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插座电源线束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4825发布日期:2018-06-30 08:0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插座电源线束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排插座电源线束绕线机,属于绕线机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的排插座都附有长、短不一的带插头的电源线,为便于产品的包装、贮运和销售必须将这些电源线折叠捆束成线束。对于较短的电源线,例如长度为2米以下的电源线,可以折叠两三回再束紧而成为线束。对于较长的电源线,例如2~10米长的电源线就需要先将电源线折叠几回至十数回,成为主干线束,然后在其上连续缠绕线圈,最后将线尾锁紧,成为电源线束,这种操作方式都是用手工完成的。用手工完成较长电源线线束的制作存在如下不足之处:耗用较多的劳力和时间,劳动强度较大,产品外观不够整齐划一,生产效率很低,成为排插座生产线上的一个薄弱环节,需要一种产品整齐划一、美观结实的排插座电源线束绕线机。

但是,现有技术在对电源线捆束成线束的工作过程中,虽然产品整齐划一、结构更为合理,但是无法对设备的排线器部件上的电源线进行一定的重量感应自动开合控制处理,当排线器部件上的电源线即将被捆束完毕时,不能对其进行感应并使得设备的导正装置等部件停止运行,可能导致设备的过线器、导正装置等相关部件产生空转现象,造成电能资源的浪费、增加设备维护的成本,实用性能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插座电源线束绕线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对电源线捆束成线束的工作过程中,虽然产品整齐划一、结构更为合理,但是无法对设备的排线器部件上的电源线进行一定的重量感应自动开合控制处理,当排线器部件上的电源线即将被捆束完毕时,不能对其进行感应并使得设备的导正装置等部件停止运行,可能导致设备的过线器、导正装置等相关部件产生空转现象,造成电能资源的浪费、增加设备维护的成本,实用性能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排插座电源线束绕线机,其结构包括基座、张力轮、瓷过线器、程序控制器、排线器、导正装置、线束重量感应控制装置、开合控制传动机构,所述张力轮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于基座的前端表面左部,所述瓷过线器通过预压螺栓活动连接于基座的前端表面右部且其后半部分固定连接于基座的内底面右部,所述程序控制器通过电固定连接于基座的上端表面前部中央处,所述排线器垂直连接于基座的上端表面且其下半部分垂直贯穿于基座的内部空腔右上处,所述导正装置垂直连接于基座的内底面中间处且其与张力轮机械连接,所述线束重量感应控制装置的右半部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排线器的外侧表面中间处,其左半部分滑动连接于基座的内顶面中间处,所述开合控制传动机构活动连接于基座的内部空腔左部,所述线束重量感应控制装置由重量传感器、连接线、信号转换器、控制转轴、第一转动架、第一转轴、连接杆组成,所述重量传感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排线器的外侧表面中间处,所述连接线通过电活动连接于重量传感器的上端表面,所述连接线的另一尽端贯穿入信号转换器的内部且所述信号转换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基座的内顶面中右处,所述控制转轴机械连接于信号转换器的左端表面,所述第一转动架活动嵌套于控制转轴的外侧表面,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于第一转动架的外侧表面最左处,所述连接杆活动嵌套于第一转轴的外侧表面,所述开合控制传动机构由滑轮连接装置、伸缩连接装置、方向转换装置、液压控制结构组成,所述滑轮连接装置由第一滑轮连接架、第一滑轮、第一固定块、转动杆转轴、转动杆组成,所述第一滑轮连接架通过预压螺栓垂直连接于基座的内顶面中左部,所述第一滑轮活动连接于第一滑轮连接架的下端表面,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焊接于基座的内顶面最左部,所述转动杆转轴活动连接于第一固定块的下端表面且它们之间呈互相垂直的状态,所述转动杆活动嵌套于转动杆转轴的外侧表面最下部,所述伸缩连接装置由第二固定块、第二转轴、第二转动架、压簧结构、伸缩连接杆、触碰连接杆、固定轴、斜向伸缩架组成,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焊接于基座的内部左表面中间处,所述第二转轴活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块的右端表面,所述第二转动架活动嵌套于第二转轴的外侧表面,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