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石运输系统转运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4967发布日期:2020-06-30 19:5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石运输系统转运漏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转载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石运输系统转运漏斗,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大粒度矿石运输系统的转运漏斗。



背景技术:

漏斗是矿山、港口、冶金行业中重要的物料转运设施,但目前国内大粒度矿石运输系统转运漏斗为直管式结构,对于大粒度物料(p80=200-250mm),矿石通过量低、易堵塞,且不耐冲击,导致寿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石运输系统转运漏斗,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矿石通过量低、易堵塞的问题,还解决了现有漏斗不耐冲击,寿命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石运输系统转运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入矿口1、一级存矿仓2、二级存矿仓3、溜槽和出矿口5;溜槽的入口与一级存矿仓和二级存矿仓的平台的出料端对接,溜槽与一级存矿仓和二级存矿仓的平台成一定夹角;一级存矿仓平台与一级矿石抛落轨迹相交;一级存矿仓平台对侧下方设有二级存矿仓平台,该二级存矿仓平台与二级矿石抛落轨迹相交。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料打料,对漏斗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加强自身结构强度的同时充分利用漏斗结构内自然堆积的物料吸收物料冲击载荷,从而应对胶带运输系统内大粒度矿石转运的工作,矿石通过量大、不易堵塞,提高了漏斗及胶带运输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漏斗一侧视图;

图2漏斗另一侧视图;

图3漏斗溜槽剖视图;

图4漏斗溜槽内矿石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5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矿石运输系统转运漏斗,包括本体、挡矿板6、方钢7;本体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入矿口1、一级存矿仓2、二级存矿仓3、溜槽4和出矿口5;一级存矿仓和二级存矿仓的平台上均设有挡矿板6和位于平台边缘的方钢7,形成用于容纳矿石的空间;溜槽的入口与一级存矿仓和二级存矿仓的平台的出料端对接,溜槽与一级存矿仓和二级存矿仓的平台成一定夹角;入矿口设置在一级存矿仓上部的一侧,与一级存矿仓平台相对,一级存矿仓平台与一级矿石抛落轨迹相交;一级存矿仓平台对侧下方设计二级存矿仓平台,该平台与二级矿石抛落轨迹相交。溜槽出料端矿石运动方向与胶带运输机胶带运行同向。挡矿板为直角三角形结构,位于一级存矿仓和二级存矿仓的转角处。

如图3所示,挡矿板构成加强筋板,其作用为:1.促使矿石堆积形成缓冲死角;2.提升接矿平台结构强度,保护接矿平台前端结构,避免磨损。

如图4所示,上游矿石落入一级存矿仓后自然滚落至二级存矿仓的平台上。之后沿下部溜槽自然滚落或滑落至下游胶带运输设备。一二级存矿仓平台内堆积的矿石有效吸收来矿的动能并降低对漏斗溜槽迎矿面的冲击载荷,提升漏斗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矿石运输系统转运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入矿口(1)、一级存矿仓(2)、二级存矿仓(3)、溜槽和出矿口(5);溜槽的入口与一级存矿仓和二级存矿仓的平台的出料端对接,溜槽与一级存矿仓和二级存矿仓的平台成一定夹角;一级存矿仓平台与一级矿石抛落轨迹相交;一级存矿仓平台对侧下方设有二级存矿仓平台,该二级存矿仓平台与二级矿石抛落轨迹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石运输系统转运漏斗,其特征在于:一级存矿仓和二级存矿仓的平台上均设有挡矿板和方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石运输系统转运漏斗,其特征在于:溜槽出料端矿石运动方向与胶带运输机胶带运行同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石运输系统转运漏斗,其特征在于:方钢位于一级存矿仓和二级存矿仓的平台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矿石运输系统转运漏斗,其特征在于:入矿口设置在一级存矿仓上部的一侧,与一级存矿仓平台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矿石运输系统转运漏斗,其特征在于:挡矿板为直角三角形结构,位于一级存矿仓和二级存矿仓的转角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矿石运输系统转运漏斗,其特征在于:溜槽与一级存矿仓和二级存矿仓的平台夹角为6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矿石运输系统转运漏斗,其特征在于:每级存矿仓的平台均装有2块挡矿板,挡矿板迎矿面角度为3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石运输系统转运漏斗,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入矿口(1)、一级存矿仓(2)、二级存矿仓(3)、溜槽和出矿口(5);溜槽的入口与一级存矿仓和二级存矿仓的平台的出料端对接,溜槽与一级存矿仓和二级存矿仓的平台成一定夹角;一级存矿仓平台与一级矿石抛落轨迹相交;一级存矿仓平台对侧下方设有二级存矿仓平台,该二级存矿仓平台与二级矿石抛落轨迹相交。本实用新型在加强自身结构强度的同时充分利用漏斗结构内自然堆积的物料吸收物料冲击载荷,从而应对胶带运输系统内大粒度矿石转运的工作,矿石通过量大、不易堵塞,提高了漏斗及胶带运输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桑冬一;赵琼;张俊;刘伟;秦镇;赵声贵;白世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万宝矿产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31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