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定位装置及玻璃热弯上下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5452发布日期:2019-10-13 01:51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玻璃定位装置及玻璃热弯上下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曲面玻璃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玻璃定位装置及玻璃热弯上下料机。



背景技术:

曲面玻璃(例如用于手机的曲面玻璃)广泛应用于3C产品(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计算机、可穿戴式智能产品、仪表板等)设计中,已经明确引导曲面玻璃的发展方向。曲面玻璃具有轻薄、透明洁净、抗指纹、抗眩光、耐候性佳的优点,并且其结合3C产品的功能带来出色的触控手感以及无线充电机能也是当下热门的技术趋势,同时其还能解决天线布置空间不足及增强收讯的问题。目前,曲面玻璃热弯机的上料与下料一般都采用人工进行,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人工进行的上料与下料费时费力,并且,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有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玻璃定位装置及玻璃热弯上下料机,该玻璃定位装置能够自动对未成形玻璃进行定位,并且该玻璃热弯上下料机能够全自动实现上料、下料、定位、清扫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玻璃定位装置,所述玻璃定位装置包括玻璃定位挡板组件以及玻璃定位驱动机构,所述玻璃定位挡板组件安装于所述玻璃定位驱动机构,以在所述玻璃定位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在定位玻璃的玻璃定位位置和位于所述玻璃定位位置外围的玻璃外围位置之间移动,从而能够从所述玻璃外围位置推动所述玻璃至所述玻璃定位位置。

优选地,所述玻璃定位挡板组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短挡板和两个相互平行的长挡板,所述短挡板的板面与所述长挡板的板面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玻璃定位装置包括两个玻璃定位挡板座,每个所述挡板座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短挡板和一个所述长挡板,所述玻璃定位驱动机构设置为能够驱动所述玻璃定位挡板座移动,使得两个所述玻璃定位挡板座上的所述短挡板和所述长挡板能够限定出位于所述玻璃定位位置的玻璃的边缘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玻璃定位驱动机构包括两个玻璃定位气缸,每个所述玻璃定位气缸的活塞杆与一个所述玻璃定位挡板座连接并沿所述玻璃定位位置处的玻璃的对角线方向伸缩。

优选地,所述玻璃定位装置包括向所述玻璃定位气缸和所述玻璃定位挡板座提供导向的玻璃定位导轨机构。

优选地,所述玻璃定位导轨机构包括定位直线导轨总成,所述定位直线导轨总成包括一条导轨和两个均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玻璃定位导向滑块,每个所述玻璃定位导向滑块均与一个所述玻璃定位挡板座连接。

优选地,所述玻璃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配置为在预设的位置限制所述玻璃定位挡板组件的移动。

优选地,所述限位块配置为使两个所述短挡板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所述玻璃的长度值,以及使两个所述长挡板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所述玻璃的宽度值。

优选地,所述玻璃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底座,所述玻璃定位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玻璃热弯上下料机,所述玻璃热弯上下料机包括上述的玻璃定位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移动玻璃至玻璃定位位置时,启动玻璃定位驱动机构,玻璃定位驱动机构会带动玻璃定位挡板组件推动玻璃移动,从而将玻璃从位于所述玻璃定位位置外围的玻璃外围位置移动至玻璃定位位置,完成玻璃的定位工作。本实用新型通过玻璃定位驱动机构实现玻璃定位的自动化控制,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热弯上下料机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料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右视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玻璃定位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右视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毛刷清扫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右视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定位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移载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R部分去除箱体后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10的右视立体图;

图13是图12中H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图10的后视仰视图;

图15是图14中J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6是图14的左视立体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17示出了玻璃热弯上下料机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及玻璃热弯上下料机的多个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方便理解,这里需要先对一些附图标记进行解释说明:302是毛刷电机座,A是玻璃(玻璃包括已成形玻璃和未成形玻璃),505是第一后滑座,507是上料支承座,508是玻璃定位台,511是第一后拨叉导杆,513是中拨叉滑座,514是第二中拨叉导杆,516是中移载气缸座,517是下料支承座,520是中间联接杆,521是下料吸盘联接杆,522是上料吸盘联接杆,523是上料吸盘座,526是上料移载气缸座,529是下料气缸座板,530是第二前滑座,534是下料移载气缸座,537是下料吸盘座,540是第一中拨叉导杆,541是第二后滑座,542是第二后拨叉导杆,544是第一前滑座,E是模具,S是玻璃定位工位。T、U、V、W、X、Y、Z分别表示模具E在台面板501上的七个停留位置,其中,T是热弯机的出料位、U是第一前拨叉533与第二前拨叉531的中间过渡位、V是下料位、W是第一中拨叉535与第二中拨叉504的中间过渡位、X是上料位、Y是第一后拨叉506与第二后拨叉527的中间过渡位、Z是热弯机的进料位。F是未热弯玻璃片卡架,G是已热弯玻璃片卡架。

