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造具有可调适的可用提升高度的电梯系统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31305发布日期:2019-03-16 01:1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造具有可调适的可用提升高度的电梯系统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造电梯系统的方法,其中为了使电梯系统的可用提升高度适应建筑物的不断增加的高度,执行至少一个提升操作,以及根据这种方法建立的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梯系统可以在其正常工作方式下工作之前,它可以在施工阶段已经安装在建筑物中。于是在施工阶段期间已经可以将电梯系统用于人员或材料的垂直运输,其中电梯系统的可用提升高度在建筑物的建造期间可适配于其当前高度,并且因此随着建筑物而增长。结果,可以完全或部分地省去例如安置在建筑物外侧的单独的外部电梯。

例如,如果优选地至少在电梯竖井的区域中已建造建筑物的多个下部楼层,则具有电梯驱动机、电梯轿厢和对重的电梯系统安装在为此目设置的电梯竖井中是有用的。在此,电梯轿厢和电梯系统的其他部件可以悬挂在驱动平台上,该驱动平台例如可以用起重机或通过其他装置升高到下一个更高的水平,以便增大电梯系统的可用提升高度或运输路径。

例如,在这种通常称为爬升升降机的电梯中,电梯系统的导轨可以在施工阶段期间逐渐安装在电梯竖井中,并且驱动平台可以在需要时沿着这些导轨向上输送。然后可以将驱动平台例如用支柱固定在期望的更高水平,所述支柱从驱动平台推出到电梯竖井壁中的开口中。

从wo00/50328a2中已知一种用于建造电梯的系统。该系统具有带升降机的驱动平台,其中电梯轿厢和对重通过承载缆绳悬挂在驱动平台上。为了使电梯的输送高度适配于不断增加的建筑物高度,可以逐步升高驱动平台。此外,设置有平衡缆绳或补偿缆绳,其从电梯轿厢的下侧出发围绕在电梯轿厢下方布置的转向滚轮并围绕布置在对重上的滚轮延伸到缆绳夹紧装置。在缆绳夹紧装置处将平衡缆绳固定,其中当升高驱动平台时,在打开缆绳夹紧装置之后可以从缆绳储存器中通过打开的缆绳夹紧装置补充附加的平衡缆绳。

从ep2711324a1中已知一种电梯系统,其提升高度同样可适配于建筑物的不断增加的高度,这通过将承载结构用驱动机逐步升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而实现,其上通过牵引机构悬挂两个电梯单元-电梯轿厢和对重。该电梯系统的特征在于,同一牵引机构既用作承载机构又用作补偿牵引机构,其中牵引机构连续地从位于电梯单元之一上方的区域沿着该电梯单元引导到位于同一电梯单元下方的区域并固定在该电梯单元上。为了牵引机构在承载机构区域中以及在其补偿牵引机构区域中针对承载结构的升高所需的延长,从牵引机构储存器供给额外的牵引机构,其中必须分别松开至少两个用于固定牵引机构的牵引机构夹紧装置并在进行牵引机构供给后再次夹紧。

这两种电梯系统都具有显著的缺点,即牵引机构夹紧装置作用在牵引机构区域上,该牵引机构区域随后充当受到负荷的并且通过缆绳盘运行的承载机构或者补偿牵引机构。通过夹紧,承载机构的各个金属丝和整个钢丝绳结构都会变形和弱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建造具有可调适的提升高度的电梯系统的方法和相应的电梯系统,其不具有上述缺点。

可能需要在建筑物的整个施工阶段过程中使用能够用作承载机构和/或牵引机构或补偿牵引机构的相同牵引机构,在不同的电梯中多次使用牵引机构,和/或将已在施工阶段过程中使用过的牵引机构也在接续施工阶段的持续运行阶段期间继续使用。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可以满足这种需要。

有利的实施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

在这里应宽泛理解术语牵引机构,并且它包括例如圆形缆绳和包含由钢或塑料制成的张力线的带。在下文中,为了简化起见,将用作承载机构和牵引机构的牵引机构称为承载机构。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可行的特征和优点尤其可以在不限制本发明的情况下被认为基于下面描述的想法和发现。

根据第一独立权利要求,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建筑物中建造电梯系统的方法。电梯系统包括电梯驱动机、电梯轿厢、对重和至少一个柔性承载机构。在所述方法中,为了使电梯系统的可用提升高度适配于建筑物的不断增加的高度,执行至少一个提升操作,其中提升驱动平台,所述驱动平台承载电梯驱动机并且经由承载机构承载电梯轿厢和对重。在所述方法中,通过从电梯轿厢的下侧经由转向装置引导到对重的下侧的至少一个补偿牵引机构基本上补偿承载机构的电梯轿厢侧重量和承载机构的对重侧重量之间的差异。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转向装置包括两个滚轮结构,其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转向滚轮,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补偿牵引机构分别在两个滚轮结构的至少一个转向滚轮上被引导,使得补偿牵引机构形成补偿牵引机构环,其中在提升操作之前和/或期间第一滚轮结构和第二滚轮结构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从至少一个补偿牵引机构环中释放对于执行提升操作足够量的补偿牵引机构。

