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沟车身举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7459阅读:7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沟车身举升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沟车身举升机。



背景技术:

在通过地沟对公交车底盘进行检修时,一些大型的动力系统的零部件在拆卸和安装时需要先将车身举升后才能方便操作,而目前还没有专用于地沟的车身举升机,因此现在在举升车身时需要采用两套普通车身举升机同时从公交车的两侧来进行举升,操作非常不便,占用空间大,成本也非常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占用空间小、成本低的地沟车身举升机。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沟车身举升机,包括箱体、基座、液压千斤顶、气液转换装置和控制泵;所述基座固定在箱体的顶部;所述基座的左右两端设有能够支撑在地沟两侧的支撑部;所述液压千斤顶和气液转换装置固定在箱体内;所述气液转换装置的输入端与控制泵连通,气液转换装置的输出端与液压千斤顶连通;所述基座上设有能够供液压千斤顶嵌入的定位轴。

所述基座的支撑部设有弹簧滚轮。

所述气液转换装置的进气管路上设有气阀锁扣。

所述气阀锁扣设置在基座内部;所述基座的前端面上开有与气阀锁扣位置相对的窗口。

一种地沟车身举升机,还包括横向固定在液压千斤顶顶部的托举梁。

所述托举梁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伸缩臂;所述托举梁上设有能够调整伸缩臂伸缩的手轮;所述伸缩臂上设有支撑块。

所述托举梁的伸缩臂上的支撑块为圆形和/或带槽的方形。

一种地沟车身举升机,还包括固定在基座上的挡板;所述挡板设有两块,两块挡板分别位于托举梁的前后两侧。

所述挡板的顶部设有向外侧延伸的支撑板。

一种地沟车身举升机,还包括放置在两块挡板的支撑板下方的多块辅助支撑块。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基座能直接放置在地沟上,使用前与地面齐平不影响行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占用空间小、成本低,通过控制泵和气液转换装置来控制液压千斤顶来执行举升动作,使举升更加平稳。

(2)本实用新型的基座两侧底部分别设置两对弹簧滚轮,便于本实用新型在地沟上移动。

(3)本实用新型的气液转换装置的进气管路上设置气阀锁扣,便于液压千斤顶将车身举升后,关闭控制泵,液压千斤顶仍然能够保持举升状态,起到节能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的气阀锁扣设置在基座内部,基座的前端面上开有与气阀锁扣位置相对的窗口,这种结构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性,使操作更加方便。

(5)本实用新型在液压千斤顶的顶部固定托举梁,能够能加稳定的托举车身。

(6)本实用新型的托举梁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伸缩臂,便于调整宽度,从而适用于各种宽度的车身。

(7)本实用新型的托举梁的伸缩臂上的支撑块为圆形或者带槽的方形,能够适用于各种托举横梁。

(8)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支撑块能够在液压千斤顶顶起车身后放置在托举梁与挡板顶部的支撑板之间,起到辅助液压千斤顶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箱体1、基座2、弹簧滚轮21、液压千斤顶3、气阀锁扣4、托举梁5、伸缩臂51、手轮52、支撑块53、挡板6、支撑板61、辅助支撑块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地沟车身举升机,包括箱体1、基座2、液压千斤顶3、气液转换装置、控制泵、托举梁5、挡板6和辅助支撑块7。

基座2固定在箱体1的顶部。基座2的左右两端设有能够支撑在地沟两侧的支撑部,支撑部设有弹簧滚轮21。液压千斤顶3和气液转换装置固定在箱体1内。气液转换装置的输入端与控制泵连通,气液转换装置的输出端与液压千斤顶3连通。基座2上设有能够供液压千斤顶3嵌入的定位轴。气液转换装置的进气管路上设有气阀锁扣4。气阀锁扣4设置在基座1内部。基座1的前端面上开有与气阀锁扣4位置相对的窗口。

托举梁5横向固定在液压千斤顶3的顶部。托举梁5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伸缩臂51。托举梁5上设有能够调整伸缩臂51伸缩的手轮52。伸缩臂51上设有支撑块53。支撑块53为圆形和/或带槽的方形。

挡板6固定在基座2上,并设有两块,两块挡板6分别位于托举梁5的前后两侧。挡板6的顶部设有向外侧延伸的支撑板61。支撑板61下方的多块辅助支撑块7。

使用时,先将本实施例的地沟车身举升机推至车身下方适当位置,然后启动控制泵,气液转换装置将气压转换成液压,液压千斤顶3接收液压压力后通过托举梁5举升车身,当车身举升至所需高度后,拉下气阀锁扣4,液压千斤顶3被锁定在该状态直至解开气阀锁扣4。此时可以将辅助支撑块7放置在托举梁5与挡板6顶部的支撑板61之间,起到辅助液压千斤顶3的作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