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筒及其传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94111发布日期:2018-12-08 05:5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辊筒及其传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辊筒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辊筒及其传输设备,且辊筒与输送带配合时,能够从输送带上直接观测出辊筒表面的磨损情况。

背景技术

辊筒(guntong),又称辊筒,广泛应用于如圆网印花机、数码打印机,矿山输送设备,造纸、包装机械等各类传动输送系统和分拣输送设备中。

其中,辊筒用于与输送带配合,并利用辊筒的旋转来带动输送带进行移动,以此实现对置于输送带上的物件的移送。可以理解,辊筒在长时间使用过后,辊筒的筒体表面会发生磨损,而目前,现有技术的辊筒其筒体表面的磨损情况并不能直接观测出来,只能通过将辊筒拆卸下来,然后用敲击的方式来敲打辊筒的筒体表面,并利用敲击后所产生的不同声音来判断辊筒上筒体的表面的磨损情况。

上述对辊筒的筒体表面的磨损情况的判断,需要将输送设备停止,并将辊筒取出来来判断,且判断的是需要依靠判断者的经验来实现,其不仅操作麻烦,并影响企业对输送设备的正常使用;而且判断结果受判断者的主观意识的影响,其对辊筒的筒体表面磨损的判断的准确性较差,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辊筒及其传输设备。

具体地:一种辊筒,包括筒体,设于所述筒体两端且用于支撑筒体的端盖,以及贯穿两个端盖设置的棍轴;所述筒体在设于两个端盖之间的部分的内端面上开设有多个凹槽,且每个凹槽的深度各不相同;所述棍轴上设置有多个支撑组件,多个所述支撑组件与多个所述凹槽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每个支撑组件在远离所述棍轴的一端部分伸入至对应的凹槽内,并与该凹槽的槽底抵接配合,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凹槽部分向外伸出。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辊轴上的支撑杆,顶杆和弹簧,所述支撑杆在远离所述棍轴的一端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部分伸入至所述顶杆内;所述弹簧套接在所述滑杆上,并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顶杆抵止配合,用于驱动所述顶杆顶压在与该支撑组件对应设置的凹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顶杆上设置有限位挡板,用于对所述顶杆伸出对应的凹槽的部分进行限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挡板垂直地固定在所述顶杆上,并相对于所述顶杆中心对称。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挡板面向所述筒体的一侧端面设置为圆弧状,且所述限位挡板的圆弧状端面能够贴合在所述筒体的内端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杆以焊接的方式垂直地固定在所述棍轴上。

所述筒体的内端面上设置有4个凹槽,4个所述凹槽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端面的4个位置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4个所述凹槽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本发明还请求包括一种传输设备,包括两个辊筒,及设于两个辊筒上且用于包裹两个辊筒的传输带,其中每个辊筒为上述任一所述的辊筒。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辊筒及其传输设备,通过辊筒合理的结构设置,使得该辊筒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支撑组件部分伸出筒体来直观判断辊筒表面的磨损情况,相比现有技术,实现了对辊筒表面磨损的直观判断,便于了对辊筒的磨损情况的判断,且对辊筒表面的磨损的判断不影响辊筒的正常使用,以此确保了应用该辊筒的传输设备的正常使用,而且对辊筒的筒体表面的磨损情况的判断准确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辊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辊筒的剖视图。

其中,10、筒体;11、凹槽;20、端盖;30、棍轴;31、支撑组件;100、辊筒;200、传输带;311、支撑杆;312、顶杆;313、弹簧;314、滑杆;315、限位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请求保护的传输设备,包括两个辊筒100,及设于两个辊筒100上且用于包裹两个辊筒100的传输带200。

可以理解,所述传输设备在使用时,可以将待移送的物件放置在传输带200上,然后用两个辊筒100的旋转来带动传输带200进行循环移动,进而实现对置于该传输带200上的待移送物件的移送。

请一并参阅图2、图3,所述辊筒100包括筒体10,设于所述筒体10两端且用于支撑筒体10的端盖20,以及贯穿两个端盖20设置的棍轴30。所述棍轴30与两个端盖20分别连接固定,而筒体10具体由设于该筒体10两端的端盖20进行支撑。