本实用新型首先对玻璃热弯上下料机的玻璃定位装置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玻璃定位装置包括玻璃定位挡板组件以及玻璃定位驱动机构,玻璃定位挡板组件安装于玻璃定位驱动机构,以在玻璃定位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在定位玻璃的玻璃定位位置和位于玻璃定位位置外围的玻璃外围位置之间移动,从而能够从玻璃外围位置推动玻璃至玻璃定位位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移动玻璃至玻璃定位位置时,启动玻璃定位驱动机构,玻璃定位驱动机构会带动玻璃定位挡板组件推动玻璃移动,从而将玻璃从位于玻璃定位位置外围的玻璃外围位置移动至玻璃定位位置,完成玻璃的定位工作。本实用新型通过玻璃定位驱动机构实现玻璃定位的自动化控制,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根据不同的玻璃定位位置,玻璃定位挡板组件中所包括的挡板数量也不同。例如,当玻璃定位位置位于直角墙体的角落时,由于已经有形成直角墙体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墙体的止挡,这时玻璃定位挡板组件只需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挡板即可将玻璃推动至玻璃定位位置并抵靠在直角墙体,以完成定位。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玻璃定位位置的四周并无其他固定墙体,因此,玻璃定位挡板组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短挡板205和两个相互平行的长挡板206,短挡板205的板面与长挡板206的板面相互垂直。也就是说,需要通过玻璃定位挡板组件的两个短挡板205和两个长挡板206推动玻璃的四边以对玻璃进行定位。

为了使短挡板205和长挡板206能够更加稳定地推动玻璃至玻璃定位位置,优选地,玻璃定位装置包括两个玻璃定位挡板座204,每个挡板座204上均设置有一个短挡板205和一个长挡板206,玻璃定位驱动机构设置为能够驱动玻璃定位挡板座204移动,使得两个玻璃定位挡板座204上的短挡板205和长挡板206能够限定出位于玻璃定位位置的玻璃的边缘的位置。也就是说,当玻璃定位驱动机构控制玻璃定位挡板座204移动而使得玻璃完全移动至玻璃定位位置时,两个短挡板205和两个长挡板206所构成的结构的横截面刚好形成矩形,而这个矩形的内部的面积即是玻璃的面积。

为了使得玻璃的受力方向易于控制,优选地,玻璃定位驱动机构包括两个玻璃定位气缸202,每个玻璃定位气缸202的活塞杆与一个玻璃定位挡板座204连接并沿玻璃定位位置处的玻璃的对角线方向伸缩。这样的好处是,在推动玻璃时,是短挡板205和长挡板206均对玻璃的两条边同时施加推动力,相较于只推动玻璃的单边的方式而言,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受力方向易于控制,玻璃的移动更加平稳。

为使玻璃定位挡板座204的移动更加稳定,优选地,玻璃定位装置包括向玻璃定位气缸202和玻璃定位挡板座204提供导向的玻璃定位导轨机构。

应当理解的是,玻璃定位导轨机构可以设计为多种形式,例如采用两条相互平行的导轨总成,两个玻璃定位挡板座204分别与一个导轨总成的滑块连接从而获得稳定的导向效果。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玻璃定位导轨机构包括定位直线导轨总成203,定位直线导轨总成203包括一条导轨和两个均设置在导轨上的玻璃定位导向滑块,每个玻璃定位导向滑块均与一个玻璃定位挡板座204连接。这样设置,两个玻璃定位导向滑块连接的两个玻璃定位挡板座204共同使用一条导轨,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还能保证两个玻璃定位挡板座204沿同一条直线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玻璃定位挡板组件在推动玻璃至玻璃定位位置之后不再继续移动,将玻璃定位驱动机构与控制电路连接,通过控制电路中预设的玻璃定位挡板组件行进距离而控制玻璃定位驱动机构的动作。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节省成本同时提高玻璃定位挡板组件的限位精确度,优选地,玻璃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限位块207,限位块207配置为在预设的位置限制玻璃定位挡板组件的移动。这里的限位块207安装在预设的位置是指,在该预设的位置处的限位块207能够止挡玻璃定位挡板组件以使玻璃定位挡板组件刚好限定出玻璃定位位置。

需要理解的是,为了使玻璃不会被玻璃定位挡板组件挤压损坏,优选地,限位块207配置为使两个短挡板205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玻璃的长度值,以及使两个长挡板206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玻璃的宽度值。当然,对于不同尺寸的玻璃,通过调整限位块207的安装位置即可实现调整两个短挡板205之间的最小距离以及两个长挡板206之间的最小距离的目的。

