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升降传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9668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升降传送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升降传送带。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和设备进行辅助操作,尤其在物料的搬运上,需要传送带进行物料的搬运以及提升,传送带是利用工作构件的旋转运动或往复运动,或利用介质在管道中的流动使物料向前输送,实现建筑施工的快速高效。

但是目前的传送带的结构设计相对简单,在传送带的调节角度合理性和稳定性上不够强,同时传送带表面缺少必要的物料固定板,导致物料容易出现脱落的情况,给建筑施工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升降传送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升降传送带,包括传送带和主支架,所述传送带一侧套接有下斜板,另一侧套接有上斜板,且上斜板下方焊接有主支架,所述主支架内部套接有液压管,所述主支架通过液压管与液压泵连接,且液压泵之间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主支架上方两侧焊接有辅助支脚,且辅助支脚上方焊接有凹槽板,所述主支架上方焊接有凸柱板,所述传送带内部通过螺栓与传动转轴连接,且传动转轴之间套接有传动杆,所述传送带下方设置有电动机,所述传送带下方焊接有副支架,所述传送带表面焊接有防脱板,所述传送带两侧设置有框架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上斜板和下斜板通过传动转轴与传送带连接,且上斜板与下斜板与传送带之间夹角为0-30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传送带通过框架体密封连接,且框架体采用铝合金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电动机通过传动皮带与传送转轴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辅助支脚共安装有两个,且两个辅助支脚与主支架之间呈三角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凹槽板和凸柱板的开口大小均为5CM。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上斜板和下斜板与传送带之间调节角度为0-30度,能够方便不同高度的上料和卸料操作,其次,辅助支脚和主支架之间成三角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传动带和上斜板能够起到安全的支撑作用,保证运行过程的安全稳定性,然后,该传送带表面焊接的防脱板能够避免传送带表面的物料滑脱,从而能够将传送带的倾斜角度进行更大范围的调节,从而提高传送带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升降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升降传送带的主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升降传送带的传送带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上斜板、2-传动转轴、3-传动杆、4-副支架、5-传送带、6-电动机、7-下斜板、8-导线、9-液压泵、10-控制器、11-主支架、12-辅助支脚、13-凹槽板、14-凸柱板、15-液压管、16-框架体、17-防脱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升降传送带,包括传送带5和主支架11,传送带5一侧套接有下斜板7,另一侧套接有上斜板1,且上斜板1下方焊接有主支架11,主支架11内部套接有液压管15,主支架11通过液压管15与液压泵9连接,且液压泵9之间通过导线8与控制器10电性连接,主支架11上方两侧焊接有辅助支脚12,且辅助支脚12上方焊接有凹槽板13,主支架11上方焊接有凸柱板14,传送带5内部通过螺栓与传动转轴2连接,且传动转轴2之间套接有传动杆3,传送带5下方设置有电动机6,传送带5下方焊接有副支架4,传送带5表面焊接有防脱板17,传送带5两侧设置有框架体16。

上斜板1和下斜板7通过传动转轴2与传送带5连接,且上斜板1与下斜板7与传送带5之间夹角为0-30度,传送带5通过框架体16密封连接,且框架体16采用铝合金结构,一方面提高框架体16的坚固性,另一方面也延长了自身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电动机6通过传动皮带与传送转轴2连接,辅助支脚12共安装有两个,且两个辅助支脚12与主支架11之间呈三角结构,凹槽板13和凸柱板14的开口大小均为5CM。

工作原理:该建筑施工用的升降传送带使用时,通过控制器10对电动机6和液压泵9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辅助支脚12和主支架11对上斜板1起到稳定支撑作用,当物料从下斜板7放入,电动机6带动传动转轴2转动,使得传送带5将物料向上运输,并且防脱板17能够保护物料不会滑落,另一方面,控制器10控制液压泵9启动,通过液压管15将作用力作用在传送带5和上斜板1,使得传送带5和上斜板1能够进行高度和角度的调节,满足更多的建筑施工物料运输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