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体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0658阅读:2201来源:国知局
罐体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底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罐体底座。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由于罐体通常作为压力容器使用,因此,盛装相应产品的罐体重量大,不易移动或转动,对罐体的移动或转动工作强度高。并且,罐体直接与地面接触,由于罐体中盛装的气体或液体压力较高,在地面上移动或转动过程中易受到撞击或震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罐体底座,通过在底座主体上设置与罐体下封头相适应的凹槽,使罐体稳固置放于底座主体上,减少罐体与地面之间的撞击,通过设置滚珠槽和滚珠,将底座主体置放于滚珠槽中,借助滚珠实现对罐体的转动,减小了用户挪动罐体的工作强度,同时减小了用户挪动罐体时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罐体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底座主体为圆台状,底座主体的上底面配合设置与罐体下封头相适应的凹槽;滚珠槽和至少三个滚珠,滚珠槽为圆桶形且内径等于底座主体的下底面直径,滚珠槽的桶底中间部位设置柱状凸起,使滚珠槽内形成与滚珠相适应的环形凹槽,滚珠直径大于柱状凸起的高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圆台状的底座主体上设置与罐体下封头相适应的凹槽,使罐体稳固置放于底座主体上,减少了罐体与地面之间的接触和撞击,通过设置滚珠槽和滚珠,将底座主体置放于滚珠槽中,由于滚动摩擦的摩擦力较小,借助滚珠可以轻松实现对罐体的转动,减小了用户挪动罐体的工作强度,同时减小了用户挪动罐体时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圆桶形的滚珠槽中将桶底的中间部位设置柱状的凸起,滚珠槽内的外圈形成环状的凹槽,环宽大于或等于滚珠的直径,滚珠的直径大于柱状凸起的高度,以使底座主体的下底面与滚珠直接接触,借助滚珠实现滚动,从而底座主体带动罐体实现转动。另外,底座主体的下表面的直径等于滚珠槽的内径,不致底座主体在转动过程中倾斜,提高了底座主体在滚珠槽中转动过程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述罐体底座还包括:至少三个滚轮,至少三个滚轮配合固定于滚珠槽的底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滚珠槽的底面上固定至少三个滚轮,可以在使滚珠槽平稳支撑的同时,带动滚珠槽及放置于底座主体上的罐体在地面上运动,降低了用户移动罐体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移动罐体的工作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述罐体底座还包括至少一个配合设置于底座主体与滚珠槽之间的卡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底座主体和滚珠槽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卡扣,在卡扣松开时,可以实现底座主体在滚珠槽中的转动,在卡扣卡紧时,底座主体和滚珠槽之间不能进行相对转动。在不需要底座主体带动罐体转动时卡紧卡扣,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述罐体底座还包括至少两个分别配合设置于两个滚轮上的锁紧机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至少两个滚轮上设置锁紧机构,使罐体在不需要移动时滚轮不再转动,同时避免了只在一个滚轮上设置锁紧机构时其他轮子仍然转动导致的罐体在一定范围内转动,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述底座主体的侧面设置为凹陷区域和凸起区域交替形成的圆弧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圆台状的底座主体的侧面设置为凹陷区域和凸起区域交替形成的圆弧面,提升了底座主体的整体强度,提高了最大可承受力,同时使外观更新颖。

