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24338发布日期:2018-06-30 07:5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外壳的产品在生产完后还需要贴附很多辅料,例如泡棉、网纱、双面胶、入网许可证、品牌标识等,目前贴附辅料的方式多采用手工作业,操作频繁,不仅浪费人力,而且很容易贴错。

也就是说,在大批量工业生产过程中,如果辅料在送至贴标平台上方进行贴附而没有检测辅料在贴附机构上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时,很容易造成辅料贴附未知错误或者有偏差,无法保证辅料的贴附精度,如果再进行返工,会大大降低辅料贴附的效率。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旨在通过检测辅料的贴附位置是否到位,对不满足位置要求的辅料进行位置调整,进一步提高辅料贴附的准确性,同时提高自动化辅料贴附的精度和效率。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A、辅料供料机构中的辅料卷滚动架收容并左右限位辅料卷;

步骤B、辅料卷开口处的空白卷带依次经过第一滚筒、第一承料板、第二滚筒、第二承料板、第三滚筒及收纸压轮组,夹持于收纸轴的转动轴间与夹紧弹力件之间;

步骤C、收纸动力组件带动收纸轴转动,使辅料卷由开口处向内包裹于所述转动轴间外缘,从而带动辅料卷在辅料卷滚动架上转动;

步骤D、第二承料板上方的接近传感器检测到辅料后发送信号至控制中心;

步骤E、控制中心控制收纸动力组件停止运行,同时控制贴标机构中的Z轴移动组件及X轴移动组件,带动旋转组件、Y轴移动组件及辅料吸附组件向第二承料板方向移动,直至辅料吸附组件到达第二承料板上方;

步骤F、固定于Y轴移动组件上的摄像头拍摄辅料图像,并发送至控制中心;

步骤G、控制中心根据所接收到的图像,判断辅料尺寸是否适于使用一个辅料吸附部件,若是则执行步骤H;

步骤H、Y轴移动组件中的第一Y轴移动部件,带动辅料吸附组件中的第一辅料吸附部件下移至预设位置;

步骤I、第一辅料吸附部件通过外接的负压源形成负压吸附辅料;

步骤J、Y轴移动组件中的第一Y轴移动部件,带动辅料吸附组件中的第一辅料吸附部件上升复位;同时,收纸动力组件重新启动并带动收纸轴转动,直至接近传感器再次检测到辅料;

步骤K、旋转组件带动Y轴移动组件及辅料吸附组件旋转180°;

步骤L、Y轴移动组件中的第一Y轴移动部件,带动辅料吸附组件中的第二辅料吸附部件下移至预设位置;

步骤M、第二辅料吸附部件通过外接的负压源形成负压吸附辅料;

步骤N、当检测到贴标机构吸取辅料完成后,控制CCD视觉定位装置开启光源,通过CCD视觉定位装置上设置的相机进行拍照;

步骤Q、控制中心根据CCD视觉定位装置拍摄的照片判断贴标机构吸附的辅料位置是否满足贴附要求;

步骤R、当辅料位置无法满足贴附要求时,控制中心控制贴标机构调整辅料位置并由CCD视觉定位装置再次检测,直至辅料位置满足贴附要求;

步骤S、在贴标机构将辅料送至贴标平台之前,贴标平台预先接收送料装置送来的待贴标产品;

步骤T、当辅料位置满足贴附要求时,控制中心控制贴标机构将辅料移送到已预先放置好待贴标产品的贴标平台上方准备贴附辅料。

所述的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具体包括:

步骤S1,待贴标产品通过贴标平台的第一位移夹持组件推动向第一夹块及第二夹块移动,并顶持待贴标产品的第二长边;

步骤S2,贴标平台的第二位移夹持组件推动待贴标产品向第一夹块及第二夹块移动,并顶持待贴标产品的第二短边;

步骤S3,贴标平台的第三位移夹持组件用于推动另一待贴标产品向第一夹块及第二夹块移动,并顶持另一待贴标产品的第二长边;

步骤S4,贴标平台的第四位移夹持组件推动另一待贴标产品向第一夹块及第二夹块移动,并顶持另一待贴标产品的第二短边。

所述的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基于输送辅料的检测装置实现,所述输送辅料的检测装置包括:辅料供料机构、贴标机构、CCD视觉定位装置以及贴标平台。

所述的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辅料供料机构包括:供料限位板及供料部件,所述供料部件通过一固定基板与所述供料限位板进行连接;而所述供料部件包括:供料连接底板、供料连接边板、辅料卷滚动架、第一滚筒、第一承料板、第二滚筒、第二承料板、第三滚筒、收纸压轮组、收纸轴及收纸动力组件;所述供料连接底板固定于后电气柜上方的壳体,所述供料连接边板;所述辅料卷滚动架、第一承料板、第二承料板及收纸动力组件固定于所述供料连接边板第一侧,所述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收纸压轮组及收纸轴可转动连接于供料连接边板第一侧。

所述的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贴标机构包括:贴标支架组件、X轴移动组件、Y轴移动组件、Z轴移动组件、旋转组件及辅料吸附组件组成;所述辅料吸附组件固定连接于Y轴移动组件,所述Y轴移动组件固定连接于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固定连接于X轴移动组件,所述X轴移动组件固定连接于Z轴移动组件,所述Z轴移动组件固定连接于贴标支架组件,所述贴标支架组件可拆卸连接于贴标机后电器柜上方的壳体;所述Y轴移动组件包括:第一Y轴移动部件及第二Y轴移动部件;所述辅料吸附组件包括:第一辅料吸附部件、第二辅料吸附部件、第三辅料吸附部件及第四辅料吸附部件;述第一Y轴移动部件固定连接第一辅料吸附部件及第二辅料吸附部件,用于带动第一辅料吸附部件及第二辅料吸附部件二者之任一上升时,二者之另一下降;所述第二Y轴移动部件固定连接第三辅料吸附部件及第四辅料吸附部件,用于带动第三辅料吸附部件及第四辅料吸附部件二者之任一上升时,二者之另一下降。

所述的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辅料吸附部件与第三辅料吸附部件并列设置,在辅料尺寸适于使用一个辅料吸附部件时,二者之任一用于吸附辅料,二者之另一闲置;在辅料尺寸适于使用两个辅料吸附部件时,二者同时下降取料;所述第二辅料吸附部件与第四辅料吸附部件并列设置,在辅料尺寸适于使用一个辅料吸附部件时,二者之任一用于吸附辅料,二者之另一闲置;在辅料尺寸适于使用两个辅料吸附部件时,二者同时下降取料。

所述的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CCD视觉定位装置包括:基本固定块、柱型连接轴、中间转接块、中间转接轴、第一定位夹紧块、第二定位夹紧块、光源连接板、光源、镜头、相机安装板、拧动把手及相机。

所述的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基本固定块第二端贯穿设置有一柱型收容孔,所述柱型收容孔连通有一矩型开口槽,所述矩型开口槽连通有上下两个紧固螺纹孔;所述柱型收容孔一侧设置有一定位平面,其余部分设置为圆弧,所述柱型连接轴的形状适配于柱型收容孔;所述中间转接块固定于所述柱型连接轴,且位于基本固定块下方;所述中间转接块的上端面与基本固定块的下端面贴合;所述中间转接轴中部通过中间转接块第二端的孔槽连接结构固定连接于中间转接块,而其两端位于中间转接块两侧;所述第一定位夹紧块和第二定位夹紧块通过所述中间转接轴分别与所述中间转接块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夹紧块和第二定位夹紧块分别通过所述光源连接板与所述光源连接;所述相机安装板通过所述柱型连接轴与所述中间转接块连接,所述相机安装板上设置有所述镜头、拧动把手及相机;所述相机安装板包括安装板固定部、高度调解部及相机安装部,所述安装板固定部固定于柱型连接轴下端,其适配柱型连接轴设置有安装板套接孔,所述安装板套接孔连通有一夹紧调节槽,所述夹紧调节槽为开口槽。

