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液压马达的液压绞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9473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液压马达的液压绞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绞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液压马达的液压绞盘。



背景技术:

绞盘是具有垂直安装的绞缆筒,在动力驱动下能卷绕但不储存绳索的机械,也指转动轴线与甲板垂直的绞车,是车辆、船只的自我保护及牵引装置,可在雪地、沼泽、沙漠、海滩、泥泞山路等恶劣环境中进行自救和施救,并可在其它条件下,进行清障、拖拉物品、安装设施等作业,是军警、石油、水文、环保、林业、交通、公安、边防、消防及其它户外运动不可缺少的安全装置。主要用于越野汽车、农用汽车、ATV全地形车、游艇、消防救援车、道路清障车以及其它专用汽车、特种车辆。传统的液压绞盘由于设计不够合理导致体积重量大,制动效果不及时,并且伴有油路泄露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液压绞盘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液压马达的液压绞盘,解决了传统液压绞盘在使用过程中的制动效果问题,并且拥有更加合理的结构设计避免了泄露情况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液压马达的液压绞盘,包括依次连接的液压马达、制动器、联轴器、传动轴、卷扬总成,所述液压马达输入端连接有控制阀组;

所述控制阀组包括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以及与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相连的两个气口;所述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一端连通有进油口和回油口,进油口通过第一溢流阀与回油口连通;所述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另一端分别连通有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和控制油口,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与第一出油口之间连通有单向阀,第一出油口与第二出油口之间连通有第二溢流阀;所述第二出油口、控制油口与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之间设有梭阀;

所述制动器包括依次连接的马达接盘、制动器壳体、制动密封盖;所述制动器壳体中靠近马达接盘一端安装有活塞,制动器壳体中靠近制动密封盖一端安装有第一轴承座,所述活塞与第一轴承座之间沿轴线方向设有交错分布的外摩擦片和内摩擦片;所述活塞与制动器壳体内侧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通过制动器壳体周侧的输油口与控制阀组的控制油口相通;所述活塞靠近马达接盘一端开有弹簧槽,弹簧槽中安装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与制动器壳体、马达接盘相连;

所述卷扬总成包括卷筒,卷筒内分布有依次进行传动连接的输入轴、第一行星轮系机构、第二行星轮系机构、第三行星轮系机构,输入轴与传动轴进行传动连接,第一行星轮系机构与第二行星轮系机构之间设有离合器。

进一步地,所述制动器壳体与马达接盘之间通过第一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制动器壳体、制动密封盖通过第二螺钉与制动器支架固定连接,使得制动器整体之间具有良好的机构强度与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马达接盘端口处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制动密封盖端口处安装有轴套和油封;所述活塞外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第一环形槽中安装有第一挡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二环形槽中安装有第三密封圈和第二挡圈;所述第一轴承座内安装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外侧分别安装有第三挡圈和第四挡圈;所述第一轴承座与制动密封盖之间安装有第五挡圈;所述制动器壳体与制动密封盖相近一端面设有第四挡圈,有效保障了制动器内部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行星轮系机构包括一级太阳轮轴、一级齿圈和分布在一级太阳轮轴、一级齿圈之间的四个一级行星轮,一级太阳轮轴与输入轴进行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轮系机构包括二级太阳轮、二级齿圈和分布在二级太阳轮、二级齿圈之间的三个二级行星轮;

所述第三行星轮系机构包括三级太阳轮、三级齿圈和分布在三级太阳轮、三级齿圈之间的五个三级行星轮,结构设计合理,保证扭矩和功率的有效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行星轮与二级行星轮之间通过二级行星架相连,所述二级行星轮与三级行星轮之间通过三级行星架相连;

所述三级行星架外端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支承座,第一支承座内安装有滑套座,滑套座内安装有滑套,滑套内安装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结构设计合理,安装紧凑,满足有限安装空间的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外端安装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外端安装有轴承座端盖;

所述输入轴与卷筒之间固定有第二支承座,第二支承座外端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中央的端口处安装有用于固定传动轴的第三支承座;

所述支撑板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压绳器;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机构和第二行星轮系机构之间安装有联轴端盖;

所述第三行星轮系机构外侧连接有刹车带;

所述卷筒输出端通过螺栓连接有卷筒端盖,实现了在有限空间里的更加合理的安装结构,保证了卷扬总成的低速大扭矩的输出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马达采用摆线液压马达,其型号为604-0121,抗污染能力强,并且拥有与制动器、控制阀组相对应的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卷筒采用光筒结构,满足容绳量要求,便于行星减速器在其内部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低,抗污染能力强,能够适应低速大扭矩的输出,结构更加简单,维修性能强,满足市场的使用要求;

2、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阀组实现了对液压马达的正反转控制,保证了液压马达在额定压力工况下可以达到最快转速需求的流量,同时具有手动操控和通过压缩空气媒介实现远程操控的功能;

