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8085发布日期:2019-02-26 17:48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输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料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输料斗。



背景技术:

适用于建筑行业线性工程基坑碎石料垂直运输施工中,坑顶吊机配合坑底人工,卸料点可随便移动,卸料的重量也可通过出料开关随机控制,目前使用的普通方形料斗,需人工进行翻转才能卸料、工作效率低下。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运输料斗,以提高工作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料斗,以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输料斗,用于运输深窄基坑碎石料,包括仓体,所述仓体的右端的上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仓体的左端的端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出料开关,所述出料口的出料方向与所述进料口的进料方向垂直,所述仓体的右端设置有多个吊起装置。

优选的,上述出料开关为扇形圆柱体,所述出料开关的两端的扇形面与所述出料口铰接,所述出料开关的弧形面堵住所述出料口。

优选的,上述出料开关上设置有手杆,当所述出料开关闭合时,所述手杆与所述仓体的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的,上述仓体的材质为钢材且为焊接连接组成。

优选的,上述仓体的弯折连接处均加固有角钢。

优选的,上述仓体的上侧壁为倾斜面,所述仓体的右端的高度高于所述仓体的左端。

优选的,上述仓体的下侧壁为平面。

优选的,上述仓体的右端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仓体的左端的横截面的面积。

优选的,上述仓体包括右端仓体、左端仓体和连接仓体,所述右端仓体和所述左端仓体通过所述连接仓体连接,所述右端仓体和所述左端仓体均为矩形且所述右端仓体的长度和高度均大于所述左端仓体的长度和高度。

优选的,上述连接仓体与所述进料口的交界处的高度高于所述右端仓体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料斗,用于运输深窄基坑碎石料,包括仓体,所述仓体的右端的上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仓体的左端的端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出料开关,所述出料口的出料方向与所述进料口的进料方向垂直,所述仓体的右端设置有多个吊起装置。

使用时,将运输料斗平放,进料口朝上进行装料,装料完成之后,坑顶吊机与吊起装置连接,当整个运输料斗被吊起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自动翻转,仓体的右端朝上,左端朝下,吊至坑底后,开启出料开关,此时出料口正好朝下,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卸料,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输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1中:

仓体1、左端仓体11、连接仓体12、右端仓体13、进料口2、出料开关3、手杆4、出料口5、吊起装置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输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输料斗,用于运输深窄基坑碎石料,包括仓体1,仓体1的右端的上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2,仓体1的左端的端部开设有出料口5,出料口5处设置有出料开关3,出料口5的出料方向与进料口2的进料方向垂直,仓体1的右端设置有多个吊起装置6。

使用时,将运输料斗平放,进料口2朝上进行装料,装料完成之后,坑顶吊机与吊起装置5连接,当整个运输料斗被吊起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自动翻转,仓体1的右端朝上,左端朝下,吊至坑底后,开启出料开关3,此时出料口5正好朝下,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卸料,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中,出料开关3为扇形圆柱体,出料开关3的两端的扇形面与出料口5铰接,出料开关3的弧形面堵住出料口5。出料开关3具体的,可以是四分之一圆的扇形体,在关闭状态下,扇形的圆弧面与材料接触,圆弧面与材料的接触摩擦力较为光滑,人工开启开关的时候,更为省力。

其中,出料开关3上设置有手杆4,当出料开关3闭合时,手杆4与仓体1的壁面之间具有间隙。具体的,手杆4与扇形圆柱体连接的平面要有一定的角度,这样在出料开关3关闭的状态下,手杆4与斗身上表面是分开的,手杆4与扇形圆柱体的平面之间的角度要确保在出料开关3关闭状态下,操作人员的手可自由握紧整个手杆4,才可保证出料开关3正常开启。

其中,仓体1的材质为钢材且为焊接连接组成。仓体1的弯折连接处均加固有角钢。整个料斗材质为钢材,主要连接方式为焊接,出料口5和出料开关3的连接是螺杆铰接,可保证出料开关3开启闭合。在料斗,即仓体1有棱、有折边的位置皆用角钢加固,在两条边线有角度的位置,采用钢筋加固,如:在出料口5与斗身过渡连接的上边缘焊接钢筋,起加固作用,加固措施可减缓因料斗磕碰造成的损坏。

其中,仓体1的上侧壁为倾斜面,仓体1的右端的高度高于仓体1的左端。仓体1的下侧壁为平面。那么整个料斗的进料口2和出料口5高度是不同的,料斗底面为一个平面,斗身上顶面有一定坡度,斗身顶面相较进料后高度要有一定的起拱,这样设计的优点可方便进料。

具体的,可以为进料口尺寸(单位mm):长*宽*高=1250*600*500;出料口尺寸:长*宽*高=350*350*350;斗身连接进料口和出料口,斜边长度为1650mm。

其中,仓体1的右端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仓体1的左端的横截面的面积。例如,可以为仓体1包括右端仓体13、左端仓体11和连接仓体12,右端仓体13和左端仓体11通过连接仓体12连接,右端仓体13和左端仓体11均为矩形且右端仓体13的长度和高度均大于左端仓体11的长度和高度。此种料斗为倒梯形体、上部敞开式的料斗,在基坑碎石垫层施工布料过程中更为节省人工。

仓体1上,连接仓体12与进料口2的交界处的高度高于右端仓体13的高度。那么斗身顶面相较进料后高度要有一定的起拱,这样设计的优点可方便进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输料斗整体外形呈流线型,整个料斗背面是一个平面,可平放在地面进行装料,进料口2设置在料斗前、顶面,在料斗进料口设置四个吊环,即吊起装置6,在使用时:

1)装料前确保出料开关3关闭,料斗平放于地面。

2)装料时可采用挖机或者人工铁锹装料。

3)装料完成后,检查吊环钢丝绳是否完好,在完好的情况下即可使用吊机吊起,下方至基坑,应注意料斗应避开基坑支撑,防止碰撞,垂直下运时,坑底作业人员应避开,防止产生安全事故。

4)吊至坑底后,由两人上前配合卸料,一人手扶料斗,保证其尽量稳定,另一人打开出料开关3,完成卸料。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