所述的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贴标平台包括:贴标支撑柱、贴标连接板、贴标框架、贴标承接板及贴标夹具;所述贴标支撑柱固定于贴标连接板的四个角;所述贴标框架固定连接于贴标连接板上端;所述贴标框架上端面支撑贴标承接板;所述贴标夹具设置于贴标承接板上。

所述的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贴标夹具包括:第一夹块、第二夹块、第一位移夹持组件、第二位移夹持组件、第三位移夹持组件及第四位移夹持组件;所述第一位移夹持组件、第二位移夹持组件、第三位移夹持组件及第四位移夹持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位移夹持组件包括:位移推动块、第一位移滑块、第一位移导轨、第二位移导轨、位移连接块、第二位移滑块及位移气缸;所述位移推动块呈T字型,一端用于推动待贴标产品,另一端连接于位移滑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辅料供料机构控制辅料卷由开口处向内包裹于所述转动轴间外缘,从而带动辅料卷在辅料卷滚动架上转动,贴标机构中的Z轴移动组件及X轴移动组件,带动旋转组件、Y轴移动组件及辅料吸附组件向第二承料板方向移动,直至辅料吸附组件到达第二承料板上方,辅料吸附部件通过外接的负压源形成负压吸附辅料,当检测到贴标机构吸取辅料完成后,控制CCD视觉定位装置开启光源,通过CCD视觉定位装置上设置的相机进行拍照,控制中心根据CCD视觉定位装置拍摄的照片判断贴标机构吸附的辅料位置是否满足贴附要求,当辅料位置满足贴附要求时,控制中心控制贴标机构将辅料移送到已预先放置好待贴标产品的贴标平台上方准备贴附辅料;本发明通过检测辅料的贴附位置是否到位,对不满足位置要求的辅料进行位置调整,进一步提高辅料贴附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现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较佳实施例中输送辅料的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实现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较佳实施例中输送辅料的检测装置去除贴标机构的结构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实现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较佳实施例中输送辅料的检测装置的辅料供料机构的结构原理图。

图4是图3中辅料供料机构的侧面结构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实现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较佳实施例中输送辅料的检测装置的贴标机构的结构原理图。

图6时图5中贴标机构的正面结构原理图。

图7是本发明实现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较佳实施例中输送辅料的检测装置的CCD视觉定位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8是本发明实现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较佳实施例中输送辅料的检测装置的贴标平台的结构原理图。

标号对应关系:

贴标平台3000;CCD视觉定位装置4000;辅料供料机构5000;贴标机构6000;

贴标支撑柱3100;贴标连接板3200;贴标框架3300;贴标承接板3400;贴标夹具3500;

基本固定块4100;柱型连接轴4200;中间转接块4300;中间转接轴4400;第一定位夹紧块4500;第二定位夹紧块4600;光源连接板4710;第一光源连接板4711;第二光源连接板4712;第一光源连接轴4721;第二光源连接轴4722;光源4810;第一光源4811;第二光源4812;定位平面4900;

供料限位板5100;供料部件5200;供料连接底板5210;供料连接边板5220;供料支撑边板5230;辅料卷滚动架5240;第一滚筒5250;第一承料板5260;第二滚筒5270;第二承料板5280;第三滚筒5290;收纸压轮组5300;主动压轮5310;从轮压轮5320;

贴标支架组件6100;左侧支架组6110;第一固定螺纹孔6111a;第一固定销钉孔6111b;右侧支架组6120;Z轴移动组件6200;X轴移动组件6300;X轴凹字型滑块6310;双轴承接板6320;方向转接板6330;固定连接板6340;旋转组件6400;Y轴移动组件6500;辅料吸附组件6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8所示,一种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A、辅料供料机构5000中的辅料卷滚动架5240收容并左右限位辅料卷;

步骤B、辅料卷开口处的空白卷带依次经过第一滚筒5250、第一承料板5260、第二滚筒5270、第二承料板5280、第三滚筒5290及收纸压轮组5300,夹持于收纸轴的转动轴间与夹紧弹力件之间;

步骤C、收纸动力组件带动收纸轴转动,使辅料卷由开口处向内包裹于所述转动轴间外缘,从而带动辅料卷在辅料卷滚动架5240上转动;

步骤D、第二承料板5280上方的接近传感器检测到辅料后发送信号至控制中心;

步骤E、控制中心控制收纸动力组件停止运行,同时控制贴标机构6000中的Z轴移动组件6200及X轴移动组件6300,带动旋转组件6400、Y轴移动组件6500及辅料吸附组件6600向第二承料板5280方向移动,直至辅料吸附组件6600到达第二承料板5280上方;

步骤F、固定于Y轴移动组件6500上的摄像头拍摄辅料图像,并发送至控制中心;

步骤G、控制中心根据所接收到的图像,判断辅料尺寸是否适于使用一个辅料吸附部件,若是则执行步骤H;

步骤H、Y轴移动组件6500中的第一Y轴移动部件,带动辅料吸附组件6600中的第一辅料吸附部件下移至预设位置;

步骤I、第一辅料吸附部件通过外接的负压源形成负压吸附辅料;

步骤J、Y轴移动组件6500中的第一Y轴移动部件,带动辅料吸附组件6600中的第一辅料吸附部件上升复位;同时,收纸动力组件重新启动并带动收纸轴转动,直至接近传感器再次检测到辅料;

步骤K、旋转组件6400带动Y轴移动组件6500及辅料吸附组件6600旋转180°;

步骤L、Y轴移动组件6500中的第一Y轴移动部件,带动辅料吸附组件6600中的第二辅料吸附部件下移至预设位置;

步骤M、第二辅料吸附部件通过外接的负压源形成负压吸附辅料;

步骤N、当检测到贴标机构6000吸取辅料完成后,控制CCD视觉定位装置4000开启光源4810,通过CCD视觉定位装置4000上设置的相机进行拍照;

步骤Q、控制中心根据CCD视觉定位装置4000拍摄的照片判断贴标机构6000吸附的辅料位置是否满足贴附要求;

步骤R、当辅料位置无法满足贴附要求时,控制中心控制贴标机构6000调整辅料位置并由CCD视觉定位装置4000再次检测,直至辅料位置满足贴附要求;

步骤S、在贴标机构6000将辅料送至贴标平台3000之前,贴标平台3000预先接收送料装置送来的待贴标产品;

步骤T、当辅料位置满足贴附要求时,控制中心控制贴标机构6000将辅料移送到已预先放置好待贴标产品的贴标平台3000上方准备贴附辅料。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具体包括:

步骤S1,待贴标产品通过贴标平台3000的第一位移夹持组件推动向第一夹块及第二夹块移动,并顶持待贴标产品的第二长边;

步骤S2,贴标平台3000的第二位移夹持组件推动待贴标产品向第一夹块及第二夹块移动,并顶持待贴标产品的第二短边;

步骤S3,贴标平台3000的第三位移夹持组件用于推动另一待贴标产品向第一夹块及第二夹块移动,并顶持另一待贴标产品的第二长边;

步骤S4,贴标平台3000的第四位移夹持组件推动另一待贴标产品向第一夹块及第二夹块移动,并顶持另一待贴标产品的第二短边。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基于输送辅料的检测装置实现,所述输送辅料的检测装置包括:辅料供料机构5000、贴标机构6000、CCD视觉定位装置4000以及贴标平台3000。

具体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辅料供料机构5000包括至少一组供料组件,每组供料组件可输送两种辅料,当然也可以选择输送同一辅料,多次贴装。若需要贴装多种辅料,或先后多次贴装同一种辅料,可设置多组供料组件,也可将多个贴标设备组合起来使用,仅需将第一台贴标设备的出料平台与第二台贴标设备的出料平台连通即可自动完成待贴标产品输送,且多个贴标设备组合使用的结构,可根据情况自由拆卸及拼装,可适用于多种情况,而且每台贴标设备成本相较于多组供料组件的结构更低。在本发明的优选结构中,每台贴标设备设置有两组供料组件,以适应多数需贴标产品的需求。

