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纸余料收集装置及其应用的包装纸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830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包装纸余料收集装置及其应用的包装纸生产线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装纸余料收集装置及其应用的包装纸生产线。



背景技术:

包装产品的包装袋大多先由一张平整的包装膜对折后将侧边热压连接,再进行切割使其变为独立的包装袋。

在切割包装袋的过程中,包装袋两侧有多余的没有印到花纹的部分需要被切除。切除部分即为长条状的废料。

目前,市面上很多厂家仍然在生产包装纸的过程中任由废料堆积,完成一批包装袋的生产后,再将堆积在设备上的废料取走。

这种方式虽然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另外施加设备,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多个设备在转动,这些废料容易卷在设备中,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装纸余料收集装置,其具有能够及时收纳废料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包装纸余料收集装置,包括传动台、位于传动台两侧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位于传动台上带动包装膜前进的进料辊、带动进料辊的旋转驱动装置,还包括位于传动台两侧的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的顶部设有导环,所述第一导柱旁侧还设有卷收轮、带动卷收轮的第一电机,所述卷收轮面向地面一侧还设有导引装置,所述导引装置包括套设于废料上的导引杆、与导引杆相连的第二气缸。

如此设置,废料绕经导轮,再穿过导环,减小废料在传输过程中的卷绕的可能性。卷收轮及时将废料卷收起来,减小废料堆卷造成的拥堵,减小了废料卷入设备内造成安全隐患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传动台上的两侧的第一导柱之间还设有限位格,所述限位格内设有导轮。

如此设置,限位格将废料与其他部件隔绝,减小了废料被卷绕至其他部件处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轮背离地面的一端设置为圆片状。

如此设置,当废料绕在导轮上时,废料运动时,受到圆片状处的限位,不易从导轮上脱落。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格包括若干分支格,每个所述分支格中均设有一个竖直设置的导轮。

如此设置,相邻导轮之间的距离近似相等,在对废料进行限位时,对废料各处起到均匀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引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背离地面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气缸位于箱体内,所述导引杆自滑槽中穿出箱体。

如此设置,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往复运动,带动导引杆运动,导引杆将废料带动往复运动,使废料在卷收轮上往复缠绕,在卷收轮上均匀分布。

进一步设置:所述卷收轮的两端的直径大于其中段部分的直径,所述卷收轮的中段部分上还设有螺纹槽。

如此设置,螺纹槽能够限位废料,使废料在卷收轮上的分布更均匀。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电机位于箱体上,所述箱体背离第一电机一侧设有用于支撑卷收轮的支臂。

如此设置,卷收轮在运动过程中,不易发生两端受力不均而造成的卷收轮位置有所偏差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装纸生产线,其具有能够及时将包装纸上裁切下来的废料进行收纳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包装纸生产线,带有如上述的包装纸余料收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整条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拉簧处的结构;

图4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翻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中B部放大图用于体现限位部内部结构;