根据另一独立权利要求,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系统,其设计用于实施根据第一独立权利要求的方法。

补偿牵引机构可以是长条的柔性体(例如钢丝绳或扁平带),其具有合适的延米重量并适于沿其纵向传递拉力。此外,补偿牵引机构必须适于被转向滚轮转向。转向滚轮优选地是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的盘形转向体,它在其周边上包括用于补偿牵引机构的摆放区,补偿牵引机构抵靠该摆放区并且被转向。对于具有圆形横截面的补偿牵引机构,摆放区通常具有周向布置的沟槽,对于平坦的补偿牵引机构,摆放区至少近似为圆柱形。

布置在电梯轿厢与对重之间的至少一个补偿牵引机构通过主要布置在电梯系统的下部区域中的转向装置引导,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转向滚轮的两个可相对于彼此移动的滚轮结构,或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固定转向滚轮的固定滚轮结构和具有至少一个可移动转向滚轮的可移动滚轮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补偿牵引机构分别在两个滚轮结构的至少一个转向滚轮上被引导,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补偿牵引机构形成至少一个补偿牵引机构环。补偿牵引机构环包括补偿牵引机构的区段,其在一匝或者多匝中环绕两个滚轮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转向滚轮并在这种情况下形成补偿牵引机构储存器,在需要时从该补偿牵引机构储存器取出对于多次提升操作足够量或长度的补偿牵引机构,以用于延长对于重量补偿有效的补偿牵引机构区段。

在提升操作之前和/或期间,进行补偿装置到电梯系统的通过提升操作增大的提升高度的适配,这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减小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转向滚轮的两个滚轮结构之间的距离,使得从所述至少一个补偿牵引机构环中释放对于执行提升操作足够量的补偿牵引机构。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距离的减小可以通过减小固定滚轮结构与可移动滚轮结构之间的距离来实现,或者通过两个滚轮结构可移动并沿相反方向移动来实现。

原则上,存在可以执行其中要提升驱动平台的提升操作的多种方案。在一种优选方案中,将电梯轿厢在提升操作之前移动到驱动平台附近并且偶联到驱动平台,这可以例如通过链条进行。在此过程中,将对重降低到其在工作中的最低位置,支撑并在必要时固定。当提升驱动平台和电梯轿厢时,通常需要尽可能同步地补充承载机构和补偿牵引机构。补偿牵引机构可以在其一个固定点处与电梯轿厢的下侧连接,或者它可以围绕固定在电梯轿厢上的转向辊运行。在其另一个固定点处,可以将补偿牵引机构与对重的下侧连接,或者它可以围绕安置在对重下方的转向滚轮运行。当提升驱动平台和电梯轿厢时,现在可以进行补偿装置的适配,这通过如下方式进行:通过减小两个滚轮结构之间的距离,与驱动平台的提升同步地缩短在补偿牵引机构环上引导和储存的补偿牵引机构,从而提供相应长度的补偿牵引机构,用于在驱动平台或电梯轿厢的提升操作期间所需的补偿牵引机构的有效部分的延长。可能有利的是,在提升操作之前已执行这些适配过程的至少一部分。结合附加措施,也可以在提升操作后进行适配。在提升操作之后的这种适配可以例如在对重由于提升操作而被拉起之后进行。

在所述方法的一种优选配置中,转向装置设置有固定的滚轮结构,该固定的滚轮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的转向滚轮,并且设置有可移动的滚轮结构,该可移动的滚轮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的转向滚轮。由此实现了可以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的尽可能简单的方法。

在所述方法的另一可行的配置中,存储在至少一个补偿牵引机构环中的补偿牵引机构的量由从电梯轿厢的下侧经由转向装置引导到对重的下侧的至少一个补偿牵引机构的区段形成。通过所述方法的这种配置实现了每次提升驱动平台时、即在每次提升操作中,所需的补偿牵引机构的量可以供应给补偿牵引机构的对于重量补偿有效的区段,而不必松开用于夹紧补偿牵引机构的固定装置并在补偿牵引机构的另一点上再次夹紧。

