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板自动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8629发布日期:2019-11-25 22:0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极板自动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极板自动整理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行业作为能源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阶段,随着国家对行业的环保要求提高,整个铅酸蓄电池行业对自动化的需求也相应的提高。目前,大部分大型铅酸蓄电池生产工厂还在采用人工收集极板,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效率低,为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操作人员身心健康的迫切需求,同时鉴于市场的需求和行业的匮乏,一种极板自动收集整理的设计与开发对于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完全自动化和环保化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极板自动整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收集、整理和转移铅酸蓄电池电池极板效率低下以及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极板自动整理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构,依次输送至少一排单层放置的极板;第二输送机构,悬接在第一输送机构的下游且与第一输送机构同步转动,依次吸附第一输送机构输送的单个极板并将极板输送至下一机构;接料机构,可升降地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的下方,用于收集第二输送机构投放的单个极板,以形成极板集群;第三输送机构,设置在接料机构的下方,用于接收接料机构所收集的极板集群并将收集的极板集群输送至下料位;缓存输送机构,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的下方并设置在接料机构之前,当第二输送机构在缓存输送机构的上方投放极板时,依次输出单个极板。

进一步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支架;水平输送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输送支架上,用于输送水平输送组件上的极板;第一驱动组件,与至少两个水平输送组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水平输送组件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支架;至少两个水平输送组件,可转动地平行设置在第一输送支架上,用于输送水平输送组件上的极板;第一驱动组件,与至少两个水平输送组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至少两个水平输送组件同步转动;变位驱动组件,在第一输送机构的下游驱动至少两个水平输送组件的同一端做沿垂直于极板运动的方向运动,使得相邻的两个水平输送组件的同一端达到预定间距,以适应多种宽度的极板输送需求,两个水平输送组件的最外侧间距小于等于第二输送机构的宽度。

进一步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输送支架;吸附输送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输送支架上,用于吸附在第一输送机构上输送的极板并投放到接料机构;第二驱动组件,与至少一个吸附输送组件传动连接,驱动吸附输送组件转动。

进一步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输送支架;吸附输送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输送支架上,用于吸附在第一输送机构上输送的极板并投放到接料机构;传动连接件,第二输送机构与第一输送机构通过传动连接件连接,使得吸附输送组件与水平输送组件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接料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接料叉,可竖向运动地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下方且可竖向穿过第三输送机构的一端,用于收集第二输送机构投放的单个极板;升降驱动组件,与接料叉的另一端传动连接,驱动接料叉进行竖向往复运动;极板引导组件,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下方且设置在接料叉上方,用于引导极板被整齐摆放在接料叉上;自动计数组件,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下方,用于计算接料叉上的极板的数量。

进一步地,第三输送机构包括:至少一组集群输送组件,每组集群输送组件对应一个接料机构,用于输送极板集群;第三驱动组件,与集群输送组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集群输送组件转动;至少一组举升组件,可升降地嵌入设置在集群输送组件的一端,每组举升组件对应一组集群输送组件,用于举升集群输送组件上的极板集群。

进一步地,每组集群输送组件包括:多道并排设置的传送拖链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下方,用于输送接料机构收集的极板集群。

