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239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搬运车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



背景技术:

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原料、设备或者制成的产品等需要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来运送,这样能够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升降台搬运车适用的场合比较多,比如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的生产过程中就常需要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来搬运掩膜板(Mask)。

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生产过程中,比如彩膜(Color-Filter)工艺中,经常需要掩膜板来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处理,而不同型号的液晶显示面板则需要不同的掩膜板来进行曝光,这样使得掩膜板经常需要进行更换和转移,而掩膜板通常比较重,利用人力进行搬送会降低生产效率,使用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来对掩膜板进行的转移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一种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具有车轮011的底座01、位于底座01上方的载物平台02,载物平台02用于放置掩膜板箱(图中标号a所示),载物平台02通过升降机构03与底座01载物相连接,升降机构03可带动载物平台02相对于底座01上下运动,载物平台02的上表面的一侧可旋转设有阻挡杆04,阻挡杆04可绕其轴线m旋转阻挡杆04的一端设有把手041,另一端设有限位件042,限位件042用于对载物平台02上的掩膜板箱体进行限位。

然而,现有的这种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中,由于阻挡杆04可相对载物平台02旋转,在搬运掩膜板箱的过程中,升降台搬运车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摇晃或振动,阻挡杆04很容易在摇晃或振动中发生旋转,使限位件042离开原来的位置而产生松动偏移的现象,这样限位件042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对掩膜板箱的限位作用。在搬运过程中,掩膜板箱若与周围的设备发生运动干涉(即在搬运过程中,周边的设备位于掩膜板箱的运动路径上),那么掩膜板箱很容易受到周边设备的碰撞而从载物平台02上滑落,从而造成掩膜板箱内的掩膜板的损坏;另外,当搬运车移动速度较快时,载物平台02的晃动或振动更加严重,掩膜板箱也很容易从载物平台02上滑落,从而对掩膜板箱内的掩膜板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能够在搬运的过程中很好地限制待搬运物在载物平台上的移动,从而使待搬运物不容易从载物平台上滑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包括具有车轮的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平台基座以及位于所述平台基座上方的载物平台,所述平台基座通过第一升降机构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可带动所述平台基座相对所述底座上下运动,所述载物平台包括固定平台和活动平台,所述固定平台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平台基座相连接,以使所述固定平台与所述平台基座保持相对固定,所述固定平台上开设有开口,所述活动平台嵌设于所述开口内,所述活动平台通过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平台基座相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可带动所述活动平台相对所述平台基座上下运动,以使所述活动平台的上表面可低于所述固定平台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在所述开口的上边沿设有限位件,所述上边沿为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固定平台上表面的边沿,所述限位件上具有用于待搬运物移动至所述活动平台的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为剪叉式升降机构,所述剪叉式升降机构包括叉形架,所述叉形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底座铰接,第二端与所述平台基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平台基座铰接,第二端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剪叉式升降机构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向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施加驱动力以使所述叉形架带动所述平台基座上下运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翘杆和推杆,所述翘杆的中部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翘杆与所述底座的铰接轴的轴线水平设置,所述翘杆的第一端设有脚踏板,第二端与所述推杆的第一端相铰接,所述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相铰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叉形架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叉形架对称设置于第一平面的两侧,并且两个所述叉形架中的所述第一铰接轴线共线,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底座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面,所述驱动装置可向两个所述第一连杆或两个所述第二连杆施加驱动力以使所述叉形架带动所述平台基座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平面连杆机构,所述平面连杆机构包括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平台基座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第二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相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活动平台相