在所述方法的另一可行的配置中,将补偿牵引机构的第一固定点在电梯轿厢上并且将第二固定点在对重上至少间接地固定,或者将补偿牵引机构围绕与电梯轿厢连接的转向滚轮并且围绕与对重连接的转向滚轮引导。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将补偿牵引机构另外围绕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电梯系统的下部区域中的转向装置的滚轮引导。由于能够在两个实施方案之间进行选择,实现了能够利用相同的补偿牵引机构实现单重或双重的重量补偿效果。

在所述方法的另一可行的配置中,将所述至少一个补偿牵引机构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电梯轿厢上和对重上,或者通过固定的固定装置固定在电梯轿厢上,其中固定装置在提升操作之前、期间和之后、即直到最后一次提升操作结束后,没有松开。由此实现了补偿牵引机构在整个电梯系统完工后,即多次提升操作后,钢丝绳结构不具有变形和损伤,因此可以在不降低允许牵引载荷的情况下继续使用。

在所述方法的另一个可行的配置中,补偿牵引机构以单匝沿着补偿牵引机构环引导。由此实现了转向装置的滚轮结构可以以节省空间和成本有效的方式实现,但是其中必须接受至少一个滚轮结构的更大的位移。

在所述方法的另一可行的配置中,补偿牵引机构沿着补偿牵引机构环被以多于一匝引导,或者将补偿牵引机构沿着补偿牵引机构环以多次穿入进行引导。由此实现了至少一个滚轮结构的所需位移可以相应地减小,但是其中转向装置的滚轮结构要求更多的安装空间并且实现起来成本有效性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围绕补偿牵引机构环(它在其移动方向上的尺寸通常由可用的空间限定)引导或储存额外的补偿牵引机构并在驱动平台的提升操作过程中释放。在具有多次穿入和垂直取向的位移方向的补偿牵引机构环的情况下,相对于仅有一匝(单次穿入)的补偿牵引机构环因此产生了如下优点:最终状态下的电梯系统的高度与补偿牵引机构环的安装过程中电梯系统的高度之间的比率可以增加多倍。如果补偿牵引机构沿着补偿牵引机构环借助至少一个在水平方向上可移动的滚轮结构或者借助水平可移动的转向滚轮被引导,则也可以实现相应的优点。

在所述方法的另一可行的配置中,用于形成补偿牵引机构环的滚轮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借助于电驱动的移位装置移动,以减小或增大引导补偿牵引机构环的两个滚轮结构之间的距离。利用这样的移位装置(其可以包括例如电驱动的承载机构辊筒或电操作的缆绳牵引机构),可以实现滚轮结构的轻松移动并因此实现对至少一个补偿牵引机构的舒适补充。

在所述方法的另一可行的配置中,用于形成补偿牵引机构环的两个滚轮结构借助于至少一个移位装置在相反方向上移动。通过两个滚轮结构沿相反方向的移动,可以减少补偿牵引机构沿补偿牵引机构环所需的匝数或单个滚轮结构的移动路径。

在所述方法的另一可行的配置中,用于形成补偿牵引机构环的至少一个滚轮结构借助移位装置大致与提升操作中进行的驱动平台的提升同步地移动。由此可以实现在驱动平台提升期间释放补偿牵引机构,使得补偿牵引机构基本上保持伸展,因此不会失去其通过转向滚轮的引导。然而,根据应用情形,也可以实现将补偿牵引机构环的可移动滚轮结构与提升操作同步地移动的替代方案。例如,可以在提升操作之前已经执行补偿牵引机构环的一部分移动。在此还可以考虑将提升操作分为子步骤。于是,补偿牵引机构从补偿牵引机构环的部分馈送和驱动平台的部分提升可以交替进行。由此可以避免例如用于提升驱动平台的提升装置和用于移动补偿牵引机构环的提升器彼此相对作用。结果,避免了提升装置的承载机构中、提升器中和补偿牵引机构中的附加拉力以及所涉及的部件中的相应的力。

在所述方法的另一可行的配置中,补偿牵引机构环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布置在建筑物的对应于电梯系统的电梯竖井中,其中转向装置的至少一个滚轮结构基本上沿竖直移动方向移动。由此可以在电梯轿厢所在的电梯竖井中布置所有基本组件。这尤其有助于在提升驱动平台时对过程的监控。

在所述方法的另一可行的配置中,补偿牵引机构环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建筑物的未对应于电梯系统的另一电梯竖井中。由此可以实现,电梯系统可以配备尽可能大的电梯轿厢,因为在对应的电梯竖井中,不必为了在施工阶段结束之后要拆卸的补偿牵引机构环保留空间。

