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输送疏松结构以及发酵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456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料输送疏松结构以及发酵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物发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料输送疏松结构以及发酵桶。



背景技术: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粪便、人类排泄物、富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垃圾越来越多。堆肥处理成为处理有机废弃物的主要方法之一,堆肥是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通过人为的调节和控制,促进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根据堆肥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差异,可以将堆肥分为有氧堆肥和无氧堆肥两种。有氧堆肥是将要堆腐的有机物料与填充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适宜条件下堆腐,使微生物繁殖并降解有机质,从而使有机固体废弃物达到稳定化;无氧堆肥是在无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对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转化的过程。由于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速度缓慢,处理效率低,容易产生恶臭,且工艺条件也较难控制,因此利用较少;而有氧堆肥中堆肥的温度高,堆肥微生物活性强,有机物分解速度快,降解更彻底,而且在堆肥的过程中,经过高温的灭菌作用,能够杀死有机废弃物中的病原菌、寄生虫、虫卵等,提高堆肥的安全性能。

为了保证有机物发酵具有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等条件,现有技术一般将有机废弃物放置于发酵桶内,控制发酵桶内的各项参数指标以使有机物实现有氧发酵。在有机物进行有氧发酵的过程中,氧气的供应方式都是利用风机等设备将外部空气注入桶体内部,在供应氧气的同时,气流也能够将物料中多余的水分带出,进而实现对物料内部水分的控制,而物料的蓬松、透气程度直接影响外部空气与物料的接触程度,也就影响对物料供氧和脱水的效果。对于容积较小的有机物发酵桶,可以采用搅拌装置对桶内的物料进行充分的搅拌,使物料疏松、产生孔隙,外部注入的空气能够与物料充分接触;然而对于容积较大的立式有机物发酵桶,由于物料自身重力的作用,桶内的物料会被压实,尽管可以通过搅拌装置对物料进行搅拌以实现物料的疏松,但需要巨大的能耗带动搅拌装置,而且即便是通过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其疏松的结果也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物料输送疏松结构以及应用该结构的发酵桶,其能够对待发酵物料进行充分搅拌、疏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料输送疏松结构,其包括具有容置腔的桶体,所述容置腔的底部设有用于对底部物料进行输送的输送管链,在所述容置腔内部、所述输送管链上方设有至少一层网状隔层,所述网状隔层在振动源的作用下能够实现振动落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管链呈闭环设置,其能够将所述容置腔底部的物料输送至所述网状隔层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状隔层上设有曝气孔,所述曝气孔通过曝气管路与外部气源相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腔的底部对应所述输送管链的位置设为“V”字型凹槽,所述输送管链设于所述凹槽的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状隔层通过弹簧与所述桶体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状隔层的端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振动源的振动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物料输送疏松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分层布置的第一网状隔层和第二网状隔层,所述第一网状隔层与所述桶体通过弹簧弹性连接,两个网状隔层的两端都与所述振动架固连,两个网状隔层之间通过刚性的连接杆相连。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酵桶,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物料输送疏松结构,所述桶体的顶端设有进料口和出风口,底端设有出料口和进风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处设有鼓风装置,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抽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物料输送疏松结构的输送管链置于桶体的底部,能够把底部的物料进行输送、掏空,进而可以使网状隔层的下部形成空腔,再开启振动源使网状隔层振动落料,网状隔层上方的物料就能够填补桶体底部的空腔,而且在物料下落的时候能够使其整体保持疏松的状态,形成大量能够使空气通过的孔隙,充分实现物料的曝气过程,而且落料的量可以由振动源以及网状隔层的振动时间来控制,进而控制各层物料的堆积程度,放置物料下落多度造成物料的透气性不良。

本实用新型发酵桶的进料口和出风口位于桶体的顶端,而出料口和进风口则都位于桶体的底端,这样就能够使物料运动的方向和用于曝气的气流运动的方向相反,若该发酵装置用于处理粪尿等含氮量高的有机物,偏出料口一端反应产生的偏酸性气体能够与进料口一端的偏碱性气体发生中和反应,使有机物发酵不同阶段产生的不同酸碱度的气体实现中和,避免有害气体排入周围环境中,使有机物的发酵能够满足无污染要求并达到可排放的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酵桶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酵桶的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酵桶的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Ⅱ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发酵桶实施例一的具体结构。