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一端通过第四转轴与所述平台基座相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第二端通过第五转轴与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一端相铰接,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二端通过第六转轴与所述活动平台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五连杆的长度相等,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六连杆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四转轴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六转轴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还包括丝杠、固定件和驱动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载物平台或所述平台基座上,所述丝杠可旋转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丝杠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活动平台的上表面且垂直于所述第二转轴或第五转轴,所述丝杠可相对所述固定件上下运动,并且所述固定件可限制所述丝杠沿其轴线的方向移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丝杠相连接并可驱动所述丝杠旋转,所述丝杠上配合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五转轴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丝杠包括第一丝杠段和第二丝杠段,所述第一丝杠段与所述第二丝杠段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丝杠段配合,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二丝杠段配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为转轮,所述转轮的旋转中心轴与所述丝杠相连接,并且所述旋转中心轴的轴线与所述丝杠的轴线共线。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平台上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导向柱,所述平台基座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导向柱;或者所述活动平台上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导向柱,所述平台基座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与所述第二导向柱均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向柱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内孔,所述第一导向柱与所述内孔滑动配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平面连杆机构为两组,两组所述平面连杆机构对称设置于第二平面的两侧,并且两组所述平面连杆机构中的两个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二平面为所述平台基座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面,所述丝杠位于两组所述平面连杆机构之间,两组所述平面连杆机构中的两个所述第二转轴均与所述第一螺母相连接,两组所述平面连杆机构中的两个所述第五转轴均与所述第二螺母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由于平台基座通过第一升降机构与底座相连接,这样平台基座就可以在第一升降平台的带动下相对底座上下运动,又由于固定平台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平台基座相连接,活动平台通过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平台基座相连接,这样在平台基座在上下运动时,同时也会带动载物平台和第二升将机构上下运动,这样载物平台就会在第一升降机构的作用下达到与待搬运物放置平台相同的高度,以方便带搬运物从放置平台上转移到载物平台上;由于载物平台包括固定平台和活动平台,固定平台通过连接件与平台基座相连接,固定平台上开设有开口,活动平台嵌设于所述开口内,并且活动平台通过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平台基座相连接,这样当待搬运物放置在活动平台上后,活动平台就可以在第二升降机构的带动下相对平台基座向下运动,以使活动平台的上表面低于固定平台的上表面,此时开口的侧壁面对位于活动平台上的待搬运物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可以在搬运过程中限制待搬运物的移动。当待搬运物与别的设备发生运动干涉或者搬运车速度较快晃动较大时,由于开口的侧壁面对待搬运物的限位,那么待搬运物就很难从载物平台上滑落,从而可以减少待搬运物的意外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一种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这种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的主视图(拆去连接件5后);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的左视图(拆去固定件63后);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的第二升降机构的三维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的固定工作台对待搬运物限位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与待搬运物放置平台对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实施例安装位置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见图3、图4和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包括具有车轮11的底座1、位于底座1上方的平台基座2以及位于平台基座2上方的载物平台3,平台基座2通过第一升降机构4与底座1相连接,第一升降机构4可带动平台基座2相对底座1上下运动,载物平台3包括固定平台31和活动平台32,固定平台31通过连接件5与平台基座2相连接(如图4所示),以使固定平台31与平台基座2保持相对固定,固定平台31上开设有开口311,活动平台32嵌设于开口311内,活动平台32通过第二升降机构6与平台基座2相连接,第二升降机构6可带动活动平台32相对平台基座2上下运动,以使活动平台32的上表面可低于固定平台31的上表面。

