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运输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3540发布日期:2018-06-27 21:28阅读:1952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运输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摩托车运输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作为快捷的个人交通工具已被广泛使用,大批的摩托车从制造厂运输到销售地,需要进行包装。传统摩托车的运输包装通常采用木托盘制成结合泡沫来稳定,然后装入纸箱辅助支撑,或者铁制框架结合纸箱辅助支撑;此方法使用纸箱包装,其包装成本较高,且占地面积较大,包装不可靠,容易变形。因此,现有技术中一般在进行包装装箱时,将摩托车前轮卸下进行固定,然后将摩托车的后轮和车头进行固定。

但是,由于摩托车的重量较重,并且摩托车的手把管相对于摩托车的车身是可以左右晃动的,这对摩托车的固定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在运输摩托车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摩托车由于固定不牢,导致摩托车发生碰撞,造成损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对摩托车前、后轮进行固定的摩托车运输用固定装置,以提高摩托车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摩托车运输用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台和中空的底座,底座上固定有活塞缸,活塞缸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一端与底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活塞杆另一端固定在支撑台上,支撑台内设有用于固定轮胎的固定槽;固定槽上设有气囊,气囊铺设在固定槽的开口端面上,气囊与底座连通;固定槽上铰接有轴对称的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第一摆杆、第二摆杆与固定槽的铰接处均固定有扭簧,第一摆杆上固定有第一磁铁,第二摆杆上固定有与第一磁铁磁性相反的第二磁铁,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均向上倾斜,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位于气囊上方;气囊上连通有硬质导管,硬质导管内安装有阀门,阀门的阀杆与硬质导管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硬质导管内转动连接有涡轮,涡轮上固定有软管,软管与硬质导管连通,固定槽上固定有与阀门相抵的顶杆。

本发明的原理:固定时,将摩托车放置在支撑台上,使摩托车的前、后轮分别位于固定槽内,轮胎位于第一摆杆与第二摆杆之间。当摩托车置于支撑台上后,由于摩托车的重力作用,支撑台将向下推动活塞杆移动,第一弹簧被压缩,此时底座内的压强增大,从而给气囊充气;初始时,阀门与顶杆相抵,此时硬质导管与气囊连通,第二弹簧被压缩,随着气囊中气体不断增加,气囊内将有部分气体进入硬质导管内,再经软管排出,流动的气体将作为动力驱动涡轮转动,由于软管固定在涡轮上,因此软管将随涡轮转动,软管将旋转式地向外吹风。

当软管吹动第一摆杆时,第一摆杆将远离轮胎摆动,扭簧发生形变,第一磁铁将随第一摆杆移动,由于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磁性相反,此时第二磁铁将随第一磁铁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摆杆靠近轮胎移动并推动轮胎;当软管转动一定角度与第一摆杆错开后,扭簧将带动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复位;当软管再转动一定角度后,将吹动第二摆杆时,第二摆杆将远离轮胎摆动,扭簧发生形变,第二磁铁将随第二摆杆移动,由于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磁性相反,此时第一磁铁将随第二磁铁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摆杆靠近轮胎移动并推动轮胎;通过软管的转动,使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间歇性地推动轮胎,从而使轮胎能够位于固定槽的中间位置,确保轮胎的稳定,避免轮胎偏移后出现不稳定现象。