进一步地,第二输送机构还包括:吸附驱动组件,用于抽出吸附输送组件中的气体,使得极板可以被吸附在吸附输送组件下;气流缓存箱,通过管道分别与吸附驱动组件连接,用于缓存气体以使得吸附输送组件中的气压稳定;滤尘组件,设置在气流缓存箱的进气口处且通过管道分别与气流缓存箱和吸附输送组件连接,滤尘组件用于除去气体中的粉尘颗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通过水平输送、极板堆集等动作对单片电池极板进行归集形成极板集群,并通过振动组件对极板集群进行振动对齐动作,使得极板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都可以对齐,实现了自动整理对齐极板的功能,把分散的极板堆叠成极板集群,不需要人工堆叠,提高了极板堆叠效率,更好地使极板集群进入下一步骤,也降低了劳动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极板自动整理装置除去滤尘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极板自动整理装置除去滤尘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极板自动整理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极板自动整理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接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极板自动整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滤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输送机构;3-第二输送机构;4-接料机构;5-第三输送机构;6-缓存输送机构;7-极板;11-第一输送支架;12-水平输送组件;13-第一驱动组件;14-变位驱动组件;21-气流缓存箱;22-吸附驱动组件;23-管道;24-滤尘组件;242-气体进气口;241-气体滤芯;31-第二输送支架;32-吸附输送组件;33-传动连接件;321-真空吸附皮带;322-梭动阀;41-接料叉;42-升降驱动组件;43-极板引导组件;431-振动组件;432-引导板;51-集群输送组件;52-举升组件;521-立式举升板;522-举升驱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收集、整理和转移铅酸蓄电池电池极板效率低下以及人工成本高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极板自动整理装置。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极板自动整理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构1,依次输送至少一排单层放置的极板7;第二输送机构3,悬接在第一输送机构1的下游的上方且与第一输送机构1同步转动,依次吸附第一输送机构1输送的下游位置上的单个极板7并将极板7输送至下一机构;接料机构4,可升降地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3的下方,用于收集并整理第二输送机构3投放的单个极板7,以形成极板集群,然后运送到下一机构;第三输送机构5,设置在接料机构4的下方,用于接收接料机构4所收集的极板集群并将收集的极板集群输送至下料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1包括:第一输送支架11;一个水平输送组件1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输送支架11上,用于输送水平输送组件12上的极板7;第一驱动组件13,与至少两个水平输送组件12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水平输送组件12转动;水平转动件为沿与极板7的运功方向垂直且并排设置的多个柱状转动件和套设在柱状转动件表面上的传动带,其中一个柱状转动件与第一驱动组件13件传动连接,使得多个柱状转动件和套设在柱状转动件表面上的传动带可以同步转动。此处的第一驱动组件13为电机。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水平转动件为沿与极板7的运功方向垂直且并排设置的多个柱状转动件和多个牵引构件,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柱状转动件的同一端通过一个牵引构件牵引,其中一个柱状转动件与第一驱动组件13件传动连接,使得多个柱状转动件和套设在柱状转动件表面上的传动带可以同步转动。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3包括:第二输送支架31;吸附输送组件3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输送支架31上,用于吸附在第一输送机构1上输送的极板7并投放到接料机构4;第二驱动组件(未标记),与至少一个吸附输送组件32传动连接,驱动吸附输送组件32与第一输送机构1同步转动,使得极板7被吸附到吸附输送组件32上时,不会因为吸附输送组件32的转速比第一输送机构1的转速块而产生拖拉极板7的现象,进而损坏极板7。

具体地,吸附输送组件32还包括:至少一条真空吸附皮带32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输送支架31上,可吸附和投放极板7到下一机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第二输送支架31上设置有两条真空吸附皮带321,可吸附多排极板7,提高输送效率。

具体地,吸附输送组件32还包括:至少一个梭动阀322,设置在真空吸附皮带321的上方或一侧,用于调整真空吸附皮带321表面的气压,进而形成吸附功能和投放功能。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三个梭动阀322设置在真空吸附皮带321的上方,对应地把极板7投放到三个工位上,提高了极板7输送至下一机构的效率。

具体地,吸附输送组件32还包括:吸附驱动组件22设置在第二输送支架31一侧,用于使得真空吸附皮带321表面形成气压差,进而利用气压差来吸附极板7。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配合吸附输送组件32的结构,本整理装置设有三个接料机构4。每个接料机构4包括:至少一个接料叉41,可竖向运动地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3下方且可竖向穿过第三输送机构5的一端,用于收集第二输送机构3投放的单个极板7。具体地,每个接料机构4有一个接料叉41,接料叉41前端有四个支撑杆,用于盛放单个极板7并形成极板集群。此处的支撑杆与第三输送机构5的集群输送组件51的上游端相适应,使得接料叉41前部可以由上而下穿过集群输送组件51的上游端。升降驱动组件42,与接料叉41的另一端传动连接,驱动接料叉41进行竖向往复运动;极板引导组件43,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3下方且设置在接料叉41上方,用于引导极板7被整齐摆放在接料叉41上,使得单个极板7形成整齐的极板集群。

具体地,每个极板引导组件43包含了引导板432和振动组件431。引导板432上有与极板7大小相适应的引导孔,引导孔的周围上设有斜立板,用于引导极板7,使得极板7可以摆放在接料叉41的预定位置上;引导孔的底面周围设有竖立板,用于引导极板7,使得极板7可以更整齐地摆放。振动组件431,设置在引导板432下,使引导板432产生振动,进而使得未能正常摆放接料叉41的极板7可以因引导板432的振动而顺利摆放在接料叉41上。

具体地,升降驱动组件42包括气缸驱动件。升降驱动组件42还包括横向限位组件,设置在接料叉41一侧,用于保持接料叉41的运动为竖向运动。

具体地,升降驱动组件42还包括两个竖向限位感应组件,设置在横向限位组件的一侧,用于限制接料叉41的移动范围。

具体地,自动计数组件(未标记)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3下方,用于计算接料叉41上的极板7的数量,在接料叉41上的极板7数量达到预定值时,接料叉41随即承载着极板集群下降至下一机构。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输送机构5包括:至少一组集群输送组件51,每组集群输送组件对应一个接料机构4,用于输送极板集群;第三驱动组件(未标记),与集群输送组件51传动连接,用于驱动集群输送组件51转动;至少一组举升组件52,可升降地嵌入设置在集群输送组件51的一端,每组举升组件52对应一组集群输送组件51。