其中,凸起区域是相对于凹陷区域而言的,凸起区域并未对该区域圆台的母线进行修改,即只将凹陷区域设置为母线向内凹陷的形状,通过将凹陷区域靠近凸起区域的部分的母线修改程度较凹陷区域中间部位的母校修改程度小,从而使凹陷区域和凸起区域形成交替的圆弧面。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地,上述底座主体的上表面与侧面和凹槽面之间形成圆弧过渡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底座主体的上表面和侧面的交接处、上表面和凹槽面的交接处都设置为圆弧过渡面,不仅提高了底座主体的强度,还减小了直角对罐体结构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同时提升了底座主体的美观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圆台状的底座主体上设置与罐体下封头相适应的凹槽,使罐体稳固置放于底座主体上,减少了罐体与地面之间的接触和撞击,通过设置滚珠槽和滚珠,将底座主体置放于滚珠槽中,借助滚珠可以轻松实现对罐体的转动,减小了用户挪动罐体的工作强度,同时减小了用户挪动罐体时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在滚珠槽的底面上固定至少三个滚轮,可以在使滚珠槽平稳支撑的同时,带动滚珠槽及放置于底座主体上的罐体在地面上运动,降低了用户移动罐体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移动罐体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罐体底座的底座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罐体底座的滚珠槽及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罐体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组件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底座主体,111.凹槽,112.圆弧过渡面,113.圆弧面,12.滚珠槽,121.柱状凸起,122.环形凹槽,13.滚珠,14.滚轮,15.卡扣,16.锁紧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罐体底座,包括:底座主体11,底座主体11为圆台状,底座主体11的上底面配合设置与罐体下封头相适应的凹槽111;滚珠槽12和至少三个滚珠13,滚珠槽12为圆桶形且内径等于底座主体11的下底面直径,滚珠槽12的桶底中间部位设置柱状凸起121,使滚珠槽12内形成与滚珠13相适应的环形凹槽122,滚珠13直径大于柱状凸起121的高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圆台状的底座主体11上设置与罐体下封头相适应的凹槽111,使罐体稳固置放于底座主体11上,减少了罐体与地面之间的接触和撞击,通过设置滚珠槽12和滚珠13,将底座主体11置放于滚珠槽12中,由于滚动摩擦的摩擦力较小,借助滚珠13可以轻松实现对罐体的转动,减小了用户挪动罐体的工作强度,同时减小了用户挪动罐体时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圆桶形的滚珠槽12中将桶底的中间部位设置柱状的凸起,滚珠槽12内的外圈形成环状的凹槽111,环宽大于或等于滚珠13的直径,滚珠13的直径大于柱状凸起121的高度,以使底座主体11的下底面与滚珠13直接接触,借助滚珠13实现滚动,从而底座主体11带动罐体实现转动。另外,底座主体11的下表面的直径等于滚珠槽12的内径,不致底座主体11在转动过程中倾斜,提高了底座主体在滚珠槽中转动过程的稳定性。

此外,值得提出的是,底座主体11也可以设置为上大下小的倒圆台形,其他设置方式与图1所示的相同,从而可以增大凹槽111的面积,使底面积较大的罐体也可以置放于凹槽111中,提高了罐体底座的适用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上述罐体底座还包括至少三个滚轮14,上述至少三个滚轮14配合固定于滚珠槽12的底面。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滚珠槽12的底面上固定至少三个滚轮14,可以在使滚珠槽12平稳支撑的同时,带动滚珠槽12及放置于底座主体11上的罐体在地面上运动,降低了用户移动罐体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移动罐体的工作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上述罐体底座还包括至少一个配合设置于底座主体11与滚珠槽12之间的卡扣15。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底座主体11和滚珠槽12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卡扣15,在卡扣15松开时,可以实现底座主体11在滚珠槽12中的转动,在卡扣15卡紧时,底座主体11和滚珠槽12之间不能进行相对转动。在不需要底座主体11带动罐体转动时卡紧卡扣15,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上述罐体底座还包括至少两个分别配合设置于两个滚轮14上的锁紧机构16。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至少两个滚轮14上设置锁紧机构16,使罐体在不需要移动时滚轮14不再转动,同时避免了只在一个滚轮14上设置锁紧机构16时其他轮子仍然转动导致的罐体在一定范围内转动,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上述底座主体11的侧面设置为凹陷区域和凸起区域交替形成的圆弧面11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圆台状的底座主体11的侧面设置为凹陷区域和凸起区域交替形成的圆弧面112,提升了底座主体11的整体强度,提高了最大可承受力,同时使外观更新颖。

其中,凸起区域是相对于凹陷区域而言的,凸起区域并未对该区域圆台的母线进行修改,即只将凹陷区域设置为母线向内凹陷的形状,通过将凹陷区域靠近凸起区域的部分的母线修改程度较凹陷区域中间部位的母校修改程度小,从而使凹陷区域和凸起区域形成交替的圆弧面112。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地,上述底座主体11的上表面与侧面和凹槽111面之间形成圆弧过渡面113。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底座主体11的上表面和侧面的交接处、上表面和凹槽111面的交接处都设置为圆弧过渡面113,不仅提高了底座主体11的强度,还减小了直角对罐体结构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同时提升了底座主体11的美观性。

此外,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又一种罐体底座,也可以省去滚珠槽12和滚珠13,在底座主体11底部直接固定安装滚轮14,滚轮14上配合设置锁紧机构16,只用于提高罐体底座在地面上的移动效率,简化了罐体底座的结构。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罐体不易移动或转动、转动或移动的工作强度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罐体底座,通过在底座主体上设置与罐体下封头相适应的凹槽,使罐体稳固置放于底座主体上,减少罐体与地面之间的撞击,通过设置滚珠槽和滚珠,将底座主体置放于滚珠槽中,借助滚珠实现对罐体的转动,减小了用户挪动罐体的工作强度,同时减小了用户挪动罐体时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在滚珠槽的底面上固定至少三个滚轮,可以在使滚珠槽平稳支撑的同时,带动滚珠槽及放置于底座主体上的罐体在地面上运动,降低了用户移动罐体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移动罐体的工作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