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报警装置及包括其的封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0828发布日期:2018-09-01 02:58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真空报警装置及包括其的封口机。



背景技术:

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对水分比较敏感,因此对湿度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在确保生产环境湿度符合标准外,在封口操作的同时有一步抽真空操作,目的是为了去除铝罐内空气携带的水分。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存在遗忘开启封口机的抽真空装置的可能,导致未去除铝罐内空气携带的水分,存在质量隐患。现有技术中尝试过将封口机的开关与抽真空装置的开关设置在同一位置,但是采用这种结构设置仍然会发生操作人员忘记开启抽真空装置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操作封口机时操作人员经常忘记开启抽真空装置的缺陷,提供一种真空报警装置及包括其的封口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真空报警装置,用于检测真空管路中是否达到预设的负压值,其特点在于,所述真空报警装置包括:

压力开关,所述压力开关设有用于与真空管路连通的接气口,所述接气口内的负压未达到预设的负压值时,所述压力开关接通;和

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压力开关电连接,并且在所述压力开关接通时发出警报。

压力开关与真空管路连通,通常情况下,要保证真空管路中一直有负压,若真空管路中有负压,那么在压力开关中也会有负压,只要负压维持在一定的设定值范围,压力开关就一直呈断开状态,只要真空管路中的负压一下降并且降低到原有的设定值范围以下,那么就会引起压力开关内的电路变化,压力开关就会接通。

较佳地,所述压力开关还包括开关本体、活塞件和阻挡部,所述开关本体的内部和所述接气口连通,所述活塞件设于所述开关本体内部并与所述开关本体的内壁滑动密封,所述阻挡部设于所述开关本体的内壁上,在所述接气口内的负压未达到预设的负压值时,所述活塞件与所述阻挡部接触,从而接通所述压力开关。

根据开关本体内气压的变化,活塞件能够相应地在开关本体内滑动,活塞件滑动到一定的程度时会和阻挡部接触,从而接通压力开关。

较佳地,所述压力开关还包括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一接线端设于所述活塞件,所述第二接线端设于所述阻挡部,所述活塞件与所述阻挡部接触,从而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互相接触的部位均采用导电材质。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将压力开关与其他电子器件电连接。活塞件与阻挡部的接触就意味着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的连通。

较佳地,所述活塞件将所述开关本体的内部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与所述接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腔用于与大气连通。活塞件能够滑动,同时活塞件的一侧是大气压力,一侧是真空管路中的压力,这样当真空管路中的压力发生变化时,活塞件的运动状态和位置都会发生相应地变化,从而引起压力开关的电路的变化,进而触发报警器。

较佳地,所述压力开关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对所述活塞件施加朝向所述阻挡部的力。弹性件对活塞件施加朝向阻挡部的力,来自真空管路的负压对活塞件施加背离阻挡部的力。在真空管路中负压足够的情况下,活塞件受到的负压的力大于弹性件作用在活塞件上的力,因而活塞件离开阻挡部,从而保持压力开关的断开。一旦真空管路中负压消失或者负压下降到设定值以下,活塞件由于弹性件的作用会与阻挡部接触,从而接通压力开关,引发报警器报警。

较佳地,所述真空报警装置还包括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用于连通截断的真空管路和所述接气口。通过三通接头,能够实现方便地将压力开关和真空管路连通,并且能够有很好的密封性,防止压力开关和真空管路的连接处漏气。

较佳地,所述报警器为声光报警器。声光报警器在接通的时候,能够同时发出闪光警报和蜂鸣警报,从而以更多的方式提醒操作人员检查真空管路中是否有足够的负压。

一种封口机,其特点在于,所述封口机包括如上述的真空报警装置,所述封口机还包括封口装置和抽真空装置,所述封口装置和所述抽真空装置通过所述真空管路连接。由于设置了真空报警装置,在封口装置工作的时候,如果抽真空装置已经开启,则没有任何警报,封口装置正常工作。如果抽真空装置没有开启,或者真空管路中的负压不足以达到设定值,则真空报警装置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检查抽真空装置是否开启或者是否有漏气现象。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报警装置及包括其的封口机结构简单,能够及时提醒操作人员打开抽真空装置,从而保证了包装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真空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压力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封口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压力开关 1

