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冲击双层油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00546发布日期:2021-01-12 07:33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冲击双层油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罐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耐冲击双层油罐。



背景技术:

双层油罐指ss储油罐、sf储油罐、ff储油罐三种;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逐步提高和大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对地下储油罐泄漏污染越来越重视;从而对石油储存用的双层油罐进行创新与设计,对石油储存技术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

由于现已有多数的双层油罐,仅通过油罐外壁上设置的缓冲结构实现对油罐外部的减压防护,从而导致油罐内层的壳体容易受到储存石油挤压产生裂痕,而对油罐整体的抗压性能造成影响,故而,迫切的需要研制一种耐冲击双层油罐。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冲击双层油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已有多数的双层油罐,仅通过油罐外壁上设置的缓冲结构实现对油罐外部的减压防护,从而导致油罐内层的壳体容易受到储存石油挤压产生裂痕,而对油罐整体的抗压性能造成影响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冲击双层油罐,包括内壳体、外壳体、防泄漏夹层、检测口、入管口、油罐壳体和检测组件,所述油罐壳体由内壳体和设于内壳体外侧的外壳体构成,且内壳体与外壳体不接触,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的防泄漏夹层,所述油罐壳体的顶端左侧设有检测口,且检测口的内部安装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设于检测口顶端的报警器和设于防泄漏夹层内底部的防泄漏感应器,所述报警器通过连接线与防泄漏感应器电性连接,所述油罐壳体的顶端右侧开设有入管口,所述防泄漏夹层的内部设有与内壳体外壁粘黏连接的遇油膨胀橡胶,且遇油膨胀橡胶的外侧套设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位于遇油膨胀橡胶与外壳体之间,且加强层均不与遇油膨胀橡胶和外壳体接触,所述加强层的内外侧壁上设有分别等间距设有内支撑柱和外支撑柱,每个所述内支撑柱朝向内壳体的一端均与遇油膨胀橡胶接触,每个所述外支撑柱背向加强层的一端均与外壳体的内壁接触,所述内支撑柱和外支撑柱均由橡胶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防腐涂料层。

优选的,所述加强层与内壳体之间形成防泄漏空隙,所述防泄漏感应器设于防泄漏空隙的内侧且位于遇油膨胀橡胶的外侧,并且防泄漏感应器不与内支撑柱接触。

优选的,所述内支撑柱与外支撑柱呈交错状顺序排列在加强层的内外表面上。

3.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当内壳体、外壳体受力时,通过上述二者分别对内支撑柱、外支撑柱的挤压,实现对内壳体、外壳体的缓冲防护,以此降低油罐壳体内外受力对其完整性造成的影响,从而有效的延长了油罐壳体的使用期限,且通过对内壳体的缓冲保护,增强内壳体的抗压性能的同时,也有效的对内壳体起到了防裂的防护。

2.本实用新型内支撑柱与外支撑柱交错状排列顺序的设置,使内壳体、外壳体在受力时,尽可能的减小对彼此作用力的影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内壳体、外壳体的抗压能力。

3.本实用新型遇油膨胀橡胶与内壳体外侧壁紧密贴合的设置,使内壳体在局部裂开时,通过遇油膨胀橡胶与储存油的接触,实现对裂开区域的迅速填充,以此降低储存油外漏的量,减少对石油的浪费,达到保护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内壳体,2-外壳体,3-防泄漏夹层,4-遇油膨胀橡胶,5-加强层,6-内支撑柱,7-外支撑柱,8-检测口,9-入管口,10-防腐涂料层,11-油罐壳体,12-检测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的一种耐冲击双层油罐,包括内壳体1、外壳体2、防泄漏夹层3、检测口8、入管口9、油罐壳体11和检测组件12,油罐壳体11由内壳体1和设于内壳体1外侧的外壳体2构成,且内壳体1与外壳体2不接触,外壳体2的外侧壁上设有防腐涂料层10,通过防腐涂料层10可降低外界环境因素对外壳体2的侵蚀,以此达到防护的效果,内壳体1与外壳体2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的防泄漏夹层3,油罐壳体11的顶端左侧设有检测口8,且检测口8的内部安装有检测组件12,检测组件12包括设于检测口8顶端的报警器和设于防泄漏夹层3内底部的防泄漏感应器,报警器通过连接线与防泄漏感应器电性连接,油罐壳体11的顶端右侧开设有入管口9,防泄漏夹层3的内部设有与内壳体1外壁粘黏连接的遇油膨胀橡胶4,且遇油膨胀橡胶4的外侧套设有加强层5,加强层5与内壳体1之间形成防泄漏空隙,防泄漏感应器设于防泄漏空隙的内侧且位于遇油膨胀橡胶4的外侧,并且防泄漏感应器不与内支撑柱6接触,遇油膨胀橡胶4与内壳体1外侧壁紧密贴合的设置,使内壳体1在局部裂开时,通过遇油膨胀橡胶4与储存油的接触,实现对裂开区域的迅速填充,以此降低储存油外漏的量,减少对石油的浪费,达到保护的效果,加强层5位于遇油膨胀橡胶4与外壳体2之间,且加强层5均不与遇油膨胀橡胶4和外壳体2接触,加强层5的内外侧壁上设有分别等间距设有内支撑柱6和外支撑柱7,每个内支撑柱6朝向内壳体1的一端均与遇油膨胀橡胶4接触,每个外支撑柱7背向加强层5的一端均与外壳体2的内壁接触,内支撑柱6和外支撑柱7均由橡胶材料制成,内支撑柱6与外支撑柱7呈交错状顺序排列在加强层5的内外表面上,内支撑柱6与外支撑柱7交错状排列顺序的设置,使内壳体1、外壳体2在受力时,尽可能的减小上述二者受力对彼此的影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内壳体1、外壳体2的抗压能力。

