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磁性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4633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磁性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板料生产运输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下磁性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金属板的生产实际输送过程送中,采用的方式是:将金属板直接放置输送带上,依靠输送带与金属板之间的摩擦力,实现金属板的输送目的,但是对于不同规格的金属板,则需要不同规格的输送装置,或者在输送装置上放置不同规格辅助载具,完成输送目的,但是生产实际过程中,存在多种不同规格的金属板需要不同工序间输送的生产问题,则需要配置不同规格的辅助载具,不仅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还造成生产现场存在多种不同规格载具的现状,影响生产现场的整洁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磁性输送装置,不仅利用磁性吸附金属板件,减少金属板件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减少输送带的承载力,提高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解决了一个输送机构输送不同宽度规格的金属板件,达到一机多用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生产设备空间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下磁性输送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的至少两个用于输送工件的输送机构及主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吸附工件的磁性件、调整相邻输送机构间距的第一驱动机构及用于调整输送机构角度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磁性件连接于机架并靠近输送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并驱动连接于输送机构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并连接于输送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及卷绕于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设有上带及下带,所述上带和下带之间设有容置磁性件的容置空间,所述磁性件靠近于上带。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机构设有四个,所述四个输送机构均与主驱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的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一丝杠螺母及第一导轨,所述第一丝杠螺母设置于机架并于输送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导轨设置于机架并与输送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二升降丝杠及导向柱,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机架的一端并靠近主动轮,所述第二升降丝杠设置于机架并连接于输送机构,所述导向柱设置于机架并连接于输送机构。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调整输送机构水平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的第三电机、与第三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三丝杠螺母及第三导轨,所述第三丝杠螺母连接输送机构,所述第三丝杠螺母设置于机架,所述第三导轨设置于机架,所述输送机构连接于第三导轨。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调整两侧输送机构角度的角度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机架。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控制输送带方向的防偏组件,所述防偏组件包括设置于机架的安装板及设置于安装板的定向件,所述定向件设置于安装板的两端,所述定向件的侧端与下带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下磁性输送装置,磁性件靠近输送机构的结构方式,利用磁性件与金属板之间的吸引力,使金属板在输送带之上的输送过程中,起到固定作用,减少金属板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提高输送带使用寿命,同时通过调节输送机构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不同输送工件宽度的要求,达到一机多用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机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驱动机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驱动机构立体效果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控制组件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偏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机架 2—输送机构 21—主动轮

22—从动轮 23—输送带 231—上带

232—下带 233—容置空间 3—主驱动机构

31—电机 32—主传动件 4—磁性件

5—第一驱动机构 51—第一电机 52—第一丝杠螺母

53—第一导轨 6—第二驱动机构 61—第二电机

62—第二升降丝杠 63—导向柱 64—转动轴

7—第三驱动机构 71—第三电机 72—第三丝杠螺母

73—第三导轨 8—控制组件 81—安装板

9—防偏组件 91—安装板 92—定向件

921—上轮 922—中间轮 923—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下磁性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的至少两个用于输送工件的输送机构2及主驱动机构3,还包括用于吸附工件的磁性件4、调整相邻输送机构2间距的第一驱动机构5及用于调整输送机构2角度的第二驱动机构6,所述磁性件4连接于机架1并靠近输送机构2,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设置于机架1并驱动连接于输送机构2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设置于机架1并连接于输送机构2。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机架1安装有输送机构2、驱动输送机构2运转的主驱动机构3及设置于机架1并靠近输送机构2的磁性件4,所述磁性件4采用永磁铁,利用磁铁于金属工件之间的磁性,将金属工件固定于输送机构2并依靠输送机构2进行输送工件,第一驱动机构5调整相邻两个输送机构2的距离,第二驱动机构5调整输送机构2一端的角度,已适应不同工序间的高度差问题。

有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下磁性输送装置,将磁性件4安装于机架1并靠近输送机构2,利用磁性件4与金属板之间的吸引力,使金属板在输送带23之上的输送过程中,起到固定作用,减少金属板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提高输送带使用寿命,另外通过调整输送机构2之间的距离,满足不同规格工件的输送要求。