图7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折平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切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第二冲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第一冲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动台;2、进料端;3、出料端;4、包装膜;5、进料辊;6、电动机;7、上料机构;71、上料臂;72、上料辊;8、转杆组件;81、第一转杆;82、第二转杆;83、转动片;84、转动槽;85、销轴;9、拉簧;91、固定环;92、固定孔;10、托举装置;101、弧形叉;102、托举段;11、升降装置;12、机架;121、侧杆;13、活塞推动装置;14、辊架;141、第二辊轴;142、分支辊轴;15、卷扬装置;151、卷扬机;152、卷扬轮;153、卷收索;16、顶杆;17、铰接座;18、第一辊轴;19、导料辊组;191、金属辊;192、塑胶辊;20、翻折机构;201、侧边;21、可调节组件;22、推臂;23、压紧轮;231、第一压轮;232、第二压轮;233、第三压轮;24、滑动槽;25、滑动块;26、限位手柄;261、限位杆;262、手持端;27、限位部;28、螺杆;29、拧盖;30、球头;31、调节杆;311、第一杆段;312、第二杆段;32、转折组件;321、嵌块;322、转动钉;33、轮体;34、重块;35、压平尺;36、塑胶皮;37、调节槽;38、调节旋钮;39、折平辊;391、棱条;40、切刀装置;401、废料;41、切边收卷装置;42、导杆;43、刀具;431、金属体;432、第一螺钉;433、刀片;434、第二螺钉;435、第三螺钉;436、刀背;437、防落片;44、槽辊;441、刀尖槽;45、夹持爪;46、第一气缸;47、第一导柱;48、导环;49、导轮;50、限位格;501、分支格;51、卷收轮;52、螺纹槽;53、第一电机;54、导引装置;541、箱体;542、支臂;543、滑槽;544、导引杆;545、第二气缸;55、第一冲裁装置;551、壳体;56、齿轮;57、限位片;58、齿条;59、第三气缸;60、第一冲裁刀;61、第四气缸;62、第一刀座;63、缺口;64、防护壳;65、第二冲裁装置;66、第二刀座;67、第五气缸;68、第二导柱;69、第二冲裁刀;70、出刀口;71、托座;72、冲裁口;73、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包装纸余料收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传动台1,传动台1为长条形设置,包括进料端2和出料端3,印刷完成的包装膜4从进料端2输入传动台1,在传动台1上被翻折机构20对折。

如图2和3所示,包装膜4输入传动台1前,整卷的包装膜4被限位于传动台1进料端2处的上料机构7上。整卷的包装膜4包括纸芯,纸芯为圆筒状,包装膜4即卷绕在纸芯上。上料机构7包括上料臂71,上料臂71仅设有一根,竖直固连于地面,在上料臂71背离地面的一端的侧面设有上料辊72,上料辊72与上料臂71之间通过转杆组件8连接。其中,转杆组件8包括与上料臂71固定连接的第一转杆81、与上料辊72之间固定连接的第二转杆82,第一杆转与第二转杆82之间铰接,其铰接的结构为:第一转杆81靠近第二转杆82的一端设有转动片83,转动片83位于第一转杆81的直径上,第二转杆82面向第一转杆81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84,转动槽84位于第二转杆82的直径上;转动片83嵌设于转动槽84内,采用销轴85贯穿转动片83和第二转杆82,实现铰接。在上料臂71的顶端还设有固定孔92,固定孔92与第一转杆81之间预留有一段竖直距离。在上料辊72靠近上料臂71的一端也设有固定孔92,且该固定孔92背离地面一侧。两个固定孔92之间连接有拉簧9,拉簧9的两端设有开口式固定环91,固定环91即穿设于固定孔92中。在上料辊72背离上料臂71的一端设有固定连接于地面上的托举装置10,托举装置10采用油缸,油缸的活塞杆顶部设有弧形叉101,在上料辊72靠近油缸一端延伸有与上料辊72同轴的托举段102,托举段102与弧形叉101抵触后,使上料辊72处于水平状态。

需要上料时,活塞杆收缩,上料辊72靠近活塞杆的一端失去限位,将上料辊72按压使其倾斜,此时上料臂71处竖直高度高,托举装置10处竖直高度低,拉簧9处于拉伸状态;将整卷的包装膜4从上料辊72上套进,由于压低了竖直高度,故而上料时工人所需花费的力气变小,将整个包装膜4推至套设在上料辊72上,再驱动托举装置10,使其弧形叉101将上料辊72的托举段102抵触,整个上料辊72为水平状态,此时拉簧9为复位状态。需要将用完的纸芯取下时,活塞杆收缩,拔出纸芯即可。

包装膜4输入传动台1时,其带有花纹的印刷面朝向传动台1,用于与产品接触的一面朝上。

如图1和4所示,在传动台1的进料端2处设有导料辊组19,导料辊组19包括靠近传动台1的金属辊191、位于金属辊191背离传动台1一侧的塑胶辊192,包装膜4从金属辊191和塑胶辊192之间穿过。其中,塑胶辊192的长度仅为金属辊191的一半,塑胶辊192偏于金属辊191的一侧,塑胶辊192的一端位于金属辊191的中段处,且塑胶辊192的这一端设置有倒圆角。