其中,开口311的形状有很多,比如矩形、圆形等,当开口311形状为矩形时,如图6所示,可以用来搬运箱体类的物体,比如掩膜板箱,当开口311形状为圆形时,可以用来搬运桶状类物体。开口311的形状可根据待搬运物的形状来设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连接件5可以为直杆,直杆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平台31的下表面和平台基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连接件5也可以为直角杆(如图4所示),直角杆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平台31的下表面和平台基座2的外侧面固定连接,连接件5的形状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参见图3、图4和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由于平台基座2通过第一升降机构4与底座1相连接,这样平台基座2就可以在第一升降机构4的带动下相对底座1上下运动,又由于固定平台31通过连接件5与所述平台基座2相连接,活动平台32通过第二升降机构6与所述平台基座2相连接,这样在平台基座2在上下运动时,同时也会带动载物平台3和第二升降机构6上下运动,这样载物平台3就会在第一升降机构4的作用下达到与待搬运物(图中标号b所示)放置平台(图8中标号c所示)相同的高度,以方便带搬运物从放置平台上转移到载物平台3上;由于载物平台3包括固定平台31和活动平台32,固定平台31通过连接件5与平台基座2相连接,固定平台31上开设有开口311,活动平台32嵌设于所述开口311内,并且活动平台32通过第二升降机构6与所述平台基座2相连接,这样当待搬运物放置在活动平台32上后,活动平台32就可以在第二升降机构6的带动下相对平台基座2向下运动,以使活动平台32的上表面低于固定平台31的上表面,此时开口311的侧壁面对位于活动平台32上的待搬运物起到限位的作用(如图7所示),从而可以在搬运过程中限制待搬运物的移动。当待搬运物与别的设备发生运动干涉或者搬运车速度较快晃动较大时,由于开口311的侧壁面对待搬运物的限位,那么待搬运物就很难从载物平台3上滑落,从而可以减少待搬运物的意外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搬运待搬运物时,如图8所示,首先将通过第一升降机构4将载物平台3上升到与待搬运物存放平台c相平齐的高度,然后将载物平台3与待搬运物存放平台c对接,接着将待搬运物滑到载物平台3上,当待搬运物滑到活动平台32上后,然后第二升降机构6带动活动平台32下降,开口311的侧壁面以对待搬运物进行限位,最后第一升降机构4将载物平台3调节至合适的高度后,搬运车离开待搬运物存放平台c,以对待搬运物进行搬运。

在载物平台3与待搬运物存放平台c对接后,为了方便待搬运物从存放平台滑到活动平台32上,如图6所示,在开口311的上边沿设有限位件7,上边沿为开口311位于固定平台31上表面的边沿,限位件7上具有用于待搬运物移动至活动平台32的缺口74。这样在待搬运物就可以从缺口74滑入限位件7所围成的区域内,限位件7就可以对待搬运物的滑动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以使待搬运物沿正确的方向准确地滑动到活动平台32上,同时,当待搬运物滑动到活动平台32上以后,限位件7也可以阻止待搬运物继续运动,从而可避免待搬运物滑过活动平台32,确保待搬运物位于活动平台32上。

其中,限位件7可以是挡板、档条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限位件7可以是围绕开口311的上边沿设置的封闭结构,也可以是围绕开口311的上边沿设置的非封闭结构,例如限位件7可以是多个限位档条,多个限位档条围绕开口311的上边沿间隔设置。

参见图6,当开口311的形状为矩形时,限位件7包括第一限位件71、第二限位件72和第三限位件73,第一限位件71、第二限位件72和第三限位件73设置在开口311其中三条边的边沿处,开口311的第四条边处可以作为缺口74。当待搬运物从缺口74滑入时,位于待搬运物滑动方向两侧的第一限位件71和第二限位件72可以对待搬运物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以使待搬运物滑入活动平台32上。当待搬运物滑动到活动平台32上以后,与缺口74相对的第三限位件73可以阻止待搬运物继续运动,从而可避免待搬运物滑过活动平台32,确保待搬运物位于活动平台32上。

