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933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纤维机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机械。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纤维机械,例如,已知国际公开第2015/029275号所记载的机械。国际公开第2015/029275号所记载的纤维机械具备:卷取纱线捕捉引导装置,该卷取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具备移动捕捉部,在纱线成为断开状态时,该移动捕捉部从待机位置移动到卷取部侧的捕捉位置,对卷取部侧的纱线即卷取纱线进行吸引而捕捉;检测部,对由卷取纱线捕捉引导装置捕捉的卷取纱线进行检测;以及接头装置,进行卷取纱线以及纱线被拉出的供纱部侧的纱线的接头动作。

在上述以往的纤维机械中,通过由检测部对移动捕捉部内部有无卷取纱线进行检测,由此判断卷取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对卷取纱线的捕捉是否成功。但是,在纤维机械中,即使在卷取纱线捕捉引导装置中卷取纱线的捕捉成功的情况下,有时由于其他某些不良情况,接头装置中的纱线的接头动作不能够正常地进行。

在这样的情况下,从运转率的观点出发,优选能够使操作人员在更早的阶段得知与接头动作有关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机械,能够适当地检测与接头动作有关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纤维机械具备:供纱部,从供纱部拉出纱线;卷取部,对从供纱部拉出的纱线进行卷绕而形成卷装;接头装置,进行供纱部侧的纱线与卷取部侧的纱线的接头;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将卷取部侧的纱线向管部内吸引而捕捉,并使该纱线导入接头装置;第一检测部,对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的管部内的纱线进行检测;第二检测部,设置在供纱部与卷取部之间的纱线通道上,对沿着纱线通道行进的纱线进行检测;是否成功判断部,基于第一检测部以及第二检测部的至少一方的检测结果,判断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对卷取部侧的纱线的捕捉是否成功;以及不良情况判断部,基于第一检测部以及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产生与接头动作有关的不良情况。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纤维机械中,不良情况判断部基于第一检测部以及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产生与接头动作有关的不良情况。由此,在纤维机械中,不仅能够判断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对纱线的捕捉是否成功,而且能够判断是否产生与接头动作有关的不良情况。因此,在纤维机械中,能够适当地检测与接头动作有关的不良情况的产生。作为其结果,纤维机械的操作人员能够得知与接头动作有关的不良情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供纱部是对卷绕有纱线的供纱筒管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在该构成中,纤维机械构成为自动络纱机。因此,能够判断是否存在自动络纱机的与接头动作有关的不良情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供纱部是对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的纺纱装置。在该构成中,纤维机械构成为纺纱机械。因此,能够判断是否存在纺纱机械的与接头动作有关的不良情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第二检测部是对沿着纱线通道行进的纱线的状态进行监视的纱线监视装置。通常,在纤维机械中设置有纱线监视装置。因此,通过将第二检测部作为纱线监视装置,由此在现有的构成中能够对沿着纱线通道行进的纱线进行检测。由此,不设置特别的装置,就能够进行是否存在与接头动作有关的不良情况的判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纱线监视装置是根据纱线的粗细变化来检测纱线的缺陷的纱疵检测装置。在该构成中,通过对基于纱线的粗细变化的缺陷进行检测,由此能够适当地监视纱线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在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的管部设置具有透光性的透光部,第一检测部具有投光部以及受光部,在纱线捕捉引导装置位于捕捉位置的状态下,受光部对投光部向透光部投光的光被纱线反射后的光进行受光,由此对管部内部的纱线进行检测。在该构成中,投光部以及受光部未设置在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的管部,因此与投光部以及受光部连接的布线不会产生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布线的劣化,因此能够抑制由布线的劣化引起的第一检测部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作为与接头动作有关的不良情况,不良情况判断部对是否产生第一检测部的不良情况、第二检测部的不良情况、以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所捕捉的纱线的不良情况的至少一个。通过判断是否存在这些不良情况中的任一种不良情况,由此能够对在接头动作中产生的不良情况进行检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纤维机械具备显示部,在由不良情况判断部判断为产生了不良情况的情况下,该显示部显示产生了不良情况的情况。在该构成中,能够将与接头动作有关的不良情况的产生向操作人员适当地报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适当地检测与接头动作有关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的主视图。