所述供料组件包括:供料限位板5100及供料部件5200,所述供料部件5200对称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供料部件5200及第二供料部件5200。所述供料限位板5100呈倒放的“E”字型;中部凸起上开设有四个与基本固定孔适配的螺纹通孔,以及两个与固定销孔适配的销钉紧固孔,基本固定块4100利用连接螺栓先后穿过基本固定孔及螺纹通孔连接供料限位板5100并固定于后电器柜上方的壳体;而后利用销钉穿过固定销孔钉入销钉紧固孔,以加固基本固定块4100与供料限位板5100的连接稳定性。

所述供料限位板5100中部凸起两侧各设置有一供料限位槽,所述供料限位槽前端两侧各设有一第一斜边,以实现与供料部件5200中固定基板精准对位。所述供料限位板5100的底边(即倒放的“E”字型结构中下端的一字边)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用以加固供料限位板5100的固定可靠性。

所述供料部件5200包括:供料连接底板5210、供料连接边板5220、供料支撑边板5230、辅料卷滚动架5240、第一滚筒5250、第一承料板5260、第二滚筒5270、第二承料板5280、第三滚筒5290、收纸压轮组5300、收纸轴及收纸动力组件。

所述供料连接底板5210固定于后电气柜上方的壳体,供料连接底板5210前端插入且限位于供料限位板5100中的供料限位槽,其两侧各设置有一与第一斜边适配的第二斜边。供料连接底板5210前端端面向前延伸有两个圆弧型凸起,所述供料限位板5100则适配两个圆弧型凸起分别设置有一圆弧型凹槽,以提高二者的拼接精度。

另外,所述供料连接底板5210的中部开设有一连通限位槽,所述连通限位槽横截面呈圆形,其朝向供料连接底板5210一侧延伸有一长圆槽。后电气柜上方的壳体上端面设置有一板材定位凸起,所述板材定位凸起的形状适配于连通后的连通限位槽及长圆槽,也就是说,板材定位凸起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适配连通限位槽,一部分适配开口槽,以加强供料连接底板5210的固定稳定性,并提高其定位精度。

所述供料连接底板52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螺纹连接孔,以将供料连接边板5220及供料支撑边板5230可拆卸连接于供料连接底板5210。所述螺纹连接孔为沉头螺栓孔,其沉头部位位于供料连接底板5210的下端面。

所述供料支撑边板5230竖向可拆卸连接于供料连接底板5210上端面的两侧,其可分割为依次设置的前部、中部及后部,三个部分由供料连接底板5210的前端向后端依次设置,且优选三者一体成型。

所述供料支撑边板5230的前部下端为斜面,上端、前端及后端为平面,其中下端的倾斜方向是由后端至前端方向高度逐渐升高。该前部还设置有一纵截面呈凸字形的第一转动圆孔,所述第一转动圆孔用于收容第三滚筒5290的一端,其轴径可使第三滚筒5290的端部在孔内转动。

所述供料支撑边板5230的中部呈矩型,该中部开设有一第二转动圆孔,所述第二转动圆孔用于收容收纸压轮组5300中主动轮的一端,其轴径可使该主动轮再孔内转动。

所述供料支撑边板5230的后部下端呈矩型,上端延伸设置有一斜边。该后部开设有多个支架连接孔,用于连接收纸压轮组5300下方的压轮支架。

所述供料连接边板5220由下部前端、下部后端、中部前端、中部后端、上部前端及上部后端组成。其中,所述下部前端与所述供料支撑边板5230形状相似,具体为,其在供料支撑斜边的基础上开设有一第一圆弧型分支槽,所述第一圆弧型分支槽靠近下部后端及中部后端。除第一圆弧形分支槽外,所述下部前端的结构与供料连接板相同。所述下部后端、中部前端、中部后端、上部前端及上部后端在此处不再详细介绍,以下文与其他零部件关系为引进行描述。

所述辅料卷滚动架5240由三孔连接板、孔轴连接块、滚动连接轴、限位固定环、辅料限位环及装卸把手组成。

所述三孔连接板呈矩型,连接于供料连接边板5220上部后端,而供料连接边板5220上部后端开设有一矩形连接槽,所述矩形连接槽连通有三个第一螺纹孔。所述三孔连接板第一端设置有三个与所述第一螺纹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收容于矩形连接槽且通过第二螺纹孔固定连接于供料连接边板5220;三孔连接板的第二端则套设于滚动连接轴外缘。

所述孔轴连接块设置有第一供料孔槽连接结构,所述第一供料孔槽连接结构包括:连接轴收容孔,所述连接轴收容孔连通有一条形开口槽,所述条形开口槽垂直连通有一紧固螺纹孔。当所述滚动连接轴收容于连接轴收容孔内之后,将紧固螺栓拧入紧固螺纹孔,从而使原本松弛便于矩型连接轴插入的条形开口槽逐渐变窄,进而使孔轴连接块夹紧固定矩型连接轴。另外,所述孔轴连接块还开设有两个第一沉头螺纹孔,所述第一沉头螺纹孔用于固定连接三孔连接板,以便于将三孔连接板不仅仅套设于滚动连接轴,而是固定于滚动连接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收容孔呈平面的一侧设置有一限位平面,其余部分设置为圆弧,形成近似圆柱型的通孔,而滚动连接轴的形状适配于连接轴收容孔,呈一侧设置有平面的圆柱状。所述限位平面的设置,可加固孔轴连接块与滚动连接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滚动连接轴旋转。

所述限位固定环及辅料限位环各设置有两个,形成两组对称设置的辅料卷限位结构,两组辅料卷限位结构中间余留有一个用于放置辅料卷的滚动空间,靠近三孔连接板的辅料卷限位结构以下简称为第一辅料卷限位结构,背离三孔连接板的辅料卷限位结构以下简称为第二辅料卷限位结构。

所述限位固定环套设于滚动连接轴外缘,其安装后从上方投影出来的形状呈凸字形(由于中部轴孔的存在,其截面形状并非凸字形,因此此处以投影形状进行描述)。也就是说,限位固定环由大环及小环两部分组成,大环部分用于贴合并连接辅料限位环,小环部分开设有固定孔,用于通过销轴或装卸把手固定连接于滚动连接轴。所述固定孔垂直于滚动连接轴的平面。第一辅料卷限位结构是通过钉入销钉的方式将限位固定环紧固于滚动连接轴,第二辅料卷限位结构则是通过拧入装卸把手的方式将限位固定环紧固于滚动连接轴。第一辅料卷限位结构中限位固定环及辅料限位环可分别称为第一限位固定环及第一辅料限位环;第二辅料卷限位结构中限位固定环及辅料限位环可分别称为第二限位固定环及第二辅料限位环,以进行区分。之所以第一限位固定环连接销钉,是为了节省空间,二之所以第二限位固定环连接装卸把手,一是为了便于更换辅料带,二是为了便于调整与第一限位固定环之间的间距,进而便于适应不同规格的辅料带及辅料。

所述第一滚筒5250可转动连接于供料连接边板5220上部后端靠近上部前端一侧,且其轴心平行于滚动连接轴,也就是说,第一滚筒5250的水平高度与滚动连接轴相同。所述第一滚筒5250由内部固定轴、外部转动筒及端部连接盖组成,所述内部固定轴固定连接于供料连接边板5220,外部转动筒可转动套设于内部固定轴外缘(外部转动筒的内径略大于内部固定轴),所述端部连接盖中部固定连接于内部固定轴,外侧固定连接于外部转动筒,也就是说,端部连接盖外侧是随外部转动筒同步转动的。

第二滚筒5270及第三滚筒5290结构与第一滚筒5250相同,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第一承料板5260固定连接于供料连接边板5220中部前端,且第一承料板5260的承料平面与供料连接边板5220的中部前端面平行。优选所述第一承料板5260呈矩型,其两个短边端面中的一个贴合于供料连接边板5220,两个长边端面则垂直于供料连接边板5220。