在所述方法的另一可行的配置中,补偿牵引机构环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建筑物的未对应于电梯竖井的空间中,和/或将转向装置的至少一个滚轮结构基本上沿水平移动方向移动。补偿牵引机构环的这种布置(例如在建筑物的大厅、特别是车库中)的优点是建筑物的几个彼此相邻的电梯竖井可以配备尽可能大的电梯轿厢,其中在具有水平移动方向的补偿牵引机构环的情况下更容易实现组装和调整。另外,这使得可以将用于移动补偿牵引机构环的提升器或缆绳牵引机构布置在电梯轿厢所位于的电梯竖井外部。

在所述方法的另一可行的配置中,在最后一次提升操作之后移除用于形成补偿牵引机构环的元件,并且在最后一次提升操作之后将电梯系统的转向方向转变为没有补偿牵引机构环的转向方向。由此尤其实现了补偿牵引机构不必在连续工作中围绕补偿牵引机构环的转向滚轮,补偿牵引机构环的安装空间可用于其它用途,补偿牵引机构环的部分可重新用于构建另一电梯系统,并且不必再控制和维护移除的组件。

参考不同的实施方案描述了一些可行的特征和优点。可以适当地组合、调整或替换这些特征以得到其它实施方案。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方案,其中附图和描述都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这些图在此仅是示意性的,并非按比例绘制。在不同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等同的特征。

图1a和1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案的电梯系统的正视图和侧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的电梯系统。

图3示出了图1中用附图标记35表示的转向装置的另一实施方案。

图4以示意性立体图示出了在图1中用附图标记35表示的转向装置的另一实施方案。

图5示出了图2中用附图标记35表示转向装置的的另一实施方案,其具有水平布置的补偿牵引机构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以正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建造在建筑物3的电梯竖井2中的电梯系统1。图1b以侧视图示出了相同的电梯系统1,以便更好地理解所示的缆绳布置。参考电梯系统1,还将描述用于建造电梯系统1的方法。

电梯系统1具有电梯驱动机4、电梯轿厢5、对重6和至少一个柔性承载机构7。电梯轿厢5和对重6在此沿着导轨(未示出)引导。在所述实施方案中,电梯系统1至少基本上布置在电梯竖井2内。电梯竖井2在此由竖井壁8、9横向界定。电梯竖井2向下受到底部10的限制。电梯竖井2在电梯系统1的建造期间向上原则上是开放的,其中可以设置合适的盖子。当建筑物完全建成时,将电梯竖井2在上方封闭。

在所示的布置中,对于电梯轿厢5产生示意性地示出的提升高度15,因为电梯轿厢5可以至少近乎被运行到底部10并且至少近乎被运行到驱动平台16上。因此,从电梯轿厢5的所示位置17开始,电梯轿厢5仍然可以向上移动运行路径18或向下移动运行路径19。这通过借助于电梯驱动机4驱动承载机构7来进行。

驱动平台16用于支撑电梯驱动机4,电梯驱动机器借助于驱动盘20承载并驱动承载机构7并因此承载并驱动电梯轿厢5和对重6。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转向滚轮21、22支承在驱动平台16上。在用箭头23表示的驱动平台16的提升过程中、即在为了将电梯系统的可用提升高度适配于当前建筑物高度而进行的提升操作中,因此将电梯驱动机4与驱动盘20和转向滚轮21、22一起向上移动。

承载机构7的布置可以适应于相应的应用情形。在该实施例中,承载机构7的末端24固定在驱动平台16上。从那里出发,承载机构7延伸到电梯轿厢5并围绕与电梯轿厢5连接的转向滚轮25。从转向滚轮25出发,承载机构7首先围绕转向滚轮22然后围绕驱动盘20行进,两者都布置在驱动平台16上。从驱动盘20出发,承载机构7延伸到与对重6连接的转向滚轮26,围绕该转向滚轮,然后向上延伸到安置在驱动平台16上的承载机构夹具27。在电梯工作期间,承载机构7在承载机构夹具27的区域中被固定。承载机构夹具27通常仅在提升操作期间打开,在此期间驱动平台16按照箭头23提升。在该实施例中,承载机构7在承载机构夹具27之后围绕转向滚轮21延伸,然后向下延伸到位于底部10的区域中的承载机构库28。如果进行提升操作,可以从承载机构库28补充承载机构,在此期间驱动平台16按照箭头23提升。

根据承载机构7的布置,产生电梯轿厢侧承载机构区段29和对重侧承载机构区段30。电梯轿厢侧承载机构区段29产生电梯轿厢侧承载机构重量fa。对重侧承造装置区段30产生对重侧承载机构重量fg。电梯轿厢侧承载机构重量fa可以被描述为由于电梯轿厢侧承载机构区段29的质量而除了电梯轿厢以外在电梯轿厢5的方向上作用在驱动盘20上的力。相应地,对重侧承载机构重量fg可以被描述为由于对重侧承载机构区段30的质量而除了对重以外在对重6的方向上作用在驱动盘20上的力。

