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导轨的传动方法及环形导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27053阅读:1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形导轨的传动方法及环形导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自动装配线的传动方法及组成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环形导轨的传动方法及环形导轨。



背景技术:

现代化的生产工厂,总是在持续地寻找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一个自动化方向就是:把各个工位尽量接近地放在一起,减少工件在工位之间的移动距离,并尽量减少占地空间;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工件做环形运动,就需要采用环形线。环形线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传统非导轨式,二是精密导轨式。

传统非导轨式采用皮带输送线,是结构上比较简单的一种,宽幅的输送皮带绕在隔开一定距离的两个滚筒上,滚筒转动,输送皮带移动,带动皮带上的工件移动。但是,传统非导轨式不能保证良好的定位精度,为了实现准停,就需要加上复杂的感应和夹紧系统。

精密导轨式是将工件是固定在滑块上,滑块通过滚轮在导轨上滚动,导轨很好的限制了滑座的自由度,只有一个方向的运动自由度。所以导轨式环形流水线,具有更高的速度,更高的定位精度,这两个特点很好地满足精密自动化的要求。

在现有的导轨式环形流水线中,在通过直线段导轨和转弯处的弧形导轨时,全是利用设置在滑座底部上的滚轮夹紧导轨实现的,存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等缺点,如:公开号为cn205616086u,公开日为2016年10月5日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形轨道生产线,其包括底架、设于底架上的封闭轨道、设于封闭轨道上的滚轮滑台、传动连接滚轮滑台的柔性牵引件、与柔性牵引件传动连接的平衡张紧组件,以及驱动平衡张紧组件的驱动装置。公开号为cn206126078u,公开日为2017年4月26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线环形传送带,包括环形导轨、若干个固定座、两个同步带轮和一条同步带;所述固定座滑动设置于所述环形导轨上,且等距离均匀设置于所述环形导轨上;所述同步带绕在两个所述同步带轮上形成环形传送结构;所述环形传送结构小于所述环形导轨,且位于所述环形导轨内;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于所述同步带的外侧面上。

另外,公开号为cn203268876u,公开日为2013年11月6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随动导向式环形导轨送料装置,包含有滑动杆、转轴、导向块、环形导轨、滑块、承载架、载料板和连接板,导向块设置有腔体,滑动杆可在导向块的腔体内前后滑动,连接板一侧与滑动杆固定连接于一体,连接板的另一侧与传动带胶接固定于一体,转轴的上端面与导向块的下底面转动联接,转轴的下端面与滑块的上端面固定联接,承载架下端部设置有拱形槽,拱形槽内固定安装有载料板。

在这种随动导向式环形导轨送料装置中,是将滑块与连接板之间滑动连接,转弯时,滑块按导轨弧线移动,连接板按传动带弧线移动,但是这种装置的结构还是较为复杂。

综上,如何设计一种环形导轨的传动方法及环形导轨,使得工件能在工位之间快速移动、运动停止之后,工件具有良好的位置精度且该环形导轨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环形导轨的传动方法及环形导轨,其能使得工件在工位之间快速移动、运动停止之后,工件具有良好的位置精度且该环形导轨的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环形导轨的传动方法,所述环形导轨包括多个工作平台、主支架和转动连接在主支架上的多个转动轮,多个转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配合连接,多个工作平台沿传动带的周向依次连接在传动带上,所述传动方法是在主支架上且位于相邻的两个转动轮之间均设置有直线导轨,在每个工作平台上均设置有滑块;在传动带的带动下,利用直线导轨与滑块相接触配合使得工作平台沿传动轨迹中的直线轨迹移动;在传动带的带动下,通过滑块与直线导轨相分离,使得工作平台沿成传动轨迹中的弧线轨迹移动。

优选的,转动轮设置有两个,直线导轨也设置有两个,两个直线导轨分别连接在主支架的相对两侧部上,在每个工作平台上均设置有一个与直线导轨相配合的滑块。

优选的,转动轮设置有两个,直线导轨设置有四个,主支架的一侧部上设置有上、下两个直线导轨,主支架的相对的另外一侧部上也设置有上、下两个直线导轨,在每个工作平台上均设置有上、下两个滑块,上、下两个滑块分别与上、下两个直线导轨相配合。

