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池座组装的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2131发布日期:2019-04-24 00:3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池座组装的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座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池座组装的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产品的电池座基本由塑胶座和电极片组成,在加工时,目前工厂一般采用机械手将塑胶座输送至与组装工位连接的传送机构,电极片也依序输送至组装工位,塑胶座在传送机构输送至组装工位并与电极片组装,然后由传送机构送出组装工位,再由机械手将组装完成的电池座转移至下料区。在此期间塑胶座的转移以及组装后的电池座转移均由机械手完成,机械手的工作效率较低,且需要两台机械手来完成,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电池座组装的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可快速对塑胶座、电池座进行输送,工作效率高且成本较低。

一种用于电池座组装的输送机构,其包括:

用于塑胶座振动盘连接的塑胶座传输轨道,所述塑胶座传输轨道设有与塑胶座相配合的移动槽;

中间传输装置,包括滑轨,滑轨的上端面设有与塑胶座相配合的滑动槽,滑轨的上端滑动连接有输送卡块,输送卡块的下端设有与滑动槽相配合的滑块部且滑块部插入滑动槽,输送卡块的一端连接有输送线性模组,输送线性模组驱动输送卡块沿着滑动槽移动;所述滑轨的后端侧面设有用于塑胶座进入滑动槽的后缺口,滑轨的中部设有用于将塑胶座移出、移入的中缺口,所述滑块部的前端和中部分别设有与塑胶座相配合的前卡口和中卡口;

装芯活动装置,位于中缺口的一侧,其包括承接座,承接座的一端设有用于承接塑胶座的承接部,承接部与中缺口对应设置,承接座连接有装芯线性模组;

移动槽与滑动槽之间设有塑胶座转移装置,塑胶座转移装置将塑胶座从移动槽转移至活动槽;或者,移动槽与滑动槽交叉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槽与滑动槽平行设置,移动槽与滑动槽之间设有塑胶座转移装置,所述滑轨包括前滑轨和后滑轨,前滑轨和后滑轨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为中缺口,所述前滑轨设置于塑胶座转移装置的一侧,塑胶座转移装置设有转移槽,转移槽的一端与前滑轨的滑动槽连通;转移槽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塑胶座传输轨道的安装口,转移槽与移动槽连通,转移槽滑动连接有滑动座,滑动座的一端设有与塑胶座相配合的容置槽,滑动座的另一端连接有转移线性模组,所述滑块部的后端设有与滑动座相配合的后卡口。

进一步地,承接座的另一端设有与输送卡块的滑块部相配合的凹孔;或者承接座呈L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线性模组、装芯线性模组、转移线性模组均为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卡块的后端设有卡接孔,且输送卡块连接有中间块,中间块的前端设有与卡接孔相配合的卡块,中间块与输送线性模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移槽的上方设有盖板,盖板与塑胶转移装置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中间传输装置与装芯活动装置的配合,可同时实现快速对塑胶座、组装好的电池座交替输送,工作效率高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加工过程中的一种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除去3个线性模组的一种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输送卡块的一种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输送线性模组;2——塑胶座传输轨道;21——移动槽;3——滑动座;31——容置槽;32——转移槽;4——转移线性模组;5——装芯线性模组;6——承接座;61——凹孔;62——承接部;7——滑轨;71——前滑轨;72——后滑轨;73——后缺口;74——中缺口;8——组装工位;9——输送卡块;91——前卡口;92——中卡口;93——后卡口;94——卡接孔;95——滑块部;10——塑胶座转移装置;101——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

实施例:一种用于电池座组装的输送机构,其包括:

用于塑胶座振动盘连接的塑胶座传输轨道2,所述塑胶座传输轨道2设有与塑胶座相配合的移动槽21;

中间传输装置,包括滑轨7,滑轨7的上端面设有与塑胶座相配合的滑动槽,滑轨7的上端滑动连接有输送卡块9,输送卡块9的下端设有与滑动槽相配合的滑块部95且滑块部95插入滑动槽,输送卡块9的一端与输送线性模组1连接,输送线性模组1驱动输送卡块9沿着滑动槽移动;所述滑轨7的后端侧面设有用于塑胶座进入滑动槽的后缺口73,滑轨7的中部设有用于将塑胶座移出、移入的中缺口74,所述滑块部95的前端和中部分别设有与塑胶座相配合的前卡口91和中卡口92;

装芯活动装置,位于中缺口74的一侧,其包括承接座6,承接座6的一端设有用于承接塑胶座的承接部62,承接部62与中缺口74对应设置,承接座6连接有装芯线性模组5;

