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八角矿石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3982发布日期:2020-12-11 15:13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八角矿石漏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港口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八角矿石漏斗。



背景技术:

在港口作业中,从船上卸货到码头的流程如下:装货自卸车通过自卸车通道进入到漏斗的下方,起重机的抓斗从船上抓取矿石后会移动到漏斗的上方,抓斗打开后,矿石通过漏斗落入到装货自卸车上。

现有的漏斗是由四个侧壁焊接而成的,上端为入料口,下端为出料口。漏斗的四个侧壁的面积非常大,矿石落下时,四个侧壁从四个方向对矿石进行汇集,因此对矿石的聚拢效果不好,到达漏斗出料口处的矿石是很不均匀的。而且由于矿石的重量大、棱角锋利,其直接落下对漏斗的四个侧壁的冲击力非常大,因此漏斗的四个侧壁的内壁磨损非常严重,极易造成漏斗的损坏,而且现有的漏斗在被磨损后,只能更换新的漏斗,而漏斗的成本很高,这也就导致维修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八角矿石漏斗,能够对矿石进行缓冲,减少对漏斗内壁的磨损,降低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八角矿石漏斗,所述八角矿石漏斗包括:漏斗本体和缓冲分流装置;

所述漏斗本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漏斗入口、漏斗壁和漏斗出口;所述漏斗壁围合形成漏斗本体的内腔;

所述漏斗入口的形状为八边形,所述漏斗出口的形状为长方形;

所述缓冲分流装置设置在所述漏斗本体的内腔中。

所述漏斗壁包括依次连接的八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五侧壁、第六侧壁、第七侧壁、第八侧壁;

其中,第一侧壁、第三侧壁、第五侧壁、第七侧壁均为三角形,且四者的形状相同;

第二侧壁、第四侧壁、第六侧壁、第八侧壁均为梯形,且第二侧壁和第六侧壁的形状相同,第四侧壁和第八侧壁的形状相同;

各个梯形的下底与各个三角形的底的长度相同;

第四侧壁、第八侧壁的上底的长度大于第二侧壁、第六侧壁的上底的长度。

所述第四侧壁和第八侧壁对称设置,两者的上底形成出料口的两个长边;

所述第二侧壁和第六侧壁对称设置,两者的上底形成出料口的两个短边;

所述两个长边、两个短边围合成长方形的出料口。

所述第一侧壁的两条腰分别与第八侧壁的一条腰、第二侧壁的一条腰连接;

所述第三侧壁的两条腰分别与第二侧壁的另一条腰、第四侧壁的一条腰连接;

所述第五侧壁的两条腰分别与所述第四侧壁的另一条腰、第六侧壁的一条腰连接;

所述第七侧壁的两条腰分别与所述第六侧壁的另一条腰、第八侧壁的另一条腰连接。

所述第一侧壁的底、第二侧壁的下底、第三侧壁的底、第四侧壁的下底、第五侧壁的底、第六侧壁的下底、第七侧壁的底、第八侧壁的下底围合形成八边形的入料口。

优选的,在所述出料口的每条边上分别连接有与水平面垂直的出口板;

所述出口板位于所述漏斗本体的下方。

所述缓冲分流装置包括与水平面平行的多组纵梁和多组横梁;

每个横梁均与出料口的短边平行;

每个纵梁均与出料口的长边平行;

每个纵梁、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侧壁上。

优选的,每个所述纵梁、每个所述横梁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

每个所述纵梁、每个所述横梁均包括三条平行的棱,其中两条棱位于下方,一条棱位于上方。

优选的,在每个所述侧壁的内壁上均安装有衬板;

所述衬板和侧壁的形状相同。

在所述漏斗本体的下方设置有漏斗支架;

所述漏斗支架包括多根平行且与地面垂直的立柱;

在所述漏斗的侧壁的外壁上焊接有立柱安装架;

各个所述立柱的上端分别与各个所述立柱安装架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漏斗支架的各个立柱之间还设置有多条加强筋;

进一步的,在所述漏斗支架上还设置有楼梯,所述楼梯的底部位于地面上,楼梯的上部位于漏斗的入料口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实用新型卸料时降低了矿石的动能,保护了漏斗下方的装货自卸车,而且通过衬板进一步保护了漏斗的侧壁,延长了漏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八角矿石漏斗的正向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八角矿石漏斗的正向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八角矿石漏斗的侧向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八角矿石漏斗的侧向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八角矿石漏斗包括:漏斗本体和缓冲分流装置,所述漏斗本体从上至下包括:漏斗入口、漏斗壁和漏斗出口;所述漏斗入口为八边形,所述漏斗出口为长方形。所述漏斗壁围合形成漏斗本体的内腔;所述缓冲分流装置设置在所述漏斗本体的内腔中。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一:

