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封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641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容器封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物品进行包装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硬质容器的封口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正常气压下通过手动或者自动方式对容器进行封口,还需要对容器内物料或者包装容器进行预加热,排除容器中的空气,当封口冷却后在容器内形成低气压,从而保证了封口片膜的平整性与美观。

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容器内物料或者包装容器本身进行加热,可能导致容器内物料或者包装容器的品质发生变化,尤其是用于食品包装的硬质容器,可能会影响食品安全。并且如果封口片膜较软,进行热封时,由于包装容器内空气热胀冷缩,可能使片膜的变形过于剧烈,会导致封口片膜变形,影响封口片膜的平整性与美观,而且无法满足封口质量稳定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热封时需要加热容器内物料或者包装容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容器封口装置,避免了对容器内的物料或者包装容器进行加热,在容器内形成负压,保证了封口片膜的平整性。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容器封口装置,所述容器封口装置包括:

能水平往复移动的模板,其上开设至少一个容纳槽,各所述容纳槽内分别容纳一个容器,各所述容器的开口上分别覆盖有用于封口的片膜;

负压形成机构,其包括具有开口的密封罩、开设在所述密封罩上的至少一个通气孔和气泵;所述密封罩的开口能密封地扣设在所述容纳槽上形成密封腔,所述气泵与所述通气孔连通并能抽出所述密封腔内的气体和所述容器内的气体;

封口机构,其至少包括位于所述密封罩内的加热封头,所述加热封头的数量与所述容纳槽的数量相同,各所述加热封头分别悬置于各所述片膜的上方,并能相对于所述密封罩上下移动;通过所述加热封头向下移动至覆盖于所述片膜上并加热所述片膜,所述片膜贴合在所述容器的开口上完成封口。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罩能带动所述加热封头上下移动,通过所述密封罩的向下移动所述密封罩的开口扣设在所述容纳槽上。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密封罩的数量与所述容纳槽的数量相同,各所述密封罩的开口分别对应一个所述容纳槽形成密封腔,各所述密封罩的开口包围在对应的所述容纳槽之外,各所述密封罩的下端面均落坐在所述模板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形成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罩的下端面与所述模板的上表面之间的密封圈。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密封圈的数量为一个;

所述密封圈的上端嵌入所述密封罩的下端面,其下端与所述模板的上表面密封抵靠;或者所述密封圈的下端嵌入所述模板的上表面,其上端与所述密封罩的下端面密封抵靠。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密封圈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模板的上表面设置向上凸伸的环形凸台,两个所述密封圈分别套设在所述环形凸台的内侧和所述环形凸台的外侧;所述密封罩的下端面上开设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环形凸台的上端配合卡紧,所述密封罩的下端面落坐在所述密封圈上;

或者所述密封罩的下端面设置向下凸伸的环形凸台,两个所述密封圈分别套设在所述环形凸台的内侧和所述环形凸台的外侧;所述模板的上表面上开设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环形凸台的下端配合卡紧,所述密封罩的下端面通过所述密封圈落坐在所述模板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封口机构还包括竖直设置且固定在所述加热封头上的滑杆,所述滑杆滑动穿设且密封连接于所述密封罩上。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和所述片膜完全没入所述容纳槽中。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容器封口装置,通过抽出容器内气体的方式在容器内形成负压,避免了对容器内的物料或者用于包装的容器进行加热,不会影响容器内物料和容器的品质,不会因热胀冷缩使容器和片膜产生剧烈的变形,保证了用于封口的片膜的平整性。

另外,在完成封口后,由于容器被片膜密封,容器内保持为负压状态,在正常气压环境下,片膜呈向内微凹的状态,使外观平滑美观。本实用新型的容器封口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容易,能在生产中大规模地使用,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在密封腔内的容器和片膜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提高了封口工序的合格率。

在密封罩密封扣设之后,形成抽气的初始状态时,加热封头与片膜之间还间隔一定的距离。然后进行抽气,容器内的气体能经容器与片之间的缝隙被抽出,悬置在片膜上方的加热封头对片膜有一定的挡止作用,避免在气压变化时片膜向上飘起。

加热封头、密封罩均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当密封罩密封扣设后,加热封头就会位于片膜的正上方,加热封头向下移动会正好对准片膜,使片膜贴合在容器上的位置十分准确,片膜贴合在容器上的位置始终恒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容器封口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容器封口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容器封口装置的容纳槽和容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说明:

10-模板;12-容纳槽;14-环形凸台;

22-密封罩;222-通气孔;224-密封腔;24-安装槽;

32-加热封头;34-滑杆;40-密封圈;

