端面上并且与第二振动盘单元的出料口相连;

回收补漏装置包括主分配单元、第一回收补漏单元、第二回收补漏单元、承接件和传感计数单元;主分配单元呈长方体;柜体的上端面上固定有竖直向上设置的补漏气缸;补漏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主分配单元;主分配单元的下部开设有左右贯穿的第一补漏配送孔和第二补漏配送孔;第一补漏配送孔与第一运料导轨的出料口连通;第二补漏配送孔与第二运料导轨的出料口连通;主分配单元的上部的右端面开设有第一回收槽和第二回收槽;第一回收槽位于第一补漏配送孔的正上方;第二回收槽位于第二补漏配送孔的正上方;第一补漏配送孔的前侧壁上固定有第一补漏配送管并且第一补漏配送管与第一补漏配送孔连通;第二补漏配送孔的后侧壁上固定有第二补漏配送管并且第二补漏配送管与第二补漏配送孔连通;第一回收槽的前侧壁上固定有第一回收管并且第一回收管与第一回收槽连通;第二回收槽的前侧壁上固定有第二回收管并且第二回收管与第二回收槽连通;第一补漏配送管和第一回收管的另一端均固定在第一回收补漏单元上;第二补漏配送管和第二回收管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回收补漏单元上;第一回收补漏单元和第二回收补漏单元内部均开设有储料腔并且与气泵单元连接;第一回收补漏单元和第二回收补漏单元固定在柜体的上端面上;

承接件固定在柜体上;承接件内部开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一端位于第一补漏配送孔的左端并且紧靠主分配单元的左端面;第二通道的一端位于第二补漏配送孔的左端并且靠主分配单元的左端面;承接件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另一端设置在放膜装置内;

传感计数单元包括第一传感计数单元和第二传感计数单元;第一传感计数单元设置在第一运料导轨的出料口处;第二传感计数单元设置在第二运料导轨的出料口处;传感计数单元反馈信息给处理系统,处理系统控制回收补漏装置做出相应的动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放膜装置包括一对支撑座;一对支撑座之间枢接有左卷棍和右卷棍;左卷棍和右卷棍互相水平平行;左卷棍的前端固定有左齿轮;右卷棍的前端固定有右齿轮;右齿轮和左齿轮啮合;前侧的支撑座的前端面上固定有水平向后设置的放膜电机;放膜电机的输出轴与左卷棍的前端固定连接;承接件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下端位于左卷棍和右卷棍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封口装置包括上部封口装置和下部封口装置;下部封口装置位于上部封口装置的正下方并且紧靠上部封口装置;

上部封口装置包括外膜上封口单元、内膜上封口单元、上螺纹杆和上封口电机;柜体的左端面上垂直固定有一对上部导杆;外膜上封口单元呈口字型;外膜上封口单元由前连接板、后连接板、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四板搭接而成;外膜上封口单元的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插套在柜体的左侧壁上;外膜上封口单元的左连接板位于柜体的外侧;外膜上封口单元的右连接板位于柜体的内部;外膜上封口单元的左连接板的右端面上成型有外膜上封口架;外膜上封口架呈倒置的“凵”字形;

内膜上封口单元由左侧的上封口板和右侧的上连接板组成;上连接板呈侧卧的“凵”字形;上连接板由前连接板、后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三板搭接而成;内膜上封口单元的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插套在柜体的左侧壁上;内膜上封口单元的上封口板位于柜体的外侧;内膜上封口单元的右连接板位于柜体的内部;内膜上封口单元的上封口板的左端面上成型有内膜上封口架;内膜上封口架与外膜上封口架结构相对应;柜体的左侧壁的右端面上固定有水平向右设置的上封口电机;上封口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上螺纹杆;上螺纹杆上成型有左旋螺纹部和右旋螺纹部;上螺纹杆的左旋螺纹部和右旋螺纹部分别螺接在外膜上封口单元的右连接板和内膜上封口单元的右连接板上;外膜上封口单元的左连接板和内膜上封口单元的上封口板上套设在一对上部导杆上;