如图4所示,塑胶辊192通过升降装置11实现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升降装置11包括机架12,机架12包括位于地面上的侧杆121,侧杆121位于传动台1两侧,其高度高于传动台1。在侧杆121的顶部安装有卷扬装置15,卷扬装置15设置为卷扬机151,卷扬机151的输出轴朝向传动台1一侧,在输出轴上同心连接有卷扬轮152,卷扬轮152上卷绕有卷收索153,卷收索153背离卷扬轮152的一端连接有顶杆16,顶杆16的两端分别被两侧的卷收索153连接,并且顶杆16处于水平位置。顶杆16的中段处设有活塞推动装置13,活塞推动装置13设置为气缸,由于气缸自重大,与金属质的顶杆16同时拉紧卷收索153,而包装膜4的硬度相对较软,金属质的顶杆16与气缸的自重足够将包装膜4压紧限位。活塞推动装置13的活塞杆上连接有辊架14,辊架14包括第二辊轴141,第二辊轴141与顶杆16平行,在第二辊轴141的两端还设有朝向地面一侧的熟知的分支辊轴142,在两根分支辊轴142之间即为塑胶辊192,采用销轴85贯穿分支辊轴142和塑胶辊192。塑胶辊192位于金属辊191上方,金属辊191的两端通过铰接座17固定在传动台1上,位于传动台1两侧的铰接座17之间固连有第一辊轴18,金属辊191即套设在第一辊轴18上。

需要调节塑胶辊192的竖直高度时,既可以通过转动卷扬机151来使其竖直高度发生变化,还能够通过气缸的活塞杆伸缩实现塑胶辊192的竖直高度的调节。

包装膜4带有花纹的一面上印有正面花纹和背面花纹,两种花纹在包装膜4两侧对称均分,当包装膜4从塑胶辊192与金属辊191之间穿过时,先手动将包装膜4翻折,使包装膜4的中心轴线处抵触在塑胶辊192上,包装膜4的正面花纹一侧和背面花纹一侧翻折至对折状态,再将对折后的包装膜4通过翻折机构20压在传动台1上。

如图5和6所示,翻折机构20在传动台1两侧对称设置,传动台1的两侧设置有侧边201,侧边201上设置可调节组件21,翻折机构20中的推臂22和压紧轮23即被可调节组件21限位。

如图5和6所示,侧边201上设置滑动槽24,可调节组件21滑移连接在滑动槽24上。可调节组件21包括滑动块25,滑动块25内设置为中空,在滑动块25背离包装膜4的一侧设有限位手柄26,限位手柄26位于滑动块25内的一端连接有限位杆261,限位手柄26位于滑动块25外的一端连接有手持端262,限位杆261与限位杆261之间相互垂直、限位杆261与手持端262之间相互垂直,限位杆261、限位手柄26、手持端262三者之间呈“U”形设置。

如图5和6所示,滑动槽24的深度明显小于侧边201的厚度,滑动槽24的底部还设有若干限位部27,限位部27之间的间隔相等。限位部27凹于滑动槽24底部,其形状为扇形,扇形的中心角为90°。扇形的其中一条边为竖直状态,另一条位于滑动槽24的槽底。限位杆261在不受力的状态下自由下落,其长度正好能够使限位杆261落于扇形的限位部27中,贴于竖直的那条边上。转动手持部时,手持部带动限位杆261从扇形的限位部27中转出,当限位杆261脱离出限位部27时,滑动块25能够在滑动槽24上任意运动;当滑动块25滑动至预期目的时,转动手持部,使手持部带动限位杆261转动至落于限位部27中,此时撤去对手持部的力,则限位杆261受自重落在限位部27内,对滑动块25起到限位作用。