最后,若需要使玻璃定位装置整体获得更加稳定的支撑,优选地,玻璃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底座201,玻璃定位驱动机构安装在底座201上。在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热弯上下料机结构中,底座201固定在移载装置500的台面板501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玻璃热弯上下料机,玻璃热弯上下料机包括第一下料装置100、第二下料装置100’、上述的玻璃定位装置200、毛刷清扫装置300、模具定位装置400、移载装置500以及上料装置600;移载装置500设置在热弯机的出口与入口之间,并配置为:将模具E从出口移至入口并向模具E提供下料工位和上料工位,并且向未成形玻璃提供玻璃定位工位;玻璃定位装置200配置为将位于玻璃定位工位的未成形玻璃定位至玻璃定位位置S;第一下料装置100配置为将已成形玻璃从下料工位移动至玻璃卡架,第二下料装置100’配置为将未成形玻璃从玻璃卡架移动至玻璃定位工位;毛刷清扫装置300设置在下料工位,并配置为向模具E提供清扫;模具定位装置400设置在下料工位和上料工位,并配置为向模具E提供定位;上料装置600设置在上料工位,并配置为将未成形玻璃从玻璃定位工位移动至模具E。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模具定位装置400对下料工位的模具E进行定位夹紧,使用第一下料装置100将已成形玻璃从下料工位的模具E中移动至已成形玻璃卡架G中,使用毛刷清扫装置300对空的模具E进行清扫,使用移载装置500将空的模具E从下料工位移动至上料工位,使用第二下料装置100’将未成形玻璃从未成形玻璃卡架F移动至玻璃定位工位(即玻璃定位位置S附近),使用玻璃定位装置200将未成形玻璃定位在玻璃定位位置S,使用模具定位装置400对上料工位的模具E进行定位夹紧,使用上料装置600将未成形玻璃从玻璃定位位置S移动至上料工位的模具E中,最后通过移载装置500将载有未成形玻璃的模具E移动至热弯机的入口。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热弯上下料机能够全自动实现上料、下料、定位、清扫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热弯上下料机的第一下料装置100、第二下料装置100’、毛刷清扫装置300、模具定位装置400、移载装置500以及上料装置600分别进行详细的结构解释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下料装置100和第二下料装置100’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仅以第一下料装置100为例做出详细解释。另外,在下料工位和上料工位均设置有模具定位装置400。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下料装置100包括竖直直线模组102、旋转机构、第一吸盘固定板106以及第一吸盘107;第一吸盘固定板106呈长条状,第一吸盘107设置在第一吸盘固定板106上;竖直直线模组102包括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竖直移动滑块,旋转机构安装于竖直移动滑块;第一吸盘固定板106与旋转机构连接,旋转机构配置为驱动第一吸盘固定板106转动以带动第一吸盘107保持在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下料装置100用于将玻璃A在两个工作位置之间移动。下面将以已成形玻璃从下料工位移动至已成形玻璃卡架中的工作过程为例做出解释说明。

首先启动竖直直线模组102带动第一吸盘107下降接近已成形玻璃,控制第一吸盘107吸住已成形玻璃,接着控制竖直直线模组102使第一吸盘107上升,当第一吸盘107上升至一定高度时,操作旋转机构使第一吸盘固定板106转动,由于第一吸盘固定板106本身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当第一吸盘固定板106转动90°时,设置在第一吸盘固定板106的端部的第一吸盘107相当于沿水平方向移动了第一吸盘固定板106的长度的距离,从而能够从下料工位移动至已成形玻璃卡架的上方,并且,由于第一吸盘固定板106转动90°,第一吸盘107所吸附的已成形玻璃将由水平状态转换为竖直状态,再通过竖直直线模组102控制第一吸盘107下降即可将竖直状态的已成形玻璃插入到已成形玻璃卡架中。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全自动化的玻璃移动工作,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旋转机构可以设计为多种结构,只要能够控制第一吸盘固定板106转动指定的角度(例如90°)即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旋转机构包括转轴108和转轴座109,转轴座109安装于竖直移动滑块,转轴108可旋转地设置于转轴座109,第一吸盘固定板106与转轴108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吸盘固定板106在旋转机构的驱动下能够刚好转动至指定的角度,优选地,第一下料装置100包括限位组件,限位组件设置在旋转机构上,以限制第一吸盘固定板106的转动角度。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限位组件包括限位螺钉块104和限位螺钉105,限位螺钉块104固定设置在转轴座109上,限位螺钉105的一端与限位螺钉块104螺接,另一端能够通过与第一吸盘固定板106抵接来限制第一吸盘固定板106的转动角度。

当然,限位组件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吸盘固定板106上,例如,限位组件可以包括限位长杆,限位长杆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吸盘固定板106上,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向竖直直线模组102延伸,当第一吸盘固定板106转动至指定的角度时,限位长杆会抵靠在竖直直线模组102上以阻止第一吸盘固定板106继续转动。

为了使转轴108能够迅速带动第一吸盘固定板106转动,优选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气缸113,旋转气缸113安装于竖直移动滑块,转轴108与旋转气缸113的旋转端连接。

