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淬高炉渣抓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0422发布日期:2020-04-17 17:55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淬高炉渣抓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淬高炉渣抓取装置。



背景技术:

高炉渣是炼铁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副产物,出渣温度在1450度左右,含有丰富的显热资源,水淬高炉渣是当前炼铁企业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该方法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很好的回收利用高炉渣,我国高炉渣的资源利用率已经达到95%以上,通常是用作水泥原料,同时高炉渣用作水泥原料可以减少水泥生产过程石灰石的分解,进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传统的抓渣方法是利用扒渣耙子将炉渣汇集,然后用挑渣叉从冲渣池中挑出放到渣斗中,经多次循环,完成抓渣。该方法存在炉渣度高,在扒渣、挑渣过程中,操作人员受到热辐射,同时扒渣、挑渣过程消耗大量体力,且由于渣子滴落、迸溅易造成烫伤,对人身安全有隐患。针对该问题,中国专利cn203518613u,公开了一种电炉抓渣机,包括支架、旋转电机、摆臂、电动葫芦和抓斗。虽然通过旋转支架、摆臂和电动葫芦将抓斗放入电炉内,并通过气缸的伸缩控制抓斗中抱爪的开合,从而实现抓渣和放渣。但是摆臂与支架的连接点位于摆臂的一端,而另一端悬空,抓斗抓满渣后,重量很大,容易导致支架坍塌,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淬高炉渣抓取装置,解决现有抓取设备摆臂与支架的连接点位于摆臂的一端,而另一端悬空,抓斗抓满渣后,重量很大,容易导致支架坍塌,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淬高炉渣抓取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柱、电机、横梁、抓斗和弧形导轨;

所述立柱分为两部分,分别记为上立柱和下立柱,上立柱和下立柱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其中下立柱的下端与地面固连,下立柱的上端通过第一轴承与连接件的下端转动连接,上立柱的下端与连接件的上端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在上立柱上,且电机输出轴竖直设置,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减速器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齿轮,下立柱的上端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所述上立柱的上端与横梁的一端固连,横梁另一端的底面上设置有滚轮,滚轮活动式卡设在弧形导轨上,弧形导轨通过支撑件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横梁和弧形导轨均水平设置,电机驱动上立柱转动,带动横梁沿着弧形导轨移动;横梁上设置有移动小车,抓斗通过钢丝绳悬挂在移动小车上。

电机启动,驱动第一齿轮转动,因为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且第二齿轮固定在下立柱上,所以第一齿轮绕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上立柱、横梁和抓斗一起沿着弧形导轨转动,当转动到指定角度后,控制移动小车沿横梁水平移动,移动至抓取位置正上方后,抓斗下降,然后进行抓渣。

通过设置弧形导轨,使横梁另一端通过滚轮活动式卡设在弧形导轨上,弧形导轨起到支撑作用,即使抓斗抓满渣后,且位于靠近弧形导轨的一端,也不会导致支架坍塌,很好的解决了存在安全隐患。

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导轨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上设置有橡胶垫。通过设置限位块,防止横梁脱离弧形导轨,通过设置橡胶垫,起到缓冲作用,提高整体稳定性,防止横梁转动到弧形导轨端部时因与限位块发生碰撞而导致抓斗晃动、甚至炉渣落下。

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导轨对应的圆心角为120-150度,满足冲渣池尺寸要求。

进一步改进,所述滚轮通过转轴与两个支撑板转动连接,滚轮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支撑板与横梁的底面固连;所述滚轮沿周向开设有凹槽,滚轮通过凹槽活动式卡设在轨道上。通过在滚轮上开设凹槽,防止横梁在转动过程中,因为晃动等导致横梁脱离弧形轨道。

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套设在下立柱上的第二轴承,其中,第二轴承的内圈与下立柱固连,第二轴承的外圈上固连有连接环,横梁与上立柱的连接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形成配重臂,且配重臂与连接环通过拉索连接。通过设置第二轴承、配重臂和拉索,横梁在转动过程中,配重臂和拉索通过第二轴承绕下立柱转动,配重臂起到平衡作用,防止立柱从连接部断裂,提高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改进,所述配重臂与横梁的长度比为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弧形导轨,使横梁另一端通过滚轮活动式卡设在弧形导轨上,弧形导轨起到支撑作用,即使抓斗抓满渣后,且位于靠近弧形导轨的一端,也不会导致支架坍塌,很好的解决了存在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水淬高炉渣抓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水淬高炉渣抓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一种水淬高炉渣抓取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柱、电机4、横梁30、抓斗8和弧形导轨11。

所述立柱分为两部分,分别记为上立柱2和下立柱1,上立柱2和下立柱1通过连接件3转动连接,其中下立柱1的下端与地面固连,下立柱1的上端通过第一轴承与连接件3的下端转动连接,上立柱2的下端与连接件3的上端固定连接;电机4固定在上立柱2上,且电机4输出轴竖直设置,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减速器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齿轮5,下立柱1的上端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6,第一齿轮5与第二齿轮6啮合。

如图2所示,所述上立柱2的上端与横梁30的一端固连,横梁另一端的底面上设置有滚轮10,滚轮活动式卡设在弧形导轨11上,弧形导轨通过支撑件9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横梁30和弧形导轨均水平设置,电机驱动上立柱转动,带动横梁沿着弧形导轨11移动;横梁30上设置有移动小车7,抓斗8通过钢丝绳悬挂在移动小车上。

电机启动,驱动第一齿轮转动,因为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且第二齿轮固定在下立柱上,所以第一齿轮绕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上立柱、横梁和抓斗一起沿着弧形导轨转动,当转动到指定角度后,控制移动小车沿横梁水平移动,移动至抓取位置正上方后,抓斗下降,然后进行抓渣。

通过设置弧形导轨,使横梁另一端通过滚轮活动式卡设在弧形导轨上,弧形导轨起到支撑作用,即使抓斗抓满渣后,且位于靠近弧形导轨的一端,也不会导致支架坍塌,很好的解决了存在安全隐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导轨11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17,且限位块的上设置有橡胶垫。通过设置限位块,防止横梁脱离弧形导轨,通过设置橡胶垫,起到缓冲作用,提高整体稳定性,防止横梁转动到弧形导轨端部时因与限位块发生碰撞而导致抓斗晃动、甚至炉渣落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导轨11对应的圆心角为120-150度,满足冲渣池尺寸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滚轮10通过转轴与两个支撑板12转动连接,滚轮10位于两个支撑板12之间,支撑板12与横梁11的底面固连;所述滚轮10沿周向开设有凹槽,滚轮10通过凹槽活动式卡设在轨道11上。通过在滚轮上开设凹槽,防止横梁在转动过程中,因为晃动等导致横梁脱离弧形轨道。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下立柱1上套设有第二轴承13,其中,第二轴承的内圈与下立柱固连,第二轴承的外圈上固连有连接环14,横梁30与上立柱的连接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形成配重臂15,且配重臂15与连接环14通过拉索16连接。通过设置第二轴承、配重臂和拉索,横梁在转动过程中,配重臂和拉索通过第二轴承绕下立柱转动,配重臂起到平衡作用,防止立柱从连接部断裂,提高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配重臂15与横梁11的长度比为1:6。

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未做特别说明的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技术即可实现,而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