所述漏斗壁包括依次连接的八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1、第二侧壁2、第三侧壁3、第四侧壁4、第五侧壁5、第六侧壁6、第七侧壁7、第八侧壁8,其中第一侧壁1、第三侧壁3、第五侧壁5、第七侧壁7均为三角形,且四者的形状相同,第二侧壁2、第四侧壁4、第六侧壁6、第八侧壁8均为梯形,第二侧壁2和第六侧壁6的形状相同,第四侧壁4和第八侧壁8的形状相同。

各个梯形的下底与各个三角形的底的长度相同,第四侧壁4、第八侧壁8的上底的长度大于第二侧壁2、第六侧壁6的上底的长度。所述第四侧壁4和第八侧壁8对称设置,两者的上底形成出料口的两个长边,所述第二侧壁2和第六侧壁6对称设置,两者的上底形成出料口的两个短边,所述两个长边、两个短边围合成长方形的出料口。在每条长边、每条短边上分别连接有与水平面垂直的出口板12,所述出口板12位于漏斗本体的下方。出口板12对到达出料口处的矿石起到导向作用,将矿石引导到下方的装货自卸车上。

所述第一侧壁的两条腰分别与第八侧壁8的一条腰、第二侧壁2的一条腰连接,所述第三侧壁3的两条腰分别与第二侧壁2的另一条腰、第四侧壁4的一条腰连接,所述第五侧壁5的两条腰分别与所述第四侧壁4的另一条腰、第六侧壁6的一条腰连接,所述第七侧壁的两条腰分别与所述第六侧壁6的另一条腰、第八侧壁的另一条腰连接。各个侧壁之间、侧壁与出口板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或者其它现有的固定连接的方式。

所述第一侧壁1的底、第二侧壁2的下底、第三侧壁3的底、第四侧壁4的下底、第五侧壁5的底、第六侧壁6的下底、第七侧壁7的底、第八侧壁的下底围合形成八边形的入料口。所述漏斗的深度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即可。

与四个侧壁的漏斗相比,通过八个侧壁能够使得矿石从八个方向汇集到漏斗出料口,这样使得到达出料口处的物料更加均匀,有利于矿石从出料口顺利排出。

实施例二:

所述缓冲分流装置包括与水平面平行的多组纵梁和多组横梁,每个横梁均与出料口的短边平行,每个纵梁均与出料口的长边平行。每个纵梁和横梁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漏斗的侧壁上,横梁、纵梁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横梁9、10,一个纵梁11,且将横梁、纵梁相交并焊接到一起了。还可以在漏斗内从上至下设置多层横梁和纵梁。

每个所述纵梁、每个所述横梁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这样每个纵梁、横梁均包括三条平行的棱,其中两条棱位于下方,一条棱位于上方,这样形成两侧向下的斜面,当矿石从上方落下时,一方面由于矿石先撞击到横梁、纵梁,进而实现了缓冲,降低了矿石的动能,也就减小了对漏斗下方的自卸车的冲击力能够避免很大动能的矿石直接冲击漏斗下方的装货自卸车,利于保护自卸车,另一方面通过两个斜面对矿石实现了分流,使得矿石能够更加均匀地汇聚到出料口。

实施例三:

在漏斗的每个侧壁的内壁上设置有衬板,所述衬板与侧壁的形状相同,可以通过多个焊点或者螺栓连接在各个侧壁上,物料是直接撞击在各个衬板上的,这样保护了漏斗,避免了对漏斗的各个侧壁的直接磨损。当某个衬板被磨损后,只要更换该侧壁上的衬板即可,其它侧壁的衬板可以继续使用,这样也就不用将整个漏斗进行更换,降低了维修成本。

实施例四:

由于漏斗非常庞大,而且装货自卸车需要行驶到漏斗的下方,因此在所述漏斗本体的下方设置有漏斗支架,所述漏斗支架包括多根平行且与地面垂直的立柱,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四根平行且与地面垂直的立柱,在所述漏斗的第一侧壁1、第三侧壁3、第五侧壁5、第七侧壁7的外壁上焊接有立柱安装架,将四个立柱的上端分别与四个立柱安装架连接即可,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多种连接方式。所述立柱安装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例如设计为在漏斗外壁上的一个凸起,在所述凸起的底部开有立柱安装孔,将立柱的上端插入到该立柱安装孔内,并将两者焊接连接即可。

为了增大支撑力,在漏斗支架的各个立柱之间还设置有多条加强筋。

为了维修方便,在所述漏斗支架上还设置有楼梯,所述楼梯的底部位于地面上,楼梯的上部位于漏斗的入料口处,维修人员能够通过楼梯进入到漏斗的内腔中对漏斗进行维护。

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原理的基础上,很容易做出各种类型的改进或变形,而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结构,因此前面描述的只是优选的,而并不具有限制性的意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