图2是卷取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卷取部以及第一捕捉引导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管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管部的截面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于相同或者相当的要素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那样,自动络纱机(纤维机械)1作为主要构成而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卷取单元10、机台控制装置12、以及落纱装置13。

机台控制装置12能够与各卷取单元10进行通信。自动络纱机1的操作人员通过对机台控制装置12适当地进行操作,由此能够对多个卷取单元10统一地进行管理。机台控制装置12设置有显示画面(显示部)12a和输入键12b。显示画面12a能够显示与卷取单元10的设定内容以及/或者状态有关的信息等。操作人员使用输入键12b进行适当的操作,由此能够进行卷取单元10的设定操作。

卷取单元10分别从供纱筒管16退绕纱线14,并且使该纱线14在横动的同时向卷取筒管19进行卷绕。如以上那样,卷取单元10形成卷装22。

各卷取单元10在供纱筒管16以及卷装22等的一侧(图1的右侧)具备单元控制部100。单元控制部100例如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以及rom(readonlymemory)。rom存储有用于对卷取单元10的各构成进行控制的程序。cpu执行rom所存储的程序。

落纱装置13为,当在各卷取单元10中卷装22成为满卷(卷绕了规定量的纱线的状态)时,行进到该卷取单元10的位置,将满卷卷装取下,并且设置空的卷取筒管19。

接下来,参照图2对卷取单元10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那样,卷取单元10具备供纱部15以及卷取部17。

供纱部15是在规定的位置对省略图示的搬运托盘中所载放的供纱筒管16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由此,从供纱筒管16退绕纱线14,并从供纱筒管16拉出纱线14。供纱部15不限于搬运托盘式,例如也可以为纡库式。

卷取部17作为主要构成而具备摇架18、卷取筒管19、以及卷取鼓20。

摇架18具有一对旋转支撑部(未图示)。摇架18通过由旋转支撑部夹住卷取筒管19,由此将该卷取筒管19(或者卷装22)支撑为能够旋转。摇架18能够切换为使所支撑的卷装22与卷取鼓20接触的状态、以及使卷装22从卷取鼓20远离的状态。

卷取鼓20使纱线14在卷装22的表面横动的同时使卷装22旋转。卷取鼓20由鼓驱动马达21旋转驱动。在使卷装22的外周与卷取鼓20接触的状态下,对该卷取鼓20进行旋转驱动,由此使卷装22从动旋转。此外,在该卷取鼓2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的横动槽(横动机构)。从供纱筒管16退绕的纱线14,在通过横动槽以一定的宽度横动的同时向卷装22的表面卷绕。由此,能够形成具有一定的卷绕宽度的卷装22。

各卷取单元10为,在供纱部15与卷取部17之间的纱线行进路径中,从供纱部15侧起依次配置有退绕辅助装置25、张力赋予装置27、接头装置38、以及纱线监视装置(第二检测部、纱疵检测装置)40。在接头装置38附近配置有第一捕捉引导装置(纱线捕捉引导装置)30以及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在以后的说明中,有时将纱线14的行进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简称为“上游侧”以及“下游侧”。

退绕辅助装置25具备能够盖在供纱筒管16的芯管上的限制部件26。限制部件26为大致筒状,并被配置为与在供纱筒管16的纱线层上部形成的气圈接触。此外,气圈是指从供纱筒管16退绕的纱线14被离心力舞动的部分。通过使限制部件26向该气圈接触,由此与该气圈的部分的纱线14接触,而防止纱线14被过度舞动。由此,能够将该纱线14从供纱筒管16适当退绕。

张力赋予装置27对行进的纱线14赋予规定的张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张力赋予装置27由相对于固定的梳齿配置有可动的梳齿的门式的装置构成。可动侧的梳齿被施力,以成为梳齿彼此啮合的状态。通过使纱线14在弯曲的同时通过啮合的状态的梳齿之间,由此能够对该纱线14赋予适度的张力而提高卷装22的品质。

接头装置38为,在供纱部15与卷取部17之间纱线14由于某种理由而成为断开状态时,对供纱部15侧的纱线14(下纱线)与卷取部17侧的纱线14(上纱线)进行接头。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头装置38构成为通过由压缩空气产生的回转空气流使纱头彼此捻合的捻接装置。