由于在图1a和1b所示的布置中,电梯轿厢5和对重6至少大致处于相同的高度,因此电梯轿厢侧承载机构重量fa和对重侧承载机构重量fg至少近似大小相等,这在图1中通过相同长度的力箭头表示。

图2中所示的情况可以用于比较,其中电梯轿厢5比对重6更靠近驱动平台16。因为此时电梯轿厢侧承载机构区段29比对重侧承载机构区段30短得多,电梯轿厢侧承载机构重量fa也小于对重侧承载机构重量fg。这在图2中通过力箭头fa短于力箭头fg来表示。

在其它配置不变的情况下,可用提升高度15越大,电梯轿厢侧承载机构重量fa与对重侧承载机构重量fg的差异越大。这意味着,如果在建筑物的建造期间并因此在电梯系统的建造期间出现大的可用提升高度15,则电梯轿厢侧承载机构重量fa与对重侧承载机构重量fg之间的补偿特别重要。因为除了通常通过对重6仅可以部分地补偿的与负载相关的力之外,电梯轿厢侧承载机构重量fa与对重侧承载机构重量fg之间的差异作用在驱动盘20上,或者作用在电梯驱动机4上。这种差异通过补偿装置34至少基本上得到补偿。于是,基本上只剩下一个取决于电梯轿厢5的负载并且没有由对重6补偿的力,该力将对驱动盘20施加扭矩。电梯轿厢侧承载机构重量fa与对重侧承载机构重量fg之间的差异至少基本上由补偿装置34补偿,因此在这方面没有额外的扭矩作用在驱动盘20上。

补偿装置34包括柔性补偿牵引机构36,其从电梯轿厢5的下侧经由布置在电梯系统的下部区域中的转向装置35引导至对重6的下侧。在假想的快照中,补偿牵引机构36可以细分为区段37、38、39。区段37、38基本上自由地悬挂在电梯轿厢5或对重6上。区段37中的补偿牵引机构36的质量产生力f1,该力也可以被描述为区段37中的补偿牵引机构36的补偿牵引机构重量f1。相应地,区段38中的补偿牵引机构36的质量产生力f2,该力也可以被描述为区段38中的补偿牵引机构的补偿牵引机构重量f2。

执行补偿装置34的设计,使得承载机构重量fa和补偿牵引机构重量f1之和至少近似等于承载机构重量fg和补偿牵引机构重量f2之和。无论电梯轿厢5或对重6的瞬时位置如何,该等式都成立。也就是说,该等式在电梯轿厢5向上通过行进路径18或向下通过行进路径19的任何时候都是成立的。例如,如果电梯轿厢5沿行进路径19向下行进,则补偿牵引机构重量f1减小的程度等于牵引机构重量fa增加相同的程度,而补偿牵引机构重量f2增加的程度等于牵引机构重量fg减小的程度。在此,补偿牵引机构36的区段37缩短,而补偿牵引机构36的区段38延长。

补偿装置34包括转向装置35,其具有补偿牵引机构环40。补偿牵引机构36的区段39位于补偿牵引机构环40中。在此应当理解,运行中的补偿牵引机构36也通过补偿牵引机构环40,其中在快照中可以分成区段37-39。补偿牵引机构环40布置成使得位于补偿牵引机构环40中的补偿牵引机构36的质量,即补偿牵引机构36的区段39的质量,既不贡献于力f1也不贡献于力f2。在此,补偿牵引机构环40也以这样的方式实现,即尽可能避免与方向相关的力,特别是摩擦力,例如滚动摩擦力。结果,将补偿牵引机构36通过补偿牵引机构环40的引导对力f1、f2的影响保持得尽可能低。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的转向滚轮41、42和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44用于形成补偿牵引机构环40。固定的转向滚轮41、42在此布置在固定的滚轮结构45中,并且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44布置在可移动的滚轮结构49中。可移动的滚轮结构49可通过移位装置46移动。在该实施例中,移位装置46用于在垂直移动方向48上升高和降低可移动的滚轮结构49。为了降低,将可移动的滚轮结构49实施成具有足够大的自重。结果,移位装置46设计为提升器即可,其具有仅仅能加载拉力的传动元件47。例如,传动元件47在此可以配置为缆绳牵引机构的缆绳。移位装置还可以具有能够加载拉力和压力的传动元件,例如螺纹杆。因此,移位装置46可以限制可移动的滚轮结构49在移动方向48上和逆着移动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可移动的滚轮结构49可以沿导轨或者在没有导轨的情况下移动。借助于移位装置46,可以将用于形成补偿牵引机构环40的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44通过可移动的滚轮结构49的移动而一起移动。在此,移位装置46可以特别设计为电动或手动操作的提升器。