如图5和6所示,在滑动块25的顶部还转动连接有螺杆28,螺杆28背离滑动块25的一端连接有梅花形的拧盖29,螺杆28另一端伸入滑动块25中。螺杆28竖直设置,推臂22水平设置,推臂22横穿滑动块25,螺杆28上的顶紧块抵触于推臂22上。转动螺杆28时,螺杆28带动顶紧块抬起,推臂22失去限位,能够以滑动块25为基准自由调节伸出滑动块25的长度;需要将推臂22限位时,将螺杆28拧紧至顶紧块抵触于推臂22上,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推臂22的运动。

如图5和6所示,推臂22设置为一根杆件,其靠近包装膜4的一端向包装膜4输出的方向弯折;为了防止刮花包装膜4,推臂22靠近包装膜4的一端设置有球头30。

如图5和6所示,压紧轮23包括靠近推臂22的第一压轮231、位于第一压轮231背离推臂22一侧的第二压轮232、位于第二压轮232背离推臂22一侧的第三压轮233。其中,第一压轮231、第二压轮232、第三压轮233均采用调节杆31与滑动块25连接。调节杆31包括与滑动块25连接的第一杆段311、位于第一杆段311朝向包装膜4一侧的第二杆段312。第一杆段311和第二杆段312之间通过转折组件32连接。转折组件32包括位于第二杆段312靠近第一杆段311处的嵌块321,嵌块321卡嵌在第一杆段311伸向传动台1的端部,嵌块321为立体矩形,嵌块321的中心轴线与第一杆段311的中心轴线共线。在垂直于第一杆段311的中心轴线处还贯穿有转动钉322,转动钉322所在的第一杆段311的直径垂直于嵌块321所在的第一杆段311的直径。第二杆段312背离第一杆段311的一端装设轮体33。其中,第一压轮231的第二杆段312背离第一杆段311的一端仅设有一个圆片状轮体33,第二压轮232和第三压轮233的第二杆段312上还设有重块34。连接在第二杆段312上。第二杆段312和第三杆段的轮体33设置为圆台形,其大端与第二杆段312连接,小端抵触于包装膜4上。

需要使用压紧轮23压住包装膜4时,拧松转动钉322,转动第二杆段312,使轮体33抵触于包装膜4上。在生产包装膜4的过程中,一般只需要使用其中一侧的压紧轮23,故在使用状态时,传动台1的一侧的压紧轮23抵触于包装膜4上,另一侧的压紧轮23被拧松转动钉322,将第二杆段312向背离地面一侧的方向弯折至靠近第一杆段311,再拧紧转动钉322,使第二杆段312不易发生相对位移。

如图5所示,在压紧轮23背离进料端2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压平对折后的包装膜4的压平尺35,压平尺35抵触于包装膜4上的一段包设有塑胶皮36,其背离包装膜4的一端设有调节槽37,调节槽37设置为球形槽,调节槽37内穿设有调节旋钮38。拧松调节旋钮38时,能够调节压平尺35与调节旋钮38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压平尺35根据包装膜4的实际宽度调节压覆在包装膜4上的长度,以便将整个包装膜4均压住,减小包装膜4局部未受力造成的折痕等结果。

在包装膜4输出压紧轮23后,经过折平辊39提高对折平整程度。如图7所示,折平辊39表面环形阵列有若干棱条391,棱条391表面为圆弧状。本实施例中共设有两根折平辊39,其中一根折平辊39位于传动台1中段的空处,另一根折平辊39位于上一根折平辊39面向地面一侧,并且两根折平辊39位于同一竖直面上。包装膜4呈“S”形绕经两根折平辊39。靠近地面的一侧的折平辊39尽量贴近地面,以增大两根折平辊39之间的距离。两根折平辊39之间的距离越大,包装膜4贴附在折平辊39上的面积越大,以便得到更好的折平效果。