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是在纱线14成为断开状态时对上纱线进行捕捉的装置。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具有轴部31、管部(pipe部)32、以及上纱线吸引捕捉部33。管部32以及上纱线吸引捕捉部33为,通过单元控制部100的控制,以轴部31为回转中心,能够从供纱部15侧的待机位置(图2的实线)回转(移动)到卷取部17侧的捕捉位置(图2的点划线)。此外,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与省略图示的负压源连接,能够使上纱线吸引捕捉部33(详细地说为前端的吸引口)产生吸引流。通过该构成,上纱线吸引捕捉部33能够在捕捉位置对上纱线进行捕捉,并返回到待机位置,由此将上纱线向接头装置38进行引导。

如图3所示那样,在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设置有对管部32内部的纱线14进行检测的上纱线传感器(第一检测部)60。上纱线传感器60具备壳体61、投光部62、以及受光部63。

壳体61通过支撑部件64被支撑于卷取部17。壳体61对投光部62以及受光部63进行支撑。投光部62由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构成。投光部62向设置于管部32的后述的透光罩(透光部)50照射光。在管部32的内部存在纱线14的情况下,投光部62所照射的光被该纱线14反射。

受光部63由光电二极管等受光元件构成。受光部63对由纱线14反射的光(反射光)进行受光,并输出与光量相对应的电流或者电压的电信号。在壳体61的内部设置有计算部(未图示)。计算部基于受光部63的检测结果,判断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对卷取部17侧的纱线14的捕捉是否成功。具体地说,计算部对受光部63输出的电信号进行解析,而判断在管部32的内部有无纱线14。计算部将表示在管部32的内部有无纱线14的判断结果(检测结果)的检测信号向单元控制部100输出。

如上述那样,如图4所示,在管部32设置有透光罩50。透光罩50由具有透光性的部件(例如,丙烯或者聚碳酸酯等)形成。透光罩50是用于将设置于管部32的开口部52堵塞的部件。开口部52是贯通管部32的壁部的孔,配置在管部32的前端部侧(上纱线吸引捕捉部33侧)。即,上纱线传感器60对位于管部32的前端部侧的纱线14进行检测。透光罩50能够摆动地安装于管部32,使开口部52能够开闭。

如图5所示,与管部32的卷装宽度方向的中央(图5的假想线l1)相比,上纱线传感器60的投光部62以及受光部63配置在更靠向一方侧。具体地说,投光部62以及受光部63被配置为,表示从投光部62照射的光的光轴的光轴线l2不与管部32的中心c交叉。

与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同样,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具有轴部35、管部36、以及下纱线吸引捕捉部37。与上纱线吸引捕捉部33同样,下纱线吸引捕捉部37能够以轴部35为回转中心回转,并且能够产生吸引流。通过该构成,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能够对下纱线进行捕捉而向接头装置38进行引导。

纱线监视装置40对沿着纱线通道行进的纱线14的状态进行监视,并基于所监视的信息来检测有无纱疵。作为纱疵,纱线监视装置40例如对纱线14的粗细异常以及/或者纱线14所含有的异物进行检测。此外,纱线监视装置40还检测有无断纱、即纱线通道中有无纱线14等。纱线监视装置40在纱线14的纱线通道上具有供纱线14通过的狭缝,通过未图示的光学式传感器对在狭缝中通过的纱线14进行监视。纱线监视装置40在检测到纱疵的情况下,将纱疵检测信号向单元控制部100输出。在纱线监视装置40附近设置有用于将纱线14切断的切断器41。通过纱线监视装置40使切断器41工作。

根据以上内容,卷取单元10能够向卷取筒管19卷绕纱线14而形成卷装22。在接头装置38的接头动作时,卷取部17侧的纱线14被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捕捉,并且供纱部15侧的纱线14被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捕捉。由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以及第二捕捉引导装置34捕捉的纱线14被向接头装置38引导。此时,纱线14位于纱线监视装置40的狭缝中。接头装置38进行所导入的纱线14的接头。