另外,为了使得旋转机构能够更加稳定地安装于竖直移动滑块,优选地,第一下料装置100包括轴承座板103,轴承座板103与竖直移动滑块固定连接,旋转机构包括用于对旋转气缸113提供安装的旋转气缸座110,旋转气缸座110和转轴座109均固定设置于轴承座板103上。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吸盘107的水平移动距离由其与转轴108之间的距离决定,或者,当第一吸盘107和转轴108分别设置在第一吸盘固定板106的两个端部时,第一吸盘107的水平移动距离由第一吸盘固定板106的长度决定。这种方案对于需要调整第一吸盘107的水平移动距离的工作情况来说会比较麻烦,因为只能通过改变第一吸盘107或转轴108的安装位置或是更换不同长度的第一吸盘固定板106来调整第一吸盘107的水平移动距离。因此为了能够方便调整第一吸盘107的水平移动距离,优选地,第一下料装置100包括水平直线模组101,水平直线模组101具有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移动滑块,竖直直线模组102安装于水平移动滑块。当需要调整第一吸盘107的水平移动距离时,只需要调整水平移动滑块的移动距离即可使第一吸盘107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调整水平移动距离的目的。

为了使得竖直直线模组102与水平移动滑块能够安装得更加稳固,优选地,第一下料装置100包括联接板111,联接板111与水平移动滑块固定连接,竖直直线模组102安装于联接板111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竖直直线模组102与水平直线模组101的驱动电机都可以设计为伺服电机或其他形式。

最后,若需要使第一下料装置100整体获得更加稳定的支撑,优选地,第一下料装置100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支承座112,水平直线模组101安装在第一支承座112上。在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热弯上下料机结构中,第一支承座112固定在移载装置500的台面板501上。

上述以将已成形玻璃从下料工位移动至已成形玻璃卡架中为例对第一下料装置100的结构做出了解释说明,应当理解的是,若是需要将未成形玻璃从未成形玻璃卡架移动至玻璃定位工位时,只需将上述第一吸盘107按照相反的方向进行操作即可。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毛刷清扫装置300包括毛刷清扫升降机构、滚刷305以及吹气机构;毛刷清扫升降机构包括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毛刷清扫升降件,滚刷305安装于毛刷清扫升降件并能够绕自身的水平轴线旋转;吹气机构安装于毛刷清扫升降件并包括吹气嘴B,吹气嘴B与外部的清扫气源连通。

当需要对模具进行清扫时,控制毛刷清扫升降机构使滚刷305以及吹气机构下降至模具上方附近,通过滚刷305的转动清扫模具上的杂质,并通过吹气机构的吹气嘴B向模具喷射清扫气体以清扫模具上的灰尘。本实用新型通过滚刷305转动清扫以及吹气机构喷气清扫的双重清扫动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清扫效果,并且清扫效率高。

应当理解的是,毛刷清扫升降机构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毛刷清扫升降件的升降,例如,可以沿竖直方向设置气缸或液压缸,将毛刷清扫升降件安装于气缸或液压缸的活塞杆端以实现升降。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毛刷清扫升降件的移动精度,优选地,毛刷清扫升降机构包括升降轴座307以及升降轴313,升降轴313沿竖直方向穿设于升降轴座307中并能够绕自身轴线旋转,毛刷清扫升降件与升降轴313螺纹配合连接。也就是说,毛刷清扫升降件与升降轴313构成滚珠丝杠结构,升降轴313相当于丝杠本体,毛刷清扫升降件相当于与丝杠本体相匹配的螺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旋转电机并使旋转电机的驱动轴连接升降轴313以驱使升降轴313旋转,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由于毛刷清扫升降件的高度调节并不频繁,因此为了节省成本,采用手动方式使升降轴313旋转,因此为了使手动旋转升降轴313更加舒适、方便,优选地,毛刷清扫装置300包括升降手轮310,升降轴313的上端伸出升降轴座307并与升降手轮310固定连接。

为了保证毛刷清扫升降件的移动轨迹并且使毛刷清扫升降件的移动更稳定,优选地,毛刷清扫装置300包括毛刷升降直线导轨总成308,滚刷305与毛刷升降直线导轨总成308的滑块连接。

为了使喷气清扫尽可能地覆盖整个模具,提高喷气清扫的清扫效果,优选地,吹气机构包括前吹气管304以及后吹气管311,前吹气管304和后吹气管311分别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在滚刷305的两侧,前吹气管304和后吹气管311均设有吹气嘴B。应当理解的是,当模具的面积增大时,为了能够使清扫范围尽可能地覆盖整个模具,可以沿前吹气管304和后吹气管311的间隔方向设置多个吹气管,每个吹气管都设有吹气嘴B。

为提高滚刷305和吹气机构的安装稳定性,优选地,毛刷清扫装置300包括中间联接架306和毛刷轴座303,中间联接架306连接于毛刷清扫升降件,毛刷轴座303固定设置在中间联接架306上,滚刷305和吹气机构均安装在毛刷轴座303上。

