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9052发布日期:2019-09-21 00:1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的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升降平台,具有四个支承臂,它们可转动安装在升降装置且尤其是两个侧升降柱上,并且这些支承臂的自由端能运动到待起升的机动车的支撑点下方,其中,所述支承臂形成第一和第二支承臂对,且至少所述第一支承臂对的支承臂是长度可调的并且被设计成只能绕其在升降装置上的铰接点转动的刚性支承臂,而第二支承臂对的支承臂被设计成具有附加肘节的双关节臂。



背景技术:

各种实施例中,具有多个支承臂的所谓柱式升降平台是已知的。通常,在支承臂的自由端上有支承板,其必须在车辆底面处被定位到在厂家侧预设的支撑点下方。因为不同车辆的车辆尺寸、进而还有支撑点位置截然不同,故该支承臂可以是长度伸缩可调的。

此外柱式升降平台也是已知的,在此四个支承臂被设计成双关节臂,以便除了常见的轿车外,还能承受大型车辆如尤其是货车和小型卡车,但对它们而言,笔直的伸缩支承臂的调节范围就不够用了。

另外,具有多个笔直的支承臂的柱式升降平台也是已知的,其前支承臂被设计成明显短于后支承臂。升降柱因此关于升起的车辆沿车辆纵向看未处于车辆中央,而是在车辆前三分之一处,使得车门可以不受阻碍地完全打开。

最后,从文献DE 18 16 919、US 4,212,449和DE 23 52 159中知道了支柱升降平台,其分别具有两个刚性的支承臂和两个呈双关节臂形式的支承臂。在此情况下,双关节臂分别相对于刚性支承臂被设计得较短。

在具有多个支承臂的常见升降平台中通常有以下问题,支承臂在底板修理作业中挡道或使修理作业变得困难。这尤其出现在具有电动驱动装置的机动车中,其电池越来越多地安装在车辆底板中。这种电池的维修和更换此时通过大多位于机动车底板上的维修活门进行。在此情况下现已证明,在各不同类型的具有电动驱动装置的车辆情况下,常见的升降平台的支承臂妨碍了在车辆底板上的维修活门的打开,因此使得电池的维修和更换变得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因此设定如下任务,提出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升降平台,其可灵活使用、节省空间且尤其也适用于具有电动驱动装置的现代机动车的修理和维护。

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完成。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有利的设计。

在具有四个支承臂的升降平台中,所述支承臂可转动安装在升降装置尤其是两个侧升降柱上,且其自由端能运动到待起升的机动车的支撑点下方,其中所述支承臂形成第一和第二支承臂对,并且至少所述第一支承臂对的支承臂是长度可调的并且被设计成只能绕其在升降装置上的铰接点转动的刚性支承臂,而第二支承臂对的支承臂被设计成具有附加肘节的双关节臂,本发明规定,在缩入状态中(即刚性支承臂和双关节臂都缩入的状态,只要它们都可伸缩),第二支承臂对的支承臂相比于第一支承臂对的支承臂是至少两倍长,且该肘节被设计成第二支承臂对的支承臂从相关支承臂的最大伸长状态起可以水平地在两个方向上弯折以便定位到待升起的机动车的支撑点下方。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如此安放机动车,即,该支承臂在修理作业时不挡道。这尤其是如此做到的,第二支承臂对的支承臂的肘节在两个方向上可以弯折。尤其可以规定,为了将后支承臂定位在待起升的车辆下方,其肘节可以向内被弯折向对置的相应升降柱。后支承关节因此能如下选则性地弯折,即,其肘节向外背离开车辆,也可以向内弯折到车辆下方。当肘节向外弯时,针对在车辆底板处的作业在车辆下方获得最大自由度,而当肘节向内弯折时在车辆门槛区域内空出最大作业空间,例如用于在门槛处的焊接作业或者对沿门槛布设的管线的作业。

双关节支承臂在两个方向上的选择性弯折以安放车辆通过下述方式实现:两个支承臂对的支承臂长度被设计成是非对称的,这样,使得第二支承臂对的双关节臂相比于第一支承臂对的刚性支承臂长了许多,因为只有如此才可在双关节臂弯折时在车辆下方空出所需地方,并且两个支承臂对的支承臂没有相互挡道。此外,可以如此安放车辆,即车辆中心点且尤其是车门在升起状态中位于升降装置且尤其侧升降柱的前方,并且升起的车辆的门因此可以不受阻碍地完全打开。