优选的,转动轮设置有四个,直线导轨也设置有四个,四个直线导轨依次设置在主支架的四个侧部上,在每个工作平台上均设置有一个与直线导轨相配合的滑块。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环形导轨,包括多个工作平台、主支架和转动连接在主支架上的多个转动轮,多个转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配合连接,多个工作平台沿传动带的周向依次连接在传动带上,在主支架上且位于相邻的两个转动轮之间均设置有直线导轨,在每个工作平台上均设置有滑块;在传动带的带动下,利用直线导轨与滑块相接触配合使得工作平台沿环形轨迹中的直线轨迹移动;在传动带的带动下,通过滑块与直线导轨相分离,使得工作平台沿成环形轨迹中的弧线轨迹移动。

优选的,直线导轨设置主支架的侧部上且位于传动带内侧部的位置,工作平台设置在传动带外侧部的位置,滑块设置在传动带内侧部的位置,在传动带和滑块之间还设置有连接块,通过连接螺丝一穿过工作平台和传动带拧入到连接块的一侧面上以及通过连接螺丝二穿过滑块拧入到连接块的另外一侧面上,从而将工作平台、传动带、连接块和滑块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在主支架的顶部上设置有上防尘罩,在主支架的底部上设置有下防尘罩;传动带位于上防尘罩和下防尘罩之间,通过传动带、上防尘罩和下防尘罩组成一个防尘空间,直线导轨和滑块位于所述防尘空间内。

优选的,上防尘罩和下防尘罩的纵截面均为u型,主支架的底部与下防尘罩的内底部连接,上防尘罩倒扣连接在主支架的顶部上;在上防尘罩u型开口的端面上设置有导槽,通过传动带的顶部插入到所述导槽中,传动带的底部与下防尘罩u型开口的外侧部相接触,从而使得传动带、上防尘罩和下防尘罩之间组成一个防尘空间。

优选的,多个转动轮包括一个主动轮和一个从动轮,直线导轨包括直线导轨一和直线导轨二,所述每个工作平台上的滑块均设置有一个;

所述连接块包括弧形连接块和凸块,弧形连接块的一侧面为弧形面,另外一侧面为直边面,凸块设置在弧形连接块的弧形面上;在凸块上设置有螺纹孔一,在弧形连接块的直边面上设置有螺纹孔二,利用连接螺丝一穿过工作平台和传动带拧入到凸块上的螺纹孔一中,连接螺丝二穿过滑块拧入到弧形连接块上的螺纹孔二中,从而将工作平台、传动带、连接块和滑块连接在一起;所述传动带包括传动带本体、设置在传动带本体内侧部上的传动齿型一和传动齿型二,传动齿型一和传动齿型二设置在靠近传动带本体两侧边的位置,传动齿型一和传动齿型二之间留有间隙;当工作平台沿成环形轨迹中的弧线轨迹移动时,弧形连接块的弧形面与传动齿型一和传动齿型二之间的传动带本体相接触。

优选的,多个转动轮包括一个主动轮和一个从动轮,直线导轨包括直线导轨一至直线导轨四,其中直线导轨一和直线导轨二呈上、下状态设置在主支架的一侧部上,直线导轨三和直线导轨四呈上、下状态设置在主支架的另外一侧部上,所述每个工作平台上的滑块均设置有两个,分别为上滑块和下滑块;

所述连接块包括弧形连接块一和弧形连接块二,弧形连接块一和弧形连接块二之间通过连接条连接起来,弧形连接块一和弧形连接块二的一侧面均为弧形面,弧形连接块一和弧形连接块二的另外一侧面均为直边面,在弧形连接块一的弧形面上设置有凸块一,在凸块一上设置有螺纹孔一,在弧形连接块一的直边面上设置有螺纹孔二,在弧形连接块二的弧形面上设置有凸块二,在凸块二上设置有螺纹孔三,在弧形连接块二的直边面上设置有螺纹孔四;通过连接螺丝一穿过工作平台和传动带拧入到螺纹孔一中以及通过连接螺丝二穿过工作平台和传动带拧入到螺纹孔三中,从而将工作平台、传动带和连接块连接在一起,通过连接螺丝三穿过上滑块拧入到螺纹孔二中以及通过连接螺丝四穿过下滑块拧入到螺纹孔四中,从而将两个滑块也连接在连接块上;