下部封口装置包括外膜下封口单元、内膜下封口单元、下螺纹杆和下封口电机;柜体的左端面上垂直固定有若干下部导杆;外膜下封口单元由外封口板和外连接板;外连接板呈侧卧的“凵”字形;外连接板由前连接板、后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三板塔接而成;外膜下封口单元的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套设在柜体的左侧壁上;外膜下封口单元的外封口板位于柜体的外侧;外膜下封口单元的右连接板位于柜体的内部;外膜下封口单元的左连接板的右端面上成型有外膜下封口架;外膜下封口架呈“凵”字形;

内膜下封口单元由左侧的内封口板和右侧的内连接板组成;内连接板呈侧卧的“凵”字形;内连接板由前连接板、后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三板搭接而成;内膜下封口单元的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插套在柜体的左侧壁上;内膜下封口单元的内封口板位于柜体的外侧;内膜下封口单元的右连接板位于柜体的内部;内膜下封口单元的内封口板的左端面上成型有内膜下封口架;内膜下封口架与外膜下封口架结构相对应;柜体的左侧壁的右端面上固定有水平向右设置的下封口电机;下封口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下螺纹杆;下螺纹杆上成型有左旋螺纹部和右旋螺纹部;下螺纹杆的左旋螺纹部和右旋螺纹部分别螺接在外膜下封口单元的右连接板和内膜下封口单元的右连接板上;外膜下封口单元的外封口板和内膜下封口单元的内封口板上套设在若干上部导杆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上部封口装置上安装有切断装置;外膜上封口单元的左连接板上开设有左右贯穿的收纳孔;内膜上封口单元的上封口板开设有与收纳孔相对应的收纳槽;外膜上封口单元的左连接板的左端面上固定有相右设置的切割气缸;切割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切割刀片;切割刀片设置在收纳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第一回收管、第一补漏配送管、第二回收管和第二补漏配送管为弹性软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外膜上封口架、内膜上封口架、外膜下封口架、内膜下封口架均与加热单元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不同种类的两种药丸能够混合包装在同一包装袋内,并且具有回收补漏功能,精准控制包装袋内药丸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上部封口装置5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上部封口装置51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下部封口装置5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下部封口装置52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回收补漏装置30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回收补漏装置30的右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柜体;20、振动盘单元;21、第一振动盘单元;210、第一托座;211、第一运料导轨;22、第二振动盘单元;220、第二托座;221、第二运料导轨;30、回收补漏装置;300、补漏气缸;31、第一回收补漏单元;311、第一回收管;312、第一补漏配送管;32、第二回收补漏单元;321、第二回收管;322、第二补漏配送管;33、主分配单元;331、第二回收槽;332、第一回收槽;333、第二补漏配送孔;334、第一补漏配送孔;34、承接件;351、第一传感计数单元;352、第二传感计数单元;40、放膜装置;41、支撑座;42、放膜电机;43、左卷棍;430、左齿轮;440、右齿轮;44、右卷棍;50、封口装置;51、上部封口装置;510、上部导杆;511、外膜上封口单元;5110、外膜上封口架;5111、切割气缸;5112、切割刀片;512、内膜上封口单元;5120、内膜上封口架;5121、上连接板;5122、收纳槽;513、上螺纹杆;514、上封口电机;52、下部封口装置;520、下部导杆;521、外膜下封口单元;5210、外膜下封口架;5211、外连接板;522、内膜下封口单元;5220、内膜下封口架;5221、内连接板;523、下螺纹杆;524、下封口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8所示,一种具有回收补漏装置的药丸包装机,包括柜体10、振动盘单元20、回收补漏装置30、放膜装置40和封口装置50;振动盘单元20固定在柜体10的上端面;回收补漏装置30设置在振动盘单元20的出料口;回收补漏装置30的出料口设置在放膜装置40内;放膜装置40和封口装置50从上到下设置在柜体10的左端面上;

如图1~图8所示,振动盘单元20包括第一振动盘单元21、第二振动盘单元22、第一运料导轨211和第二运料导轨221;第一运料导轨211通过下方的第一托座210固定在柜体10的上端面上并且与第一振动盘单元21的出料口相连;第二运料导轨221通过下方的第二托座220固定在柜体10的上端面上并且与第二振动盘单元22的出料口相连;