请一并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发酵桶包括桶体11、输送管链12、网状隔层13、弹簧14、振动源15、鼓风装置16、抽风装置17。桶体11、输送管链12、网状隔层13、弹簧14、振动源15构成本实用新型物料输送疏松结构。

桶体11内部设有容置腔111,容置腔111的底部设有两个“V”字型的凹槽114,凹槽114能够将容置腔111底部的物料向凹槽114的中间位置集中,便于输送管链12导出容置腔111底部的物料。

在此较佳实施例中,输送管链12为两条,且位置与容置腔111的凹槽114对应,输送管链12都呈闭环设置,其能够将容置腔111底部的物料输送至网状隔层13的上方。本实施例中将容置腔111底部的物料再输送至容置腔111的顶部,目的是令发酵桶内的物料充分混合,促进发酵桶内的微生物的生长,而且在混合的过程中也能够对物料进行搅拌、输送,然而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输送管链12可以将容置腔111底部熟化的物料直接从发酵桶导出到外部的熟料仓或其他放置熟料的装置内。

网状隔层13设置于容置腔111内部且位于输送管链12上方,在非振动情况下,网状隔层13能够将物料承托并使物料不会过度下落于容置腔111的底部。网状隔层13通过四个弹簧14与桶体11相连,振动源15则固设于桶体11的顶端,在振动源15的振动作用下,桶体11将振动传递至网状隔层13,位于网状隔层13上方的物料就能够被振落至容置腔111的底部。特别说明的是,振动源15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列方式,只要能够满足带动网状隔层13振动落料即可,也就是说,振动源15实际上可以直接、也可以间接与网状隔层13进行连接;另外,在此较佳实施例中,振动源15优选为振动马达。

为了使容置腔111内的物料充分曝气,优选地,网状隔层3上设有曝气孔(图中未绘出),而网状隔层3即为内部中空的曝气管路,曝气管路与外部气源相连通。

鼓风装置16用于向进风口112供风,抽风装置17则用于从出风口113抽风,鼓风装置16和抽风装置17可采用风机、空气压缩机、真空泵等设备。本实用新型物料输送疏松结构的桶体11在其顶端设有进料口、底端设有出料口,进风口112和出风口113的设置则刚好相反,就能够使物料运动的方向和用于曝气的气流的方向相反。若用于处理粪尿等含氮量高的有机物,偏出料口一端反应产生的偏酸性气体能够与进料口一端的偏碱性气体发生中和反应,使有机物发酵不同阶段产生的不同酸碱度的气体实现中和,避免有害气体排入周围环境中,使有机物的发酵能够满足无污染要求且达到可排放的标准。

图3至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发酵桶实施例二的具体结构。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发酵桶包括桶体21(为显示内部结构已将桶体部分隐藏)、输送管链22、第一网状隔层23、第二网状隔层24、弹簧25、振动源26、振动架 27、连接杆28、鼓风装置(附图中未绘出)以及抽风装置(附图中未绘出)。桶体21、输送管链22、第一网状隔层23、第二网状隔层24、弹簧25、振动源26、振动架27、连接杆 28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输送疏松结构。

桶体21设有用于物料进行有氧发酵的容置腔,桶体21底部设有用于汇集物料的凹槽211。另外,桶体21也设有进料口、出料口、进风口、出风口,上述结构与实施例一可以采用相同的设计理念,在此实施例的附图中有所省略。

第一网状隔层23和第二网状隔层24在竖直方向上分层布置,第一网状隔层23与桶体21通过弹簧25弹性连接,连接杆28用于刚性连接两个网状隔层,振动架27固设于两个网状隔层的两端,振动源26固设于振动架27之上。当振动源26启动后,振动架27就能够带动两个网状隔层进行振动落料,弹簧25起缓冲减震作用,避免振动源26的振动过多地传递到桶体21上。同样地,振动源26优选为振动马达。

输送管链22依然设置为闭环结构,其将桶体21底部的凹槽211中的物料输送至第一网状隔层23的上方,对桶体21内物料进行输送、疏松。同样地,输送管链22也可以直接将桶体21底部发酵成熟的物料直接输送至桶体21之外,放置于熟料仓或其他放置熟料的装置内。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