上述耐冲击双层油罐的具体应用过程为:使用时,当内壳体1、外壳体2受力时,通过上述二者分别对内支撑柱6、外支撑柱7的挤压,使内壳体1、外壳体2在内支撑柱6和外支撑柱7产生形变的情况下,实现对内壳体1和外壳体2的缓冲防护,以此降低油罐壳体11内外受力对其完整性造成的影响,从而有效的延长了油罐壳体11的使用期限,且通过内支撑柱6与外支撑柱7交错状排列顺序的设置,使内壳体1、外壳体2在受力时,尽可能的减小对彼此作用力的影响,以此提高了内壳体1、外壳体2的抗压性能;

当内壳体1的局部产生裂开时,通过遇油膨胀橡胶4与储存油的接触,实现对裂开区域的迅速填充,以此降低储存油外漏的量,减少对石油的浪费,达到保护的效果,当泄漏的石油聚集在防泄漏空隙的最低端时,通过防泄漏感应器与泄漏石油的接触,通过控制器驱动报警器发生警报,对工作人员进行泄漏提示,这样便完成了该耐冲击双层油罐的使用过程。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耐冲击双层油罐,包括内壳体(1)、外壳体(2)、防泄漏夹层(3)、检测口(8)、入管口(9)、油罐壳体(11)和检测组件(12),所述油罐壳体(11)由内壳体(1)和设于内壳体(1)外侧的外壳体(2)构成,且内壳体(1)与外壳体(2)不接触,所述内壳体(1)与外壳体(2)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的防泄漏夹层(3),所述油罐壳体(11)的顶端左侧设有检测口(8),且检测口(8)的内部安装有检测组件(12),所述检测组件(12)包括设于检测口(8)顶端的报警器和设于防泄漏夹层(3)内底部的防泄漏感应器,所述报警器通过连接线与防泄漏感应器电性连接,所述油罐壳体(11)的顶端右侧开设有入管口(9),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泄漏夹层(3)的内部设有与内壳体(1)外壁粘黏连接的遇油膨胀橡胶(4),且遇油膨胀橡胶(4)的外侧套设有加强层(5),所述加强层(5)位于遇油膨胀橡胶(4)与外壳体(2)之间,且加强层(5)均不与遇油膨胀橡胶(4)和外壳体(2)接触,所述加强层(5)的内外侧壁上设有分别等间距设有内支撑柱(6)和外支撑柱(7),每个所述内支撑柱(6)朝向内壳体(1)的一端均与遇油膨胀橡胶(4)接触,每个所述外支撑柱(7)背向加强层(5)的一端均与外壳体(2)的内壁接触,所述内支撑柱(6)和外支撑柱(7)均由橡胶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击双层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的外侧壁上设有防腐涂料层(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击双层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5)与内壳体(1)之间形成防泄漏空隙,所述防泄漏感应器设于防泄漏空隙的内侧且位于遇油膨胀橡胶(4)的外侧,并且防泄漏感应器不与内支撑柱(6)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击双层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柱(6)与外支撑柱(7)呈交错状顺序排列在加强层(5)的内外表面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冲击双层油罐,属于油罐技术领域,包括内壳体、外壳体、防泄漏夹层、检测口、入管口、油罐壳体和检测组件,所述油罐壳体由内壳体和设于内壳体外侧的外壳体构成,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的防泄漏夹层,所述油罐壳体的顶端左侧设有检测口,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设于检测口顶端的报警器和设于夹层内底部的防泄漏感应器,所述报警器通过连接线与防泄漏感应器电性连接,所述油罐壳体的顶端右侧开设有入管口。本实用新型当内壳体、外壳体受力时,通过上述二者分别对内支撑柱、外支撑柱的挤压,实现对内壳体、外壳体的缓冲防护,以此降低油罐壳体内外受力对其完整性造成的影响,从而有效的延长了油罐壳体的使用期限。

技术研发人员:张义青;张占廷;张国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鲁强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0
技术公布日:2021.0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