当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搬运不同的待搬运物时,由于不同的待搬运物的大小可能会有所不同,为了保证开口311的侧壁面能够对不同大小的待搬运物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在第二升降机构6带动活动平台32下降并且活动平台32的上表面低于固定平台31的上表面时,可在待搬运物与开口311侧壁面的间隙件放置填充件,以消除待搬运物与开口311侧壁面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开口311的侧壁面能够对待搬运物其到更好的限位作用,以防止其在搬运的过程中发生移动,使待搬运物更不容易受损坏。其中,填充件可以是挡板、泡沫件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在搬运物体时,第二升降机构6会带动活动平台32以及位于活动平台32上的待搬运物下降,当待搬运物的上端低于固定平台31的上表面时,这时可以在待搬运物的上端再放置一个待搬运物,如果下方的待搬运物的上端不平整,可以在其上方放置一块平板,另一个待搬运物可以放置在平板上。这样可以使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同时搬运两个物体,进而可以提高搬运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中,第一升降机构4的种类并不唯一,比如第一升降机构4可以为螺杆升降机构,具体地,底座1上可旋转设置有丝杠,丝杠沿竖直方向设置,丝杠的下端设置有电机,电机可带动丝杠旋转,丝杠上配合有螺母座,螺母座与平台基座2相连接。当载物平台3需要升降时,电机带动丝杠旋转,丝杠上的螺母座可带动平台基座2上下运动,以使载物平台3上下运动。

另外,第一升降机构4也可以为剪叉式升降机构,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剪叉式升降机构包括叉形架41,叉形架41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411和第二连杆412,第一连杆41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底座1铰接,第二端与平台基座2滑动连接,第二连杆412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平台基座2铰接,第二端与底座1滑动连接;剪叉式升降机构还包括驱动装置42,驱动装置42可向第一连杆411或第二连杆412施加驱动力以使叉形架41带动平台基座2上下运动。当载物平台3需要升降时,驱动装置42向第一连杆411或第二连杆412施加驱动力,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第一连杆411与第二连杆412绕两者的铰接点旋转,以带动平台基座2上下运动。相比螺杆升降机构,剪叉式升降机构结构更紧凑,运行更平稳,噪声较小,传递功率较大,能够使搬运车搬运较重的物体。

其中,在叉形架41中,第一连杆411可以与平台基座2上设有的铰接座(图3中所示的铰接座f和铰接座e)相铰接,第二连杆412可以与活动平台32上设有的铰接座(图3中所示的铰接座d和铰接座g)相铰接。

在第一升降机构4为剪叉式升降机构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2也不唯一,比如驱动装置42可以是液压缸,具体地,液压缸的缸筒与底座1相铰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一连杆411相铰接。在液压缸工作时,活塞杆通过伸缩推动第一连杆411绕第一连杆411与第二连杆412的铰接轴旋转,以带动平台基座2上下运动。

另外,驱动装置42也可以为以下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装置42包括翘杆421和推杆422,翘杆421的中部与底座1铰接,翘杆421与底座1的铰接轴的轴线水平设置,翘杆421的第一端设有脚踏板4211,第二端与推杆422的第一端相铰接,推杆422的第二端与第一连杆411相铰接。当载物平台3需要升起时,向下踩动脚踏板4211,翘杆421与推杆422相连的一端向上翘起,推杆422向上运动并对第一连杆411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在推杆422作用下,第一连杆411与第二连杆412绕它们的铰接轴旋转,以使平台基座2较向上升起,同时平台基座2带动载物平台3较向上升起。相比液压缸,图3中所示的驱动装置42结构较简单,不需要液压系统附件,能够大大降低搬运车的设计与制造成本。

为了使载物平台3的升降过程更加平稳,如图4所示,叉形架41的数目为两个,两个叉形架41对称设置于第一平面的两侧,并且两个叉形架41中的第一铰接轴线共线(即两个叉形架41平面相互平行),第一平面为底座1宽度方向(图4中X方向)上的中心面A,驱动装置42可向两个第一连杆411或两个第二连杆412施加驱动力以使叉形架41带动平台基座2上下运动。这样可以使载物平台3中心面A的两侧可以均受到叉形架41的力的作用,可以使载物平台3中心面A的两侧受力平衡,从而可以使载物平台3的升降过程更加平稳。