在本发明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供料部件5200还包括:宽度调节结构,所述宽度调节结构包括:两个沿长边方向开设于第一承料板5260上端面两侧的倒T型槽,所述倒T型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两底边为直线且折弯处为直角的“几”字型滑块,所述“几”字型滑块的上端面设置有一定位螺纹孔,并通过所述定位螺纹孔连接有一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适配于所述定位螺纹孔,所述“几”字型滑块上端面还贴合设置有一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套设于所述定位螺栓外缘。所述定位螺栓的螺杆向下延伸设置有一压缩杆,所述压缩杆外缘套设有一压缩弹簧,所述压缩杆的下方设置有一预紧块,所述预紧块上端开设有一预紧开口槽,压缩杆的底端可拆卸连接有一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位于所述预紧开口槽(凸字形)内,而压缩弹簧则位于定位螺栓的螺杆下端面与预紧块上端面之间。

当辅料带规格变化,需要调整两个“几”字型滑块间距时,仅需要拧动定位螺栓,即可使定位环不再紧贴预紧开口槽底面,在压缩弹簧复位所产生力的带动下,定位环将顶持预紧块使其脱离第一承料板5260,此时,两底边为直线且折弯处为直角的“几”字型滑块可沿凸字形开口槽随意滑动,当调整到合适位置后,反向拧动定位螺栓,预紧块将在定位环的推动下紧贴第一承料板5260,从而将两底边为直线且折弯处为直角的“几”字型滑块固定于第一承料板5260。

较佳地是,所述第一承料板5260上端面开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真空吸附孔,以使辅料带在向下滑动的同时,在真空吸附作用下,保证一定程度的平整度,即平行下移。

所述第二滚筒5270固定连接于所述供料连接边板5220的中部前端,所述第二承料板5280固定于所述供料连接边板5220的下部前端的上表面,不难看出,所述第一滚筒5250、第一承料板5260、第二滚筒5270及第二承料板5280的水平高度是逐渐降低的。

所述第二承料板5280的结构与第一承料板5260近似,包括依附第一承料板5260设置的宽度调节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宽度调节结构具体内容。二者区别在于:第一承料板5260背离第一滚筒5250一侧(第二侧)的长边端面为圆弧面,而第二承料板5280背离第二滚筒5270一侧(第二侧)的长边端面则为下斜面,倾斜方向由第二侧向第一侧高度渐低。

所述第三滚筒5290位于第二承料板5280下方,而收纸压轮组5300位于第三滚筒5290后方。所述收纸压轮组5300包括:主动压轮5310、从轮压轮5320及压轮支架。所述压轮支架固定连接于供料连接边板5220及供料支撑边板5230之间,其内侧开设有两个转动孔,所述从动压轮两端分别收容于两个转动孔,且可在转动孔旋转。所述从动压轮与主动压轮5310之间留有一足以辅料带穿过的缝隙。所述主动压轮5310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于供料连接边板5220及供料支撑边板5230,且一端穿过供料连接边板5220后连接于收纸动力组件,并在收纸动力组件的带动下转动。

所述供料连接边板5220的中部后端设置有一”O”型槽,所述收纸轴穿过”O”型槽连接至收纸动力组件,并在收纸动力组件的带动下旋转。所述收纸轴由固定轴端、转动轴间及夹紧弹力件组成,所述固定轴端固定连接于供料连接边板5220(优选固定轴端与供料连接边板5220之间还固定有一防磨损垫板,以防止固定轴端磨损,可降低使用成本)。所述转动轴间呈圆柱型,其转动连接于固定轴端。而所述夹紧弹力件一端插入连接于转动轴间,另一端空余,且夹紧弹力件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开始使用时,向背离转动轴间一侧拉动夹紧弹力件,使夹紧弹力件与转动轴间之间产生缝隙,而后从该缝隙穿过辅料带一端,完成后放开夹紧弹力件,使其自动复位将辅料带夹紧。

所述收纸动力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转动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二传动带及第四传动轮。所述转动电机固定于供料连接边板5220的上部后端,且转动电机位于第一滚筒5250下方。所述第一传动轮固定于转动电机的转轴,而所述第二传动轮则固定连接有第三滚筒5290,所述第一传动带连接于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所述第三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同轴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轮连接于所述收纸轴,所述第二传动带则连接于第三传动轮与第四传动轮之间。各个传动轮的位置不再一一赘述,其必然依据各自所需要带动的零部件布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用技术手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承料板5280上方设置有一个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用于在检测到辅料到达指定位置后,发送信号至控制中心,而后由控制中心控制收纸动力组件中的转动电机停止转动,同时控制贴标机构6000移动至辅料上方,将辅料吸附脱离辅料带。

在辅料供料机构5000启动之前,辅料带可转动式套在辅料卷滚动架5240的滚动连接轴上,而后辅料带一端依次经第一滚筒5250、第一承料板5260、第二滚筒5270、第二承料板5280、第三滚筒5290及收纸压轮组5300后夹持于收纸轴。启动后,收纸动力组件带动第一滚筒5250、第二滚筒5270、第三滚筒5290、收纸压轮组5300及收纸轴转动,在第二承料板5280末端由贴标机构6000将辅料吸附脱离辅料带,而后空余辅料带不停卷动收缩于收纸轴。

具体地,如图5和6所示,所述贴标机构6000包括:贴标支架组件6100、X轴移动组件6300、Y轴移动组件6500、Z轴移动组件6200、旋转组件6400及辅料吸附组件6600。其中,所述辅料吸附组件6600连接于Y轴移动组件6500,所述Y轴移动组件6500固定连接于旋转组件6400,所述旋转组件6400固定连接于X轴移动组件6300,所述X轴移动组件6300固定连接于Z轴移动组件6200,所述Z轴移动组件6200架设于贴标支架组件6100,所述贴标支架组件6100可拆卸连接于后电器柜上方的壳体。

所述贴标支架组件6100包括:左侧支架组6110及右侧支架组6120。所述左侧支架组6110由第一连接支架及若干连接螺栓组成;所述第一连接支架由一体成型的第一底部固定板、第一中部支撑框、第一连接筋板及第一上部连接板组成;所述第一底部固定板呈矩型,其四边边缘中的两个长边边缘内侧各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螺纹孔6111a,其四边边缘中的两个短边边缘内侧个开设有一个第一固定销钉孔6111b,所述第一底部固定板通过第一固定螺纹孔6111a与第一固定销钉孔6111b并用的结构稳定固定于后电器柜上方的壳体。所述第一中部支撑框长度与第一底部固定板长度相同,宽度则小于第一底部固定板的宽度,其长边端面外侧即为第一固定螺纹孔6111a的轴心所处空间。优选所述第一中部支撑框后端封闭,前端开口,后端封闭用以提高第一中部支撑框的支撑能力,前端开口以减轻左侧支架组6110的自重。更进一步地是,第一中部支撑框的两侧面各开设有一矩形减重槽,所述矩型减重槽为穿透槽。所述第一上部连接板呈矩型,其宽度与第一底部固定板宽度相同,而其长度为第一底部固定板长度的两倍。所述第一连接筋板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筋板分别设置于第一中部支撑框开口侧的两个端面与第一上部连接板下端面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筋板呈直角三角型,且其内角中最小的一个角度处于5.5°至6.5°之间。

所述右侧支架组6120由第二底部固定板、第二中部支撑框、框板加强筋、第二连接筋板、第二上部连接板及支架滑动导轨组成。所述第二底部固定板呈矩型,其四角分别开设有一第二固定螺纹孔,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螺纹孔固定连接于后电器柜上方的壳体。所述第二中部支撑框由两个纵向支撑杆及一个横向支撑杆焊接成H型,所述纵向支撑杆及横向支撑杆的宽度皆与第二底部固定板宽度相同,且纵向支撑杆及横向支撑杆横截面皆呈回字型。两个纵向支撑杆的下端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底部固定板上端面,且两个纵向支撑杆的外侧面与第二底部固定板的上端面之间皆焊接有一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上部连接板呈矩型,其宽度与第二底部固定板相同,长度则为第二底部固定板长度的两倍。所述第二上部连接板右侧下端面与第一纵向支撑杆右侧面之间焊接有一第二加强筋,第二上部连接板左侧下端面则与第二纵向支撑杆左侧面之间焊接有两个第二连接筋板,所述第二连接筋板上端面贴合于第二上部连接板下端面,右端面贴合于第二纵向支撑杆左侧面,左端面与第二上部连接板左端面平齐。所述支架滑动导轨固定于第二上部连接板上端面。