端表面左部设置有连接孔且所述压簧结构通过该处连接孔与第二固定块垂直连接,所述伸缩连接杆垂直连接于第二固定块的下端表面右,所述压簧结构、伸缩连接杆的下端表面活动连接有触碰连接杆,所述触碰连接杆通过斜向伸缩架与基座的内部左端表面进行连接,所述斜向伸缩架通过固定轴与基座的内部左端表面、触碰连接杆的下端表面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方向转换装置由第二滑轮连接架、第二滑轮组成,所述第二滑轮连接架通过预压螺栓垂直连接于基座的内部左表面最下处,所述第二滑轮活动连接于第二滑轮连接架的右端表面,所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的外侧表面活动嵌套有连接绳索,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表面、所述触碰连接杆的下端表面中间处、所述第二转动架的上、下端表面均活动连接有连接绳索,所述转动杆的外侧表面紧密缠绕有连接绳索,所述连接杆、第一滑轮、转动杆、第二转动架、第二滑轮、触碰连接杆之间通过连接绳索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控制结构由缸体、内连接筒、液压杆、缸盖、横杆、开闭控制杆组成,所述缸体垂直连接于基座的内底面左部,所述内连接筒垂直贯穿于缸体的内部中间处,所述液压杆垂直贯穿于内连接筒的内部中间处且其向内连接筒的上方延伸,所述缸盖固定连接于液压杆的上端表面,所述横杆垂直连接于液压杆的外侧表面上部,所述开闭控制杆垂直连接于横杆的下端表面最右部。

进一步的,所述导正装置由导正柱、控制面板、步进电机、开关元件组成,所述导正柱垂直连接于基座的内底面中间处,所述控制面板通过电连接于导正柱的前端表面上部,所述步进电机固定连接于导正柱的左端表面下部且其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开关元件通过电源线活动连接于步进电机的上方,所述开关元件的下端表面与开闭控制杆接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重量传感器感应到排线器上的电源线束即将绕完时,所述信号转换器传递信号给控制转轴,从而所述第一转动架绕控制转轴进行转动,于是第一转动架下端表面的连接绳索拉动第一滑轮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从而所述转动杆被其外侧表面紧密缠绕的连接绳索拉动而进行转动,从而与之通过绳索连接的第二转动架的上半部分向左移动,于是所述第二转动架绕第二转轴进行转动且其下半部分的连接绳索向右拉动,从而拉动所述第二滑轮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与之连接的所述触碰连接杆被向下拉动直至触碰到所述横杆的上端表面,所述横杆被向下压动并带动所述液压杆向下压动,所述开闭控制杆跟随所述横杆向下运动,进而带动与之连接的开关元件的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分离,所述导正装置的控制面板、步进电机得以断开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插座电源线束绕线机的方案,通过线束重量感应控制装置、开合控制传动机构等相关部件的相互配合,在对电源线捆束成线束的工作过程中,可以对设备的排线器部件上的电源线进行一定的重量感应自动开合控制处理,当排线器部件上的电源线即将被捆束完毕时,不能够对其进行感应并使得设备的导正装置等部件停止运行,具体为重量传感器感应到排线器上的电源线束即将绕完时,信号转换器传递信号给控制转轴,从而第一转动架绕控制转轴进行转动,于是第一转动架下端表面的连接绳索拉动第一滑轮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从而转动杆被其外侧表面紧密缠绕的连接绳索拉动而进行转动,从而与之通过绳索连接的第二转动架的上半部分向左移动,于是第二转动架绕第二转轴进行转动且其下半部分的连接绳索向右拉动,从而拉动第二滑轮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与之连接的触碰连接杆被向下拉动直至触碰到横杆的上端表面,横杆被向下压动并带动液压杆向下压动,开闭控制杆跟随横杆向下运动,进而带动与之连接的开关元件的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分离,导正装置的控制面板、步进电机得以断开连接,避免造成电能资源的浪费,也减少了设备维护的成本,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排插座电源线束绕线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导正装置、线束重量感应控制装置、开合控制传动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导正装置、线束重量感应控制装置、开合控制传动机构的另一工作状态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伸缩连接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