具体地,前吹气管304以及后吹气管311分别与毛刷轴座303的前气流通道和后气流通道连通,毛刷轴座303开设有与前气流通道连通的前进气接口C以及与后气流通道连通的后进气接口D。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滚刷305的旋转采用电动方式驱动:毛刷清扫装置300包括毛刷驱动电机301和毛刷轴312,毛刷驱动电机301设置在中间联接架306上,毛刷轴312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套设于毛刷轴座303内,滚刷305通过毛刷轴312与毛刷驱动电机301连接。

为提高清扫效果,优选地,毛刷清扫装置300包括清扫直线模组309,清扫直线模组309包括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清扫移动件,毛刷清扫升降机构安装于清扫移动件。在毛刷清扫装置300进行清扫时,清扫直线模组309带动滚刷305以及吹气机构沿水平方向来回移动,以对模具进行反复多次清扫,从而提高清扫效果。

另外,滚刷305的转速可以根据需要而进行设置,并且滚刷305在沿水平方向来回移动时应设置有方向相反的两种转动方向,以防止出现清扫死角。

最后,若需要使毛刷清扫装置300整体获得更加稳定的支撑,优选地,毛刷清扫装置300包括固定设置的清扫支承座314,清扫直线模组309安装于清扫支承座314上。在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热弯上下料机结构中,清扫支承座314固定在移载装置500的台面板501上。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定位装置400包括模具定位模组,模具定位模组包括模具定位升降机构、水平移动定位机构以及模具定位挡板组件;水平移动定位机构安装于模具定位升降机构以在模具定位升降机构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移动;模具定位挡板组件安装于水平移动定位机构,以在水平移动定位机构的驱动下沿水平方向在定位模具的模具定位位置和位于模具定位位置外围的模具外围位置之间移动,从而能够从模具外围位置推动模具至模具定位位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模具进行定位时,启动模具定位升降机构使模具定位挡板组件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与模具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然后控制水平移动定位机构带动模具定位挡板组件沿水平方向移动,模具定位挡板组件推动模具移动,从而将模具从位于模具定位位置外围的模具外围位置移动至模具定位位置,完成模具的定位工作。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具定位升降机构、水平移动定位机构以及模具定位挡板组件实现模具定位的自动化控制,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根据不同的模具定位位置,模具定位挡板组件中所包括的挡板数量也不同。例如,当模具定位位置位于直角墙体的角落时,由于已经有形成直角墙体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墙体的止挡,这时模具定位挡板组件只需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挡板即可将模具推动至模具定位位置并抵靠在直角墙体,以完成定位。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模具定位位置的四周并无其他固定墙体,因此,模具定位装置400包括两个模具定位模组,每个模具定位模组的模具定位挡板组件包括模具短边挡板407以及模具长边挡板411,两个模具定位模组的模具短边挡板407相互平行设置,两个模具定位模组的模具长边挡板411相互平行设置,模具短边挡板407的板面与模具长边挡板411的板面相互垂直设置。也就是说,需要通过模具定位挡板组件的两个模具短边挡板407和两个模具长边挡板411共同推动模具的四边以对模具进行定位。

为了使模具短边挡板407和模具长边挡板411能够更加稳定地推动模具至模具定位位置,并且,为了使得模具的受力方向易于控制,优选地,模具定位挡板组件包括模具定位挡板座406,模具定位挡板座406安装水平移动定位机构,模具短边挡板407和模具长边挡板411安装于模具定位挡板座406上;两个模具定位模组的模具定位挡板座406能够在水平移动定位机构的驱动下沿模具定位位置处的模具的对角线方向相向移动,从而限定出模具定位位置。也就是说,当模具定位挡板座406带动移动模具短边挡板407和模具长边挡板411而使得模具完全移动至模具定位位置时,两个模具短边挡板407和两个模具长边挡板411所构成的结构的横截面刚好形成矩形,而这个矩形的内部的面积即是模具的面积。并且,由于,两个模具定位模组沿模具定位位置处的模具的对角线方向相向移动,在推动模具时,是模具短边挡板407和模具长边挡板411均对模具的两条边同时施加推动力,相较于只推动模具的单边的方式而言,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受力方向易于控制,模具的移动更加平稳。

为提高模具定位挡板座406的移动效率,优选地,水平移动定位机构包括夹紧气缸座403、夹紧气缸404以及气缸联接件405,夹紧气缸座403安装于模具定位升降机构,夹紧气缸404设置于夹紧气缸座403上,模具定位挡板座406通过气缸联接件405与夹紧气缸404的活塞杆连接。通过夹紧气缸404的活塞杆的伸缩动作带动模具定位挡板座406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并且,当模具定位挡板座406上的模具短边挡板407和模具长边挡板411将模具推动至模具定位位置之后,夹紧气缸404仍然持续对模具定位挡板座406施加一定的推动力,使得模具短边挡板407和模具长边挡板411将模具夹紧以便于对模具进行开模、合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模具定位挡板组件在推动模具至模具定位位置之后不再继续移动,将夹紧气缸404与控制电路连接,通过控制电路中预设的模具定位挡板组件行进距离而控制夹紧气缸404的供气动作。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节省成本同时提高模具定位挡板组件的限位精确度,优选地,其中一个模具定位模组的模具定位挡板座406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座410,限位座410配置为在预设的位置与夹紧气缸座403抵接以限制模具定位挡板座406的移动。应当理解的是,这里的限位座410安装在预设的位置是指,在该预设的位置处的限位座410能够止挡模具定位挡板组件以使模具定位挡板组件刚好限定出模具定位位置的两条相邻的边。