所述筒体10在设于两个端盖20之间的部分的内端面上开设有多个凹槽11,且每个凹槽11的深度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所述筒体10上对应凹槽11的部分筒壁厚度各不相同。

可以理解,所述筒体10内端面的不同位置上分别设置凹槽11,且一个凹槽11对应一个对筒体10的外端面磨损情况进行判断的点,以此实现对该辊筒100整体磨损情况的判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0的内端面上设置有4个凹槽11,且4个凹槽11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筒体10内端面的4个位置处,以对筒体10上4个位置处分别进行磨损情况的判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筒体10上凹槽11的个数及位置可以根据使用的需求具体设置,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4个凹槽11。

进一步地,4个所述凹槽11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以便于人们对该筒体10的磨损情况的判断。

所述棍轴30上设置有多个支撑组件31,且多个所述支撑组件31与多个所述凹槽11一一对应设置,且其中每个支撑组件31在远离所述棍轴30的一端部分伸入至对应的凹槽11内,并与该凹槽11的槽底抵接配合,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凹槽11部分向外伸出。也就是说,人们在判断辊筒100的磨损情况时,在筒体10整体壁厚,以及筒体10上凹槽11对应深度已知的基础上,支撑组件31对应伸出筒体10上凹槽11意味着该凹槽11所对应的筒体10壁厚的部分已被磨损掉,进而可以判断出筒体10的磨损厚度,而制成组件31伸出对应凹槽11则可以通过人眼直观的看到。其中所述支撑杆311以焊接的方式垂直地固定在所述棍轴30上。

具体地,所述支撑组件31包括固定在所述辊轴30上的支撑杆311,顶杆312和弹簧313,所述支撑杆311在远离所述棍轴30的一端固定有滑杆314,所述滑杆314部分伸入至所述顶杆312内;所述弹簧313套接在所述滑杆314上,并与所述支撑杆311和所述顶杆312抵止配合,用于驱动所述顶杆311顶压在与该支撑组件31对应设置的凹槽11内。

可以理解,所述弹簧313以预压缩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顶杆312与支撑杆311之间,当筒体10上对应凹槽11的壁厚被磨损掉后,弹簧313即可推动顶杆312伸出筒体10上对应凹槽11的部位,以此被人们所观测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31还包括限位挡板315,用于对所述顶杆312伸出对应的凹槽11的部分进行限位,以此确保顶杆312始终被限位在筒体11内,以防顶杆312掉出而影响人们对筒体10外端面磨损情况的判断。

其中,所述限位挡板315垂直地固定在所述顶杆312上,并相对于所述顶杆312中心对称。且所述限位挡板315面向所述筒体10的一侧端面设置为圆弧状,且所述限位挡板315的圆弧状端面能够贴合在所述筒体10的内端面上。

可以理解,传输带200包裹辊筒100的部分能够对辊筒100上筒体10的外端面进行挤压,能够推顶伸出凹槽11的顶杆312的部分压缩弹簧313并进入至筒体10内;而传送带200未包裹辊筒100的部分,其顶杆312就会在弹簧313的驱动下从筒体10的凹槽11伸出。而传输带200包裹辊筒100时,不同位置的传输带200与辊筒100接触时,传输带200对辊筒100的筒体10的推顶力是不同的,这样随着辊筒100的旋转,伸出辊筒100上筒体10的部分对传输带200进行一伸一缩,这样人们在判断辊筒100的磨损情况时,可以直观地从辊筒100凸起传输带200的数量,来得到有几个支撑组件31伸出了该辊筒100的筒体10,然后再利用凹槽11在筒体10上开设有的深度与筒体10的壁度,来间接判断该辊筒100被磨损的厚度。

综上,本发明所提供的辊筒,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使得该辊筒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支撑组件部分伸出筒体来直观判断辊筒表面的磨损情况,相比现有技术,实现了对辊筒表面磨损的直观判断,便于了对辊筒的磨损情况的判断,且对辊筒表面的磨损的判断不影响辊筒的正常使用,以此确保了应用该辊筒的传输设备的正常使用,而且对辊筒的筒体表面的磨损情况的判断准确性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