其中,两个第一连杆411之间可以通过第一固定杆(图4中标号h所示)相连,驱动装置42可以直接向第一固定杆施加作用力,比如推杆422的第二端可通过与第一固定杆与第一连杆411相铰接;或者两个第二连杆412之间可以通过第二固定杆相连,驱动装置42可以直接向第二固定杆施加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升降台的搬运车中,第二升降机构6的种类也不唯一,比如第二升降机构6可以是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具体地,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第七连杆的第一端与平台基座2铰接,第二端与活动平台32滑动连接,第八连杆的第一端与活动平台32铰接,第二端与平台基座2滑动连接;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可向第七连杆或第八连杆施加驱动力以使叉形架带动平台基座2上下运动。当待搬运物滑动至活动平台32时,第一驱动装置向第七连杆或第八连杆施加驱动力,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第七连杆与第八连杆绕两者的铰接轴旋转,以带动活动平台32向下或者向上运动。

另外,第二升降机构6也可以为以下机构: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二升降机构6包括平面连杆机构61,平面连杆机构61包括第三连杆611、第四连杆612、第五连杆613和第六连杆614,第三连杆61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转轴615a与平台基座2相铰接,第三连杆611第二端通过第二转轴615b与第四连杆612的第一端相铰接,第四连杆612的第二端通过第三转轴615c与活动平台32相铰接,第五连杆613的第一端通过第四转轴616a与平台基座2相铰接,第五连杆613第二端通过第五转轴616b与第六连杆614的第一端相铰接,第六连杆614的第二端通过第六转轴616c与活动平台32相铰接,第三连杆611与第五连杆613的长度相等,第四连杆612与第六连杆614的长度相等,第一转轴615a与第四转轴616a之间的距离与第三转轴615c与第六转轴616c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二升降机构6还包括丝杠62、固定件63和驱动件64,固定件63设置于载物平台3或平台基座2上,丝杠62可旋转设置于固定件63上,丝杠62的轴线平行于活动平台32的上表面且垂直于第二转轴615b或第五转轴616b,丝杠62可相对固定件63上下运动(可以在固定件63上开设上下延伸的滑槽,滑槽内滑动配合有滑座,丝杠62可旋转设置于滑座上),并且固定件63可限制丝杠62沿其轴线的方向移动,驱动件64与丝杠62相连接并可驱动丝杠62旋转,丝杠62上配合有第一螺母65和第二螺母66,第一螺母65与第二转轴615b相连接,第二螺母66与第五转轴616b相连接。该升降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当待搬运物滑动至活动平台32上后,驱动件64可驱动丝杠62旋转,与丝杠62配合的第一螺母65和第二螺母66相对丝杠62运动,与第一螺母65相连的第二转轴615b、与第二螺母66相连的第五转轴616b开始运动,以调节第三连杆611与第四连杆612之间、第五连杆613与第六连杆614之间的角度,从而可以调整活动平台32相对固定平台31的上下运动。其中,在平面连杆机构61中,第三连杆611、第五连杆613可以分别与平台基座2上设有的铰接座相铰接,第四连杆612、第六连杆614可以分别与活动平台32上设有的铰接座相铰接。

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和丝杠螺母驱动平面连杆机构61的升降机构均能够实现活动平台32相对固定平台31的上下运动,但相比剪叉式升降机构,丝杠螺母驱动平面连杆机构61的升降机构,能够小幅度地调节活动平台32的升降,这样能够非常精确地调整待搬运物与开口311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能够使开口311内壁对待搬运物实现更好地限位。