由于需要对模具进行夹紧,因此,在限位座410使一个模具定位模组的模具定位挡板组件限定出模具定位位置的两条相邻的边之后,另一个模具定位模组可以不设置限位座410而使其模具定位挡板组件持续地承受夹紧气缸404的推力,以使得两个模具定位模组的模具定位挡板组件夹紧模具。同时,为了防止未设置限位座410的模具定位挡板组件推动模具的力量过大而使模具偏移出模具定位位置,应当将设置有限位座410的模具定位模组的夹紧气缸404的供气压力调节至大于未设置限位座410的模具定位模组的夹紧气缸404的供气压力,这样,在限位座410的作用下,设置有限位座410的模具定位模组的模具定位挡板组件无法继续推动模具超过预设的位置,同时也能够承受另一组模具定位模组的模具定位挡板组件的压力,从而稳定地夹持模具。

需要理解的是,为了使模具不会被模具定位挡板组件挤压损坏,优选地,限位座410配置为使两个模具短边挡板407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模具的长度值,以及使两个模具长边挡板411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模具的宽度值。当然,对于不同尺寸的模具,通过调整限位座410的安装位置即可实现调整两个模具短边挡板407之间的最小距离以及两个模具长边挡板411之间的最小距离的目的。

为使模具定位挡板座406的移动更加稳定,优选地,水平移动定位机构夹紧直线导轨总成408,夹紧直线导轨总成408安装于夹紧气缸座403,模具定位挡板座406与夹紧气缸座403的滑块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模具定位升降机构可以采用直线模组、电缸、液压缸等形式实现水平移动定位机构的升降,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模具定位升降机构包括模具定位升降气缸402,模具定位升降气缸402的缸体固定地设置,水平移动定位机构与模具定位升降气缸402的活塞杆连接。

若需要使模具定位装置400整体获得更加稳定的支撑,优选地,模具定位装置400包括固定设置的安装座401。在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热弯上下料机结构中,安装座401固定在移载装置500的台面板501上。

并且,为了使水平移动定位机构的升降动作更加平稳,模具定位升降机构包括模具定位升降直线导轨总成409,模具定位升降直线导轨总成409以及模具定位升降气缸402均安装在安装座401上,水平移动定位机构与模具定位升降直线导轨总成409的滑块连接。

如图10~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移载装置500包括下料移载机构、中移载机构以及上料移载机构;下料移载机构设置在热弯机出口和下料工位之间,并配置为能够将模具E从热弯机出口移动至下料工位;中移载机构设置在下料工位和上料工位之间,并配置为能够将模具E从下料工位移动至上料工位;上料移载机构设置在上料工位和热弯机入口之间,并配置为能够将模具E从上料工位移动至热弯机入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下料移载机构将模具E从热弯机出口移动至下料工位,中移载机构将模具E从下料工位移动至上料工位,上料移载机构将模具E从上料工位移动至热弯机入口,并且模具E在下料工位和上料工位分别下载已成形玻璃和上载未成形玻璃,从而完成模具E、已成形玻璃、未成形玻璃的连续移动工作。整个过程自动地实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使模具E的移动轨迹更加稳定,优选地,移载装置500包括固定设置的台面板501(台面板501可以固定设置在热弯机的机架上)以及设置在台面板501上的导轨503,导轨503在热弯机出口和热弯机入口之间延伸以限定出模具E的移动路径。

应当理解的是,导轨503可以设计为多种形式,只要能够与模具E相配合并限定出模具E的移动路径即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间隔地设置两条相互平行的导轨503,两条导轨503之间的间隙即限定出模具E的移动路径。

