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9379发布日期:2018-06-12 21:5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分拣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拣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物流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自动化分拣系统被大量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在现有的自动化分拣系统中,通过人工将小件包袋打开,将小件包裹倒入每一个供件滑槽中,再由供件人员导入分拣机进行分拣,这种操作模式下,每个供件滑槽需要安排一名作业人员进行解倒包操作,劳动强度大。

另外,现有的自动化分拣系统经常有分配件的夹件、破损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拣系统,能够解决现有的每个供件滑槽需要安排一名作业人员进行解倒包操作、劳动强度大和分配件的夹件、破损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拣系统,该系统包括:

皮带输送线;

在所述皮带输送线的行进方向上并列布置的多个滑槽;

设置于每个滑槽与所述皮带输送线的连接处的自动升降闸门和开关轨道,所述自动升降闸门沿所述开关轨道进行开关,所述自动升降闸门包括:

闸门本体;

设置于所述闸门本体上的滚筒;

包覆于所述本体和滚筒上的滚动皮带,所述滚动皮带由所述滚筒带动滚动;

设置于所述皮带输送线和自动升降闸门的接缝处的皮带延伸段,所述皮带延伸段与所述滚动皮带连接,所述皮带延伸段与所述接缝处的皮带输送线重叠。

进一步的,上述分拣系统中,所述皮带输送线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上述分拣系统中,所述自动升降闸门和开关轨道垂直于所述皮带输送线。

进一步的,上述分拣系统中,所述开关轨道为分别设置于每个滑槽与所述皮带输送线的连接处的两端的U型槽,所述自动升降闸门的两端的侧壁分别在一个U型槽内滑动,所述U型槽包括一底壁和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壁两端的两侧壁。

进一步的,上述分拣系统中,所述自动升降闸门的两端的侧壁分别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在所述U型槽内沿所述底壁和两侧壁滑动。

进一步的,上述分拣系统中,所述自动升降闸门的每端的侧壁设置的滚轮包括纵向和横向滚轮,所述纵向滚轮在所述U型槽内沿所述底壁滑动,所述横向滚轮在所述U型槽内沿所述两侧壁滑动。

进一步的,上述分拣系统中,所述自动升降闸门的每端的侧壁设置纵向和横向滚轮分别为2个。

进一步的,上述分拣系统中,每个滑槽与所述皮带输送线的倾斜较低侧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分拣系统中,所述皮带输送线和滑槽的倾斜角度范围是20-40°。

进一步的,上述分拣系统中,所述滑槽的内宽不小于960mm,所述滑槽的容积不小于1m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分配件由皮带输送线上运输,当分配件经过滑槽口时,通过自动控制自动升降闸门在所述开关轨道中滑动,以打开分自动升降闸门,分配件就可以被分配至相应的滑槽中,无需每个供件滑槽安排一名作业人员进行解倒包操作,从而减少人员投入,降低人工作业强度,提升系统的整体处理能力。

另外,在自动升降闸门开关时,通过所述滚筒带动所述滚动皮带滚动,进而带动与所述滚动皮带连接的皮带延伸段移动,以使皮带延伸段始终与与所述接缝处的皮带输送线重叠,可有效的封堵自动升降闸门与皮带输送线之间的缝隙,防止分配件特别是轻薄件漏入所述接缝处而导致夹件和破损,避免给物流供应商和客户造成损失。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动升降闸门开启状态的分拣系统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动升降闸门关闭状态的分拣系统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动升降闸门开启状态的皮带延伸段位置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动升降闸门关闭状态的皮带延伸段位置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动升降闸门的示意图;

图6示出图5中的自动升降闸门沿A-A向的侧视图;

图7示出图5中的自动升降闸门沿B-B向的侧视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拣系统,该系统包括:

皮带输送线1;

在所述皮带输送线1的行进方向上并列布置的多个滑槽2;

设置于每个滑槽2与所述皮带输送线1的连接处的自动升降闸门3和开关轨道4,所述自动升降闸门3沿所述开关轨道4进行开关,所述自动升降闸门3包括:

闸门本体31;

设置于所述闸门本体31上的滚筒32;