基座-1、张力轮-2、瓷过线器-3、程序控制器-4、排线器-5、导正装置-6、线束重量感应控制装置-7、开合控制传动机构-8、重量传感器-71、连接线-72、信号转换器-73、控制转轴-74、第一转动架-75、第一转轴-76、连接杆-77组、滑轮连接装置-81、伸缩连接装置-82、方向转换装置-83、液压控制结构-84、第一滑轮连接架-811、第一滑轮-812、第一固定块-813、转动杆转轴-814、转动杆-815、第二固定块-821、第二转轴-822、第二转动架-823、压簧结构-824、伸缩连接杆-825、触碰连接杆-826、固定轴-827、斜向伸缩架-828、第二滑轮连接架-831、第二滑轮-832、缸体-841、内连接筒-842、液压杆-843、缸盖-844、横杆-845、开闭控制杆-846、导正柱-61、控制面板-62、步进电机-63、开关元件-6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插座电源线束绕线机,其结构包括基座1、张力轮2、瓷过线器3、程序控制器4、排线器5、导正装置6、线束重量感应控制装置7、开合控制传动机构8,所述张力轮2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于基座1的前端表面左部,所述瓷过线器3通过预压螺栓活动连接于基座1的前端表面右部且其后半部分固定连接于基座1的内底面右部,所述程序控制器4通过电固定连接于基座1的上端表面前部中央处,所述排线器5垂直连接于基座1的上端表面且其下半部分垂直贯穿于基座1的内部空腔右上处,所述导正装置6垂直连接于基座1的内底面中间处且其与张力轮2机械连接,所述线束重量感应控制装置7的右半部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排线器5的外侧表面中间处,其左半部分滑动连接于基座1的内顶面中间处,所述开合控制传动机构8活动连接于基座1的内部空腔左部,所述线束重量感应控制装置7由重量传感器71、连接线72、信号转换器73、控制转轴74、第一转动架75、第一转轴76、连接杆77组成,所述重量传感器7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排线器5的外侧表面中间处,所述连接线72通过电活动连接于重量传感器71的上端表面,所述连接线72的另一尽端贯穿入信号转换器73的内部且所述信号转换器7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基座1的内顶面中右处,所述控制转轴74机械连接于信号转换器73的左端表面,所述第一转动架75活动嵌套于控制转轴74的外侧表面,所述第一转轴76固定连接于第一转动架75的外侧表面最左处,所述连接杆77活动嵌套于第一转轴76的外侧表面,所述开合控制传动机构8由滑轮连接装置81、伸缩连接装置82、方向转换装置83、液压控制结构84组成,所述滑轮连接装置81由第一滑轮连接架811、第一滑轮812、第一固定块813、转动杆转轴814、转动杆815组成,所述第一滑轮连接架811通过预压螺栓垂直连接于基座1的内顶面中左部,所述第一滑轮812活动连接于第一滑轮连接架811的下端表面,所述第一固定块813固定焊接于基座1的内顶面最左部,所述转动杆转轴814活动连接于第一固定块813的下端表面且它们之间呈互相垂直的状态,所述转动杆815活动嵌套于转动杆转轴814的外侧表面最下部,所述伸缩连接装置82由第二固定块821、第二转轴822、第二转动架823、压簧结构824、伸缩连接杆825、触碰连接杆826、固定轴827、斜向伸缩架828组成,所述第二固定块821固定焊接于基座1的内部左表面中间处,所述第二转轴822活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块821的右端表面,所述第二转动架823活动嵌套于第二转轴822的外侧表面,所述第二固定块821的下端表面左部设置有连接孔且所述压簧结构824通过该处连接孔与第二固定块821垂直连接,所述伸缩连接杆825垂直连接于第二固定块821的下端表面右,所述压簧结构824、伸缩连接杆825的下端表面活动连接有触碰连接杆826,所述触碰连接杆826通过斜向伸缩架828与基座1的内部左端表面进行连接,所述斜向伸缩架828通过固定轴827与基座1的内部左端表面、触碰连接杆826的下端表面进行连接,所述方向转换装置83由第二滑轮连接架831、第二滑轮832组成,所述第二滑轮连接架831通过预压螺栓垂直连接于基座1的内部左表面最下处,所述第二滑轮832活动连接于第二滑轮连接架831的右端表面,所述第一滑轮812、第二滑轮832的外侧表面活动嵌套有连接绳索,所述连接杆77的下端表面、所述触碰连接杆826的下端表面中间处、所述第二转动架823的上、下端表面均活动连接有连接绳索,所述转动杆815的外侧表面紧密缠绕有连接绳索,所述连接杆77、第一滑轮812、转动杆815、第二转动架823、第二滑轮832、触碰连接杆826之间通过连接绳索活动连接,所述液压控制结构84由缸体841、内连接筒842、液压杆843、缸盖844、横杆845、开闭控制杆846组成,所述缸体841垂直连接于基座1的内底面左部,所述内连接筒842垂直贯穿于缸体841的内部中间处,所述液压杆843垂直贯穿于内连接筒842的内部中间处且其向内连接筒842的上方延伸,所述缸盖844固定连接于液压杆843的上端表面,所述横杆845垂直连接于液压杆843的外