所述Z轴移动组件6200包括:Z轴丝杠容纳壳、Z轴丝杠驱动电机、Z轴丝杠及Z轴异形螺母。

所述Z轴丝杠容纳壳呈一字型,开设有Z轴丝杠容纳腔,所述Z轴丝杠容纳腔五边封挡而上方开口,其中,Z轴底部挡板的下端面贴合于第一上部连接板上端面,Z轴前端挡板或Z轴后端挡板开设有Z轴穿透孔,Z轴丝杠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Z轴穿透孔连接于Z轴丝杠,所述Z轴左侧挡板及Z轴右侧挡板二者中至少有一个外侧面设置有两个Z轴限位块,两个Z轴限位块分别设置于挡板靠近两端端口处,所述Z轴异形螺母固定连接有与Z轴限位块适配的Z轴限位片,所述Z轴限位片呈变异ㄣ(en)型,Z轴限位片的三个板块中的中间板块与其他两个板块垂直连接;上端板块用于固定连接Z轴异形螺母;中间板块用于贴合Z轴左侧挡板或Z轴右侧挡板的上端面;下端板块用于在接触Z轴限位块后,使Z轴限位块发出到位信号,以使控制中心控制工序调位装置停止移动;所述Z轴限位块内置有Z轴接近传感器,所述Z轴接近传感器用于在检测到Z轴限位片后发送信号至控制中心。

在本发明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Z轴左侧挡板及Z轴右侧挡板内侧面上端皆设置有一Z轴第一圆型导向槽,内侧面下端则皆设置有一Z轴第二圆型导向槽。所述Z轴底部挡板上端面中部开设有一Z轴异形限位槽,所述Z轴异形限位槽呈开口朝上的内侧为直角边的开口槽型(即将符号“〔”逆时针旋转90°,或将符号“〕”顺时针旋转90°)。另外,所述Z轴底部挡板两侧靠近Z轴左侧挡板及Z轴右侧挡板处各开设有一呈口字型的Z轴减重通槽(Z轴减重通槽沿Z轴底部挡板的长边方向设置,且贯穿Z轴底部挡板两端端面),Z轴底部挡板还设置有两组连接贯穿孔,两组连接贯穿孔分别适配于两个Z轴减重通槽,且连接贯穿孔纵向贯穿Z轴减重通槽设置,用于将Z轴丝杠容纳壳固定于第一上部连接板。不难看出的是,所述Z轴减重通槽有两个作用,一是减轻Z轴丝杠容纳壳的重量,二是作为连接贯穿孔的连接通道,即收容局部的连接螺栓。

所述Z轴丝杠一端连接于Z轴丝杠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外缘则套设有Z轴异形螺母,所述Z轴异形螺母包括上下两部分,其下部呈块状且开设有一螺纹孔,所述螺纹孔适配于Z轴丝杠;其上部则呈凹字型,两侧凸起的上端面开设有多个Z轴第一连接孔,用于可拆卸连接Z轴异形螺母上端的X轴矩型连接板;两个凸起之间的平面则贯穿设置有多个Z轴第二连接孔,用于可拆卸连接凹字型上部下方的Z轴滑动块。所述Z轴滑动块设置有四个,四个Z轴滑动块分为两组,每组Z轴滑动块适配有一Z轴滑动导轨,所述Z轴滑动导轨纵截面呈工字型,但与现有技术中工字型导轨不同的是,本发明中的Z轴滑动导轨上端两侧各开设有一内凹的圆角,中部两侧的凹口也采用斜面与曲线组合结构,该部分设置皆用于提高Z轴滑动块与Z轴滑动导轨的适配程度,进一步提高Z轴异形螺母的运动方向精确性。

在本发明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Z轴移动机构还包括:Z轴端盖,所述Z轴端盖盖合连接于所述Z轴丝杠容纳壳上方,且Z轴端盖与Z轴丝杠容纳壳之间预留有一缝隙,该缝隙用于穿过Z轴异形螺母的两侧凸起,并容许所述的两侧凸起在该缝隙内滑动。

所述X轴移动组件6300包括:X轴凹字型滑块6310;双轴承接板6320、方向转接板6330、固定连接板6340、X轴丝杠容纳壳、X轴丝杠驱动电机、X轴丝杠及X轴异形螺母。

所述双轴承接板6320设置有两个,两个双轴承接板6320皆呈矩型,二者分别固定连接于Z轴异形螺母的两侧凸起上端。

所述方向转接板6330由一体成型的Z轴平行部、X轴平行部及矩型加强筋组成。所述Z轴平行部固定连接于两个双轴承接板6320,且平行于所述第一上部连接板。所述X轴平行部由Z轴平行部上端面垂直向上延伸而成,其与Z轴平行部第一端端面之间余留有一加强筋安装空间,所述矩型加强筋设置有两个,两个矩型加强筋皆固定于加强筋安装空间,且矩型加强筋的四侧端面中第一长边端面贴合于X轴平行部,第一短边端面贴合于Z轴平行部,第二长边端面与Z轴平行部端面平齐,第二短边端面与X轴平行部上端面平齐,中部开设有一O型减重槽。所述X轴丝杠容纳壳的底部挡板的底面(在运行时属于侧面,即垂直于地面)贴合于所述X轴平行部背离矩型加强筋一端端面,右侧挡板的外侧面(在运行时属于底面,即平行于地面)贴合于Z轴平行部上端面。

所述固定连接板6340的形状构造与方向转接板6330相同,尺寸小于方向转接板6330,具体尺寸不做具体限定,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常规选择做适应性调整即可。

所述X轴丝杠容纳壳呈一字型,开设有X轴丝杠容纳腔,所述X轴丝杠容纳腔五边封挡而上方开口,其中,X轴底部挡板的下端面贴合于第一上部连接板上端面,X轴前端挡板或X轴后端挡板开设有X轴穿透孔,X轴丝杠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X轴穿透孔连接于X轴丝杠,所述X轴左侧挡板及X轴右侧挡板二者中至少有一个外侧面设置有两个X轴限位块,两个X轴限位块分别设置于挡板靠近两端端口处,所述X轴异形螺母固定连接有与X轴限位块适配的X轴限位片,所述X轴限位片呈变异ㄣ(en)型,X轴限位片的三个板块中的中间板块与其他两个板块垂直连接;上端板块用于固定连接X轴异形螺母;中间板块用于贴合X轴左侧挡板或X轴右侧挡板的上端面;下端板块用于在接触X轴限位块后,使X轴限位块发出到位信号,以使控制中心控制工序调位装置停止移动;所述X轴限位块内置有X轴接近传感器,所述X轴接近传感器用于在检测到X轴限位片后发送信号至控制中心。

在本发明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X轴左侧挡板及X轴右侧挡板内侧面上端皆设置有一X轴第一圆型导向槽,内侧面下端则皆设置有一X轴第二圆型导向槽。所述X轴底部挡板上端面中部开设有一X轴异形限位槽,所述X轴异形限位槽呈开口朝上的内侧为直角边的开口槽型(即将符号“〔”逆时针旋转90°,或将符号“〕”顺时针旋转90°)。另外,所述X轴底部挡板两侧靠近X轴左侧挡板及X轴右侧挡板处各开设有一呈口字型的X轴减重通槽(X轴减重通槽沿X轴底部挡板的长边方向设置,且贯穿X轴底部挡板两端端面),X轴底部挡板还设置有两组连接贯穿孔,两组连接贯穿孔分别适配于两个X轴减重通槽,且连接贯穿孔纵向贯穿X轴减重通槽设置,用于将X轴丝杠容纳壳固定于第一上部连接板。不难看出的是,所述X轴减重通槽有两个作用,一是减轻X轴丝杠容纳壳的重量,二是作为连接贯穿孔的连接通道,即收容局部的连接螺栓。