由于摩托车有一定重量,当摩托车位于气囊上时将逐渐向下压缩气囊,又由于气囊具有一定弹性,气囊将向下凹陷,此时阀门的阀杆将与顶杆分离,第二弹簧将推动阀门移动,从而使堵住硬质导管,气囊内的气体将不再进入硬质导管内,涡轮将停止转动,软管将不再吹动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此时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将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且保证稳定,而气囊体积将恒定,气囊下陷后将包覆轮胎,并与轮胎相抵,对轮胎有一定的夹紧作用,起到稳定轮胎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1、通过设置固定槽,对摩托车的前、后轮同时进行固定,避免运输过程中由于前轮或者后轮的晃动而导致摩托车不稳定的现象,达到固定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摩托车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2、通过设置气囊,利用气囊对轮胎进行包覆式夹紧,实现了对轮胎的二次夹紧,进一步加强了稳定轮胎的效果;再利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间隙性的推动轮胎,使轮胎位于固定槽中间,确保轮胎的稳定,避免轮胎偏移后出现不稳定的现象,从而起到固定摩托车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固定槽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对称的楔杆,楔杆上开有轮齿,楔杆通过轮齿啮合有齿轮,齿轮上固定有连杆,连杆上固定有用于夹紧轮胎的夹紧板,夹紧板与固定槽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气囊向下凹陷的过程中,将与楔杆相抵,楔杆将向固定槽两侧滑动,而齿轮将带动连杆和夹紧板靠近轮胎移动,第三弹簧被压缩,当气囊停止下陷时,夹紧板刚好与轮胎相抵,对轮胎进行夹紧,实现了对轮胎的三次夹紧,确保轮胎在固定槽内能够稳定,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因轮胎发生晃动而导致摩托车不稳定的现象,从而提高了摩托车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摆杆、第二摆杆与固定槽之间的夹角均为60度。确保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在摆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对轮胎位置进行矫正,使轮胎能够位于固定槽中间,达到稳定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支撑台为中空结构,固定槽可拆卸地连接在支撑台内。可根据不同型号摩托车的轮胎大小,更换合适的固定槽,便于对轮胎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摩托车的固定,同时能够扩大该装置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所述支撑台内设有若干卡槽,固定槽上设有与卡槽配合的卡扣。可根据不同型号摩托车前轮和后轮的距离,调整固定槽之间的距离,通过卡扣与卡槽的配合,使固定槽能够可拆卸地固定在支撑台内。

进一步,所述夹紧板和楔杆的楔部上均固定有缓冲条。设置缓冲条,能够避免夹紧板在夹紧轮胎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对轮胎造成磨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能够防止长期使用,楔杆楔部对气囊造成磨损,甚至使气囊破裂,从而延长气囊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摩托车运输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摩托车运输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摩托车运输用固定装置中气囊与固定槽配合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摩托车运输用固定装置中气囊与硬质导管配合的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摩托车运输用固定装置中支撑台、固定槽以及气囊配合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支撑台1、底座2、活塞缸3、活塞杆4、第一弹簧5、固定槽6、气囊7、第一摆杆8、第二摆杆9、第一磁铁10、第二磁铁11、硬质导管12、阀门13、第二弹簧14、涡轮15、软管16、顶杆17、楔杆18、齿轮19、连杆20、夹紧板21、第三弹簧22、轮胎23。

本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至图5所示:

摩托车运输用固定装置,包括中空的支撑台1和中空的底座2,底座2上焊接有活塞缸3,活塞缸3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4,活塞杆4下端与底座2之间焊接有第一弹簧5,活塞杆4上端焊接在支撑台1上;支撑台1内可拆卸地连接有用于固定轮胎23的固定槽6,支撑台1内开有若干卡槽,固定槽6上设置有与卡槽配合的卡扣,固定槽6通过卡扣与卡槽卡接固定在支撑台1内;固定槽6上粘接有气囊7,气囊7铺设在固定槽6的开口端面上,气囊7与底座2连通;固定槽6上铰接有轴对称的第一摆杆8和第二摆杆9,第一摆杆8、第二摆杆9与固定槽6的铰接处均固定有扭簧,第一摆杆8上固定有第一磁铁10,第二摆杆9上固定有与第一磁铁10磁性相反的第二磁铁11,第一摆杆8和第二摆杆9均向上倾斜,第一摆杆8、第二摆杆9与固定槽6之间的夹角均为60度,第一磁铁10和第二磁铁11均位于气囊7上方;气囊7上连通有硬质导管12,硬质导管12内安装有阀门13,阀门13的阀杆与硬质导管12外壁之间焊接有第二弹簧14,硬质导管12内转动连接有涡轮15,涡轮15上粘接有软管16,软管16与硬质导管12连通,固定槽6上焊接有与阀门13相抵的顶杆17,阀门13与顶杆17相抵处均呈弧形,便于阀门13滑动;固定槽6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对称的楔杆18,楔杆18上开有轮齿,楔杆18通过轮齿啮合有齿轮19,齿轮19上焊接有连杆20,连杆20上焊接有用于夹紧轮胎23的夹紧板21,夹紧板21与固定槽6外壁之间焊接有第三弹簧22;夹紧板21和楔杆18的楔部上均粘接有缓冲条。