当需要对模具E进行清扫时,为了防止清扫产生的扬尘、杂质飞溅,优选地,移载装置500包括箱体升降气缸519和箱体502,箱体502与箱体升降气缸519的活塞杆连接以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箱体502配置为:箱体502向上运动时能够形成供模具E穿行的模具穿行通道,箱体502向下运动时能够罩在下料工位并形成用于清扫模具E的清扫腔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箱体502的下端为敞口,箱体502的上端与箱体升降气缸519的活塞杆连接,并且箱体502设置在下料工位的正上方,当需要对模具E进行清扫时,箱体升降气缸519控制箱体502下降使箱体502罩住整个下料工位以及模具,对模具E的清扫工作即在箱体502的腔室中完成,清扫完成之后箱体502上升复位,模具E即可继续移动。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箱体502的相对两侧壁均开设有相对应的模具穿行通孔,箱体502整体罩住下料工位并穿设于台面板501,箱体升降气缸519可以控制箱体502上下移动,当需要对位于下料工位上的模具E进行清扫时,箱体502向下移动使得模具穿行通孔的上边沿与台面板501的上表面相抵接以实现密封,当模具E需要移动时,箱体502向上移动使得模具穿行通孔的上边沿脱离台面板501,即,模具穿行通孔的上边沿与台面板501存在间距,该间距可允许模具E通过,从而形成模具穿行通道。这样设置的好处是,箱体502相较于下端设置为敞口的结构而言,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使用寿命更长,并且模具穿行通孔的上边沿与台面板501的上表面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

在下料工位,需要对模具E进行开模、合模,因此,优选地,移载装置500包括下料直线模组518和下料吸盘538,下料直线模组518的滑块与下料吸盘538连接,下料吸盘538设置于下料工位的上方,下料吸盘538配置为在下料直线模组518的驱动下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以远离或吸附模具E的上盖。

同样的,在上料工位,需要对模具E进行开模、合模,优选地,移载装置500包括上料直线模组509和上料吸盘524,上料直线模组509的滑块与上料吸盘524连接,上料吸盘524设置于上料工位的上方,上料吸盘524配置为在上料直线模组509的驱动下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以远离或吸附模具E的上盖。

应当理解的是,下料移载机构、上料移载机构以及中移载机构均可以设计为多种形式,只要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模具E即可,例如可以采用滚珠丝杠结构、直线电缸结构等。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下料移载机构包括下料移载气缸528和下料移载件,上料移载机构包括上料移载气缸525和上料移载件,中移载机构包括中移载气缸512以及中移载件;下料移载气缸528设置在热弯机出口和下料工位之间,下料移载件与下料移载气缸528的滑块连接以推动模具E从热弯机出口移动至下料工位;上料移载气缸525设置在上料工位和热弯机入口之间,上料移载件与上料移载气缸525的滑块连接以推动模具E从上料工位移动至热弯机入口;中移载气缸512设置在下料工位和上料工位之间,中移载件与中移载气缸512的滑块连接以推动模具E从下料工位移动至上料工位。

在下料移载件移动模具E移动至指定位置之后,下料移载件不应当再影响模具E的继续移动,因此,优选地,下料移载件包括第一前拨叉533、第一前拨叉气缸536、第二前拨叉531和第二前拨叉气缸532;第一前拨叉气缸536和第二前拨叉气缸532均设置在下料移载气缸528的滑块上,第一前拨叉533与第一前拨叉气缸536的活塞杆连接以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二前拨叉531与第二前拨叉气缸532的活塞杆连接以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一前拨叉533与第二前拨叉531沿模具E的移动方向间隔地设置。

在中移载件移动模具E移动至指定位置之后,中移载件不应当再影响模具E的继续移动,因此,优选地,中移载件包括第一中拨叉535、第一中拨叉气缸539、第二中拨叉504以及第二中拨叉气缸515;第一中拨叉气缸539和第二中拨叉气缸515均设置在中移载气缸512的滑块上,第一中拨叉535与第一中拨叉气缸539的活塞杆连接以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二中拨叉504与第二中拨叉气缸515的活塞杆连接以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一中拨叉535与第二中拨叉504沿模具E的移动方向间隔地设置。

在上料移载件移动模具E移动至指定位置之后,上料移载件不应当再影响模具E的继续移动,因此,优选地,上料移载件包括第一后拨叉506、第一后拨叉气缸510、第二后拨叉527以及第二后拨叉气缸543;第一后拨叉气缸510和第二后拨叉气缸543均设置在上料移载气缸525的滑块上,第一后拨叉506与第一后拨叉气缸510的活塞杆连接以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二后拨叉527与第二后拨叉气缸543的活塞杆连接以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一后拨叉506与第二后拨叉527沿模具E的移动方向间隔地设置。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装置600包括上料横向移载机构、上料升降移载机构以及上料移载吸盘602,上料升降移载机构安装于上料横向移载机构以在上料横向移载机构的驱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上料移载吸盘602安装于上料升降移载机构以在上料升降移载机构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移动。由于上料移载吸盘602在上料横向移载机构、上料升降移载机构的驱动下能够沿水平和竖着方向移动,从而将吸附的未成形玻璃从玻璃定位位置S移动至模具E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料横向移载机构包括横向直线模组606,上料升降移载机构包括上料升降直线模组604,上料升降直线模组604安装在横向直线模组606的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滑块上,上料移载吸盘602安装在上料升降直线模组604的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滑块上。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热弯上下料机的工作过程做出详细解释。

