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管线的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8549发布日期:2019-01-08 21:5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管线的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管线的生产设备,尤其是指一种制管线的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方管生产线上,首先利用裁切机构将整卷管线裁切成定长的方管,然后方管通过传动链条运送至打包处统一进行打包;当方管逐一在传动链条上运送至打包处,就需要在打包处将方管堆垛成捆而后将整捆方管打包在一起,操作非常不方便,而且浪费人力和时间;若整捆方管在传动链条上运送至打包处,由于链条移动的惯性会使整捆方管散掉,也需要在打包处整理方管成捆后打包在一起,浪费人力和时间。而且现有焊管生产线厂家在制造时并未考虑到焊接接头管的处理,而实际用户生产过程中却要必须面对问题。所谓接头管是由于生产线是连续生产,而钢带是一卷卷的(每卷都有固定长度),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前后2卷用焊接连起来,而这一部分成形后的焊管很多用户是不接受的;那就需要把这部分焊管挑出来,而靠人挑选工作量很大。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方管的整齐下料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管线的下料装置,可将整捆方管整齐运送至打包处,避免整捆堆垛的方管在链条运送过程中散开,方便后期将整捆的方管打包移动,操作方便且节省人工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制管线的下料装置,用于对裁切完成的方管进行下料,所述下料装置包括有机台及设置于机台上的传动机构、运动小车及支撑座;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至少两平行设置的前传动链条、至少两平行设置的后传动链条以及驱动前、后传动链条运动的链条驱动机构,所述前传动链条的前端承接裁切完成的方管,所述后传动链条的末端为方管打包处;所述运动小车位于两后传动链条之间,且运动小车具有可于机台上沿后传动链条长度方向滑动的底座、设置于底座上方且靠近前传动链条的前挡部和远离前传动链条的后挡部;所述前挡部的顶端活动依靠所述前传动链条的末端且与前传动链条的齐平,所述后挡部的高度高于所述前挡部的高度;每一后传动链条的侧边设置一所述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具有一端可活动依靠前传动链条的末端且用于支撑方管的支撑部及升降支撑部的升降气缸;所述支撑部上升至最高位置时,所述支撑部与前传动链条齐高,所述支撑部下降至最低位置时,所述支撑部低于后传动链条。

所述后传动链条的顶面高度高于所述运动小车的底座的顶面高度。

所述后挡部的高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前挡部的高度的2倍。

所述前挡部为两设置于底座靠近前传动链条一侧的两端的第一立柱,所述后挡部为两设置于底座远离前传动链条一侧的两端的第二立柱。

所述前传动链条的侧边平行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与前传动链条平行且部分重合设置,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与支撑部平行且部分重合设置。

所述前传动链条的侧边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具有可支撑杆上方管的推臂及驱动推臂上下升降或前后横向移动的驱动气缸。

所述支撑部转动枢接有一挡块及驱动挡块转动的第一气缸,所述挡块具有可与后挡部并排设置的挡板和与第一气缸一端连接的连接板,所述挡板和连接板的连接处与支撑部枢接。

所述运动小车的底座对称安装有行走轮及驱动运动小车行走的小车驱动机构,所述机台上设置有两供行走轮滑动的导轨。

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有安装于前传动链条的前端且将裁切完成的方管翻转至前传动链条上的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设置于机台上的转轴、间隔设置于转轴上的轴承座、设置于轴承座上的翻转臂及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机构及控制驱动机构驱动转轴正向或反向转动的控制器;所述翻转臂末端向外延伸且末端成型有钩部,所述翻转臂转动时经过方管下方且带动方管转动。

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有位于所述前传动链条的侧边且可阻挡方管于前传动链条上移动的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具有转动枢接于机台上的挡臂和驱动挡臂升降的第二气缸,所述挡臂和所述第二气缸之间夹角大于90°小于180°,所述挡臂和所述前传动链条之间夹角小于90°。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下料装置在工作时,首先当裁切完成的方管运送至前传动链条的前端,并由前传动链条运送至前传动链条末端,然后堆垛在支撑座的支撑部上并由后挡部阻挡方管前进,所述支撑部堆垛一排方管后就下降一个方管高度,再往上堆垛另一排方管,依次整排堆垛成整捆方管;之后下降支撑部低于后传动链条,整捆方管支撑于后传动链条上,且在所述支撑部下降过程中可将方管限制于前挡部和后挡部之间;最终所述后传动链条传动带动整捆方管和运动小车一起移动至打包处,可将整捆方管打包并由吊车吊离运动小车至存放处;本实用新型下料装置可将整捆方管整齐运送至打包处,避免整捆堆垛的方管在链条运送过程中散开,方便后期将整捆的方管打包移动,操作方便且节省人工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料装置工作过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料装置工作过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料装置工作过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料装置工作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料装置工作过程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下料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方管10 传动机构1

运动小车2 支撑座3

前传动链条11 后传动链条12

底座21 前挡部22

后挡部23 支撑部31

升降气缸32 第一立柱221

第二立柱231 支撑杆13

推动机构14 推臂141

驱动气缸142 挡块33

第一气缸34 挡板331

连接板332 行走轮211

导轨212 翻转机构4

转轴41 轴承座42

翻转臂43 阻挡机构44

挡臂441 第二气缸4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制管线的下料装置,用于对裁切完成的方管10进行下料,所述下料装置包括有机台及设置于机台上的传动机构1、运动小车2及支撑座3;