所述X轴丝杠一端连接于X轴丝杠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外缘则套设有X轴异形螺母,所述X轴异形螺母包括上下两部分,其下部呈块状且开设有一螺纹孔,所述螺纹孔适配于X轴丝杠;其上部则呈凹字型,两侧凸起的上端面开设有多个X轴第一连接孔,用于可拆卸连接X轴异形螺母上端的X轴矩型连接板;两个凸起之间的平面则贯穿设置有多个X轴第二连接孔,用于可拆卸连接凹字型上部下方的X轴滑动块。所述X轴滑动块设置有四个,四个X轴滑动块分为两组,每组X轴滑动块适配有一X轴滑动导轨,所述X轴滑动导轨纵截面呈工字型,但与现有技术中工字型导轨不同的是,本发明中的X轴滑动导轨上端两侧各开设有一内凹的圆角,中部两侧的凹口也采用斜面与曲线组合结构,该部分设置皆用于提高X轴滑动块与X轴滑动导轨的适配程度,进一步提高X轴异形螺母的运动方向精确性。

在本发明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X轴移动组件6300还包括:X轴端盖,所述X轴端盖盖合连接于所述X轴丝杠容纳壳上方,且X轴端盖与X轴丝杠容纳壳之间预留有一缝隙,该缝隙用于穿过X轴异形螺母的两侧凸起,并容许所述的两侧凸起在该缝隙内滑动。

所述旋转组件6400包括:贴标转动电机、电机侧连接板、吸头侧连接板、联动板、第一传动齿轮、传动皮带、第二传动齿轮、第一滚动轴承及转动传动轴。所述电机侧连接板一端连接于贴标转动电机,一端连接于吸头侧连接板;所述吸头侧连接板背离电机侧连接板一端套设于转动传动轴上端外缘,所述联动板同时固定连接于X轴异形螺母的两侧凸起及吸头侧连接板,所述第一滚动轴承设置于吸头侧连接板与转动传动轴之间;所述转动传动轴下端连接至Y轴移动组件6500。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连接于贴标转动电机输出轴,第二传动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传动轴,所述传动皮带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之间。当辅料吸附组件6600需要转动调整角度时,控制中心控制转动电机启动,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传动齿轮转动,第一传动齿轮通过传动皮带带动第二传动齿轮转动,第二传动齿轮带动转动传动轴转动,而转动传动轴则带动Y轴移动组件6500及辅料吸附组件6600转动,直至角度调整完毕。

所述贴标转动电机位于所述X轴平行部连接矩型加强筋一侧,其输出轴朝上设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套设并固定于贴标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外缘,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轴线平行,且第二传动齿轮的径节及模数皆大于第一传动齿轮,以实现机械减速,在降低转动速度的同时降低设备成本并简化控制过程。

所述电机侧连接板一端固定连接贴标转动电机,为实现该目的,所述电机侧连接板在靠近贴标转动电机一端开设有四个第一贴标连接孔,而贴标转动电机适配第一贴标连接孔在四角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贴标连接孔,电机侧连接板与贴标转动电机通过第一贴标连接孔与第二贴标连接孔可拆卸连接。

所述电机侧连接板背离贴标转动电机一端开设有四个O型连接槽,所述吸头侧连接板适配四个O型连接槽设置有四个第三贴标连接孔,所述O形连接槽使电机侧连接板与吸头侧连接板通过螺栓拧紧之前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距离,而在拧紧之后二者相对位置不再改变。

所述联动板下端呈矩型,矩型部分上端面两侧向上各延伸有一个凸起,矩型部分适配所述X轴异形螺母的两侧凸起开设有多个第四贴标连接孔,并通过所述第四贴标连接孔固定连接于X轴异形螺母。矩型部分上端面并列开设有四个第五贴标连接孔,所述吸头侧连接板适配四个第五贴标连接孔设置有四个第六贴标连接孔,二者通过第五贴标连接孔及第六贴标连接孔实现可拆卸连接。

在本发明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板两侧凸起上各开设有一第一贴标销孔,所述吸头侧连接板两侧适配第一贴标销孔各设置有一个第二贴标销孔,所述第一贴标销孔及第二贴标销孔用于加固吸头侧连接板及联动板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地是,所述转动传动轴、吸头侧连接板、电机侧连接板及贴标转动电机上方罩设有一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中部开设有第一贴标销孔及第二贴标销孔皆适配的第三贴标销孔,且防尘罩位于联动板两侧凸起与电机侧连接板之间,防尘罩通过第三贴标销孔与联动板及电机侧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防尘罩适配所述O型连接槽与第三贴标连接孔设置有四个第七贴标连接孔,并通过第七贴标连接孔与电机侧连接板及吸头侧连接板固定连接。

优选所述转动传动轴为空芯圆柱体,而所述旋转组件6400还包括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由套筒本体及连接环组成,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于防尘罩的上端面,而套筒本体则贯穿防尘罩插入转动传动轴内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即套设于套筒本体外缘,且二者之间设置有第二滚动轴承,以减轻第二传动齿轮的转动负重。

更进一步地是,所述转动传动轴下端外缘还套设有一第三滚动轴承,所述第三滚动轴承外缘则套设有一轴承支撑架,所述轴承支撑架固定连接于联动环。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包括外环及内环,内环内侧沿周缘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沉头螺纹连接孔,所述转动传动轴上端面则适配多个沉头螺纹连接孔设置有多个贴标螺纹孔。

所述Y轴移动组件6500固定于所述转动传动轴下端面,其包括:Y轴端盖、Y轴左侧板、Y轴右侧板、Y轴前侧板、Y轴后侧板、第一Y轴转动电机、第一Y轴主动轮、第一Y轴传动带、第一Y轴从动轮、第一Y轴移动块、第一Y轴连接板、第二Y轴转动电机、第二Y轴主动轮、第二Y轴传动带、第二Y轴从动轮、第二Y轴移动块及第二Y轴连接板。

所述Y轴端盖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于转动传动轴下端面。所述Y轴端盖、Y轴左侧板、Y轴右侧板、Y轴前侧板及Y轴后侧板合围有一电机收容腔,所述第一Y轴转动电机及第二Y轴转动电机皆固定于所述电机收容腔内。

所述第一Y轴转动电机、第一Y轴主动轮、第一Y轴传动带、第一Y轴从动轮、第一Y轴移动块及第一Y轴连接板连接形成第一Y轴移动部件,二Y轴转动电机、第二Y轴主动轮、第二Y轴传动带、第二Y轴从动轮、第二Y轴移动块及第二Y轴连接板则连接形成第二Y轴移动部件,所述第一Y轴移动部件与第二Y轴移动部件区别仅在于以下两点:1、第一Y轴转动电机与第二Y轴转动电机上下位设置(即二者中一个位置较高,一个位置较低);2、第一Y轴传动带及第二Y轴传动带长度不同。除以上两点外,第一Y轴移动部件与第二Y轴移动部件结构相同,且二者对称设置。

下文以第一Y轴移动部件为例,介绍第一Y轴移动部件与第二Y轴移动部件的具体结构,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第一Y轴转动电机位置高于第二Y轴转动电机,还是低于第二Y轴转动电机,都无实质影响。

所述第一Y轴转动电机输出轴轴心垂直于Y轴左侧板,且其输出轴贯穿Y轴左侧板而伸出电机收容腔,所述第一Y轴主动轮套设且固定于第一Y轴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方式优选过盈连接),所述第一Y轴从动轮设置于第一Y轴主动轮正下方,所述第一Y轴传动带套设于第一Y轴主动轮与第一Y轴从动轮之间。所述第一Y轴主动轮及第一Y轴从动轮皆为传动齿轮,所述第一Y轴传动带则为两个传动齿轮的同步齿形带。

装配后的第一Y轴传动带必然在第一Y轴主动轮及第一Y轴从动轮的支撑下形成O型。所述第一Y轴移动块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Y轴移动块皆呈L型且分别位于第一Y轴传动带的两边,第一Y轴移动块的长边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第一Y轴连接板,短边面向第一Y轴传动带一侧设置有多个同步移动齿,所述同步移动齿适配于第一Y轴传动带(同步齿形带)内侧的齿。