如图1~图8所示,回收补漏装置30包括主分配单元33、第一回收补漏单元31、第二回收补漏单元32、承接件34和传感计数单元;主分配单元33呈长方体;柜体10的上端面上固定有竖直向上设置的补漏气缸300;补漏气缸300的活塞杆上固定有主分配单元33;主分配单元33的下部开设有左右贯穿的第一补漏配送孔334和第二补漏配送孔333;第一补漏配送孔334与第一运料导轨211的出料口连通;第二补漏配送孔333与第二运料导轨221的出料口连通;主分配单元33的上部的右端面开设有第一回收槽332和第二回收槽331;第一回收槽332位于第一补漏配送孔334的正上方;第二回收槽331位于第二补漏配送孔333的正上方;第一补漏配送孔334的前侧壁上固定有第一补漏配送管312并且第一补漏配送管312与第一补漏配送孔334连通;第二补漏配送孔333的后侧壁上固定有第二补漏配送管322并且第二补漏配送管322与第二补漏配送孔333连通;第一回收槽332的前侧壁上固定有第一回收管311并且第一回收管311与第一回收槽332连通;第二回收槽331的前侧壁上固定有第二回收管321并且第二回收管321与第二回收槽331连通;第一补漏配送管312和第一回收管311的另一端均固定在第一回收补漏单元31上;第二补漏配送管322和第二回收管321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回收补漏单元32上;第一回收补漏单元31和第二回收补漏单元32内部均开设有储料腔并且与气泵单元连接;第一回收补漏单元31和第二回收补漏单元32固定在柜体10的上端面上;

如图1~图8所示,承接件34固定在柜体10上;承接件34内部开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一端位于第一补漏配送孔334的左端并且紧靠主分配单元33的左端面;第二通道的一端位于第二补漏配送孔333的左端并且靠主分配单元33的左端面;承接件34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另一端设置在放膜装置40内;

如图1~图8所示,传感计数单元包括第一传感计数单元351和第二传感计数单元352;第一传感计数单元351设置在第一运料导轨211的出料口处;第二传感计数单元352设置在第二运料导轨221的出料口处;传感计数单元反馈信息给处理系统,处理系统控制回收补漏装置30做出相应的动作。

如图1~图8所示,放膜装置40包括一对支撑座41;一对支撑座41之间枢接有左卷棍43和右卷棍44;左卷棍43和右卷棍44互相水平平行;左卷棍43的前端固定有左齿轮430;右卷棍44的前端固定有右齿轮440;右齿轮440和左齿轮430啮合;前侧的支撑座41的前端面上固定有水平向后设置的放膜电机42;放膜电机42的输出轴与左卷棍43的前端固定连接;承接件34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下端位于左卷棍43和右卷棍44之间。

如图1~图8所示,封口装置50包括上部封口装置51和下部封口装置52;下部封口装置52位于上部封口装置51的正下方并且紧靠上部封口装置51;

如图1~图8所示,上部封口装置51包括外膜上封口单元511、内膜上封口单元512、上螺纹杆513和上封口电机514;柜体10的左端面上垂直固定有一对上部导杆510;外膜上封口单元511呈口字型;外膜上封口单元511由前连接板、后连接板、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四板搭接而成;外膜上封口单元511的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插套在柜体10的左侧壁上;外膜上封口单元511的左连接板位于柜体10的外侧;外膜上封口单元511的右连接板位于柜体10的内部;外膜上封口单元511的左连接板的右端面上成型有外膜上封口架5110;外膜上封口架5110呈倒置的“凵”字形;

如图1~图8所示,内膜上封口单元512由左侧的上封口板和右侧的上连接板5121组成;上连接板5121呈侧卧的“凵”字形;上连接板5121由前连接板、后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三板搭接而成;内膜上封口单元512的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插套在柜体10的左侧壁上;内膜上封口单元512的上封口板位于柜体10的外侧;内膜上封口单元512的右连接板位于柜体10的内部;内膜上封口单元512的上封口板的左端面上成型有内膜上封口架5120;内膜上封口架5120与外膜上封口架5110结构相对应;柜体10的左侧壁的右端面上固定有水平向右设置的上封口电机514;上封口电机514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上螺纹杆513;上螺纹杆513上成型有左旋螺纹部和右旋螺纹部;上螺纹杆513的左旋螺纹部和右旋螺纹部分别螺接在外膜上封口单元511的右连接板和内膜上封口单元512的右连接板上;外膜上封口单元511的左连接板和内膜上封口单元512的上封口板上套设在一对上部导杆510上;