所述传动带包括传动带本体和设置在传动带本体内侧部上的传动齿型,传动齿型设置在传动带本体中间位置;当工作平台沿成环形轨迹中的弧线轨迹移动时,靠近传动带本体两侧边位置的传动带本体分别与弧形连接块一的弧形面一和弧形连接块二的弧形面二相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在直线轨迹中,通过设置在主支架上的直线导轨与设置在每个工作平台上的滑块相接触配合,从而使得每个工作平台都能平稳的沿直线轨迹移动,当工作平台移动至弧线轨迹时,工作平台上的滑块从直线导轨上脱出分离,工作平台进入到弧线轨迹中,这样,直线导轨就不会对工作平台在弧线轨迹上的移动造成干涉,在传动带的带动下就能实现工作平台在弧线轨迹上的移动,当工作平台由弧线轨迹再次移动到直线轨迹上时,工作平台上的滑块又会插入到直线导轨上,与直线导轨接触配合,实现直线轨迹上的移动,如此反复交替,从而实现了环形导轨的传动轨迹。因此,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能使得工件在工位之间快速移动、运动停止之后,工件具有良好的位置精度且该环形导轨的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低。利用传动带、上、下防尘罩组成一个防尘空间,使得滑块与直线导轨全部位于此防尘空间内,从而起到了防尘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的传动精度。通过对连接块和传动带的设计,能进一步保证工作平台传动时的位置精度。通过设置双层直线导轨结构,能提高工作平台的载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环形导轨的传动轨迹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环形导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环形导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沿图4中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传动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连接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位于张紧机构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环形导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环形导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位于一个工作平台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连接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传动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环形导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动轮,111.从动轮,2.直线轨迹,3.弧线轨迹,4.工作平台,5.主支架,6.传动带,611.传动带本体,612.传动齿型一,613.传动齿型二,614.传动齿型,7.直线导轨,711.直线导轨一,712.直线导轨二,713.直线导轨三,714.直线导轨四,8.滑块,811.上滑块,812.下滑块,9.安装基座,10.连接块,101.弧形连接块,102.凸块,103.弧形连接块一,104.弧形连接块二,105.连接条,106.凸块一,107.凸块二,11.上防尘罩,12.下防尘罩,13.导槽,14.螺纹孔一,15.调整凸轮,16.调整轴承,17.顶块,18.弹簧,19.螺纹孔三,20.防尘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如图1所示,环形导轨的传动轨迹包括位于相邻转动轮1之间的直线轨迹2和位于每个转动轮1处的弧线轨迹3。多个工作平台在传动带的带动下,沿传动轨迹移动。往往要实现工作平台在直线轨迹上的移动较为容易,但是实现在弧线轨迹上的移动较为困难,这与环形导轨的设计结构以及设计原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实施例1:如图2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环形导轨的传动方法,所述环形导轨包括多个工作平台4、主支架5和以水平状态转动连接在主支架5上的多个转动轮1,多个转动轮1之间通过传动带6配合连接,多个工作平台4沿传动带6的周向依次连接在传动带6上,所述传动方法是在主支架5上且位于相邻的两个转动轮1之间均设置有直线导轨7,在每个工作平台4上均设置有滑块8;在传动带6的带动下,利用直线导轨7与滑块8相接触配合使得工作平台4沿环形轨迹中的直线轨迹移动;在传动带6的带动下,通过滑块8与直线导轨7相分离,使得工作平台4沿成环形轨迹中的弧线轨迹移动。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工作平台的弧线轨迹移动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设计方式及结构,例如利用滚轮夹紧导轨等,但是这些现有的方式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维护费用都较高,而本实施例在直线轨迹中,通过设置在主支架上的直线导轨与设置在每个工作平台上的滑块相接触配合,从而使得每个工作平台都能平稳的沿直线轨迹移动,当工作平台移动至弧线轨迹时,工作平台上的滑块从直线导轨上脱出分离,工作平台进入到弧线轨迹中,这样,直线导轨就不会对工作平台在弧线轨迹上的移动造成干涉,在传动带的带动下就能实现工作平台在弧线轨迹上的移动,当工作平台由弧线轨迹再次移动到直线轨迹上时,工作平台上的滑块又会插入到直线导轨上,与直线导轨接触配合,实现直线轨迹上的移动,如此反复交替,从而实现了环形导轨的传动轨迹。因此,本实施例通过上述设计,能使得工件在工位之间快速移动、运动停止之后,工件具有良好的位置精度且该环形导轨的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轮1设置有两个,直线导轨7也设置有两个,两个直线导轨7分别连接在主支架5的相对两侧部上,在每个工作平台4上均设置有一个与直线导轨相配合的滑块8。转动轮1包括一个主动轮和一个从动轮,直线导轨7包括直线导轨一和直线导轨二,所述每个工作平台上的滑块8均设置有一个。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位于多个工作平台4围绕的主支架的顶部上还设置有多个安装基座9,可以安装机械臂等用于对工作平台上的工件进行加工的设备。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环形导轨,包括多个工作平台4、主支架5和转动连接在主支架5上的多个转动轮1,多个转动轮1之间通过传动带6配合连接,多个工作平台4沿传动带6的周向依次连接在传动带6上,在主支架5上且位于相邻的两个转动轮1之间均设置有直线导轨7,在每个工作平台4上均设置有滑块8;在传动带6的带动下,利用直线导轨7与滑块8相接触配合使得工作平台4沿环形轨迹中的直线轨迹移动;在传动带6的带动下,通过滑块8与直线导轨7相分离,使得工作平台4沿成环形轨迹中的弧线轨迹移动。