所述传动机构1包括有至少两平行设置的前传动链条11、至少两平行设置的后传动链条12以及驱动前、后传动链条11、12运动的链条驱动机构,所述前传动链条11的前端承接裁切完成的方管10,所述后传动链条12的末端为方管10打包处;所述运动小车2位于两后传动链条12之间,且运动小车2具有可于机台上沿后传动链条12长度方向滑动的底座21、设置于底座21上方且靠近前传动链条11的前挡部22和远离前传动链条11的后挡部23;所述前挡部22的顶端活动依靠所述前传动链条11的末端且与前传动链条11的齐平,所述后挡部23的高度高于所述前挡部22的高度;每一后传动链条12的侧边设置一所述支撑座3,所述支撑座3具有一端可活动依靠前传动链条11的末端且用于支撑方管10的支撑部31及升降支撑部31的升降气缸32;所述支撑部31上升至最高位置时,所述支撑部31与前传动链条11齐高,所述方管10支撑于支撑部31上;所述支撑部31下降至最低位置时,所述支撑部31低于后传动链条12,所述方管10支撑于后传动链条12上。

本实用新型下料装置在工作时,首先当裁切完成的方管10运送至前传动链条11的前端,并由前传动链条11运送至前传动链条11末端,然后堆垛在支撑座3的支撑部31上并由后挡部23阻挡方管10前进,所述支撑部31堆垛一排方管10后就下降一个方管10高度,再往上堆垛另一排方管10,依次整排堆垛成整捆方管10;之后下降支撑部31低于后传动链条12,整捆方管10支撑于后传动链条12上,且在所述支撑部31下降过程中可将方管10限制于前挡部22和后挡部23之间;最终所述后传动链条12传动带动整捆方管10和运动小车2一起移动至打包处,可将整捆方管10打包并由吊车吊离运动小车2至存放处;本实用新型下料装置可将整捆方管10整齐运送至打包处,避免整捆堆垛的方管10在链条运送过程中散开,方便后期将整捆的方管打包移动,操作方便且节省人工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后传动链条12的顶面高度高于所述运动小车2的底座21的顶面高度;当方管10支撑于后传动链条12上时,所述方管10的最下面与底座21的顶面之间存在间隙,方便吊车的吊挂绳穿过间隙,将整捆方管10吊走,方便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后挡部23的高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前挡部22的高度的2倍;避免堆垛过高的整捆方管10时,上面的方管10没有遮挡住散落在传动链条上,不仅不方便打包而且造成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前挡部22为两设置于底座21靠近前传动链条11一侧的两端的第一立柱221,所述后挡部23为两设置于底座21远离前传动链条11一侧的两端的第二立柱231;可更好地限制方管10位于运动小车内,且可整齐平行地在后传动链条12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前传动链条11的侧边平行设置有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一端与前传动链条11平行且部分重合设置,所述支撑杆13另一端与支撑部31平行且部分重合设置;当方管10在前传动链条11上要进入支撑部31时,所述支撑杆13可分散部分方管的重量,使方管10顺利进入支撑部31,且支撑杆13分别于前传动链条11和支撑部31部分重合设置,可避免方管10掉落在前传动链条11和支撑部31之间,影响生产线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前传动链条11的侧边设置有推动机构14,所述推动机构14具有可支撑杆13上方管10的推臂141及驱动推臂141上下升降或前后横向移动的驱动气缸142;所述推动机构14利用推臂141将位于支撑杆13上的方管10推至支撑部31上,可避免方管10滞留在支撑杆13上。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支撑部31转动枢接有一挡块33及驱动挡块33转动的第一气缸34,所述挡块33具有可与后挡部23并排设置的挡板331和与第一气缸34一端连接的连接板332,所述挡板331和连接板332的连接处与支撑部31枢接;所述挡块33可进一步阻挡方管10于挡块33前并位于前挡部22和后挡部23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运动小车2的底座21对称安装有行走轮211及驱动运动小车2行走的小车驱动机构,所述机台上设置有两供行走轮211滑动的导轨212;方便运动小车2在机台上行走。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有安装于前传动链条11的前端且将裁切完成的方管10翻转至前传动链条11上的翻转机构4,所述翻转机构4包括设置于机台上的转轴41、间隔设置于转轴41上的轴承座42、设置于轴承座42上的翻转臂43及驱动转轴41转动的驱动机构、控制驱动机构驱动转轴41正向或反向转动的控制器;所述翻转臂43末端向外延伸且末端成型有钩部431,所述翻转臂43转动时经过方管10下方且带动方管10转动;当需要翻转是无接头的正常方管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转轴41正向转动,所述翻转臂43翻转带动正常方管翻转至前传动链条11上;当需要翻转的是有接头的接头方管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转轴41反向转动,所述翻转臂43翻转带动接头方管翻转至另一侧上远离前传动链条11,可机械筛选正常方管和接头方管,节省人工筛选和搬运方管,节省人力和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翻转机构4还包括有位于所述前传动链条11的侧边且可阻挡方管10于前传动链条11上移动的阻挡机构44;所述阻挡机构44具有转动枢接于机台上的挡臂441和驱动挡臂441升降的第二气缸442,所述挡臂441和所述第二气缸442之间夹角大于90°小于180°,所述挡臂441和所述前传动链条11之间夹角小于90°;所述翻转机构4可逐一将方管10翻转至前传动链条11上,所述阻挡机构44可将这些方管10堆积在前传动链条上排列成一排方管10时,在统一利用前传动链条11运送到支撑部31上,也可利用推动机构14将整排方管10推至支撑部31上,方便后面堆垛方管10成整捆,方便打包工作。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