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供热管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6246发布日期:2019-01-15 22:5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供热管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工程,具体为一种用于供热管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供热管道就是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由城市集中供热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热量的供热介质,供热管道在运输的过程中要注意许多的事项,如管材在运输及卸装过程中要轻放,避免撞击抛掷、摔、拖等;管材在运输的过程中,管与管之间需留有一定的间隙,层与层之间需用垫木隔开,并且放置高度不得超过2米,在保证管材内壁不会受到损伤的前提下,不同口径的管材可进行套接,针对上述问题,本方案提出了一种用于供热管的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供热管的防护装置,使供热管道可以安全的进行套接放置,便于供热管道运输。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供热管的防护装置,包括放置架,还包括放置层、垫木隔层和套管,所述放置架内部分为若干层所述放置层,在每层所述放置层内设有若干个所述放置管腔,在每层所述放置层和每个放置管腔之间均隔有所述垫木隔层,所述放置管腔为空腔圆柱状,在所述放置管腔的内部设有所述套管,所述套管的数量为2个,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放置管腔之间固定有封闭板,在每层所述放置层之间的所述垫木隔层的内部均设有抽拉板,沿所述抽拉板的上表面的尾端沿边设有一卡板,沿所述垫木隔层的底部头端设有与所述卡板相适应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放置管腔和套管的两端端口处覆盖有硅胶层。

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放置层的开口处设有开关门,开关门与所述放置架之间通过合页连接,且在所述开关门与放置架之间设有卡扣。

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开关门和封闭板的内壁及所述抽拉板的表面均覆盖有柔性防磨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卡板的高度比所述卡槽的高度低1/3-1/2。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放置架的高度不超过2m,所述抽拉板的长度随抽拉板所处的高度逐渐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抽拉板可以使供热管道在放置、卸装时更加的省时省力和便捷,同时表面覆盖有柔性防磨层,可以防止管道表面产生磕碰、磨损;在放置管腔内设有套管,可以使不同口径的管道进行套接,同时避免管道内壁之间发生磕碰;对管道进行固定,避免运输过程中管道活动、滚落,使管道在运输过程更加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放置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放置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放置管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抽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放置架、2.放置层、3.垫木隔层、4.套管、5.放置管腔、6.开关门、7.硅胶层、8.卡扣、9.抽拉板、10,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用于供热管的防护装置,包括放置架1,还包括放置层2、垫木隔层3和套管4,所述放置架1内部分为若干层所述放置层2,在每层所述放置层2内设有若干个所述放置管腔5,在每层所述放置层2和每个放置管腔5之间均隔有所述垫木隔层3,所述放置管腔5为空腔圆柱状,在所述放置管腔5的内部设有所述套管4,所述套管4的数量为2个,所述套管4的一端与所述放置管腔5之间固定有封闭板,在所述放置层2的开口处设有开关门6,开关门6与所述放置架1之间通过合页连接,且在所述开关门6与放置架1之间设有卡扣8;在每层所述放置层2之间的所述垫木隔层3的内部均设有抽拉板9,沿所述抽拉板9的上表面的尾端沿边设有一卡板10,沿所述垫木隔层3的底部头端设有与所述卡板10相适应的卡槽,所述卡板10的高度比所述卡槽的高度低1/3-1/2;在所述放置管腔5和套管4的两端端口处覆盖有硅胶层7。在所述开关门6和封闭板的内壁及所述抽拉板9的表面均覆盖有柔性防磨层;所述放置架1的高度不超过2m,所述抽拉板9的长度随抽拉板9所处的高度逐渐增加。

在使用本装置放置或卸载供热管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放置层2将放置层2下方对应的抽拉板9拉出,并通过将抽拉板9尾端的卡板10卡在卡槽处使抽拉板9呈倾斜状,使供热管可以在抽拉板9上进行推拉和滚动,同时抽拉板9上铺设有柔性防磨层,可以很好的防止供热管发生磕碰和磨损,不同口径大小的供热管可以放置在不同的放置管腔5和套管4上进行套接,不但可以节省空间放置更多的供热管道,同时在套接放置运输时硅胶层7也可以很好的防止供热管道与垫木隔层3之间发生磕碰,在运输的过程中将开关门6关闭并将卡扣8扣紧,即使运输过程中发生剧烈晃动也可以避免供热管道晃动、滚出发生磕碰、磨损及损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