请参考图2,所述输送机构2包括主动轮21、从动轮22及卷绕于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的输送带23,所述输送带23设有上带231及下带232,所述上带231和下带232之间设有容置磁性件4的容置空间233,所述磁性件4靠近于上带231。

具体的,在主动轮21的带动下,输送带23在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之间转动,输送工件,其中磁性件4设置于上带231及下带232中间的容置空间233内,并贴近上带231,依靠磁性件4的吸力固定于输送带23上表面,依靠与输送带23的摩擦力,实现被输送的目的。

请参阅图1,所述输送机构2设有四个,所述四个输送机构2均与主驱动机构3驱动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2设置有四个,平行安装于机架1,所述四个输送机构2各自连接于主传动轴32,实现一个电机31带动四个输送机构2工作,适合较大规格的工件,提高输送工件的灵活性。

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包括设置于机架1的第一电机51、与第一电机51驱动连接的第一丝杠螺母52及第一导轨53,所述第一丝杠螺母52设置于机架1并于输送机构2连接,所述第一导轨53设置于机架1并与输送机构2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用于调节相邻输送机构2之间距离的第一驱动机构5,包括第一电机51,,驱动第一丝杠螺母52,通过丝杠螺母的结构方式使输送机架2进行移动,达到相邻输送机架2之间距离的变大或变小,输送机架2通过第一导轨53滑动于机架1,使输送机架2滑动更畅顺。

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包括第二电机61、与第二电机61驱动连接的第二升降丝杠62及导向柱63,所述第二电机61设置于机架1的一端并靠近主动轮21,所述第二升降丝杠62设置于机架1并连接于输送机构2,所述导向柱63设置于机架1并连接于输送机构2。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还设有用于调节输送机构2两端垂直面角度的第二驱动机构6,所第二电机61设置于机架1靠近从动轮22的一侧,驱动第二升降丝杠62上升及下降,进一步的带动连接于第二升降丝杠62的输送机构2的一端实现上升或下降的目的,靠近主动轮21的一侧设置有转动轴64,输送机构2靠近主动轮21的一侧绕的转动轴63转动,实现输送机构2垂直角度的变换,使靠近从动轮22的一端升高或降低位置,以满足与下个接收工件的工作台高度平齐的目的。

请参阅图1,还包括用于调整输送机构2水平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7,所述第三驱动机构7包括设置于机架1的第三电机71、与第三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三丝杠螺母72及第三导轨73,所述第三丝杠螺母72连接输送机构2,所述第三丝杠螺母72设置于机架1,所述第三导轨73设置于机架1,所述输送机构2连接于第三导轨73。

具体的,本实施例还设置于用于整体水平移动输送机构2的第三驱动机构7,第三电机71驱动连接第三丝杠螺母72,在第三丝杠螺母72的作用下带动输送机架2在机架1上移动,在输送机构2与机架1支架设置有第三导轨73,使输送机架2的移动更加顺畅。

请参阅图,还包括用于调整两侧输送机构2角度的角度控制组件8,所述控制组件8设置于机架1。

具体的,当工件的宽度较小时,只需要中间两个输送机构2工作时,位于两侧的输送机构2将会影响工件的传送,因此,在角度控制组件8的驱动气缸81的作用下,降低两侧的输送机构2,使两侧输送机构2的高度低于中间输送机构2的高度至不影响输送工件为止。

请参阅图5,还包括用于控制输送带23方向的防偏组件9,所述防偏组件9包括设置于机架1的安装板91及设置于安装板91的定向件92,所述定向件92设置于安装板91的两端,所述定向件92的侧端与下带232抵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机架1安装有安装板91,在安装板91上端面的两端安装有两个定向件92,所述定向件92包括上轮921、中间轮922及下轮923,其中上轮921及下轮923的外径均大于中间轮922的外径,所述下带232与中间轮922抵接,保证输送带23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偏离现象,所述防偏组件9设置于下带232的两端,进一步控制输送带23的运动的方向。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