移动槽21与滑动槽之间设有塑胶座转移装置10,塑胶座转移装置10将塑胶座从移动槽21转移至活动槽;或者,移动槽21与滑动槽交叉设置。

本技术方案工作时,塑胶座从塑胶座振动盘中振出并进入移动槽21,如果移动槽21与滑动槽交叉,塑胶座则直接从移动槽21进入到滑动槽;否则,采用塑胶转移装置将塑胶座转移至滑动槽;塑胶座在进入滑动槽时,先进入滑轨7的后缺口73以及输送卡块9的中卡口92中,接着按照以下步骤:1、在输送线性模组1的驱动下,输送卡块9向前移动,直到中卡口92与中缺口74重合,此时装芯活动装置的承接部62位于中缺口74,塑胶座在输送卡块9的带动下移动至承接部62上;2、输送线性模组1暂停,装芯线性模组5驱动承接部62移动至装芯工位,即安装电极片;装芯线性模组5暂停;3、输送线性模组1驱动输送卡块9向后运动复位,此时前卡口91与中缺口74对应,中卡口92与后缺口73重合;4、塑胶座转移与装芯线性驱动模组同时运动,塑胶座自行进入或通过塑胶座转移装置10进入到中卡口92,装芯线性驱动模组带动承接部62返回中缺口74,组装好的电池座也进入到中缺口74;5、重复上述步骤1,新的塑胶座进入中缺口74,组装好的电池座在前卡口91的驱动下向前移动至下料区。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输送卡块9的两个卡口以及滑轨7的两个缺口配合下,实现塑胶座的输送以及组装好的电池座输送连续进行,整体工作衔接快,工作效率高,且成本低。

进一步地,参见图2,所述移动槽21与滑动槽平行设置,移动槽21与滑动槽之间设有塑胶座转移装置10,所述滑轨7包括前滑轨71和后滑轨72,前滑轨71和后滑轨72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为中缺口74,所述前滑轨71设置于塑胶座转移装置10的一侧,塑胶座转移装置10设有转移槽32,转移槽32的一端与前滑轨71的滑动槽连通;转移槽32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塑胶座传输轨道2的安装口,转移槽32与移动槽21连通,转移槽32滑动连接有滑动座3,滑动座3的一端设有与塑胶座相配合的容置槽31,滑动座3的另一端连接有转移线性模组4,所述滑块部95的后端设有与滑动座3相配合的后卡口93。

通过设置塑胶座移动装置,可精确的将塑胶座依次送入到滑动槽内;工作时:塑胶座依序在移动槽21上排列,单个塑胶座从移动槽21进入到转移槽32内的滑动座3上的容置槽31,滑动座3在转移线性模组4的驱动下移动,带着塑胶座进入到滑动槽与移动槽21的交叉处,该交叉处也是中卡口92与滑动槽的交叉处,因此塑胶座也进入到输送卡块9的中卡口92中,接着,输送线性模组1驱动输送卡块9向前移动并带动塑胶座移动至前卡口91,该过程中滑块部95一直位于容置槽31内;最后,后卡口93与容置槽31重合,此时滑动座3可通过后卡口93复位;接着,下一个塑胶座进入到容置槽31,输送卡块9复位,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承接座6的另一端设有与输送卡块9的滑块部95相配合的凹孔61;或者承接座6呈L形设置。

当进行步骤2后,在进行步骤3时,输送线性模组1驱动输送卡块9向后运动,此时承接座6没有一端,因此设置该凹孔61可以辅助输送卡块9复位。当然作为另一种变形,承接座6呈侧向设置的L形,承接部62所处的一端位于高位,在承接部62移向组装工位8时,即进行步骤2时,输送卡块9不受承接座6阻隔,可直接进行步骤3。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线性模组1、装芯线性模组5、转移线性模组4均为气缸。

采用气缸作为线性模组,结构简单成本低;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如丝杆螺母结构等。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卡块9的后端设有卡接孔94,且输送卡块9连接有中间块,中间块的前端设有与卡接孔94相配合的卡块,中间块与输送线性模组1连接。

设置中间块后,可方便与输送卡块9连接,避免在输送卡块9的端部设置较为复杂的连接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转移槽32的上方设有盖板101,盖板101与塑胶转移装置固定连接。

设置盖板101后,盖板101与转移槽32结合形成定向槽,辅助将塑胶座限位于容置槽31。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