在第二升降机构6为丝杠螺母带动平面连杆机构61升降的实施例中,丝杠62上的两个螺母的运动关系并不唯一,比如丝杠62上的两个螺母可以为按以下方式运动:丝杠62旋转时,丝杠62上的两个螺母的运动方向相同,即丝杠62的螺纹只有一种旋向,在丝杠62驱动平面连杆机构61带动活动平台32升降的过程中,第三连杆611与第五连杆613平行,第四连杆612与第六连杆614平行。另外,丝杠62上的两个螺母也可以为按以下方式运动:丝杠62旋转时,丝杠62上的两个螺母的运动方向相反,具体地,如图5所示,丝杠62包括第一丝杠段621和第二丝杠段622,第一丝杠段621与第二丝杠段622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一螺母65与第一丝杠段621配合,第二螺母66与第二丝杠段622配合。相比两个螺母运动方向相同,两个螺母运动相反时,第三连杆611、第四连杆612、第五连杆613、第六连杆614所组成的形状稳定性比较好,能够使活动平台32的上下运动更加平稳。

其中,驱动件64的种类并不唯一,比如驱动件64可以为电机,电机驱动丝杠62旋转,丝杠62上的第一螺母65和第二螺母66朝向反方向运动,从而可以调节第三连杆611与第四连杆612之间、第五连杆613与第六连杆614之间的角度,以使活动平台32相对固定平台31的上下运动。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件64也可以是转轮,转轮的旋转中心轴与丝杠62相连接,并且旋转中心轴的轴线与丝杠62的轴线共线。这样当待搬运物滑动至活动平台32上时,转动转轮带动丝杠62旋转,丝杠62上的第一螺母65和第二螺母66朝向反方向运动,从而可以调节第三连杆611与第四连杆612之间、第五连杆613与第六连杆614之间的角度,以使活动平台32相对固定平台31的上下运动。相比电机,驱动件64为转轮时,结构简单,成本低,无需消耗电能,调节活动平台32的升降更将方便。

为了使活动平台32的升降更加平稳,如图4和图5所示,活动平台32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导向柱67,平台基座2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导向柱68,第一导向柱67与第二导向柱68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导向柱68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内孔(图中未示出),第一导向柱67与内孔滑动配合。在第二升降机构6带动活动平台32上下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导向柱67与第二导向柱68的滑动配合,可以对活动平台32的上下运动进行导向,在活动平台32与开口311有间隙时,可以避免活动平台32在上下运动过程中发生晃动,从而可以使活动平台32的升降更加平稳。

其中,第一导向柱67和第二导向柱68的位置也可以相互对调,即活动平台32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导向柱68,平台基座2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导向柱67。第一导向柱67和第二导向柱68的位置对调后与对调前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使活动平台32在升降过程中受力更加平衡,如图5所示,平面连杆机构61为两组,两组平面连杆机构61对称设置于第二平面的两侧,并且两组平面连杆机构61中的两个第一转轴615a的轴线共线(即两组平面连杆机构61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第二平面为活动平台32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面(图4中的面B),丝杠62位于两组平面连杆机构61之间,两组平面连杆机构61中的两个第二转轴615b均与第一螺母65相连接,两组平面连杆机构61中的两个第五转轴616b均与第二螺母66相连接。通过这样设置两组平面连杆机构61均可以在第二平面的两侧相活动平台32提供作用力,可以使活动平台32在升降过程中受力更加平衡,从而使活动平台32的上下升降更加平稳。

活动平台32与平台基座2之间第一导向柱67和第二导向柱68的数目也不唯一,比如第一导向柱67和第二导向柱68可以设置一组,并且第一导向柱67和第二导向柱68位于活动平台32中心的下方。另外,第一导向柱67和第二导向柱68也可以设置多组,多组第一导向柱67和第二导向柱68对称设置于第二平面B的两侧。例如图5所示,活动平台32与平台基座2之间可以设置四组第一导向柱67和第二导向柱68,每组第一导向柱67和第二导向柱68可以均设置在活动平台32与平台基座2上设有的铰接座之间,即设置在铰接座O1与O2之间,铰接座P1和P2之间,铰接座R1和R2之间,铰接座S1和S2之间。相比设置一组第一导向柱67和第二导向柱68,多组第一导向柱67和第二导向柱68对活动平台32进行导向,可以使活动平台32更容易保持平衡,从而使活动平台32在上下运动过程中更加平稳。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