如图1~图8所示,下部封口装置52包括外膜下封口单元521、内膜下封口单元522、下螺纹杆523和下封口电机524;柜体10的左端面上垂直固定有若干下部导杆520;外膜下封口单元521由外封口板和外连接板5211;外连接板5211呈侧卧的“凵”字形;外连接板5211由前连接板、后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三板塔接而成;外膜下封口单元521的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套设在柜体10的左侧壁上;外膜下封口单元521的外封口板位于柜体10的外侧;外膜下封口单元521的右连接板位于柜体10的内部;外膜下封口单元521的左连接板的右端面上成型有外膜下封口架5210;外膜下封口架5210呈“凵”字形;

如图1~图8所示,内膜下封口单元522由左侧的内封口板和右侧的内连接板5221组成;内连接板5221呈侧卧的“凵”字形;内连接板5221由前连接板、后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三板搭接而成;内膜下封口单元522的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插套在柜体10的左侧壁上;内膜下封口单元522的内封口板位于柜体10的外侧;内膜下封口单元522的右连接板位于柜体10的内部;内膜下封口单元522的内封口板的左端面上成型有内膜下封口架5220;内膜下封口架5220与外膜下封口架5210结构相对应;柜体10的左侧壁的右端面上固定有水平向右设置的下封口电机524;下封口电机524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下螺纹杆523;下螺纹杆523上成型有左旋螺纹部和右旋螺纹部;下螺纹杆523的左旋螺纹部和右旋螺纹部分别螺接在外膜下封口单元521的右连接板和内膜下封口单元522的右连接板上;外膜下封口单元521的外封口板和内膜下封口单元522的内封口板上套设在若干上部导杆520上。

如图1~图8所示,上部封口装置51上安装有切断装置;外膜上封口单元511的左连接板上开设有左右贯穿的收纳孔;内膜上封口单元512的上封口板开设有与收纳孔相对应的收纳槽5122;外膜上封口单元511的左连接板的左端面上固定有相右设置的切割气缸5111;切割气缸5111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切割刀片5112;切割刀片5112设置在收纳孔内。

如图1~图8所示,第一回收管311、第一补漏配送管312、第二回收管321和第二补漏配送管322为弹性软管。

如图1~图8所示,外膜上封口架5110、内膜上封口架5120、外膜下封口架5210、内膜下封口架5220均与加热单元连接。

回收补漏装置30工作过程如下:

主分配单元33的初始位置下部的第二补漏配送孔333和第一补漏配送孔334对应第二运料导轨221和第一运料导轨211的出料口;

两种不同的中药药丸经过振动盘单元到达第一运料导轨211和第二运料导轨221的出料口,此时第一传感计数单元351和第二传感计数单元352反馈信息,如果经过第一运料导轨211和第二运料导轨221的出料口药丸数量过多,补漏气缸300向下运动,然后气泵作动,把药丸直接吸到第一回收补漏单元31和第二回收补漏单元32内部的储料腔内;如果经过第一运料导轨211和第二运料导轨221的出料口药丸数量缺少,补漏气缸300不作动,气泵作动第一回收补漏单元31和第二回收补漏单元32内部的储料腔内的药丸进行喷射补充。

放膜装置40的工作过程如下:

两张膜分别绕在左卷棍43和右卷棍44上,然后启动放膜电机42,放膜电机42带动左卷棍43旋转,然后通过左齿轮430和右齿轮440同步带动右卷棍44旋转,两张膜同步下降。

封口装置50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启动下部封口装置52:启动下封口电机524,带动下螺纹杆523旋转,由于左右旋螺纹部的存在,外膜下封口单元521和内膜下封口单元522相对运动,最后外膜下封口架5210和内膜下封口架5220把两张膜贴合在一起,由于外膜下封口架5210和内膜下封口架5220处于加热状态,两张膜会粘合呈一体,这样就形成了上口不封闭的口袋,然后两种药丸进入其中,接着启动上封口电机514;带动上螺纹杆513旋转,由于左右旋螺纹部的存在,外膜上封口单元511和内膜上封口单元512相对运动,最后外膜上封口架5110和内膜上封口架5120把两张膜上部贴合在一起,由于外膜上封口架5110和内膜上封口架5120处于加热状态,两张膜上部会粘合呈一体,这样药袋就进行了封口;最后启动切割气缸5111,切割气缸5111带动切割刀片5112向右运动,最后切断药袋上部,药丸完成包装。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