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弧角犁式卸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053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弧角犁式卸料器组件,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大弧角犁式卸料器的犁头,属于皮带输送物料分配装置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皮带运输机作为最常用的物料连续运输设备,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卸料装置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现有的犁式卸料器多是V型或锥形犁头,长期卸料磨损容易造成犁头变锋利,将传送皮带划破,需要经常更换传送皮带,皮带使用时长不足3个月,传送皮带消耗过快。而且由于犁头和传送皮带呈垂直角度,摩擦阻力大,造成犁头与传送皮带磨损严重,此外在卸料过程中犁头下降与传送带接触托辊时,犁头与传送皮带存在缝隙,不能将物料完全卸下,出现漏料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实现干净卸料且能延长传送皮带使用寿命的大弧角犁式卸料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大弧角犁式卸料器,包括电液推杆、犁头、可变槽角组、滑动框架、槽形托辊组、托辊、皮带机机架、轨道行走轮、落料斗、传动行走轮、链条、减速电机、推杆机架,所述的犁头设置在托辊上方,落料斗设置在皮带机机架两侧,皮带机机架上设置有轨道行走轮和行动行走轮,所述的行动行走轮通过链条连接减速电机,托辊底部设置有滑动框架,在托辊的前段还设置有可变槽角组、槽形托辊组,所述的犁头呈“U型”的弧形结构,犁头由上下两部分拼接而成,犁头上部分与电液推杆相连,调整液压控制犁头升降,犁头下部分为与传送皮带相接触的平面,犁头底部焊接耐磨圆钢;犁头下方平托辊数量满足托辊间距小于10cm要求,保持犁头下表面与平托辊成水平接触,犁头前端弧形结构的直径d≥240mm。

所述的犁头底部焊接耐磨圆钢为可拆卸的Φ=14mm加厚耐磨圆钢材料。

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弧角犁式卸料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犁式卸料器的大弧角犁头结构,包括呈“U”型的犁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V”型锥形犁头,长期磨损后变尖锐,划割传送皮带;犁头下半部分配装Φ=14mm加厚耐磨圆钢材料,增加了犁头的使用寿命解决了容易磨损问题且更换方便;调整犁头下方的平托辊间距并增加平托辊数量,及时调整优化操作,杜绝漏料产生。将上述描述通过设计、制造和安装,传送皮带使用寿命可达六个月,极大的保证了工厂的正常生产,避免了漏料卸料不净的问题,达到最佳卸料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弧角犁式卸料器结构示意图。

图1中:1、电液推杆,2、犁头,3.可变槽角组,4、滑动框架,5.槽形托辊组,6.托辊,7.皮带机机架,8、轨道行走轮,9.落料斗,10.传动行走轮,11.链条,12.减速电机,13.推杆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 所示,包括:电液推杆1、犁头2、可变槽角组3、滑动框架4、槽形托辊组5、托辊6、皮带机机架7、轨道行走轮8、落料斗9、传动行走轮10、链条11、减速电机12、推杆机架13,所述的犁头2设置在托辊6上方,落料斗9设置在皮带机机架7两侧,皮带机机架7上设置有轨道行走轮8和行动行走轮10,所述的行动行走轮10通过链条11连接减速电机12,托辊6底部设置有滑动框架4,在托辊6的前段还设置有可变槽角组3、槽形托辊组5,所述的犁头2呈“U型”的弧形结构,犁头2由上下两部分拼接而成,犁头上部分与电液推杆1相连,调整液压控制犁头升降,犁头2下部分为与传送皮带相接触的平面,犁头2底部焊接耐磨圆钢;犁头2下方平托辊66数量满足托辊间距小于10cm要求,保持犁头下表面与平托辊成水平接触,犁头前端弧形结构的直径d≥240mm。

所述的犁头2底部焊接耐磨圆钢为可拆卸的Φ=14mm加厚耐磨圆钢材料。

需要进一步解释,加厚耐磨圆钢犁头呈弧形,弧形半径为d≥240mm,加厚耐磨圆钢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相应的,由加厚耐磨圆钢材料制备的犁头同样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且使用寿命长。

为进一步提高犁头的卸料效果,及时调整液压杆与限位开关,对卸料器优化操作,最大限度使犁头与传送皮带贴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