100-容器;200-片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容器封口装置,容器封口装置包括能水平往复移动的模板10、负压形成机构和封口机构。

模板10上开设至少一个容纳槽12,各容纳槽12内分别容纳一个容器100,各容器100的开口上分别覆盖有用于封口的片膜200。负压形成机构包括具有开口的密封罩22、开设在密封罩22上的至少一个通气孔222和气泵;密封罩22的开口能密封地扣设在容纳槽12上形成密封腔224,气泵与通气孔222连通并能抽出密封腔224内的气体和容器100内的气体。

封口机构至少包括位于密封罩22内的加热封头32,加热封头32的数量与容纳槽12的数量相同,各加热封头32分别悬置于各片膜200的上方,并能相对于密封罩22上下移动;通过加热封头32向下移动至覆盖于片膜200上并加热片膜200,片膜200贴合在容器100的开口上完成封口。

本实用新型的容器100例如为硬质容器,具有一定支撑强度,硬质容器能保持稳定的形状,能够直接放置于容纳槽12中,而且在封口过程中,加热封头32顶靠在片膜200上,并加热片膜200时,硬质的容器100不会发生变形。硬质容器为常见的纸质茶叶盒、金属(比如:铝、马口铁)制成的茶叶盒、玻璃罐、瓷器等。

本实用新型的容器封口装置,通过抽出容器100内气体的方式在容器100内形成负压,避免了对容器100内的物料或者用于包装的容器100进行加热,不会影响容器100内物料和容器100的品质,不会因热胀冷缩使容器100和片膜200产生剧烈的变形,保证了用于封口的片膜200的平整性。另外,在完成封口后,由于容器100被片膜200密封,容器100内保持为负压状态,在正常气压环境下,片膜200呈向内微凹的状态,使外观平滑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罩22罩在容纳槽12上并形成密封后,气泵与通气孔222连通,抽出密封腔224和容器100内的气体,加热封头32向下移动至覆盖于片膜200上,加热片膜200,即可完成封口。本实用新型的容器封口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容易,能在生产中大规模地使用,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在密封腔224内的容器100和片膜200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提高了封口工序的合格率。

较优地,在实施例一中和实施例二中,密封罩22呈倒置的槽形,且其横截面呈圆环形。通气孔222的数量为一个,通气孔222设置在密封罩22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密封罩22能带动加热封头32上下移动,通过密封罩22的向下移动密封罩22的开口扣设在容纳槽12上。密封罩22带动加热封头32扣设在容纳槽12上,此时,加热封头32与片膜200之间还间隔一定的距离,使容器100内的气体能经容器100与片膜200之间的缝隙被抽出,形成抽气的初始状态,此距离为3毫米~5毫米。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密封罩22的数量与容纳槽12的数量相同,各密封罩22的开口分别对应一个容纳槽12形成密封腔224,各密封罩22的开口包围在对应的容纳槽12之外,各密封罩22的下端面均落坐在模板10的上表面。也就是说,密封罩22的开口边缘超出对应的容纳槽12的开口边缘,密封罩22的开口的面积大于容纳槽12的开口的面积。

较优地,如图1所示,可在模板10上设置至少一个凸台,凸台的数量与容纳槽12的数量相同,在各凸台上分别开设一个容纳槽12,各密封罩22的开口包围在对应的凸台的外侧,凸台对密封罩22有一定的挡止、限位的作用,避免密封罩22在封口过程中位置出现过大的偏移,从而引起加热封头32与片膜200错位,影响封口工序的合格率。

较优地,容器100和片膜200完全没入容纳槽12中。请参阅图3所示,各凸台的上端面高于片膜200,使容器100和片膜200完全没入容纳槽12中;如果不设置凸台,也可使片膜200低于模板100的上表面,使容器100和片膜200完全没入容纳槽12中。这样,容纳槽12的内壁的上端对片膜200起到限位的作用,在密封腔224被抽气时,片膜200能始终保持正确的位置和状态,避免片膜200在封口过程中由于其质量较轻,会飘走或位置串动,影响封口工序的合格率。

较优地,如图3所示,还可以在容纳槽12的内壁的上部设置一小段的倾斜面,倾斜面便于容器100的放置和取出。容纳槽12的内壁的下部与容器100的外壁贴合,从而能卡紧容器100,避免在封口过程中容器100的位置串动,影响封口工序的合格率。