侧表面上部,所述开闭控制杆846垂直连接于横杆845的下端表面最右部,所述导正装置6由导正柱61、控制面板62、步进电机63、开关元件64组成,所述导正柱61垂直连接于基座1的内底面中间处,所述控制面板62通过电连接于导正柱61的前端表面上部,所述步进电机63固定连接于导正柱61的左端表面下部且其与控制面板62电性连接,所述开关元件64通过电源线活动连接于步进电机63的上方,所述开关元件64的下端表面与开闭控制杆846接触连接,所述重量传感器71感应到排线器5上的电源线束即将绕完时,所述信号转换器73传递信号给控制转轴74,从而所述第一转动架75绕控制转轴74进行转动,于是第一转动架75下端表面的连接绳索拉动第一滑轮812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从而所述转动杆815被其外侧表面紧密缠绕的连接绳索拉动而进行转动,从而与之通过绳索连接的第二转动架823的上半部分向左移动,于是所述第二转动架823绕第二转轴822进行转动且其下半部分的连接绳索向右拉动,从而拉动所述第二滑轮832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与之连接的所述触碰连接杆826被向下拉动直至触碰到所述横杆845的上端表面,所述横杆845被向下压动并带动所述液压杆843向下压动,所述开闭控制杆846跟随所述横杆845向下运动,进而带动与之连接的开关元件64的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分离,所述导正装置6的控制面板62、步进电机63得以断开连接。

本专利所说的开合控制传动机构结构紧凑、传动平稳、噪声低,能适应温度较高、有油污、湿度较大及低速的工作环境,可以与线束重量感应控制装置实现较好配合。

使用时,首先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各部分是否稳固连接,确认设备完好之后,将设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将设备的电源线接入电源,将待捆束的电源线固定于设备的排线器5上,开启设备的导正柱61的控制面板62,重量传感器71感应到排线器5上的电源线束即将绕完时,信号转换器73传递信号给控制转轴74,从而第一转动架75绕控制转轴74进行转动,于是第一转动架75下端表面的连接绳索拉动第一滑轮812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从而转动杆815被其外侧表面紧密缠绕的连接绳索拉动而进行转动,从而与之通过绳索连接的第二转动架823的上半部分向左移动,于是第二转动架823绕第二转轴822进行转动且其下半部分的连接绳索向右拉动,从而拉动第二滑轮832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与之连接的触碰连接杆826被向下拉动直至触碰到横杆845的上端表面,横杆845被向下压动并带动液压杆843向下压动,开闭控制杆846跟随横杆845向下运动,进而带动与之连接的开关元件64的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分离,导正装置6的控制面板62、步进电机63得以断开连接,之后该设备即可开始正常工作。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在对电源线捆束成线束的工作过程中,虽然产品整齐划一、结构更为合理,但是无法对设备的排线器部件上的电源线进行一定的重量感应自动开合控制处理,当排线器部件上的电源线即将被捆束完毕时,不能对其进行感应并使得设备的导正装置等部件停止运行,可能导致设备的过线器、导正装置等相关部件产生空转现象,造成电能资源的浪费、增加设备维护的成本,实用性能不足,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线束重量感应控制装置、开合控制传动机构等相关部件的相互配合,在对电源线捆束成线束的工作过程中,可以对设备的排线器部件上的电源线进行一定的重量感应自动开合控制处理,当排线器部件上的电源线即将被捆束完毕时,不能够对其进行感应并使得设备的导正装置等部件停止运行,具体为重量传感器感应到排线器上的电源线束即将绕完时,信号转换器传递信号给控制转轴,从而第一转动架绕控制转轴进行转动,于是第一转动架下端表面的连接绳索拉动第一滑轮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从而转动杆被其外侧表面紧密缠绕的连接绳索拉动而进行转动,从而与之通过绳索连接的第二转动架的上半部分向左移动,于是第二转动架绕第二转轴进行转动且其下半部分的连接绳索向右拉动,从而拉动第二滑轮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与之连接的触碰连接杆被向下拉动直至触碰到横杆的上端表面,横杆被向下压动并带动液压杆向下压动,开闭控制杆跟随横杆向下运动,进而带动与之连接的开关元件的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分离,导正装置的控制面板、步进电机得以断开连接,避免造成电能资源的浪费,也减少了设备维护的成本,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