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压力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0810阅读:1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压力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压力帽,属于油罐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下油罐在进油或放油时,要保证罐内外压力平衡,需要安装排气管,排气管的顶端需要安装气体压力控制阀,同时还要阻止外界意外火源进入地下储油罐,保证储油罐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压力帽,目的在于既能自动调节罐体内的压力,又能防止意外火源进入油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

一种真空压力帽,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端通过连接件设有顶帽,所述壳体内设有进气阀装置和出气阀装置,所述进气阀装置包括阀座、进气阀瓣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进气阀瓣和阀座之间,所述出气阀装置包括出气阀瓣、阀杆和套设在阀杆上的第二弹簧组成,所述阀杆从进气阀瓣的中心孔穿过,且下端设有挡耳,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挡耳和进气阀瓣之间,所述进气阀瓣上设有通气孔,所述出气阀瓣与连接件之间设有通气口,所述进气阀瓣位于连接件的下方,并与出气阀瓣的底端贴合,所述顶帽上端设有帽檐,下端设有挡雨板,所述挡雨板位于帽檐下方,所述挡雨板与帽檐之间设有外透气口,所述挡雨板与顶帽侧壁之间形成集水槽,所述顶帽侧壁上设有内透气口。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内透气口处设有滤网。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集水槽底端设有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壳体内设有出气阀装置和进气阀装置,阀的开启、关闭还是保持密封是根据储油罐内气体压力进行自动调节的,时刻保持着储油罐内外压力平衡,在密封状态下将储油罐与外界隔离,防止气态油品外跑和外界意外火源进入储油罐。由于顶帽结构设计可以防止雨水进入储油罐,同时在内透气口设有滤网结构,防止杂质进入破坏阀的密封效果。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计紧凑,使用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帽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顶帽,3、阀座,4、进气阀瓣,5、第一弹簧,6、出气阀瓣,7、阀杆,8、第二弹簧,9、挡耳,10、通气孔,11、通气口,12、帽檐,13、挡雨板,14、外透气口,15、集水槽,16、内透气口,17、滤网,18、出水口,19、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真空压力帽,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上端通过连接件19设有顶帽2,所述壳体内设有进气阀装置和出气阀装置,所述进气阀装置包括阀座3、进气阀瓣4和第一弹簧5,所述第一弹簧位于进气阀瓣和阀座之间,所述出气阀装置包括出气阀瓣6、阀杆7和套设在阀杆上的第二弹簧8组成,所述阀杆从进气阀瓣的中心孔穿过,且下端设有挡耳9,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挡耳和进气阀瓣之间,所述进气阀瓣上设有通气孔10,所述出气阀瓣与连接件之间设有通气口11,所述进气阀瓣位于连接件的下方,并与出气阀瓣的底端贴合,所述顶帽上端设有帽檐12,下端设有挡雨板13,所述挡雨板位于帽檐下方,所述挡雨板与帽檐之间设有外透气口14,所述挡雨板与顶帽侧壁之间形成集水槽15,所述顶帽侧壁上设有内透气口16。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内透气口处设有滤网17,防止杂质进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集水槽底端设有出水口18,风吹入集水槽的雨水会从出水口流出不会进入储油罐。

具体工作原理: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储油罐的排气管顶端,由于壳体1内设有出气阀装置和进气阀装置,使储油罐进油状态时,出气阀瓣6打开,储油罐内空气向外排出;储油罐出油时,进气阀瓣4打开,外界空气进入储油罐,保持储油罐内外压力平衡;储油罐停止进出油状态时,出气阀和进气阀同时关闭,将储油罐与外界隔离,防止气态油品外跑和外界意外火源进入储油罐。挡雨板13有出水口18,风吹进去的雨水会从出水口流出不会进入储油罐,同时内透气口设有滤网,能很好的防止空气中的杂质进入破坏阀的密封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