如图4至图6所示,直线导轨7设置主支架5的侧部上且位于传动带6内侧部的位置,工作平台4设置在传动带6外侧部的位置,滑块8设置在传动带6内侧部的位置,在传动带6和滑块8之间还设置有连接块10,通过连接螺丝穿过工作平台4和传动带6拧入到连接块10的一侧面上以及通过连接螺丝穿过滑块8拧入到连接块10的另外一侧面上,从而将工作平台4、传动带6、连接块10和滑块8连接在一起。这样设置,能实现拆装便捷的特点。

如图5和图7所示,在主支架5的顶部上设置有上防尘罩11,在主支架5的底部上设置有下防尘罩12;传动带6位于上防尘罩11和下防尘罩12之间,通过传动带6、上防尘罩11和下防尘罩12组成一个防尘空间20,直线导轨7和滑块8位于所述防尘空间20内。在传动过程中,当滑块与直线导轨分离后,加工环境中的灰尘等,会飘落到滑块或直线导轨上,当滑块再次与直线导轨接触配合时,就会对工作平台的位置精度造成影响,本实施例利用传动带、上、下防尘罩组成一个防尘空间,使得滑块与直线导轨全部位于此防尘空间内,从而起到了防尘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的传动精度。

上防尘罩11和下防尘罩12的纵截面均为u型,主支架5的底部与下防尘罩12的内底部连接,上防尘罩11倒扣连接在主支架5的顶部上;在上防尘罩u型开口的端面上设置有导槽13,通过传动带6的顶部插入到所述导槽13中,传动带6的底部与下防尘罩u型开口的外侧部相接触,从而使得传动带、上防尘罩和下防尘罩之间组成一个防尘空间。这样能进一步保证防尘空间内的防尘效果。

如图6至图9所示,所述连接块10包括弧形连接块101和凸块102,弧形连接块101的一侧面为弧形面,另外一侧面为直边面,凸块102设置在弧形连接块101的弧形面上;在凸块101上设置有螺纹孔一14,在弧形连接块101的直边面上设置有螺纹孔二(图中未示出),利用连接螺丝一穿过工作平台4和传动带6拧入到凸块上的螺纹孔一14中,连接螺丝二穿过滑块8拧入到弧形连接块101上的螺纹孔二中,从而将工作平台4、传动带6、连接块10和滑块8连接在一起;所述传动带6包括传动带本体611、设置在传动带本体611内侧部上的传动齿型一612和传动齿型二613,传动齿型一612和传动齿型二613设置在靠近传动带本体611两侧边的位置,传动齿型一612和传动齿型二613之间留有间隙;当工作平台4沿成环形轨迹中的弧线轨迹移动时,弧形连接块101的弧形面与传动齿型一612和传动齿型二613之间的传动带本体611相接触。这样设置,能进一步保证工作平台传动时的位置精度。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传动带设置成上述结构时,转动轮的传动齿型也需相应设置成两个,两个传动齿型在传动轮上靠近传动轮两边的位置,两个传动齿型之间留有间隙,由此使得转动轮能与传动带配合传动。

如图3和图10所示,在从动轮附近的主支架5上还设置有张紧机构,张紧机构包括调整凸轮15、调整轴承16、顶块17和弹簧18;调整凸轮15转动连接在主支架5上,从动轮111滑动连接在主支架5上,在从动轮111的一侧上开有导向槽,调整轴承16、顶块17和弹簧18均设置在导向槽中,调整凸轮15与调整轴承16的一侧相接触,调整轴承16的另外一侧和顶块17的一端相接触,顶块17的另外一端和弹簧18的一端相接触,弹簧18的另外一端与导向槽的槽底相接触。当需要张紧时,通过转动调整凸轮,依次对调整轴承、顶杆、顶块和弹簧施加作用力,最终通过弹簧将从动轮顶紧在主支架上。这样使得本实施例能根据实际工况,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弹簧,来提供不同的张紧力,提高了本实施例的实用性。在本实施例中,顶块采用螺丝。