所述第一Y轴连接板一侧贴合于第一Y轴传动带外侧面,且第一Y轴连接板与第一Y轴移动块的长边稳定夹持于第一Y轴传动带,且随第一Y轴传动带同步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Y轴左侧板向下延伸设置有一条形板,第一Y轴从动轮固定于条形板背离电机容纳腔一侧,所述条形板面向电机容纳腔一侧则固定连接有一导轨固定块,所述导轨固定块面向第一Y轴连接板一侧并列设置有两个条形导轨。所述第一Y轴连接板面向条形导轨一侧固定有两个分别与条形导轨适配的Y轴滑块。

两个第一Y轴移动块在同一时间必然一个升,一个降,这是为了先后完成两个辅料的吸附,在提高贴标效率的同时可以防止两个吸头同时吸附辅料,形成误操作。所述第二Y轴移动部件并非是必须设置的,这取决于辅料的规格,若第二Y轴移动部件无需使用,则其直接不运行即可,也无需拆除。若第二Y轴移动部件需要使用,则在同一时间,第一Y轴移动块中的前侧移动块与第二Y轴移动块中的前侧移动块必然同步升降。

吸头的Y轴移动过程(以无需第二Y轴移动部件为例):第一Y轴转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Y轴主动轮转动;第一Y轴主动轮通过第一Y轴传动带带动第一Y轴从动轮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Y轴移动块、第一Y轴连接板、Y轴滑块沿条形导轨移动,进而由第一Y轴连接板带动辅料吸附组件6600中的一个辅料吸附部件移动。

所述辅料吸附组件6600由结构相同的四个辅料吸附部件组成,四个辅料吸附部件分别为第一辅料吸附部件、第二辅料吸附部件、第三辅料吸附部件及第四辅料吸附部件。其中,第一辅料吸附部件连接于第一Y轴连接板中的前侧连接板;第二辅料吸附部件连接于第一Y轴连接板中的后侧连接板;第三辅料吸附部件连接于第二Y轴连接板中的前侧连接板;第四辅料吸附部件连接于第二Y轴连接板中的后侧连接板。

以第一辅料吸附部件为例,所述第一辅料吸附部件包括:L型连接板、移动柱、弹簧、一字型限位块、母接头、锁环、公接头、吸头连接块及吸头。所述L型连接板的长边固定连接于第一Y轴连接板背离第一Y轴传动带一侧,其短边中部开设有一锁环收容孔,所述锁环收容孔两侧各设有一移动柱穿透孔,所述锁环下端收容并限位于锁环收容孔,而移动柱则贯穿移动柱穿透孔设置,移动柱下端面贴合于吸头连接块,上端贯穿一字型限位块设置。所述一字型连接块设置有两个移动柱导向孔,两个移动柱导向孔分别与两个移动柱穿透孔同轴设置。

所述一字型限位块下端中部开设有一母头收容槽,所述母接头上端固定连接于母头收容槽,一字型限位块下端面贴合有一宽度大于母头收容槽直径的限位螺母,所述母接头通过限位螺母顶持一字型限位块。

所述母接头下端开设有一公头连接槽,所述公接头上端插入于公头连接槽,且通过公头连接槽与母接头过盈配合。所述锁环过盈配合连接于母接头外缘。

所述公接头与吸头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吸头连接块下端开设有一吸头收容槽,所述吸头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于吸头收容槽。优选所述吸头为塑胶吸头。

当需要更换吸头时,下压一字型限位块及移动柱,直至一字型限位块抵住L型连接板的锁环收容孔底部,然后继续下压移动柱,向吸头连接块上端面施压,直至公接头与母接头分离,而后将公接头、吸头连接块及吸头取下即可实现吸头的快速更换。而后,将新的接头、吸头连接块及公接头重新插入母接头即可,此时,一字型限位块与移动柱已在弹簧的恢复力推动下复位。

所述一字型限位块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一气管接头,并开设有一端适配于气管接头位置,一端连通母头收容槽的进气孔,所述母接头设置有与进气孔连通的母接头气孔,所述公接头设置有与母接头气孔连通的公接头气孔,所述吸头连接块设置有与公接头气孔连通的连接块气孔,所述吸头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吸附辅料的吸头气孔,所述辅料通过负压吸附至吸头。

具体地,如图7所示,所述CCD视觉定位装置4000设置于所述贴标装置一侧,且固定于后电器柜上方的壳体上。其包括:基本固定块4100、柱型连接轴4200、中间转接块4300、中间转接轴4400、第一定位夹紧块4500、第二定位夹紧块4600、光源连接板4710、光源4810、镜头、相机安装板、拧动把手及相机。

所述基本固定块4100呈矩型,其第一端纵向贯穿设置有多个基本固定孔,并通过所述基本固定孔固定于后电器柜上方的壳体上。优选所述基本固定孔设置有四个,分设于基本固定块4100第一端的四个角落,更佳的是,在四个基本固定块4100中间开设有两个固定销孔,通过销钉加固基本固定块4100的固定稳定性(基本固定块4100要承载整个CCD视觉定位装置4000的重量,其固定稳定性是视觉定位精准的基本要求)。基本固定块4100第二端贯穿设置有一柱型收容孔,所述柱型收容孔连通有一矩型开口槽,所述矩型开口槽连通有上下两个紧固螺纹孔。当所述柱型连接轴4200收容于柱型收容孔内之后,将紧固螺栓拧入紧固螺纹孔,从而使原本松弛便于矩型连接轴插入的矩型开口槽逐渐变窄,进而使基本固定块4100夹紧固定矩型连接轴。该结构一则方便矩型连接轴的顺利插入,二则可提高基本固定块4100与矩型连接轴的连接可靠性。

所述中间转接块4300固定于所述柱型连接轴4200,且位于基本固定块4100下方,优选中间转接块4300的上端面与基本固定块4100的下端面贴合,以保证二者的同轴度及平行度。其与柱型连接轴4200的连接方式与基本固定块4100同理,即在第一端开设柱型收容孔、矩型开口槽及紧固螺纹孔,而后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于柱型收容孔。为了区分基本固定块4100与中间转接块4300上的特征,可分别命名为第一柱型收容孔、第二柱型收容孔、第一矩型开口槽、第二矩型开口槽、第一紧固螺纹孔及第二紧固螺纹孔。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做区分,只是为了确定特征归属,而无结构上的区别,无论是基本固定块4100设置第一柱型收容孔、第一矩型开口槽及第一紧固螺纹孔,还是中间转接块4300设置第一柱型收容孔、第一矩型开口槽及第一紧固螺纹孔,都无本质区别(为了方便后续介绍,本发明将依次连通的柱型收容孔、矩型开口槽及紧固螺纹孔统称为孔槽连接结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中间转接块4300第二端、第一定位夹紧块4500第一端、第一定位夹紧块4500第二端、第二定位夹紧块4600第一端及第二定位夹紧块4600第二端皆设置有同样的结构,可以分别用第三孔槽连接结构、第四孔槽连接结构、第五孔槽连接结构、第六孔槽连接结构及第七孔槽连接结构作为前缀来命名。此外,结构相同并不意味着尺寸相同,具体尺寸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做选择性调整,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所述柱型收容孔一侧设置有一定位平面4900,其余部分设置为圆弧,而柱型连接轴4200的形状适配于柱型收容孔。所述定位平面4900的设置,可加固基本固定块4100与柱型连接轴4200的连接稳定性,防止柱型连接轴4200旋转。其他孔槽连接结构与轴的形状构造与此相同,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中间转接轴4400呈圆柱型,其中部通过中间转接块4300第二端的第三孔槽连接结构固定连接于中间转接块4300,而其两端位于中间转接块4300两侧。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夹紧块4500呈矩型,第一定位夹紧块4500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设置有第四孔槽连接结构及第五孔槽连接结构,且其第一端通过第四孔槽连接结构固定连接于中间转接块4300,而通过第五孔槽连接结构连接有第一光源连接轴4721,所述第一光源连接轴4721连接有第一光源连接板4711,所述第一光源连接板4711适配第一光源连接轴4721设置有第八孔槽连接结构(所述光源连接板4710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光源连接板4711及第二光源连接板4712)。