除了双柱升降平台外,具有多个支承臂的其它升降平台比如像柱塞式升降平台或双柱塞式升降平台在本发明范围内也是可行的且被涵盖。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后支承臂对的支承臂被设计成相对于前支承臂对的支承臂至少长许多,以致以升降平台的升降柱处于其A柱高度或在其A柱前方的方式被定位以便升起机动车。因此保证了停放在升起位置的车辆的车门在任何情况下都可打开。升降平台的升降柱为此可以布置为彼此间的距离更近,使得升降平台可以更狭小地构成。这又导致了在相同的车间区域能安排更多升降平台和相应的安装场地。

前支承臂对的支承臂优选被设计成三件式伸缩支承臂。这允许大调节范围。

出于安全考虑,双关节臂的肘节还可以配设有支承臂锁定机构,其在机动车起升之前可被启动或被启动以便锁定该肘节并且被解除以便调节支承臂位置。

该后支承臂可以类似于前支承臂地也设计成是长度可调的。但这不一定是必需的。或者,该支承臂的自由端的定位也可以如此进行,即,仅改变后支承臂的弯折角度和转动角度。

但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呈双关节臂形式的后支承臂也可以是长度可调的并且为此具有后支承臂部和通过肘节与之连接的前支承臂部,其中该前支承臂部被设计成是长度可伸缩调节的。双关节臂的长度可调性因此可以通过技术上简单的方式来实现,并且后支承臂由此允许还更灵活的定位到不同车辆的与型号相关的支撑点上并且还需要较少地方。尤其在此情况下可以规定,相应的前支承臂部在其自由端装有容纳板,借此在机动车的支撑点升起该机动车。

前支承臂对的支承臂优选设计成三件式伸缩臂,但作为后支承臂的长度调节,将其前支承臂部设计成是两件式伸缩臂就够了。

在具有两个升降柱的升降平台情况下得到另一个优点,因为第一支承臂对的短的刚性支承臂的铰接点被安装在升降柱的朝向对置的升降柱的内侧上,而双关节支承臂的铰接点位于升降柱的在驶入方向上看在前或在后的一侧。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第一支承臂对的刚性支承臂的最大运动自由度以及用于第二支承臂对的双关节臂的在待起升车辆下方的尽量最大作用范围或调节范围。

附图说明

结合实施例和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性能,在此示出:

图1示出具有两个刚性支承臂和两个双关节支承臂的双柱升降平台,

图2示出图1的升降平台的俯视图,

图3示出图1的升降平台的双关节臂的放大视图,

图4示出与图1的升降平台相关的针对不同类型车辆的支承板的支承位置,

图5示出图1的升降平台,此时肘节向内弯折,

图6示出处于图5所示的支承臂调节状态的升降平台的俯视图,

图7示出双柱升降平台的第二实施例,此时双关节臂的肘节向外弯折,

图8示出图7的升降平台,此时双关节臂向内弯折,

图9示出在图7所示的位置上的升降平台的水平剖视图,其中剖切面经过在支承臂上方的升降柱,

图10示出在如图8所示的位置中的升降平台的对应于图9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升降平台包括两个升降柱1、2,其上分别可转动地铰接有两个支承臂3、5或4、6。支承臂3、5、4、6可升降调节,就是说能够升高和降低。在升降柱1、2之内的升降驱动按照已知方式实现,例如借助缸筒活塞装置、丝杠或链式传动机构。

支承臂3、4形成一个前支承臂对,即用于升起前半部车辆,而支承臂5、6形成一个用于后半部车辆的支承臂对。车辆左侧的支承臂3和5与车辆右侧的支承臂4和6镜像布置。每个支承臂可以通过转动轴承3a、4a、5a、6a可转动地安装在其对应的升降柱1、2上,从而它们能下转动到停放在升降柱1、2之间的车辆下方并且能运动到车辆底板上的支撑点。

通常,在支承臂3、4、5、6的自由端上设置有带有橡胶缓冲件的支承板3b、4b、5b、6b,橡胶缓冲件在支承臂升起时接触到车辆。支承板3b、4b、5b、6b可通过螺纹相对于对应的支承臂3、4、5、6也在一定范围内升降调节。

前支承臂对的支承臂3、4被设计成常见的刚性支承臂,即,它们只能绕其在柱1、2上的各铰接点3a、4a摆动。此外,前支承臂3、4的长度是可伸缩调节的。前支承臂3、4的调节范围在此实施例中在全缩入状态的570毫米与全伸出状态的1160毫米之间。为了获得所述大的调节范围,前支承臂3、4以三件式伸缩件形式构成,就是说,它们由三个伸缩套合的矩形型材构成。在伸缩型材内部的末端止挡可防止支承臂3、4超出允许程度地被拉出。