实施例2:如图11至图13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转动轮1设置有两个,直线导轨2设置有四个,主支架5的一侧部上设置有上、下两个直线导轨,主支架的相对的另外一侧部上也设置有上、下两个直线导轨,在每个工作平台上均设置有上、下两个滑块,上、下两个滑块分别与上、下两个直线导轨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转动轮包括一个主动轮和一个从动轮,直线导轨包括直线导轨一至直线导轨四,其中直线导轨一711和直线导轨二712呈上、下状态设置在主支架5的一侧部上,直线导轨三713和直线导轨四714呈上、下状态设置在主支架5的另外一侧部上,所述每个工作平台上的滑块均设置有两个,分别为上滑块811和下滑块812;通过上述设置,能提高工作平台的载重量。

如图13至图15所示,所述连接块10包括弧形连接块一103和弧形连接块二104,弧形连接块一103和弧形连接块二104之间通过连接条105连接起来,弧形连接块一103和弧形连接块二104的一侧面均为弧形面,弧形连接块一103和弧形连接块二104的另外一侧面均为直边面,在弧形连接块一103的弧形面上设置有凸块一106,在凸块一106上设置有螺纹孔一14,在弧形连接块一103的直边面上设置有螺纹孔二(图中未示出),在弧形连接块二104的弧形面上设置有凸块二107,在凸块二107上设置有螺纹孔三19,在弧形连接块二104的直边面上设置有螺纹孔四(图中未示出);通过连接螺丝一穿过工作平台4和传动带6拧入到螺纹孔一14中以及通过连接螺丝二穿过工作平台4和传动带6拧入到螺纹孔三19中,从而将工作平台、传动带和连接块连接在一起,通过连接螺丝三穿过上滑块811拧入到螺纹孔二中以及通过连接螺丝四穿过下滑块812拧入到螺纹孔四中,从而将两个滑块也连接在连接块上;

所述传动带6包括传动带本体611和设置在传动带本体611内侧部上的传动齿型614,传动齿型614设置在传动带本体611中间位置;当工作平台沿成环形轨迹中的弧线轨迹移动时,靠近传动带本体两侧边位置的传动带本体611分别与弧形连接块一103的弧形面一和弧形连接块二104的弧形面二相接触。这样设置,能进一步保证工作平台传动时的位置精度。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传动带设置成上述结构时,转动轮的传动齿型也需相应设置成一个,一个传动齿型在传动轮上靠近传动轮中间的位置,由此使得转动轮能与传动带配合传动。

实施例3:如图16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转动轮1设置有四个,包括一个主动轮和三个从动轮,四个转动轮1分别转动连接在矩形状的主支架5的四个角部上,直线导轨7也设置有四个,四个直线导轨7依次设置在主支架5的四个侧部上,在每个工作平台4上均设置有一个与直线导轨相配合的滑块8。

综上,本发明在直线轨迹中,通过设置在主支架上的直线导轨与设置在每个工作平台上的滑块相接触配合,从而使得每个工作平台都能平稳的沿直线轨迹移动,当工作平台移动至弧线轨迹时,工作平台上的滑块从直线导轨上脱出分离,工作平台进入到弧线轨迹中,这样,直线导轨就不会对工作平台在弧线轨迹上的移动造成干涉,在传动带的带动下就能实现工作平台在弧线轨迹上的移动,当工作平台由弧线轨迹再次移动到直线轨迹上时,工作平台上的滑块又会插入到直线导轨上,与直线导轨接触配合,实现直线轨迹上的移动,如此反复交替,从而实现了环形导轨的传动轨迹。因此,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能使得工件在工位之间快速移动、运动停止之后,工件具有良好的位置精度且该环形导轨的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低。利用传动带、上、下防尘罩组成一个防尘空间,使得滑块与直线导轨全部位于此防尘空间内,从而起到了防尘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的传动精度。通过对连接块和传动带的设计,能进一步保证工作平台传动时的位置精度。通过设置双层直线导轨结构,能提高工作平台的载重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个”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或变换,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