进一步地,负压形成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密封罩22的下端面与模板10的上表面之间的密封圈40,保证密封腔224能有效地密封。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密封圈40的数量为一个。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密封圈40的上端嵌入密封罩22的下端面,其下端与模板10的上表面密封抵靠。或者密封圈40的下端嵌入模板10的上表面,其上端与密封罩22的下端面密封抵靠。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密封圈40的数量为两个。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模板10的上表面设置向上凸伸的环形凸台14,两个密封圈40分别套设在环形凸台14的内侧和环形凸台14的外侧;密封罩22的下端面上开设环形的安装槽24,安装槽24与环形凸台14的上端配合卡紧,密封罩22的下端面落坐在密封圈40上。如图2所示,安装槽24的宽度略大于环形凸台14的厚度,避免密封罩22不易安装。

或者密封罩22的下端面设置向下凸伸的环形凸台,两个密封圈40分别套设在环形凸台的内侧和环形凸台的外侧;模板10的上表面上开设环形的安装槽,安装槽与环形凸台的下端配合卡紧,密封罩22的下端面通过密封圈40落坐在模板10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封口机构还包括竖直设置且固定在加热封头32上的滑杆34,滑杆34滑动穿设且密封连接于密封罩22上。在密封罩22密封扣设之后,通过滑杆34的向下移动驱动加热封头32向下移动,直至加热封头32覆盖于片膜200上。

通过上述结构,加热封头32、密封罩22均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只要在扣设密封罩22时固定好密封罩22的位置(凸台会对密封罩22起到导引和限位作用),加热封头32就会位于片膜32的正上方,加热封头32向下移动会正好对准片膜200,片膜200在容器100上的位置十分准确,即使经多次封口作业,片膜200贴合在容器100上的位置始终恒定,适合大批量的生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密封罩22密封扣设之后,形成抽气的初始状态时,加热封头32与片膜200之间还间隔为3毫米~5毫米的距离。然后进行抽气,容器100内的气体能经容器100与片膜200之间的缝隙被抽出,而且,悬置在片膜200上方的加热封头32对片膜200有一定的挡止、限位的作用,避免在气压变化时片膜200向上飘起。

本实用新型的容器封口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在模板10的各容纳槽12内分别放置一容器100,各容器100的开口上分别覆盖一片膜200,将模板10水平移动至封口机构的下方,使各片膜200分别位于各加热封头32的下方;

步骤S20,将具有开口的密封罩22密封扣设在容纳槽12上形成密封腔224,开启气泵,将密封腔224内的气体和容器100的气体经通气孔222抽出,形成至预定的负压状态;

步骤S30,加热封头32向下移动至覆盖于片膜200上并加热片膜200,使片膜200贴合在容器100的开口上,完成对各容器100的封口。

进一步地,在步骤S30之后还包括步骤S40,经通气孔222向密封腔224内输入气体,使密封腔224内恢复正常气压状态;

步骤S50,密封罩22带动加热封头32向上移动,使密封罩22的开口与模板10分离,密封腔224打开,模板10水平移动至已封口的容器100能从容纳槽12内取出。

在步骤S40中,密封腔224内恢复正常气压状态,使步骤S50中密封罩22能轻便地向上移动以离开模板10。

进一步地,预定的负压状态的气压值相对于标准大气压为-0.05~-0.01兆帕(以一个标准大气压为0.1兆帕进行计算),较优地,密封腔224在预定的负压状态时,气压值为-0.2个标准大气压(即相对于标准大气压为-0.02兆帕)。

较优地,步骤S50之后,加热封头32相对于密封罩22向上移动,回位至抽气的初始状态,相应地,加热封头32相对于密封罩22向上移动3毫米~5毫米。

较优地,模板10呈长条状,沿模板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一行容纳槽12,将各容纳槽12中分别放置容器100和片膜200后,沿宽度方向将模板10推进到封口机构的下方,使各片膜200分别位于各加热封头32的下方。完成封口工艺之后,密封罩22带动加热封头32同步向上抬起,再沿宽度方向将模板10移出,然后将容器100从容纳槽中取出。

以本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为例,本实用新型的容器封口方法如下:

1、用于包装的容器100和用于封口的片膜200通过模板10输送到封口机构的下方;

2、采用电机或者气缸驱动封口机构和密封罩22同时向下运动;当密封罩22已经起到密封效果的时候,封口机构离片膜200还有3毫米~5毫米的间隔距离,此时,密封罩22和封口机构停止移动;

3、启动气泵(例如为真空泵),通过通气孔222抽取密封腔224内的气体,使密封腔224呈现负压状态,大约为-0.2个标准大气压;

4、加热封头32向下运动,对容器100进行密封完成封口;

5、封口完成后,向密封腔224内反吹气体,使其回复到正常气压;

6、密封罩22抬起,模板10前进,将封装好的(即贴合了片膜200的)容器100送出。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