包覆于所述本体31和滚筒32上的滚动皮带33,所述滚动皮带33由所述滚筒32带动滚动;

设置于所述皮带输送线1和自动升降闸门3的接缝处的皮带延伸段34,所述皮带延伸段34与所述滚动皮带33连接,所述皮带延伸段34与所述接缝处的皮带输送线1重叠。

在此,通过分配件由皮带输送线1上运输,当分配件经过滑槽2口时,通过自动控制自动升降闸门3在所述开关轨道4中滑动,以打开分自动升降闸门3,分配件就可以被分配至相应的滑槽2中,无需每个供件滑槽2安排一名作业人员进行解倒包操作,从而减少人员投入,降低人工作业强度,提升系统的整体处理能力。

另外,在自动升降闸门3开关时,通过所述滚筒32带动所述滚动皮带33滚动,进而带动与所述滚动皮带33连接的皮带延伸段34移动,以使皮带延伸段34始终与与所述接缝处的皮带输送线1重叠,可有效的封堵自动升降闸门3与皮带输送线1之间的缝隙,防止分配件特别是轻薄件漏入所述接缝处而导致夹件和破损,避免给物流供应商和客户造成损失。

具体的,所述滚筒32可由一自动控制装置控制在自动升降闸门3开关时滚动,以保证皮带延伸段34始终与与所述接缝处的皮带输送线1重叠。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拣系统,所述皮带输送线1倾斜设置,以便于自动升降闸门开启时,分配件能够由皮带输送线顺利滑入滑槽内。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拣系统,所述自动升降闸门3和开关轨道4垂直于所述皮带输送线1,以保证将皮带输送线与滑槽进行可靠隔离。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拣系统,所述开关轨道4为分别设置于每个滑槽与所述皮带输送线的连接处的两端的U型槽4,所述自动升降闸门3的两端的侧壁分别在一个U型槽内滑动,所述U型槽4包括一底壁41和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壁41两端的两侧壁42,以保证自动升降闸门在开关轨道内可靠滑动,不脱轨。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拣系统,所述自动升降闸门3的两端的侧壁分别设置有滚轮35、36,所述滚轮35、36在所述U型槽内沿所述底壁和两侧壁滑动,以保证自动升降闸门流畅开关。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拣系统,所述自动升降闸门3的每端的侧壁设置的滚轮包括纵向滚轮35和横向滚轮36,所述纵向滚轮35在所述U型槽4内沿所述底壁41滑动,所述横向滚轮36在所述U型槽内沿所述两侧壁42滑动,以进一步保证自动升降闸门能顺畅开关。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拣系统,所述自动升降闸门3的每端的侧壁设置纵向滚轮35和横向滚轮36分别为2个,以进一步保证自动升降闸门能顺畅开关。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拣系统,每个滑槽3与所述皮带输送线1的倾斜较低侧连接,以便于自动升降闸门开启时,分配件能够由皮带输送线顺利滑入滑槽内。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拣系统,所述皮带输送线1和滑槽2的倾斜角度范围是20-40°,将滑槽设计成倾斜状,可以让分配件依据自身重力轻缓地落入滑槽,在分配件从皮带输送线掉落在滑槽中时,避免分配件产生损伤。滑槽的倾斜角度优选为25-30°之间,如28°。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拣系统,所述滑槽2的内宽不小于960mm,所述滑槽的容积不小于1m3,以使所述滑槽适用于通常大小、体积的分配件的输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分配件由皮带输送线上运输,当分配件经过滑槽口时,通过自动控制自动升降闸门在所述开关轨道中滑动,以打开分自动升降闸门,分配件就可以被分配至相应的滑槽中,无需每个供件滑槽安排一名作业人员进行解倒包操作,从而减少人员投入,降低人工作业强度,提升系统的整体处理能力。

另外,在自动升降闸门开关时,通过所述滚筒带动所述滚动皮带滚动,进而带动与所述滚动皮带连接的皮带延伸段移动,以使皮带延伸段始终与与所述接缝处的皮带输送线重叠,可有效的封堵自动升降闸门与皮带输送线之间的缝隙,防止分配件特别是轻薄件漏入所述接缝处而导致夹件和破损,避免给物流供应商和客户造成损失。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