如图7所示,折平辊39和传动台1上的若干进料辊5均采用电动机6带动,以便使包装膜4能够有足够的动力被带动前进。

包装膜4被对折压平后,经由热压处理将包装膜4封闭成袋状,再由切刀装置40将包装膜4一侧多余的包装膜4切除,所切下来的条状废料401通过切边收卷装置41收集起来。

如图8和9所示,切刀装置40包括用于固定刀具43的导杆42,导杆42上穿设有若干个刀具43,每个刀具43都包括金属体431,金属体431穿设在导杆42上,在与导杆42垂直的方向上还转动连接有第一螺钉432,第一螺钉432背离导杆42的一端设置为椭圆形,以便拧动时对第一螺钉432施力。金属体431的整体形状设置为“Z”字形,导杆42穿设于金属体431的一端,金属体431的另一端嵌设有刀片433,刀片433采用第二螺钉434和第三螺钉435限位。刀片433被嵌设后,处于竖直状态,第二螺钉434和第三螺钉435分别位于水平面和竖直面上,水平放置的第二螺钉434穿过金属体431抵触在刀片433上,竖直放置的第三螺钉435抵触于刀片433的刀背436上。刀背436厚度明显大于刀片433,以便增大与第三螺钉435的接触面积。为了防止第三螺钉435将刀片433顶出金属体431,在金属体431伸出刀片433的槽口设有向槽中部延伸的防落片437,防落片437在槽两侧对称设置,两片防落片437之间的距离能够容纳刀片433切割包装膜4的部分伸出,但无法容纳刀背436伸出。

如图8和9所示,为了使刀片433在切除多余的包装膜4时尽量保持直线,在包装膜4的下方还设有一根槽辊44,槽辊44与导杆42平行设置,直径大于导杆42的直径,在槽辊44上线性阵列有若干与刀片433配合的刀尖槽441,当刀片433抵触于包装膜4上切割包装膜4时,刀片433的尖部即陷在刀尖槽441中。

如图8和9所示,导杆42的两端被夹持爪45夹紧,夹持爪45的一端铰接于传动台1上,导杆42位于夹持爪45另一端处。在夹持爪45靠近导杆42的一端与第一气缸46相连,第一气缸46推动夹持爪45时,夹持爪45绕铰接端转动,带动导杆42转动。

当第一气缸46的活塞杆伸出时,将夹持爪45下压,由于金属体431的一端与导杆42连接,另一端向下倾斜抵触于包装膜4上,当导杆42随着夹持爪45作圆弧运动时,金属体431与导杆42相连的一端随之作圆周运动,向靠近包装膜4的一侧下压。此时金属体431的另一端被抬起,即带有刀片433的一端被抬起,使刀片433不再作用于包装膜4上。

由于每次只需使用刀具43中的一个或几个,转动第一螺钉432,使金属体431被撤去限位,将需要使用的刀具43转动至刀片433抵触于包装膜4的状态,将不需要使用的刀具43转动至刀片433与包装膜4相互独立的状态,再将这些刀具43的第一螺钉432拧紧,使其固定,则包装膜4在进料的过程中,刀片433即能够将多余的包装膜4切下。

如图8所示,切边收卷装置41包括位于传动台1两侧的第一导柱47,第一导柱47的顶部设有导环48。在两个第一导柱47之间还设有竖直于传动台1的导轮49。导轮49通过限位格50固定于设备上。限位格50设置为立体矩形的长方体箱体,该限位格50被分成若干个分支格501,每个分支格501中均设有一个导轮49,导轮49背离地面的一端设置为圆片状,以减小裁切下来的废料401从导轮49上脱落的可能性。

当长条形的废料401绕经导轮49、穿过导环48后,引至卷收轮51上。如图8所示,卷收轮51的两端的直径大于其中间部分的直径。卷收轮51的中间部分还设有导引废料401的螺纹槽52。螺纹槽52共有两条,两条螺纹槽52交错设置。整个卷收轮51通过第一电机53驱动,第一电机53的输出轴与卷收轮51同心连接。