此外,移位装置46可以与驱动平台16的提升同步地工作,使得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44的移动在提升操作期间与驱动平台16的提升23同步地进行。

因此,在提升操作之前和/或期间和/或之后(其中驱动平台16被提升),可以进行补偿装置34对通过提升操作增大的电梯系统1的提升高度15的适配。这通过改变补偿牵引机构环40来完成,补偿牵引机构36沿着该补偿牵引机构环40被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在提升操作之前和/或期间,减小两个滚轮结构45、49之间的距离,使得从补偿牵引机构环40中释放执行提升操作所需的量的补偿牵引机构36。在该实施例中,补偿牵引机构36的第一固定点50通过固定装置50.1与电梯轿厢5连接。补偿牵引机构36的第二固定点51通过固定装置51.1与对重6连接。在这种布置中,在提升操作过程中,补偿牵引机构36的区段37、38延长与承载机构区段29、30的总体延长相同的总长度。结果,在电梯系统的每个工作高度,获得电梯轿厢侧和对重侧承载机构与补偿牵引机构的作用的驱动盘上的重力之间的平衡。

在该实施例中,补偿牵引机构36由电梯轿厢5向下引导至转向装置35,这首先对应于补偿牵引机构36的区段37。随后,补偿牵引机构36经由转向装置35的转向滚轮52和补偿牵引机构环40的固定的转向滚轮41引导,然后补偿牵引机构36再从固定的转向滚轮41出发再次向上围绕补偿牵引机构环40的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44引导,并然后再次向下引导至固定的转向滚轮42,该固定的转向滚轮形成补偿牵引机构环40的第二个固定的转向滚轮。固定的转向滚轮41与固定的转向滚轮42之间的补偿牵引机构36的长度总体上大致对应于区段39。从固定的转向滚轮42开始,补偿牵引机构36然后经由转向装置35的转向滚轮53被向上引导到对重6,这对应于区段38。因此,补偿牵引机构36从电梯轿厢5经由补偿牵引机构环40连续地引导至对重6。因此,补偿牵引机构36的区段39基本上形成从电梯轿厢5的下侧经由转向装置35引导到对重的下侧的补偿牵引机构的存储在补偿牵引机构环40中的量。

因此,补偿牵引机构36经由至少一个用于形成补偿牵引机构环40的固定的转向滚轮41、42并经由至少一个用于形成补偿牵引机构环40的可移位的转向滚轮43、44引导,其中将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44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的转向滚轮41、42移动,以改变补偿牵引机构环40,从而改变储存在补偿牵引机构环中的补偿牵引机构的量或长度。这里,在该实施例中,用于形成补偿牵引机构环40的两个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44通过移位装置46移动,以改变补偿牵引机构环40并释放执行提升操作所需量的补偿牵引机构36。在一个变化的配置中,也可以提供另一数量的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44。相应地,可以提供另一数量的固定的转向滚轮41、42。

在所示的补偿牵引机构36的引导中,补偿牵引机构环40布置在电梯竖井2中,电梯系统1的电梯轿厢5位于所述电梯竖井中。因此,补偿牵引机构环40位于对应于电梯系统1的电梯竖井2中。

在最后的提升操作之后(其中将驱动平台16提升到其终点位置并且可用的提升高度15因此等于最终高度15),可以进行电梯系统1的部分改造。在此,特别是可以移除用于形成补偿牵引机构环40的元件41至49。特别地,可以移除固定的转向滚轮41、42,具有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44的可移动的滚轮结构49,移位装置46以及在该实施例中可加载拉力的传动元件47。在此,固定的转向滚轮41、42可以拆卸或也可以按相应改变的布置继续使用,以引导补偿牵引机构36。因此,可以重新使用元件41至47中的至少一些。由此可以简化补偿牵引机构36的引导,使得此后存在较少的转向点,补偿牵引机构围绕所述转向点被引导。通过在最后一次提升操作之后进行的电梯系统1的补偿装置34的改造,以这种方式产生没有补偿牵引机构环40的补偿装置34。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的电梯系统1。在此,在图2中示出了这样一种情况:其中与图1相比,电梯轿厢5在电梯竖井2中位于更上方,而对重6在电梯竖井2中位于更下方。结果,承载机构7的对重侧承载机构区段30现在比电梯轿厢侧承载机构区段29更长。因此,对重侧承载机构重量fg大于电梯轿箱侧承载机构重量fa。

