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缓冲可分级制动的电梯意外移动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4289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缓冲可分级制动的电梯意外移动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曳引式电梯,尤其是涉及一种带缓冲可分级制动的电梯意外移动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曳引式电梯(以下简称电梯)停止运行后的制动方式采用的是依靠弹簧力施与制动闸瓦或衬垫后压迫与电梯曳引轮刚性连接的被制动部件制停的,它的特点是依靠摩擦力的软性制动。这个制动力也是电梯停止运行后使轿厢保持静止状态的力。因此,有关电梯的技术安全标准都对它提出了要求,在中国对于投入运行前的电梯和年度定检电梯,都必须做空载上行和125%额定载荷下行,在正常运行速度下的断电试验,由此检验电梯制动器的制动能力和曳引能力是否满足要求。然而,电梯在实际运行中,往往由于制动弹簧力的人为调整或异常变化、制动闸瓦或衬垫接触磨损或发热碳化,造成电梯制动能力下降;另外,由于电梯曳引能力的下降或失效,造成电梯曳引钢丝绳与曳引轮之间的摩檫力降低或消失。轻则引起电梯轿厢冲顶或蹲底,重则造成乘客受到剪切或坠落的伤亡事故,这类电梯事故时有发生。

从2016年7月1日起,国家对电梯的技术要求应装有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要求该装置在电梯轿厢出现意外移动的情形下,最迟在轿厢离开平层位置1.2m时应能可靠制停轿厢且在检修速度下制停的减速度不大于1.0m/s2。同时对于曳引式电梯要求,因内部控制装置引起的电气故障的情况下,假定可达到的加速度不大于2.5m/s2

中国专利CN105460730A公开一种用于曳引式电梯的监控制动系统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电梯制动系统出现问题时导致电梯出现事故的问题。有机房系统包括:机房内安装曳引轮和导向轮,备用制动轮,导向轮安装在备用制动轮上方且与曳引轮分离,安装位置使得轿箱与对重在做上下往复的相对运动时不相蹭,曳引绳一端固定在井道顶端,另一端从轿箱返绳轮下部穿绕,并从曳引轮上部、备用制动轮下部、导向轮上部以及对重的反绳轮下部穿绕过,固定连接在绳头板上;轮速传感器,安装于备用制动轮上,用于检测轿厢的移动速度。该监控制动系统断电、故障制停,正常情况不与制动轮摩擦,不存在磨损。这样即 使是曳引机的抱闸老旧疏于维护也能保证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消除电梯在停止运行后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提供能够实现带缓冲对电梯分级制动,使之在停止运行后因轿厢意外的移动量控制,符合国家对电梯技术要求的一种带缓冲可分级制动的电梯意外移动量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两组对称独立的制动单元组成,两组对称独立的制动单元分别控制电梯轿厢上和下的意外移动;每组制动单元设有滚轮、活动楔块、制动蝶簧组、制动蝶簧力调节杆、活动楔块定向杆、间隙调节片、活动楔块导向板、机座、滚轮顶杆组件、电磁铁、电磁铁衔铁回程档块、电磁铁衔铁回程止档组件、电磁铁安装板;

所述滚轮、活动楔块、制动蝶簧组、制动蝶簧力调节杆、活动楔块定向杆、间隙调节片、活动楔块导向板、滚轮顶杆组件、电磁铁、电磁铁衔铁回程档块、电磁铁衔铁回程止档组件和电磁铁安装板通过机座形成整体结构;制动蝶簧组和间隙调节片分别套入垂直于活动楔块上的制动蝶簧力调节杆和楔块定向杆,活动楔块套入机座,制动蝶簧力调节杆和活动楔块定向杆穿过机座上对应孔并由螺栓紧固,所述活动楔块导向板设有内侧导向板和外侧导向板,所述内侧导向板与机座连为一体,所述外侧导向板通过螺栓锁紧在机座上,电磁铁安装在电磁铁安装板上,电磁铁安装板通过螺栓预锁在与机座为整体的内侧导向板上,滚轮安装在内侧导向板与外侧导向板之间,电磁铁衔铁回程档块设在电磁铁的一端,电磁铁衔铁回程止档组件设在电磁铁衔铁回程档块的底部,电磁铁衔铁回程止档组件设在电磁铁安装板上。

所述两组对称独立的制动单元对称安装在电梯轿顶上梁原轿厢导靴位置,调整两滚轮面与电梯导轨间隙至均匀后紧固,再将轿厢导靴装于所述一种带缓冲可分级制动的电梯意外移动量控制装置上方。

所述活动楔块可采用多角度斜面活动楔块,多角度斜面活动楔块的对称面各有一反“L”形楔块,其中最后一个斜面的角度近似90°,斜面的背面有两个不等高的垂直面,垂直面上装有一垂直圆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根本上克服了电梯现有存在的缺陷,消除电梯在停止运行后电梯轿厢意外移动,能够实现带缓冲对电梯分级制动,使之在停止运行后因轿厢意外的移动量控制,符合国家对电梯技术要求,从而消除在用电梯一种高频次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两组对称独立的制动单元组成,两组对称独立的制动单元分别控制电梯轿厢上和下的意外移动;每组制动单元设有滚轮1、活动楔块6、制动蝶簧组2、制动蝶簧力调节杆3、活动楔块定向杆4、间隙调节片5、活动楔块导向板7、机座9、滚轮顶杆组件8、电磁铁10、电磁铁衔铁回程档块11、电磁铁衔铁回程止档组件12、电磁铁安装板13。