如图8所示,在卷收轮51下方还设有导引装置54,导引装置54包括箱体541,箱体541的一侧设有支臂542,支臂542与卷收轮51背第一电机53的一侧相连,穿设在卷收轮51中的第一电机53的输出轴在伸出卷收轮51后与支臂542铰接,以便卷收轮51转动。故卷收轮51的两侧分别为电机和支臂542,并且电机和支臂542将卷收轮51限位后,卷收轮51的中心轴线处于水平位置。箱体541为中空设置,箱体541的顶部设有滑槽543,滑槽543内穿设有导引杆544,导引杆544的背离地面一端设置为环状,包装膜4两边被切下的废料401经过导环48和导轮49后,穿入导引杆544顶部的环状处,再连接至卷收轮51上。导引杆544位于箱体541内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气缸545的活塞杆上,且位于活塞杆背离第二气缸545主体的一端。当第二气缸545的活塞杆伸缩时,带动导引杆544往复运动,使导引杆544带动废料401往复运动,更便于卷绕在转动的卷收轮51上。

在包装膜4上需要冲裁出手提部,第二冲裁装置65即用于冲裁出手提部。如图10所示,第二冲裁装置65包括第二刀座66,第二刀座66设置为长方形,其一端靠近侧边201,另一端设置第五气缸67,第五气缸67的四角设有第二导柱68,第二导柱68的一端穿设于第五气缸67内,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刀座66上。第五气缸67的活塞杆靠近第二刀座66的一端固连有腰形的第二冲裁刀69。在第二刀座66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二冲裁刀69的出刀口70,出刀口70为矩形。在第二刀座66的下方还设有滑移连接于侧边201上的托座71。托座71上设有与第二冲裁刀69相配合的腰型冲裁口72。

如图10所示,托座71和侧边201之间的滑移连接方式与第一冲裁装置55和侧边201的滑移连接方式相同,也是在托座71靠近侧边201处的底面设置齿轮56,在侧边201上设置齿条58,气缸推动托座71实现相对位置的调节。

如图10所示,托座71和第二刀座66之间预留有间隙73,以便包装膜4穿过。包装膜4穿过时,第五气缸67带动第二冲裁刀69下压,穿过出刀口70,抵触于包装膜4上后压入冲裁口72,在包装膜4上冲裁出腰形的手提部。

在包装膜4上还需要开设撕口,撕口采用第一冲裁装置55冲成,如图11所示,第一冲裁装置55包括三角形的壳体551,壳体551自侧边201处向传动台1中间处延伸,壳体551靠近侧边201的一端设有齿轮56,齿轮56转动连接于壳体551上,其连接结构为:壳体551底部延伸出两个限位片57,齿轮56位于两个限位片57之间,通过一根销轴85贯穿齿轮56和两个限位片57。在侧边201上设有齿条58,齿轮56与齿条58啮合。在壳体551一侧设有第三气缸59,第三气缸59的活塞杆与壳体551连接,活塞杆伸缩时,推动壳体551,齿轮56齿条58发生相对运动,调节第一冲裁装置55开设撕口的位置。

如图11所示,在壳体551背离齿轮56的一侧设有第一冲裁刀60,第一冲裁刀60为三角形,其背离地面的一侧与第四气缸61连接。第四气缸61固定连接于壳体551的顶部。第一冲裁刀60面向地面一侧还设有与第一冲裁刀60相配合的第一刀座62,第一刀座62上开设有三角形的缺口63,包装膜4从第一刀座62上经过,由气缸推动第一冲裁刀60下落,剪切出三角形的撕口。在壳体551设置第一冲裁刀60处还罩设有防护壳64。

最后将包装膜4完全切断为独立的包装袋,在该处同样设有进料辊5,进料辊5在传动台1上每隔一段距离便设有,以便保证每段传动台1上均能够有充足的动力使包装膜4前进。

实施例2:一种包装纸生产线,带有上述的包装纸余料收集装置。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