固定时,将摩托车放置在支撑台1上,使摩托车的前、后轮分别位于固定槽6内,且位于第一摆杆8与第二摆杆9之间。当摩托车置于支撑台1上后,由于摩托车的重力作用,支撑台1将向下推动活塞杆4移动,第一弹簧5被压缩,此时底座2内的压强增大,从而给气囊7充气;初始时,阀门13与顶杆17相抵,且阀门13处于开启状态,此时硬质导管12与气囊7连通,第二弹簧14被压缩,随着气囊7中气体不断增加,气囊7内将有部分气体进入硬质导管12内,再经软管16排出,流动的气体将作为动力驱动涡轮15转动,由于软管16侧壁粘接在涡轮15上,因此软管16将随涡轮15转动,软管16将旋转式地向外吹风。

当软管16吹动第一摆杆8时,第一摆杆8将远离轮胎23摆动,扭簧发生形变,第一磁铁10将随第一摆杆8移动,由于第一磁铁10与第二磁铁11磁性相反,此时第二磁铁11将随第一磁铁10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摆杆9靠近轮胎23移动并推动轮胎23;当软管16转动一定角度与第一摆杆8错开后,扭簧将带动第一摆杆8和第二摆杆9复位;当软管16再转动一定角度后,将吹动第二摆杆9时,第二摆杆9将远离轮胎23摆动,扭簧发生形变,第二磁铁11将随第二摆杆9移动,由于第一磁铁10与第二磁铁11磁性相反,此时第一磁铁10将随第二磁铁11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摆杆8靠近轮胎23移动并推动轮胎23;通过软管16的转动,间歇性地吹动第一摆杆8和第二摆杆9,使第一磁铁10和第二磁铁11间歇性地推动轮胎23,从而使轮胎23能够位于固定槽6的中间位置,确保轮胎23的稳定,避免轮胎23偏移后出现不稳定现象。

由于摩托车有一定重量,当摩托车位于气囊7上时将逐渐向下压缩气囊7,又由于气囊7具有一定弹性,气囊7将向下凹陷,此时阀门13的阀杆将与顶杆17分离,第二弹簧14将推动阀门13移动,从而使堵住硬质导管12,气囊7内的气体将不再进入硬质导管12内,涡轮15将停止转动,软管16将不再吹动第一摆杆8和第二摆杆9,此时第一摆杆8和第二摆杆9将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且保证稳定,而气囊7体积将恒定,气囊7下陷后将包覆轮胎23,并与轮胎23相抵,对轮胎23进行二次夹紧,进一步起到稳定轮胎23的作用;气囊7向下凹陷的过程中,将与楔杆18相抵,楔杆18将向固定槽6两侧滑动,而齿轮19将带动连杆20和夹紧板21靠近轮胎23移动,第三弹簧22被压缩,当气囊7停止下陷时,夹紧板21刚好与轮胎23相抵,对轮胎23进行夹紧,对轮胎23进行第三次夹紧。

通过固定槽6、气囊7和夹紧板21对前、后轮同时进行三次夹紧,达到固定摩托车的目的,确保摩托车在运输过程中能够稳定。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