所述滚轮1、活动楔块6、制动蝶簧组2、制动蝶簧力调节杆3、活动楔块定向杆4、间隙调节片5、活动楔块导向板7、滚轮顶杆组件8、电磁铁10、电磁铁衔铁回程档块11、电磁铁衔铁回程止档组件12和电磁铁安装板13通过机座9形成整体结构;制动蝶簧组2和间隙调节片5分别套入垂直于活动楔块6上的制动蝶簧力调节杆3和楔块定向杆4,活动楔块6套入机座9,制动蝶簧力调节杆3和活动楔块定向杆4穿过机座9上对应孔并由螺栓A紧固,所述活动楔块导向板7设有内侧导向板和外侧导向板,所述内侧导向板与机座9连为一体,所述外侧导向板通过螺栓锁紧在机座9上,电磁铁10安装在电磁铁安装板13上,电磁铁安装板13通过螺栓预锁在与机座9为整体的内侧导向板上,滚轮1安装在内侧导向板与外侧导向板之间,电磁铁衔铁回程档块11设在电磁铁10的一端,电磁铁衔铁回程止档组件12设在电磁铁衔铁回程档块11的底部,电磁铁衔铁回程止档组件12设在电磁铁安装板13上。

所述两组对称独立的制动单元对称安装在电梯轿顶上梁原轿厢导靴位置,调整两滚轮面与电梯导轨间隙至均匀后紧固,再将轿厢导靴装于所述一种带缓冲可分级制动的电梯意外移动量控制装置上方。

所述活动楔块6可采用多角度斜面活动楔块,多角度斜面活动楔块的对称面各有一反“L”形楔块,其中最后一个斜面的角度近似90°,斜面的背面有两个不等高的垂直面,垂直面上装有一垂直圆杆。

电磁铁上或下的动作由上意外移动继电器KMS和下意外移动继电器KMX上触点或下触点控制,上意外移动继电器KMS和下意外移动继电器KMX的上或下的动作信号由下述控制信号串接给定:电梯停止运行信号K1、检修断开信号KMJ、轿门开启信号KMM、上轿厢意外移动信号KSK以及下轿厢意外移动信号KXK。当电磁铁(上或下)动作时,通过电磁铁 动作到位信号K41和K42,电磁铁衔铁往后回收脱离滚轮轴孔。对于上意外移动动作的滚轮自由下落;而对于下意外移动动作的由滚轮顶杆组件顶起滚轮,此时,滚轮1顶紧在轿厢导轨面14与活动楔块6间,滚轮面切线与导轨面间产生的切向力使滚轮转动,产生的力矩首先作用在活动楔块的第一斜面上压迫碟簧使活动楔块缓冲収宿至消除与间隙调节片间的间隙。当滚轮转动至第二斜面时,形成刚性挤压制停轿厢。一旦挤压力超过设计值时,滚轮将掉入第三垂直斜面,使挤压力限制在小于设计值的范围内,由此避免轿厢遭受过大冲击。在电磁铁动作到位后,其衔铁上的拨杆顶开电磁铁动作开关,切断电磁铁供电回路和电梯安全回路(详见图3电气控制原理图)。同时,其衔铁上的回程档块脱离电磁铁衔铁回程止档组件的凸块,凸块上弹挡住衔铁动作后的回程。

本实用新型动作后的复位,在电梯机房选择紧急电动运行操作或选择短接安全回路后的检修操作,操作电梯沿轿厢意外移动反向点动运行至滚轮释放(由于碟簧弹力的逐渐释放以维持滚轮在活动楔块和轿厢导轨之间的夹紧力使滚轮随轿厢运动,位移到滚轮触发位置附近)。进入轿顶压下电磁铁衔铁回程止档组件的凸块,使衔铁缓慢回程直至插入滚轮轴孔且回程档块重新压住凸块,拔出电磁铁动作开关触杆,接通开关。

当电梯选择检修状态运行时,检修断开开关动作,切断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回路。

在图3中,标记VCC为电源,YAS1和YAS2为上防溜电磁铁,YAX1和YAX2为下防溜电磁铁。

轿厢意外移动信号可由两个安装于井道内的上和下移动量控制感应器给定,上和下两感应器安装在电梯轿厢顶上,其安装位置分别在当电梯平层时与电梯原井道内的平层感应板边距约100~150mm处,并利用平层感应板触发其动作,使电梯意外移动量控制在200~450mm之间。

本实用新型控制轿厢意外移动量信号也可由电梯编码器获取。通过调节可以设定当轿厢门开启一定的缝隙后,才给出轿门开启信号;当电梯处于检修运行状态时,本实用新型失效;控制电磁铁动作可通过中间继电器实现,也可通过微机逻辑编程的方式实现;可以接入一个电梯轿厢上行超速电信号,增加电梯轿厢上行超速保护功能。对于电梯制动器出现制动力下降或失效,引起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时,可在电梯尚未进入高速或超速状态前对电梯轿厢实行可控移动量的制停;对于电梯曳引能力下降或失效,引起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时,可在电梯尚未进入高速或超速状态前对电梯轿厢实行可控移动量的制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