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膜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5075阅读:1463来源:国知局
保护膜包装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具体涉及一种保护膜包装盒。



背景技术:

目前的保护膜包装盒都是扁平状的,如此,扁平状的包装盒一是不便于保护膜的装盒,二是不便于包装盒装箱的整齐排放,而且很难实现多层排列,三是不利于保护膜的输送运输。在输送运输的过程中,包装盒难免会发生碰撞挤压,如此,由于包装盒是扁平状的,包装盒在相互碰撞挤压的过程中就很容易造成包装盒内的保护膜的损坏,同时,保护膜在扁平状的空间内也十分容易的晃动,造成保护膜的损坏。因此,现有扁平状的包装盒存在种种缺陷,亟须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便于保护膜装盒、输送运输的包装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保护膜包装盒,所述包装盒在折叠粘贴成型时,其底部横向截面呈菱形状。

所述包装盒由一张带有折线的板料折叠而成,所述板料通过一纵向折痕将其分为正面和背面;在正面底边中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以正面底边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之间形成一夹角间隙,夹角间隙的两边相交于正面底边的中点,包装盒在折叠粘贴成型时,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之间形成一菱形,构成包装盒的底面。

第一底面通过第一底面折痕将其分为第一底面部和第一底面粘贴部,第二底面通过第二底面折痕将其分为第二底面部和第二底面粘贴部,第一底面折痕和第二底面折痕对称设置。

在正面中设置有第一正折痕和第二正折痕,第一针折痕和第二正折痕分别始于正面顶边的两端,相交于正面底边的中点;在背面中设置有第一背折痕和第二背折痕,第一背折痕和第二背折痕分别始于背面顶边的两端,相交于背面底边的中点。

在正面顶边中向外延伸设置正面粘贴部,。

在所正面粘贴部中设置有挂耳折缝。

在正面或背面的纵向侧边中向外延伸设置有侧边粘贴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膜包装盒由于器底部横截面是呈菱形状的,从而使得包装盒的中部凸起,两边形成一夹角,一改传统保护膜包装盒扁平状的结构形式。由于包装盒的中部是凸起,如此,包装盒的开口也必然会相应的变大,从而极大地便于保护膜的装盒,同时,由于包装盒的中部是凸起的,如此,包装盒在输送运输的过程中,中部凸起部位即可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地减少因包装盒的相互碰撞挤压而对保护膜所带来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膜包装盒在折叠粘贴成型时底部横向截面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膜包装盒折叠粘贴成型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膜包装盒的展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膜包装盒折叠粘贴成型时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膜包装盒折叠粘贴成型时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膜包装盒折叠粘贴成型时的侧视图;

图中:1、底部;2、正面;3、背面;4、纵向折痕;5、挂耳折缝;6、正面粘贴部;7、侧边粘贴部;11、第一底面;12、第二底面;13、第一底面折痕;14、第二底面折痕;21、正面底边;22、第一正折痕;23、第二正折痕;24、正面顶边;31、第一背折痕;32、第二背折痕;33、背面顶边;34、背面底边;100、板料;110、第一底面部;111、第一底面粘贴部;120、第二底面部;121、第二底面粘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膜包装盒在折叠粘贴成型时,其底部1横向截面呈菱形状。由于包装盒的底部1横截面是呈菱形状的,从而使得包装盒的中部凸起,两边形成一夹角,一改传统保护膜包装盒扁平状的结构形式。由于包装盒的中部是凸起,如此,包装盒的开口也必然会相应的变大,从而极大地便于保护膜的装盒,同时,由于包装盒的中部是凸起的,如此,包装盒在输送运输的过程中,中部凸起部位即可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地减少因包装盒的相互碰撞挤压而对保护膜所带来的损坏;此外,由于包装盒的两边形成一夹角,如此,包装盒在装箱的过程中,可实现多层排列,即上下两层的包装盒可交错整齐地排列,而且包装盒不会在箱体内晃动,从而也可进一步地减少对保护膜的损坏,同时,由于包装盒的两边是形成一夹角的,如此,保护膜被装进包装盒内时,保护膜的纵向两侧边即可有效地被卡接于包装盒的两边夹角中,因此,可以有效地杜绝保护膜在包装盒内发生晃动的现象产生,以进一步地减少对保护膜的损坏。

更为具体地,上述的包装盒是由一张带有折线的板料100折叠而成,如图3所示,所述板料100通过一纵向折痕4将其分为正面2和背面3;在正面底边21中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底面11和第二底面12,第一底面11和第二底面12以正面底边2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底面11和第二底面12之间形成一夹角间隙,夹角间隙的两边相交于正面底边21的中点,返回图1所示,当包装盒在折叠粘贴成型时,第一底面11和第二底面12之间形成一菱形,构成包装盒的底面1。由于第一底面11和第二底面12之间是形成一夹角间隙,如此,当第一底面和底面相折,形成一菱形时,包装盒正面2和背面3的中部均会凸起。

其中,再返回图3所示,上述的第一底面11通过第一底面折痕13将其分为第一底面部110和第一底面粘贴部111,第二底面12通过第二底面折痕14将其分为第二底面部120和第二底面粘贴部121,第一底面折痕13和第二底面折痕14对称设置。通过设置有第一底面粘贴部111和第二底面粘贴部121,以便于包装盒的粘贴成型。

其中,在正面2中设置有第一正折痕22和第二正折痕23,第一针折痕22和第二正折痕23分别始于正面顶边24的两端,相交于正面底边21的中点,也就是说,两折痕在正面2中形成一等边三角形区,如此,当包装盒被粘贴起来时,如图4-6所示,包装盒以其开口为始点,逐步地向包装盒的底部1凸起,从而在包装盒的表面形成一突出的等边三角形,如此,即可有效地维持包装盒中部凸起、两边形成一夹角的形状,使得包装盒不会轻易的发生变形,而且可便于开口的封装;在背面3中设置有第一背折痕31和第二背折痕32,第一背折痕31和第二背折痕32分别始于背面顶边33的两端,相交于背面底边34的中点,从而可进一步地有效地维持包装盒中部凸起,两边形成一夹角的形状,

在正面顶边33中向外延伸设置有正面粘贴部6,以便于包装盒的粘贴成型。此外,在正面粘贴部6中设置有挂耳折缝5,如图4所示,当需要而需要展示销售时,通过挂耳即可将包装盒悬挂起来。

在正面2或背面3的纵向侧边中向外延伸设置有侧边粘贴部7,以便于包装盒的粘贴成型,在本实施例中,侧边粘贴部7设置于正面2的纵向侧边中。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