接着,对单元控制部100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单元控制部100作为判断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对卷取部17侧的纱线14的捕捉是否成功的是否成功判断部101、以及对自动络纱机1的不良情况进行判断的不良情况判断部102起作用。

单元控制部(是否成功判断部、不良情况判断部)100,基于从上纱线传感器60的计算部输出的检测信号、以及从纱线监视装置40输出的纱疵信号,判断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对卷取部17侧的纱线14的捕捉是否成功、以及有无与接头动作有关的不良情况。单元控制部100为,在纱线14被切断且开始了接头动作时,进行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对卷取部17侧的纱线14的捕捉是否成功、以及有无与接头动作有关的不良情况的判断。

单元控制部100为,当在检测信号中示出检测到纱线14、且在纱疵信号中示出检测到纱线14的情况下,判断为在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中对纱线14的捕捉(引线)成功。单元控制部100为,当判断为在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中对纱线14的捕捉成功时,使接头装置38对纱线14的接头开始。

单元控制部100为,当在检测信号中示出未检测到纱线14、且在纱疵信号中示出未检测到纱线14的情况下,判断为在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中对纱线14的捕捉失败。单元控制部100为,当判断为在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中对纱线14的捕捉失败时,使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再次实施纱线14的捕捉。

单元控制部100为,当在检测信号中示出检测到纱线14、且在纱疵信号中示出未检测到纱线14的情况下,判断为产生第一不良情况。第一不良情况为纱线监视装置40的狭缝的纱线堆积(纱线监视装置40的不良情况)、双重引线、或者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中的纱线14的钩挂(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所捕捉的纱线14的不良情况)等。

纱线监视装置40的狭缝的纱线堆积,是指切断的纱线14的回丝等堆积到狭缝中的状态、或者产生了退绕脱圈的纱线14堆积到狭缝中的状态等不良情况。在纱线监视装置40中,从投光部对在狭缝中通过的纱线14照射光,基于由受光部受光的光量的变化来检测有无纱线14。因此,在纱线监视装置40中,当纱线14堆积到狭缝中时,不会产生光量的变化,因此不能够检测到纱线14。

双重引线是对纱线14的中途部分进行捕捉的现象。通常,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对卷绕于卷装22的纱线14的纱头进行捕捉。在对纱线14的中途部分进行了捕捉的情况下,有时从卷装22拉出2根纱线14。在该情况下,可能产生纱线14不进入纱线监视装置40的狭缝这样的不良情况。

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中的纱线14的钩挂,是指纱线14钩挂于上纱线吸引捕捉部33,上纱线传感器60始终检测到该纱线14的不良情况。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所捕捉的纱线14,当被引导到接头装置38时,多余的部分被切断。被切断的部分由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吸引而回收。此时,被切断的纱线有时钩挂于上纱线吸引捕捉部33的吸引口等。在该情况下,被切断的纱线由上纱线传感器60检测到,因此可能成为上纱线传感器60总是检测到纱线的状态。因此,即使在实际上未从卷装22拉出纱线14的状态下,在上纱线传感器60中也检测到纱线14。单元控制部100在判断为产生了第一不良情况的情况下,使机台控制装置12的显示画面12a显示产生了第一不良情况的情况。

单元控制部100为,当在检测信号中示出未检测到纱线14、且在纱疵信号中示出检测到纱线14的情况下,判断为产生了第二不良情况。第二不良情况为上纱线传感器60的故障(上纱线传感器60的不良情况)、或者设置于管部32的透光罩50产生污染。单元控制部100在判断为产生了第二不良情况的情况下,使机台控制装置12的显示画面12a显示产生了第二不良情况的情况。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中,单元控制部100基于纱线监视装置40以及上纱线传感器60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产生与接头动作有关的不良情况。由此,在自动络纱机1中,不仅能够判断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对纱线14的捕捉是否成功,而且能够判断是否产生与接头动作有关的不良情况。因此,在自动络纱机1中,能够适当地检测与接头动作有关的不良情况的产生。作为其结果,自动络纱机1的操作人员能够得知与接头动作有关的不良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中,在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的管部32设置有具有透光性的透光罩50。上纱线传感器60具有投光部62以及受光部63。上纱线传感器60为,在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位于捕捉位置的状态下,受光部63对投光部62向透光罩50投光的光被纱线14反射后的光进行受光,由此对管部32内部的纱线14进行检测。在该构成中,投光部62以及受光部63未设置在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的管部32,因此与投光部62以及受光部63连接的布线不会产生移动。因此,布线的劣化得到抑制,因此能够抑制由布线的劣化引起的上纱线传感器60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中,单元控制部100为,作为与接头动作有关的不良情况,判断有无上纱线传感器60的不良情况、纱线监视装置40的不良情况、以及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所捕捉的纱线14的不良情况。通过判断有无这些不良情况中的任一种情况,由此能够检测在接头动作中产生的不良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中,机台控制装置12具有显示画面12a。单元控制部100为,在判断为产生了第一不良情况或者第二不良情况的情况下,使显示画面12a显示产生了第一不良情况或者第二不良情况的情况。在该构成中,能够将自动络纱机1产生不良情况的情况向操作人员适当地进行报告。