具体地,本实施中的整理装置中包含了三组第三驱动组件(未标记)、三组集群输送组件51、三组举升组件52和三组接料机构4,每组集群输送组件51对应一组第三驱动组件(未标记)、一组举升组件52和一组接料机构4,该第三驱动组件(未标记)为电机。

具体地,每组集群输送组件51包括:多道并排设置的传送拖链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3下方,用于输送接料机构4收集的极板集群。每道传送拖链组件包括拖链、链轮和同步轴,由第三驱动组件(未标记)与同步轴和链轮传动连接,驱使传送拖链组件转动。

具体地,每组举升组件52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立式举升板521和举升驱动组件522。每个立式举升板521可升降地设置在相邻两道传送拖链组件之间,立式举升板521的顶面用于承载极板集群。

具体地,举升驱动组件522,设置在立式举升板521下,驱动立式举升板521做升降运动。该举升驱动组件522为气压驱动组件。

如图1、图2、图3、图4、图6、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附驱动组件22为风机,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1的一侧,用于抽出吸附输送组件32中的气体,使得真空吸附皮带321表面形成负压以把极板7吸附在吸附输送组件32下;气流缓存箱21,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1下,通过管道23分别与吸附驱动组件22连接,用于缓存气体以使得吸附输送组件32中的气压稳定;滤尘组件24,设置在气流缓存箱21的进气口处且通过管道23分别与气流缓存箱21和吸附输送组件32连接,滤尘组件24设有四个与管道23相连的气体进气口242和设置了两个用于过滤粉尘的气体滤芯241;滤尘组件24用于除去气体中的粉尘颗粒以保护吸附驱动组件22,避免粉尘颗粒对吸附驱动组件22造成影响。

根据极板自动整理装置的具体结构和实际工作需要,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和/或不同方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改进。

本实用新型旨在保护一种极板自动整理装置,通过水平输送、极板7堆集、极板7整理等动作对单片电池极板7进行归集形成极板集群,并通过振动组件431对极板集群进行振动对齐动作,使得极板7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都可以对齐,实现了自动对齐极板7的功能,解决了人工整理极板7效率低的问题,也解决了企业用人难的问题,提高了极板7的整理效率并降低了劳动生产成本。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的极板自动整理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第一输送机构1之后且在接料机构4之前设有缓存输送机构6。缓存输送机构6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3的下方。当发生特殊情况(如设备故障、极板7不能正常投放至接料机构4、极板集群不能正常被第三输送机构5转运等情况)时,第二输送机构3将在缓存输送机构6的上方依次投放单个极板7,进而由缓存输送机构6对单个极板7进行应急输送,避免了由于上述的特殊情况使得随后输送的极板7损坏,及时止损,避免增加输送成本。

根据极板自动整理装置的具体结构和实际工作需要,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和/或不同方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改进。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的极板自动整理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输送机构1中的水平输送组件12的数量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1包括:第一输送支架11;第一驱动组件13,与两个水平输送组件12传动连接。具体地,第一驱动组件13,与柱状转动传动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两个水平输送组件12同步转动;至少两个水平输送组件12,可转动地平行设置在第一输送支架11上,用于输送水平输送组件12上的极板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第一输送支架11上设有两个水平输送组件12。两个水平输送组件12的上游处的同一端共用一个柱状转动传动件,该柱状转动传动件设置在在第一输送支架11上;每个水平输送组件12的下游处的设有一个柱状转动件;输送件套设在柱状转动传动件和柱状转动件上,用于与柱状转动传动件和柱状转动件配合输送极板7。

变位驱动组件14,在第一输送机构1的下游处驱动两个水平输送组件12的同一端做沿垂直于极板7运动的方向运动。具体地,变位驱动组件14,设置在每个水平输送组件12的下游处的柱状转动件下方,驱动两个柱状转动件做沿垂直于极板7运动的方向运动,使得相邻的两个水平输送组件12的同一端达到预定间距,两个水平输送组件12的最外侧间距小于等于第二输送机构3的宽度,以适应多种宽度的极板7输送需求。

根据极板自动整理装置的具体结构和实际工作需要,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和/或不同方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改进。

实施例四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实施例四的极板自动整理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二输送机构3中没有独立驱动吸附输送组件32转动的组件,而是通过一传动连接件33同时与吸附输送组件32和第一输送机构1中的水平输送组件12传动连接,达到吸附输送组件32与水平输送组件12同步转动的效果。

传动连接件33为柱状转动件,其端部设有齿轮,通过链条与第一输送机构1中的水平输送组件12连接。同时,柱状转动件与吸附输送组件32传动连接,具体地,可以是链条-链轮传动连接,使得吸附输送组件32与水平输送组件12同步转动,避免在吸附极板7过程中产生拖拉极板7而损坏极板7的现象。根据极板自动整理装置的具体结构和实际工作需要,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和/或不同方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改进。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