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芯线卷捆扎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6111阅读:9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芯线卷捆扎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卷包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包芯线卷捆扎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炼钢生产中调整钢水合金成分用的包芯线为钢带包裹合金芯粉而成,直径在十几个毫米左右,包芯线以层层环绕的方式制成包芯线卷,包芯线卷一般采用塑料膜包覆后,放置在用钢棍焊接的圆柱形支架内,该支架的两端为圆形结构,中间用钢棍将两端圆形连接为一体,包芯线固定放置于支架内,使用时从中间抽取包芯线,再通过喂丝设备喂入钢液中。

实际生产中,由于包芯线自重较大,放置支架在运输、吊运及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磕碰、表面擦伤、支架变形,甚至是支架折断的情况,使得其内包芯线原本的缠绕结构发生错乱,易出现卡线现象,从而导致包芯线喂线量的精准度难以控制,整卷的包芯线难以喂线完全,造成了包芯线的浪费。

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811203Y,授权公告日:2006年8月30日,发明名称为:盛放包芯线的固定式框架,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盛放包芯线的固定式框架,包括框架结构的筐体,筐体上设有与之匹配的框架式筐盖,在固定式框架的一侧设有抽丝孔,筐体与筐盖之间设有锁止机构。该申请案使用时,沿纵向放置在喂丝机设备的后方,成为永久性使用的器具,可使包芯线卷省去原有的线轴式支架包装,仅用钢绷带固定成型即可,从而省去了处理废弃支架的工作,可明显降低包芯线卷的包装成本。该申请案可以避免包芯线散落现象的发生,却无法解决因支架变形而导致包芯线乱线、卡线的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包芯线卷捆扎支架,可以有效增强支架的结构稳定性,防止支架变形,从而避免发生卡线现象,并能有效节约支架材料,降低支架的生产成本。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包芯线卷捆扎支架,包括支撑连杆和端盖,支撑连杆和其两端的端盖围成用于容纳包芯线卷的圆柱形框架结构;所述端盖包括圆形外圈、椭圆内圈和固定连杆,多根固定连杆连接在圆形外圈和椭圆内圈之间,且固定连杆在圆形外圈和椭圆内圈之间围成三角结构;所述支撑连杆设置在两端的圆形外圈之间,并沿圆形外圈的周向环绕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圆形外圈的直径为D,椭圆内圈的长轴长度为L1,短轴长度为L2,且2/3D≤L1≤8/9D,1/3D≤L2≤1/2D。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固定连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圆形外圈和椭圆内圈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撑连杆与一端的圆形外圈焊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撑连杆、固定连杆、椭圆内圈和圆形外圈均采用钢筋制成。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包芯线卷捆扎支架,采用椭圆内圈与圆形外圈配合焊接的结构设计,支架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其次,椭圆内圈依据圆形外圈的大小而设计,椭圆内圈的形状相对较大,喂线时包芯线沿着椭圆内圈的边缘不断转动被引出,包芯线在椭圆内圈中的转动速度不致过快,包芯线的引出过程速率平稳,不容易发生乱线现象。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包芯线卷捆扎支架,圆形外圈和椭圆内圈之间焊接有多根固定连杆,且多根固定连杆在圆形外圈和椭圆内圈之间围成三角结构,有效增强了端盖的结构强度,可以防止端盖部位发生变形,避免包芯线因支架变形而出现卡线现象。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包芯线卷捆扎支架,固定连杆的三角分布设置有助于增强结构稳定性,也有利于节省支架材料,降低捆扎支架的生产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包芯线卷捆扎支架,原理简单,结构设计合理,易于在生产中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圆形外圈;2、椭圆内圈;3、固定连杆;4、支撑连杆;5、销筒;6、插销;7、套筒;8、底座;9、支腿;10、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包芯线卷捆扎支架,包括支撑连杆4和端盖,支撑连杆4和其两端的端盖围成用于容纳包芯线卷的圆柱形框架结构。端盖包括圆形外圈1、椭圆内圈2、连接在圆形外圈1和椭圆内圈2之间的多根固定连杆3,固定连杆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圆形外圈1和椭圆内圈2上,且多根固定连杆3在圆形外圈1和椭圆内圈2之间围成三角结构;固定连杆3、椭圆内圈2和圆形外圈1均采用钢筋制成,此种结构设计有效增强了端盖的结构强度,可以防止端盖部位发生变形。本实施例中支撑连杆4也采用钢筋制成,支撑连杆4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端的圆形外圈1上,具体如图1所示,支撑连杆4设置有多根,并沿圆形外圈1的周向环绕分布。