所述第二定位夹紧块4600呈矩型,第二定位夹紧块4600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设置有第六孔槽连接结构及第七孔槽连接结构,且其第一端通过第六孔槽连接结构固定连接于中间转接块4300,而通过第七孔槽连接结构连接有第二光源连接轴4722,所述第二光源连接轴4722连接有第二光源连接板4712,所述第二光源连接板4712适配第二光源连接轴4722设置有第九孔槽连接结构。

所述第一光源连接板4711与第二光源连接板4712结构相同,二者皆呈矩形。所述第一光源连接板4711上端面固定有一第一L型转接块,所述第一L型转接块的第一边板固定于L型转接块上端面,其第二边板则固定有第一光源排布块,且固定于第一光源排布板的侧面(为光源灯在上端面的排布余留出空间)。

所述第二光源连接板4712上端面固定有一第二L型转接块,所述第二L型转接块的第一边板固定于L型转接块上端面,其第二边板则固定有第二光源4812排布块,且固定于第二光源4812排布板的侧面(为光源4810灯在上端面的排布余留出空间)。

所述光源4810包括两个光源灯组,分别为第一光源灯组及第二光源灯组,所述第一光源灯组及第二光源灯组对称设置于第一光源连接板4711及第二光源连接板4712。每个光源灯组包括若干个光源灯,若干个光源4810灯排列成一字型。

所述相机安装板包括:安装板固定部、高度调解部及相机安装部,所述安装板固定部固定于柱型连接轴4200下端,其适配柱型连接轴4200设置有安装板套接孔,所述安装板套接孔连通有一夹紧调节槽,所述夹紧调节槽为开口槽。相机安装板的该部分结构类似于孔槽连接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其并不通过紧固螺栓连接,而是通过拧入拧紧把手,使安装及拆卸变得更为方便。之所以这么设置,是因为相机需要经常调整、维护,有时还需要维修,拧紧把手替代紧固螺栓使该过程更为方便。所述高度调解部用于将相机的安装高度降低,其上端面与安装板固定部上端面平齐,下端面与相机安装部下端面平齐,且其下端面的高度低于安装板固定部下端面的高度;也就是说,高度调解部使相机的安装高度降低了。所述相机安装部背离安装板固定部一端设置有一相机收容槽,所述相机收容槽呈圆弧型,相机收容于所述相机收容槽后,通过一拱桥状的皮套扣合于相机安装部,并通过螺钉拧紧。所述皮套由橡胶或软塑胶组件,便于螺钉深入拧紧。所述皮套中部开设有一扣合槽,所述扣合槽与相机收容槽扣合后形成一完整的圆形。皮套两侧平面处各开设有一第一螺钉孔,相机安装板端面适配第一螺钉孔开设有两个第二螺钉孔。

具体地,如图8所示,所述贴标平台3000包括:贴标支撑柱3100、贴标连接板3200、贴标框架3300、贴标承接板3400及贴标夹具3500。所述贴标支撑柱3100呈矩型,且设置有四个;所述贴标连接板3200亦呈矩型,且四个贴标支撑柱3100分别固定于贴标连接板3200的四个角。所述贴标框架3300固定连接于贴标连接板3200上端,且贴标框架3300的底部区域与贴标连接板3200形状尺寸完全相同。所述贴标框架3300整体呈凹字型,四个侧面中第一侧及第二侧为开口侧,第三侧及第四侧各开设有一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开设使两侧的夹具可以向外侧位移,以松弛待贴标产品。所述贴标框架3300上端面仅在两端各有一条形板与下端部分相连接(优选为一体成型),条形板的作用是支撑贴标承接板3400。

所述贴标夹具3500包括:第一夹块、第二夹块、第一位移夹持组件、第二位移夹持组件、第三位移夹持组件及第四位移夹持组件。所述贴标夹具3500配合贴标承接板3400可同时夹持两个待贴标产品,所述贴标承接板3400用于托载待贴标产品底面。所述第一夹块用于顶持两个待贴标产品中至少一个(在同一时间,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的第一短边,所述第二夹块用于顶持待贴标产品的第一长边。所述第一位移夹持组件用于推动待贴标产品向第一夹块及第二夹块移动,并顶持待贴标产品的第二长边;所述第二位移夹持组件用于推动待贴标产品向第一夹块及第二夹块移动,并顶持待贴标产品的第二短边。所述第三位移夹持组件用于推动另一待贴标产品向第一夹块及第二夹块移动,并顶持另一待贴标产品的第二长边;所述第四位移夹持组件用于推动另一待贴标产品向第一夹块及第二夹块移动,并顶持另一待贴标产品的第二短边。

所述贴标承接板3400一侧开设有第一条形容纳槽,中部开设有一第二条形容纳槽,所述第一条形容纳槽与第二条形容纳槽相连通且垂直。所述第一夹块下端固定于第一条形容纳槽,第二夹块下端固定于第二条形容纳槽内。所述第二夹块第一端端面贴合于第一夹块的侧面(或者留有较窄的缝隙亦可),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贴合后呈T字型,第二夹块作为T字型的竖边,其两侧用于放置待贴标产品及另一待贴标产品。

所述第一位移夹持组件、第二位移夹持组件、第三位移夹持组件及第四位移夹持组件结构相同,区别在于位置不同和大小不同,所述第一位移夹持组件可移动设置于贴标承接板3400上端面第四侧,所述第二位移夹持组件及第三位移夹持组件并列且可移动设置于贴标承接板3400上端面第二侧,所述第四位移夹持组件可移动设置于贴标承接板3400上端面第三侧(贴标承接板3400上端面第一侧由于第一夹块的存在,不设置夹持组件)。

本发明以第一位移夹持组件为例介绍四个加持组件的结构,所述第一位移夹持组件包括:位移推动块、第一位移滑块、第一位移导轨、第二位移导轨、位移连接块、第二位移滑块及位移气缸;所述位移推动块呈T字型,一端用于推动待贴标产品,另一端连接于第一位移滑块和第二位移滑块。

所述第一位移滑块呈凸字型,其包括:左侧连接部、中间连接部及右侧连接部,所述左侧连接部及右侧连接部形状相同,皆呈矩型,且皆开设有行列排布的四个第一固定连接孔,所述第一位移滑块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连接孔固定连接于第二位移滑块。所述中间连接部背离位移推动块一侧设置有一台阶,面向位移推动块一侧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使台阶最下端成为了一薄板,所述薄板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连接孔,所述台阶最上端开设有一第三固定连接孔。所述第一位移滑块通过第二固定连接孔连接位移气缸,而通过第三固定连接孔固定连接位移推动块。

所述第二位移滑块呈凹字型,其下端面贴合固定于第一位移滑块上端面,中部开设有一条形槽;呈条状的第一位移导轨位于条形槽内,且其上端面贴合固定于贴标承接板3400下端面。

所述第二位移导轨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二位移导轨并列设置,且每组第二位移导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位移导轨,较佳的是两个。所述第二位移导轨上端呈圆弧状,所述位移连接块下端面开设有圆弧状凹槽,以容纳第二位移导轨的上端。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位移导轨同时起到支撑及导向的作用。所述位移连接块呈矩型,其上端面贴合固定于第一位移滑块的中间连接部的下端面。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送辅料的检测方法,辅料供料机构控制辅料卷由开口处向内包裹于所述转动轴间外缘,从而带动辅料卷在辅料卷滚动架上转动,贴标机构中的Z轴移动组件及X轴移动组件,带动旋转组件、Y轴移动组件及辅料吸附组件向第二承料板方向移动,直至辅料吸附组件到达第二承料板上方,辅料吸附部件通过外接的负压源形成负压吸附辅料,当检测到贴标机构吸取辅料完成后,控制CCD视觉定位装置开启光源,通过CCD视觉定位装置上设置的相机进行拍照,控制中心根据CCD视觉定位装置拍摄的照片判断贴标机构吸附的辅料位置是否满足贴附要求,当辅料位置满足贴附要求时,控制中心控制贴标机构将辅料移送到已预先放置好待贴标产品的贴标平台上方准备贴附辅料;本发明通过检测辅料的贴附位置是否到位,对不满足位置要求的辅料进行位置调整,进一步提高辅料贴附的准确性。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