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采摘保鲜储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228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采摘保鲜储藏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样品储藏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采摘保鲜储藏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茶树生物性状的观测中,需要外出采样,主要以采取茶树的独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为主,因实验样品一般在10-30个左右,通常采摘后用塑料袋装好,带回实验室再进行生物性状观测,然而样品采摘后放入塑料袋带回实验室的过程中,芽叶会进行呼吸作用和氧化作用,塑料袋内温度会逐渐升高,呼吸作用会散失样品自身的水分,造成测试样品芽叶重量结果不准,且芽叶采摘后会发生氧化作用,芽叶色泽发生改变,影响生物学性状观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茶叶采摘储藏设备,以解决现有茶叶芽叶在运回过程中因呼吸作用和氧化作用失水以及芽叶色泽发生改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茶叶采摘储藏设备,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若干放置茶叶样品的储藏盒,最顶层储藏盒固定于滑轨上,相邻储藏盒通过滑轮动态连接;箱体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检测温度动态变化的温度传感器,检测湿度动态变化的湿度传感器,和检测氧气浓度动态变化的氧气浓度测试仪;箱体顶部设有调节空气湿度的喷头和控制箱体内部温度的冷凝器;箱体外壁上设有控制箱体内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PLC控制面板,冷凝器、喷头、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氧气浓度测试仪均与PLC控制面板电气连接。

优选地,储藏盒内通过隔板分隔形成4-8个盒体,相邻盒体间的隔板上设有加快空气流速的通孔。

优选地,箱体为双层结构,其外层为隔热层。

优选地,PLC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箱体内部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的LCD显示屏。

优选地,箱体顶部设有便于搬运的把手。

优选地,喷头上设有加水口。

优选地,冷凝器为水冷却式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茶叶采摘储藏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摘好的茶叶进行分类:独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不同类型的芽叶放置在不同层的储藏盒内,将分类好的芽叶均匀平铺于储藏盒的4-8个盒体内,避免芽叶相互挤压而受损;同时通过PLC控制面板控制冷凝器将箱体内部温度调节到0-4℃,以及控制喷头调节箱内的相对湿度,并保持在芽叶最适宜的湿度环境中,降低温度抑制减缓芽叶的氧化速度,保证芽叶生物性状的完整;控制湿度避免芽叶因呼吸作用散失自身过多的水分,造成测试样品芽叶重量结果不准。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箱体内部结构的巧妙构思,实现了茶叶芽叶样品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保持完整的生物性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茶叶采摘储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茶叶采摘储藏设备储藏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箱体;2、储藏盒;3、箱门;4、温度传感器;5、湿度传感器;6、氧气浓度测试仪;7、加水口;8、冷凝器;9、滑轮;10、滑轨;11、把手;12、喷头;13、PLC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方案的茶叶采摘储藏设备,包括箱体1,箱体1为双层结构,其外层为隔热层,减缓箱体1内部温度与外界温度的热交换,箱体1顶部设有便于搬运的把手11。

箱体1内设有若干放置茶叶的储藏盒2,其数量可根据采摘芽叶的数量而定,处于最顶层的储藏盒2固定于箱体1内部的滑轨10上,相邻储藏盒2通过滑轮9动态连接,便于储藏盒2的安装和拆卸,同时便于储藏盒2的进出,将分类好的芽叶独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分别放置在不同层的储藏盒2内,便于样品的整理及后期的观测。

储藏盒2内通过隔板分隔形成4-8个盒体,相邻盒体间的隔板上设有通孔,通孔加快带有一定湿度空气的流速,使均匀平铺于盒体内的芽叶性状保持一致,提高后期芽叶性状观测的准确性。

箱体1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检测温度动态变化的温度传感器4,检测湿度动态变化的湿度传感器5,和检测氧气浓度动态变化的氧气浓度测试仪6,箱体1顶部设有调节空气湿度的喷头12和控制箱体1内部温度的冷凝器8;冷凝器8、喷头12、温度传感器4、湿度传感器5和氧气浓度测试仪6均与PLC控制面板13电气连接,PLC控制面板13设于箱门3上,PLC控制面板13上设有显示箱体1内部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的LCD显示屏,便于实验人员直观的观测箱体1内部的环境参数,进而知道芽叶的保存状况,如果箱体1内部环境参数不在芽叶保存的最佳环境时,直接在PLC控制面板13上控制调节,以达到最佳环境值。

其中,喷头12上设有加水口7,通过加水口7向喷头12提供用水,进而调节箱体1内部的相对湿度;冷凝器8为水冷却式冷凝器,不直接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是通过水体的热交换实现温度的调节,保证箱体1内部环境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箱体1内部结构的巧妙构思,实现了茶叶芽叶样品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保持完整的生物性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