本实施例实际使用时,包芯线卷从椭圆内圈2中引出,椭圆内圈2即为出线口,值得说明的是,圆形外圈1的直径为D,椭圆内圈2的长轴长度为L1,短轴长度为L2,且L1=2/3D,L2=1/3D。椭圆内圈2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卡线现象发生,传统的端盖结构设计通常为在圆形外圈1内部设置两条直线连杆或弧形连杆或折线连杆,包芯线从两条连杆之间引出,这些连杆均延伸至与圆形外圈1的两侧相固定,连杆之间并未组成闭合结构,此种结构设计首先是导致端盖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较差,在支架发生撞击时容易变形,导致喂线机在喂线时包芯线卡在支架上;其次,连杆的结构设计也容易导致包芯线引出时在连杆的连接处发生磨损或卡线。

市场上也有采用在圆形外圈1的内部设置圆形内圈的结构设计,但若要保证端盖的整体强度,该圆形内圈的尺寸设计一般较小,在喂线时包芯线沿着圆形内圈的边缘不断转动被引出,包芯线在圆形内圈中的转动速度过快同样也容易出现乱线、绕线现象。本实施例采用椭圆内圈2的结构设计,与圆形外圈1配合焊接结构更稳定,且与圆形内圈相比,椭圆形的内圈加工制作更加方便;其次,本实施例中椭圆内圈2依据圆形外圈1的大小而设计,椭圆内圈2的形状相对较大(与一般的圆形内圈相比),喂线时包芯线沿着椭圆内圈2的边缘不断转动被引出,包芯线在椭圆内圈2中的转动速度不致过快,包芯线的引出过程速率平稳,不容易发生乱线现象。

本实施例的包芯线卷捆扎支架,通过椭圆内圈2与圆形外圈1的配合设置,可以有效增强支架整体的结构强度,避免因支架变形而导致的卡线问题,同时固定连杆3的三角分布设置有助于增强结构稳定性,也有利于节省支架材料,降低捆扎支架的生产成本,且本实施例结构简单,易于推广。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包芯线卷捆扎支架,包括支撑连杆4和端盖,支撑连杆4和其两端的端盖围成用于容纳包芯线卷的圆柱形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设置于底座8上,底座8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框架结构相配合的腔体,框架结构嵌入该腔体内。底座8的底部四角设有支腿9,支腿9上设置有移动轮10,方便捆扎支架的单独移动与运输。

端盖包括圆形外圈1、椭圆内圈2、连接在圆形外圈1和椭圆内圈2之间的多根固定连杆3,固定连杆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圆形外圈1和椭圆内圈2上,且多根固定连杆3在圆形外圈1和椭圆内圈2之间围成三角结构。本实施例中支撑连杆4设置在两端的圆形外圈1之间,并沿圆形外圈1的周向环绕分布,需要说明的是,多根支撑连杆4的底端与底部的圆形外圈1焊接固定,而支撑连杆4的顶端则通过一圆形框架相连,捆扎支架顶部的端盖与该圆形框架可拆卸连接,具体如图3所示,该圆形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销筒5,顶部端盖的圆形外圈1的两侧也对应设置有销筒5,将顶部端盖与该圆形框架上的销筒5分别对应对齐,然后在销筒5中插入L形的插销6,即可实现顶部端盖的固定;拔出插销6即可将顶部端盖打开。本实施例将捆扎支架顶部的端盖设计为可拆卸结构,实际使用时,打开顶部端盖即可将包芯线卷放入支架内部,操作便捷,也可以实现同一个捆扎支架循环使用,用于多个包芯线卷的盛放,极大了降低了捆扎支架的生产成本。

为避免包芯线卷在捆扎支架中与支撑连杆4发生磕碰、表面擦伤等,本实施例中支撑连杆4上套设有套筒7,该套筒7采用橡胶制成,有较好的防碰撞、防擦伤效果,避免在运输或使用中对包芯线造成表面伤害。

本实施例实际使用时,包芯线卷从顶部端盖的椭圆内圈2中引出,椭圆内圈2即为出线口,值得说明的是,圆形外圈1的直径为D,椭圆内圈2的长轴长度为L1,短轴长度为L2,且L1=8/9D,L2=1/2D。椭圆内圈2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卡线现象发生。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包芯线卷捆扎支架,其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圆形外圈1的直径为D,椭圆内圈2的长轴长度为L1,短轴长度为L2,且L1=7/9D,L2=3/7D。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