在该实施例中,补偿装置34部分地布置在电梯竖井2的外部。在此,补偿装置34的一部分55位于电梯竖井2中,而补偿牵引机构环40位于电梯竖井2的外部。该实施例中补偿牵引机构环40所处的空间在该实施例中是另一个电梯竖井54,其优选地尚未用于电梯系统。例如,在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中,可以规划包括电梯系统1在内的若干电梯系统组成的结构。例如,在建筑物的施工阶段期间,仅电梯系统1可以实现为随着建筑物高度增加而成长的电梯系统1。另外的电梯系统,其中一个设置在另一个电梯竖井54中,将仅在建筑物完工之后才建造。于是,另外的电梯竖井54可以有利地用于接纳补偿牵引机构环40。这具有的优点是,不必考虑电梯系统1的电梯竖井2中的补偿牵引机构环40的空间要求。此外,这还可以简化移位装置46的安置,该移位装置例如设计为提升器。

在该实施例中,补偿牵引机构环40的固定的转向滚轮41、42在电梯竖井2中布置在底部10上。此外,转向滚轮56、57布置在另一电梯竖井54的底部10上。在固定的转向滚轮41、42与转向滚轮56、57之间,释放电梯竖井2的竖井壁8中的通道75。补偿牵引机构环40还具有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可通过移位装置46与可移动的滚轮结构49一起移动,其中移位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被设计为缆绳提升器。

在该实施例中,补偿牵引机构36部分地穿过电梯竖井2并且部分地穿过另一个电梯竖井54,电梯竖井2属于随着不断增长的建筑物高度共同生长的电梯系统1。在此,补偿牵引机构36的第一固定点58通过固定装置58.1固定在电梯竖井2的底部10上。补偿牵引机构36从其第一固定点58出发,通过电梯竖井2竖直向上延伸到电梯轿厢5,并且在那里围绕固定在电梯轿厢5上的转向滚轮60。从转向滚轮60出发,补偿牵引机构36再次竖直向下延伸并经由转向滚轮56延伸至安装在另一电梯竖井54中的固定的滚轮结构45的固定的转向滚轮41。随后,补偿牵引机构36从固定的转向滚轮41出发竖直向上延伸并围绕可移动的滚轮结构49的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随后,补偿牵引机构36再次竖直向下延伸到固定的滚轮结构45的固定的转向滚轮42,然后延伸到电梯竖井2底部10处的转向滚轮57,该转向滚轮57使补偿牵引机构36转向,使其竖直向上延伸到安置在对重6上的转向滚轮61。补偿牵引机构36围绕该转向滚轮61,然后向下延伸到其第二固定点59,在该第二固定点补偿牵引机构36借助于固定装置59.1固定在底部10上。

在补偿牵引机构36的这种布置中,补偿牵引机构36的在电梯轿厢侧用于平衡牵引机构重量的区段37既在其第一固定点58和电梯轿厢5上的转向滚轮60之间包括补偿牵引机构36,也在转向滚轮60与转向滚轮56之间包括补偿牵引机构36。对应于区段37中的补偿牵引机构36的质量,产生加载于电梯轿厢5的补偿牵引机构重量f1。与此类似,补偿牵引机构36的在对重侧用于平衡牵引机构重量的区段38既在对重上的转向滚轮61与转向滚轮57之间包括补偿牵引机构36也在转向滚轮61与补偿牵引机构36的第二固定点59之间包括补偿牵引机构36。因此,在图2中所示的电梯系统中,需要相对于其每单位长度的质量调适补偿牵引机构36。在这种情况下,补偿牵引机构36必须具有承载机构7的每单位长度质量的一半。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补偿牵引机构36可以围绕与电梯轿厢5连接的转向滚轮60引导。此外,在该配置中,补偿牵引机构36可以围绕与对重6连接的转向滚轮61引导。

当沿箭头23指示的方向提升驱动平台16时(在该提升过程中将从承载机构库28补充所需长度的承载机构7),具有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的可移动的滚轮结构49必须通过移位装置46下降,以从补偿牵引机构环40中释放所需的补偿牵引机构36的量或长度。然而,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的下降不一定需要与驱动平台的提升同步进行,而是可以在提升驱动平台16的提升之前和/或期间和/或之后执行。此外,补偿牵引机构36的张紧也可以通过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沿相反方向移动来进行,使得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与固定的转向滚轮41、42之间的距离增大。例如,在提升操作之前,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可以在移动方向48上下降一段路程,它足以释放提升操作所需的补偿牵引机构36的量加上一定的余量。然后,可以执行驱动平台16的提升操作。在提升操作之后,通过将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在相反方向上移动,可以再次补偿一定的余量。结果,补偿牵引机构36被张紧。这种操作也可以在其他实施方案或改变的配置中以相应的方式执行。