3、本实用新型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拥有较小的体积重量和良好的制动效果,有效避免了泄露情况的发生,极大的提高液压绞盘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阀组的液压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阀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阀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卷扬总成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基于液压马达的液压绞盘,包括依次连接的液压马达1、制动器2、联轴器3、传动轴4、卷扬总成5,液压马达1输入端连接有控制阀组6,液压马达1采用摆线液压马达,其型号为604-0121,抗污染能力强,并且拥有与制动器2、控制阀组6相对应的接口;

如图3至图5所示,控制阀组6包括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以及与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相连的两个气口;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一端连通有进油口和回油口,进油口通过第一溢流阀与回油口连通;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另一端分别连通有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和控制油口,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与第一出油口之间连通有单向阀,第一出油口与第二出油口之间连通有第二溢流阀;第二出油口、控制油口与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之间设有梭阀;

如图6所示,制动器2包括依次连接的马达接盘214、制动器壳体212、制动密封盖222;制动器壳体212中靠近马达接盘214一端安装有活塞213,制动器壳体212中靠近制动密封盖222一端安装有第一轴承座209,活塞213与第一轴承座209之间沿轴线方向设有交错分布的外摩擦片210和内摩擦片211;活塞 213与制动器壳体212内侧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通过制动器壳体212周侧的输油口与控制阀组6的控制油口相通;活塞213靠近马达接盘214一端开有弹簧槽215,弹簧槽215中安装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与制动器壳体212、马达接盘 214相连;制动器壳体212与马达接盘214之间通过第一螺钉217固定连接;制动器壳体212、制动密封盖222通过第二螺钉201与制动器支架7固定连接,使得制动器2整体之间具有良好的机构强度与密封效果;马达接盘214端口处安装有第一密封圈216;制动密封盖222端口处安装有轴套203和油封202;活塞 213外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第一环形槽中安装有第一挡圈 218和第二密封圈219,第二环形槽中安装有第三密封圈220和第二挡圈221;第一轴承座209内安装有滚动轴承208,滚动轴承208外侧分别安装有第三挡圈 204和第四挡圈205;第一轴承座209与制动密封盖222之间安装有第五挡圈206;制动器壳体212与制动密封盖222相近一端面设有第四挡圈207,有效保障了制动器2内部的密封效果;

如图1和图7所示,卷扬总成5包括卷筒502,卷筒502采用光筒结构,满足容绳量要求,便于行星减速器在其内部的安装,卷筒502内分布有依次进行传动连接的输入轴501、第一行星轮系机构、第二行星轮系机构、第三行星轮系机构,输入轴501与传动轴4进行传动连接,第一行星轮系机构与第二行星轮系机构之间设有离合器509;第一行星轮系机构包括一级太阳轮轴503、一级齿圈505和分布在一级太阳轮轴503、一级齿圈505之间的四个一级行星轮504,一级太阳轮轴503与输入轴501进行传动连接;第二行星轮系机构包括二级太阳轮508、二级齿圈506和分布在二级太阳轮508、二级齿圈506之间的三个二级行星轮507;第三行星轮系机构包括三级太阳轮512、三级齿圈510和分布在三级太阳轮512、三级齿圈510之间的五个三级行星轮511,结构设计合理,保证扭矩和功率的有效输出;一级行星轮504与二级行星轮507之间通过二级行星架526相连,二级行星轮507与三级行星轮511之间通过三级行星架525相连;三级行星架525外端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支承座521,第一支承座521内安装有滑套座522,滑套座522内安装有滑套523,滑套523内安装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拉杆524和第二拉杆529,结构设计合理,安装紧凑,满足有限安装空间的要求;输入轴501外端安装有第二轴承座527,第二轴承座527外端安装有轴承座端盖528;输入轴501与卷筒502之间固定有第二支承座514,第二支承座514 外端安装有支撑板515,支撑板515中央的端口处安装有用于固定传动轴4的第三支承座513;支撑板515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架516,支架516上安装有压绳器 517;第一行星轮系机构和第二行星轮系机构之间安装有联轴端盖518;第三行星轮系机构外侧连接有刹车带519;卷筒502输出端通过螺栓连接有卷筒端盖 520,实现了在有限空间里的更加合理的安装结构,保证了卷扬总成的低速大扭矩的输出效果。

其中,卷扬总成5中第一行星轮系机构、第二行星轮系机构、第三行星轮系机构分别按照以下齿数进行设计:

同时,卷扬总成内各参数如下所示:

本实用新型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低,抗污染能力强,能够适应低速大扭矩的输出,结构更加简单,维修性能强,满足市场的使用要求;通过液压阀组实现了对液压马达的正反转控制,保证了液压马达在额定压力工况下可以达到最快转速需求的流量,同时具有手动操控和通过压缩空气媒介实现远程操控的功能;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拥有较小的体积重量和良好的制动效果,有效避免了泄露情况的发生,极大的提高液压绞盘的使用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