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作物捆扎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4399阅读:8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作物捆扎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作物捆扎绳。



背景技术:

农民在捆扎农作物时使用简单的草绳或普通的绳子,存在着操作时间长、程序复杂的问题,并且由于绳子滑脱经常使打好结的绳子防脱,影响农作物的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作物捆扎绳,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农作物捆扎绳,包括捆扎绳本体,所述捆扎绳本体由主绳体、钩体和钩环组成,所述主绳体的头尾两端部相连接,所述钩体呈对称式设置在主绳体一端上,所述钩环设于主绳体的另一端上,捆扎时,所述钩体活动连接在钩环内,所述钩体为铁制件,且其上涂覆有防锈层,所述钩体与钩环连接的端面上还设有防滑纹路,所述钩环的内径比钩体的截面直径大0.5厘米,所述钩环上还套设有防滑橡胶圈。

进一步的,所述钩体的数量为2个,所述钩环的数量为若干个,且钩环沿所述主绳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钩环的数量为2个,所述钩体的数量为若干个,且钩体沿所述主绳体的长度方向上等间距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钩体的数量为2个,所述主绳体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钩体可扣合在通孔中。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农作物捆扎绳,通过采用由主绳体、钩体和钩环构成的捆扎绳,即将钩体扣置于钩环或通孔内即可方便实现对农作物进行捆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1的农作物捆扎绳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农作物捆扎绳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农作物捆扎绳的主视图;

图4为实施例3的农作物捆扎绳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农作物捆扎绳的钩环的示意图。

图中:1.主绳体 2.钩体 3.钩环 4.通孔 5.防滑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考图1和图5,一种农作物捆扎绳,包括捆扎绳本体,捆扎绳本体由主绳体1、钩体2和钩环3组成,主绳体1的头尾两端部相连接,钩体2呈对称式设置在主绳体1一端上,钩环3设于主绳体1的另一端上,捆扎时,钩体2活动连接在钩环3内,钩体2的数量为2个,钩环3的数量为若干个,且钩环3沿主绳体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通过采用由主绳体、钩体和钩环构成的捆扎绳本体,即可通过将钩体扣合在不同的钩环中,不仅使得该捆扎绳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调节捆扎绳的长度,而且可以将农作物牢固的捆扎在捆扎绳内,避免了打好结的绳子防脱造成的农作物的运输不便等问题的发生,使用方便。

实施例2

参考图2和图5,一种农作物捆扎绳,包括捆扎绳本体,捆扎绳本体由主绳体1、钩体2和钩环3组成,主绳体1的头尾两端部相连接,钩体2呈对称式设置在主绳体1一端上,钩环3设于主绳体1的另一端上,捆扎时,钩体2活动连接在钩环3内,钩环3的数量为2个,钩体2的数量为若干个,且钩体2沿所述主绳体1的长度方向上等间距排列。通过采用由主绳体、钩体和钩环构成的捆扎绳本体,即可通过将不同的钩体扣合在钩环中,不仅使得该捆扎绳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调节捆扎绳的长度,而且可以将农作物牢固的捆扎在捆扎绳内,避免了打好结的绳子防脱造成的农作物的运输不便等问题的发生,使用方便。

实施例3

参考图3、图4和图5,一种农作物捆扎绳,包括捆扎绳本体,捆扎绳本体由主绳体1、钩体2和钩环3组成,主绳体1的头尾两端部相连接,钩体2呈对称式设置在主绳体1一端上,钩环3设于主绳体1的另一端上,捆扎时,钩体2活动连接在钩环3内,钩体2的数量为2个,主绳体1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4,钩体2可扣合在通孔4中。通过采用由主绳体和钩体构成的捆扎绳本体,且主绳体上开设有不同的通孔,即可通过将钩体扣合在不同的通孔中,不仅使得该捆扎绳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调节捆扎绳的长度,而且可以将农作物牢固的捆扎在捆扎绳内,避免了打好结的绳子防脱造成的农作物的运输不便等问题的发生,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