不同于前支承臂3、4,后支承臂对的支承臂5、6被设计成双关节臂。它们配设有附加肘节51、61以便各支承臂5、6能在其由转动关节5a、6a限定的转动平面中弯折。

图3放大示出了左侧双关节臂5。支承臂5包括后臂部或支承臂部52,其通过转动轴承5a连接至升降柱1并且通过弯折轴承51铰接至前臂部53。前臂部53是长度可伸缩调节的并且在其前自由端上装有容纳板5b。该前臂部53的伸缩机构被设计成是两件式的,即它包括能套合的一个外伸缩型材和一个内伸缩型材。在外伸缩型材的内侧面上用螺钉安装有一个末端止挡,图3只示出其外侧的固定螺钉54,并且该末端止挡界定伸缩臂部53的伸长范围。在此实施例中,在肘节51、61伸直时的后支承臂5、6的最大长度最大等于1825毫米。

显然,本发明不局限于后支承臂5、6的两件式伸缩伸长结构,相反,在合适的时候,也可以使后支承臂5、6具有三件式伸缩伸长结构。

双关节臂5的肘节51配设有支承臂锁定机构,其在机动车起升时锁止该肘节51。通过操作杆55,支承臂锁定机构可被解锁以便调节支承臂。支承臂锁定机构在此由设于肘节51内的带有周侧齿的齿盘和可通过解锁杆55操作的锁止件构成,锁止件插入所述齿盘的齿之间并且锁止转动运动或者在升起状态中释放。

通过类似的方式,用于将支承臂3、4、5、6铰接至升降柱1、2的转动关节3a、4a、5a、6a也可以被锁定。为此,例如可以给在图3中设于转动轴承5a上的圆盘56作为齿盘地配设周侧齿,设于升降柱1上的锁止件插入该周侧齿中以锁止支承臂5的转动运动。

在图4中举例示出了针对不同类型车辆在厂家侧预定的支撑点位置。人们看到:后支承臂5、6被显著弯折以便移近到这样的支撑位置。因此,后支承臂5、6没有横向延伸于底板,从而在车辆底板上的维修活门(就像比如在电动驱动装置的电池所需要的那样)保持可自由接近。另外,能看到前支承臂3、4的三件式伸缩伸长结构。

通过非对称的支承臂长度(即较短的前支承臂3、4和可弯折的较长的后支承臂5、6),可以将停放在升降柱1、2之间的车辆升起,从而车辆中点且尤其是在驶入方向上的车门在升降柱1、2前方。当车辆升起时,升降柱1、2一般大致位于其A柱高度,甚至在其前方,从而车门可以打开而升降柱1、2没有挡道。升降平台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很狭窄地构成,此时升降柱1、2并排紧邻。在此实施例中,升降平台宽度仅约为3米。

在图5和图6中,对应于图1和图2地示出了该升降平台,但其处于如下状态,此时后支承臂5、6的肘节51、61被向内弯折。为此,如此设计肘节51、61,它们在两个可能的弯折方向之一(即向内或向外)不具有止挡,而是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自由运动。即,所述肘节容许前支承臂部53、63转动几乎360°。在后支承臂的如图5和图6所示的状态中,肘节51、61和后支承臂5、6的最大部分处于车辆底板下方,从而在升起车辆的侧门槛区域中得到较大的作业空间。代替呈如图1-6所示的弯曲关节形式,肘节51、61针对该目的也可以替代地设计成笔直关节。这样的实施方式在图7-10的第二实施例中。

在双柱升降平台的如图7-10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或相应的特征带有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的附图标记。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两个双关节臂5、6的肘节51、61如所述的那样设计成是笔直的,即不是弯曲的关节。这允许两个前支承臂部53、63在两个转动方向上的还更大的转动范围。为了更好的可操作性,在后支承臂部52、62上还分别焊接上一个用作手柄的弓形件57、67。

在如图9和图10所示的剖视图中能看到,短的刚性支承臂3、4被铰接在两个升降柱1、2的内侧面上,而两个双关节臂5、6的铰接点5a、6a位于在驶入方向上看靠后的升降柱1、2侧。支承臂3、5或4、6的转动关节3a、5a或4a、6a在此情况下按照本身已知的方式被安装在可沿各自升降柱1或2升降移动的并在升降柱内沿升降路径被引导的滑座58、68上。通过升降机构(液压驱动机构、丝杠驱动机构或链式驱动机构),滑座58、68被升降调节以实现支承臂5、6的升高或降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