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中,上纱线传感器60的投光部62以及受光部63被配置为,表示从投光部62照射的光的光轴的光轴线l2不与管部32的中心c交叉。在该构成中,能够减小光与透光罩50所成的角度。由此,被透光罩50的表面反射的反射光向与受光部63不同的方向反射的光变得难以反射,因此能够实现管部32内部的纱线14的检测精度的提高。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一定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如下的方式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单元控制部100为,当在检测信号中示出检测到纱线14、且在纱疵信号中示出检测到纱线14的情况下,判断为在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中对纱线14的捕捉成功。但是,单元控制部100也可以为,在检测信号以及纱疵信号的至少一方中示出检测到纱线14的情况下,判断为在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中对纱线14的捕捉成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如下的方式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当在单元控制部100中判断为产生了第一不良情况或者第二不良情况的情况下,使机台控制装置12的显示画面12a显示产生了第一不良情况或者第二不良情况的情况。但是,对第一不良情况或者第二不良情况的产生进行报告的方式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灯、蜂鸣器等来报告第一不良情况或者第二不良情况的产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上纱线传感器60对管部32的前端部侧的纱线14进行检测的方式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上纱线传感器60也可以对管部32的基端部侧的纱线14进行检测。上纱线传感器60对管部32的内部的纱线14进行检测的位置不受限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如下的方式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上纱线传感器60具有投光部62以及受光部63,投光部62以及受光部63安装于卷取部17。但是,投光部以及受光部63也可以安装于管部3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在纱线监视装置40中判断有无纱线14的方式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纱线监视装置40中有无纱线14的判断也可以通过单元控制部100来进行。在该情况下,纱线监视装置40将表示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信号向单元控制部100输出。单元控制部100基于该信号来判断有无纱线1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通过设置于纱线监视装置40的光学式的传感器对纱线14的状态进行监视的方式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纱线监视装置40的传感器例如也可以为静电电容式。在该情况下,在纱线监视装置40中,基于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纱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张力赋予装置27为门式的方式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张力赋予装置27例如也可以为盘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接头装置38为捻接装置的方式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接头装置38例如也可以是机械式的打结器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对沿着纱线通道行进的纱线14进行检测的检测部为纱线监视装置40(清纱器)的方式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对沿着纱线通道行进的纱线14进行检测的检测部不限定于此。检测部也可以与纱线监视装置40相独立地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在机台控制装置12中显示画面12a与输入键12b被分别独立地构成的方式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在机台控制装置12中,也可以使用触摸面板式的显示装置,将显示部与操作部构成为相同的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在卷取鼓20上形成有横动槽、通过横动槽进行纱线14的横动的方式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纱线14的横动也可以通过臂式、带式或者回转式的横动机构来进行。在该情况下,作为辅助辊,能够使用未形成有横动槽的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在第一捕捉引导装置30的管部32上能够摆动地设置有透光罩50的方式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透光罩50只要是能够将开口部52关闭的构成,则也可以不设置为能够摆动(能够将开口部52开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纤维机械为自动络纱机1的方式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纤维机械也可以是空气纺纱机械或者自由端纺纱机械等。在纤维机械为气流纺纱机械的情况下,纱线被拉出的供纱部为对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的纺纱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