在工作初始状态时,水平直线模组101处于最后端位置,竖直直线模组102处于最上端位置,第一吸盘固定板106处于水平位置;玻璃定位气缸202处于缩回状态,短挡板205及长挡板206处于张开状态;滚刷305、前吹气管304与后吹气管311均在下料工位之外;模具定位升降气缸402处于下方位置,夹紧气缸404处于收缩状态,这时模具短边挡板407及模具长边挡板411形成的四边形的中心点与模具定位位置的中心点重合;箱体502的模具穿行通孔的上边沿与台面板501存在模具穿行通道;上料升降直线模组604处于最上面位置,横向直线模组606处于中间位置,即上料吸盘固定板601与上料移载吸盘602处于上料工位X与玻璃定位位置S的中间位置。

当从热弯机的出口出来的模具E进入出料位T时,在第二前拨叉气缸532的作用下,第一前拨叉533升起,然后下料移载气缸528向后移动拨动模具E到中间过渡位U,此后第一前拨叉533下降,下料移载气缸528回到前方位置。接着第二前拨叉气缸532及下料移载气缸528先后动作使第二前拨叉531升起并带动模具E到下料工位V。

接着,启动模具定位升降气缸402上升并带动安装在夹紧气缸座403上的所有零部件同步上升,然后启动夹紧气缸404,将模具短边挡板407及模具长边挡板411推向模具,在两个模具定位组件的模具短边挡板407及模具长边挡板411共同作用下使模具定位在模具定位位置,同时下模被模具短边挡板407和模具长边挡板411牢牢夹持。

当模具定位装置400完成模具E的定位且将下模夹紧后,启动下料上模升降系统,下料吸盘联接杆521及下料吸盘座537、下料吸盘538下降并把上模吸住后提起来。

第一下料装置100的水平直线模组101控制第一吸盘107移动至玻璃A的上方,接着竖直直线模组102运动带动第一吸盘107下降并触到玻璃A上表面后停止,随后接通真空气路,第一吸盘107将玻璃A吸住。吸住玻璃A后,竖直直线模组102带动玻璃A上升,接着水平直线模组101带动安装其上的所有零件与玻璃A一起向后移动一段距离。之后,旋转气缸113顺时针转动90度,将玻璃A由水平状态变成竖直状态,然后竖直直线模组102带动玻璃A下落,将玻璃A插入到已成形玻璃卡架G内。随后关掉真空气路,竖直直线模组102上升,旋转气缸113逆时针复位。

当第一下料装置100将已热弯成形的玻璃取去后,箱体502向下移动并与台面板501形成密封。接着毛刷清扫装置300启动毛刷驱动电机301,并给前吹气管304与后吹气管311接通高压气源,由清扫直线模组309驱动滚刷305及前吹气管304与后吹气管311在上模和下模之间来回移动进行清扫。待清扫工作完成后,滚刷305及前吹气管304与后吹气管311又回到工作初始位置。之后,下料吸盘538等再次下降并断开真空,将上模合在下模上后又再次上升,随后,模具定位装置400及箱体502均复位至工作初始状态。

在第一中拨叉气缸539的作用下第一中拨叉535下降,然后中移载气缸512工作将模具E从下料工位V带到中间过渡位W后,第一中拨叉535上升且中移载气缸512又运动到前方位置,之后在第二中拨叉气缸515及中移载气缸512的先后作用下第二中拨叉504下降且带动模具E从中间过渡位W到上料工位X,随后第二中拨叉504上升。

第二下料装置100’通过与第一下料装置100相反的操作使未成形玻璃从未成形玻璃卡架F移动至玻璃定位工位。然后启动两个玻璃定位气缸202,则两两对应的短挡板205及长挡板206相向移动,将玻璃片推向玻璃定位位置S并定位,由于两个限位块207有阻挡作用,因而玻璃片不会被夹碎。接着,关掉玻璃定位气缸202,短挡板205及长挡板206复位。接着模具定位装置400再次将模具E定位且夹紧下模,使上料吸盘联接杆522、上料吸盘座523、上料吸盘524下降,并给上料吸盘524接通真空吸住上模后提起。将未成形玻璃从玻璃定位位置S移动至下模中,上料吸盘524下降并断开真空后复位,上模又再次合在下模上。此后模具定位装置400复位。

当完成玻璃的上料后,启动后移载系统工作,上料移载气缸525带动第一后拨叉506前移后,在第一后拨叉气缸510的作用下第一后拨叉506下降,然后上料移载气缸525后移带动模具E从上料工位X到中间过渡位Y。接着第一后拨叉506上升且上料移载气缸525前移,然后第二后拨叉527下降,上料移载气缸525再一次后移带动模具E从中间过渡位Y到进料位Z后第二后拨叉527上升复位。

上述是一套模具移载、定位、下料、清扫、移载、定位、上料、移载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模具的下料与上料是在两个工位上进行,因而可同时对至少两套模具进行上下料工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