接气口 11

开关本体 12

第一腔 121

第二腔 122

活塞件 13

阻挡部 14

弹性件 15

报警器 2

真空管路 3

三通接头 4

封口装置 5

抽真空装置 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真空报警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用于检测真空管路中是否达到预设的负压值,如图1所示,真空报警装置包括压力开关1和报警器2,压力开关1设有用于与真空管路3连通的接气口11,接气口11内的负压未达到预设的负压值时,压力开关1接通,报警器2与压力开关1电连接,并且在压力开关1接通时发出警报。

压力开关1与真空管路3连通,通常情况下,要保证真空管路3中一直有负压,若真空管路3中有负压,那么在压力开关1中也会有负压,只要负压维持在一定的设定值范围,压力开关1就一直呈断开状态,只要真空管路3中的负压一下降并且降低到原有的设定值范围以下,那么就会引起压力开关1内的电路变化,压力开关1就会接通。由于压力开关1和报警器2电连接,只要压力开关1接通,报警器2立刻报警,这时候工作人员就会知道真空管路3中负压不足,就会检查故障,重新使真空管路3中的负压达到设定值范围。

如图2所示,压力开关1还包括开关本体12、活塞件13和阻挡部14,开关本体12的内部和接气口11连通,活塞件13设于开关本体12内部并与开关本体12的内壁滑动密封,阻挡部14设于开关本体12的内壁上,在接气口11内的负压未达到预设的负压值时,活塞件与阻挡部14接触,从而接通压力开关1。根据开关本体12内气压的变化,活塞件13能够相应地在开关本体12内滑动,活塞件13滑动到一定的程度时会和阻挡部14接触,从而接通压力开关1。例如可以将开关本体12竖直放置,阻挡部14位于活塞件13的下方,活塞件13上方的空间与真空管路3连通,活塞件13下方的空间与大气连通。当真空管路3中的负压大于设定值时,活塞件13受到向上的吸力大于活塞件13自身的重力,此时活塞件13抵靠在开关本体12的上端,一旦真空管路3中的负压小于设定值,那么活塞件13由于重力的作用,自然下落,落到阻挡部14上与阻挡部14接触,从而接通压力开关1。

压力开关1还包括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第一接线端设于活塞件13,第二接线端设于阻挡部14,活塞件与阻挡部接触,从而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电连接。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将压力开关1与其他电子器件电连接。活塞件13与阻挡部14的接触就意味着电路接通。

活塞件13将开关本体12的内部分隔为第一腔121和第二腔122,第一腔121与接气口11连通,第二腔122用于与大气连通。活塞件13能够滑动,同时活塞件13的一侧是大气压力,一侧是真空管路3中的压力,这样当真空管路3中的压力发生变化时,活塞件13的运动状态和位置都会发生相应地变化,从而引起压力开关1的电路的变化,进而触发报警器2。

如图2所示,压力开关1还包括弹性件15,弹性件15对活塞件13施加朝向阻挡部14的力。弹性件15对活塞件13施加朝向阻挡部14的力,来自真空管路3的负压对活塞件13施加背离阻挡部14的力。在真空管路3中负压足够的情况下,活塞件13受到的负压的力大于弹性件15作用在活塞件13上的力,因而活塞件13离开阻挡部14,从而保持压力开关1的断开。一旦真空管路3中负压消失或者负压下降到设定值以下,活塞件13由于弹性件15的作用会与阻挡部14接触,从而接通压力开关1,引发报警器2报警。报警器2为声光报警器2。声光报警器2在接通的时候,能够同时发出闪光警报和蜂鸣警报,从而以更多的方式提醒操作人员检查真空管路3中是否有足够的负压。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5为弹簧,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真空报警装置还包括三通接头4,三通接头4用于连通截断的真空管路3和接气口11。通过三通接头4,能够实现方便地将压力开关1和真空管路3连通,并且能够有很好的密封性,防止压力开关1和真空管路3的连接处漏气。

本实施例的封口机,如图3所示,封口机包括如上述的真空报警装置,封口机还包括封口装置5和抽真空装置6,封口装置5和抽真空装置6通过真空管路3连接。封口装置5在工作时,并且抽真空装置6未开启时,真空报警装置发出警报。由于设置了真空报警装置,在封口装置5工作的时候,如果抽真空装置6已经开启,则没有任何警报,封口装置5正常工作。如果抽真空装置6没有开启,或者真空管路3中的负压不足以达到设定值,则真空报警装置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检查抽真空装置6是否开启或者是否有漏气现象。

本实施例的真空报警装置及包括其的封口机结构简单,能够及时提醒操作人员打开抽真空装置,从而保证了包装产品的质量。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