图3示出了图1中用附图标记35表示的转向装置的另一实施方案。在该实施方案中,补偿牵引机构环40设置有多次穿入。多次穿入在这里涉及补偿牵引机构36的区段39,它代表补偿牵引机构36的储存量。除了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44之外,在可移动的滚轮结构49上还布置有其他可移动的转向滚轮67至69。此外,除了固定的转向滚轮41、42之外,固定的滚轮结构45的另外的固定的转向滚轮63至66布置在底部10上。以这种方式,补偿牵引机构环40可以用在例如参考图1描述的电梯系统1中。通过一定的调适,具有图3中所示的多次穿入的补偿牵引机构环40也可以用在参考图2描述的电梯系统1中。

在参照图3描述的实施方案中,属于可移动的滚轮结构49的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44、67、68、69的移动共同进行。然而,也可以考虑的变化是其中多次穿入的一个或多个转向滚轮43、44、67至69可彼此分开地移动。

图4以示意性的立体视图示出了转向装置35的另一实施方案,其具有补偿牵引机构环40,该补偿牵引机构环在其作用上对应于图1中用附图标记35表示的转向装置。在该实施方案中,固定的转向滚轮41、42、70、71布置在底部10上的固定的滚轮结构45中。此外,在示意性示出的可移动的滚轮结构49中布置有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44、72、73。固定的转向滚轮和可移动的转向滚轮都实施成可彼此独立旋转的盘,其具有用于补偿牵引机构36的引导槽。补偿牵引机构36从固定的转向滚轮41出发首先延伸到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然后,从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出发,补偿牵引机构36在经由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4并随后向下延伸到底部10处的固定的滚轮结构45的固定的转向滚轮71。从固定的转向滚轮71出发,补偿牵引机构36再延伸到固定的转向滚轮70,随后向上延伸到可移动的转向滚轮72。随后,补偿牵引机构36经由可移动的转向滚轮73并再次向下延伸到底部10上的固定的转向滚轮42。这样,描述了补偿牵引机构36在补偿牵引机构环40的区域中的走向。在该缆绳走向中,产生补偿牵引机构36沿着补偿牵引机构环40的额外的一匝。以相应的方式,也可以实现多个额外的匝,即所谓的多次穿入。额外的匝实现了在相当的尺寸的情况下储存更大长度的补偿牵引机构36,使得在沿移动方向48进行可移动的滚轮组件49的下降的情况下在一定的路径上从补偿牵引机构环40中释放一定量的补偿牵引机构36,其长度相当于所述路径的多倍。

在参考图4描述的电梯系统1的情况下,可以有利地使用参考图4描述的补偿牵引机构环40的配置。在一种相应的修改中,参考图4描述的补偿牵引机构环40也可以用在参考图2描述的电梯系统1中。

因此,描述了这样的可能性:其中补偿牵引机构环40的转向滚轮之间的距离至少基本上沿竖直方向46可改变,如参考图1至图4所述。然而应该理解的是,在相应修改的配置中,该改变的方向的不同取向以及因此至少一个可移动的转向滚轮的移动方向48在空间中的不同取向是可行的。特别地,移动方向48也可以至少基本上水平地取向,如下面参考图5示例性所述。

此外,已经描述了补偿牵引机构环40可以布置在电梯竖井2和/或另一个空间中,特别是另一个电梯竖井54中。特别是布置在电梯竖井2和/或另一电梯竖井54中的情况下,如果考虑竖直延伸的电梯竖井的常规,则沿竖直移动方向48的移动是特别有利的。

图5示出了在图2中用附图标记35表示的转向装置35的另一实施方案,其具有水平布置的补偿牵引机构环40。转向装置35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安装在未对应于建筑物的电梯竖井2的空间80中。空间80可以是例如用于停放机动车辆的车库。当实现图5所示的布置时,省略了根据图2的实施方案中所需的转向滚轮56、57。补偿牵引机构36的区段39、即补偿牵引机构环4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至少近似水平地延伸通过空间56,其中它在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上转向。在可移动的滚轮结构49上安装的可移动的至少一个转向滚轮43可借助于示意性示出的移位装置46移动。在此,移位装置46可以布置在底部10上。位移装置46借助于传动元件47(其可以是可施加拉力的缆绳)实现了可移动的滚轮结构49沿移动方向48的移动。借助于位移装置46也可以在补偿牵引机构36中引起一定的夹紧力,它在工作中得以维持。当提升驱动平台16时,可以相应地减小该夹紧力。然而,在一个改变的配置中,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也可以在提升操作之前已被释放并且在移动方向48上移动。在此,可移动的转向滚轮43也可以相对于底部10适当地支撑,例如通过滚轮架81。

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案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