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唛裁切机的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22235发布日期:2021-03-12 10:57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织唛裁切机的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唛加工设备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织唛裁切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织唛是一种服装厂、制衣厂、家纺厂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或者销售服装、家纺时所采用的一种用于区别服装、家纺来源的,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而成的,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

现有的织唛都是缝制在长条状的布料上,布料被绕设在布筒上以便于收纳和运输,现有的织唛裁切机通过对转动布筒对织唛布条进行卷取,但对织唛布条进行拉扯容易导致织唛布条拉扯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织唛裁切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织唛裁切机的自动上料装置,该装置包括导向块和驱动装置,所述导向块前端右侧通过螺栓与收卷电机相互锁固,所述收卷电机左侧的输出轴与布筒相连接,所述布筒外侧绕卷有织唛布条,所述导向块顶端中部横向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织唛布条沿导向槽进行移动,所述导向槽内部左侧顶端设置有挡板,所述导向槽后侧边沿处设置有驱动装置,且驱动装置与导向块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支板、电机、主动轮和压紧机构,所述第一支板右侧通过螺栓与电机相互锁固,所述电机左端的输出轴与主动轮圆心处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板顶端设置有压紧机构,且压紧机构底端与导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板、电机和主动轮均嵌入至导向槽内部,且第一支板右端通过螺栓与导向块相互锁固。

优选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第二支板、转轴、从动轮、活动板、活动轴、限位板、滑槽、摇杆和螺杆,所述第二支板左端通过转轴与从动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板右端通过螺栓与活动板相互锁固,所述活动板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活动轴,所述限位板内部竖直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轴沿滑槽进行滑动,所述活动板顶端设置有摇杆,所述摇杆底端与螺杆相连接,所述螺杆底端与导向块螺纹连接,所述限位板底端通过螺栓与导向块相互锁固。

优选的,所述导向槽宽度大于织唛布条三厘米,且导向槽底端面呈光滑状。

优选的,所述主动轮顶端面与导向槽底端面呈同一高度,且主动轮与导向槽呈同一直线设置。

优选的,所述从动轮和主动轮外侧中部均套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外侧设置有防滑纹路。

优选的,所述活动轴表面呈光滑状,且滑槽内壁与活动轴贴合。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和滑槽均呈竖直状态设置,且螺杆呈竖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摇杆顶端的操作杆表面呈光滑状,且摇杆底端通过联轴器与螺杆同心转动。

优选的,所述活动轴和限位板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优选的,所述螺杆采用硬质合金材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织唛裁切机的自动上料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织唛裁切机的自动上料装置,通过在导向块的导向槽边沿处设置了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通过电机驱动主动轮进行转动,且驱动装置顶端设置了压紧机构,压紧机构左侧设置有从动轮,通过从动轮和主动轮对织唛布条进行夹紧,使主动轮转动时对织唛布条进行传输移动,避免对布筒转动收卷对织唛布条进行拉扯,导致织唛布条损坏,且压紧装置采用活动结构,便于对织唛布条进行固定,且可进行转动打开,便于织唛布条的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结构正视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压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压紧机构结构正视剖面图。

其中:导向块-1、收卷电机-2、布筒-3、织唛布条-4、导向槽-5、驱动装置-6、挡板-7、第一支板-61、电机-62、主动轮-63、压紧机构-64、第二支板-641、转轴-642、从动轮-643、活动板-644、活动轴-645、限位板-646、滑槽-647、摇杆-648、螺杆-64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织唛裁切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织唛裁切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导向块1和驱动装置6,导向块1前端右侧通过螺栓与收卷电机2相互锁固,收卷电机2左侧的输出轴与布筒3相连接,布筒3外侧绕卷有织唛布条4,导向块1顶端中部横向开设有导向槽5,织唛布条4沿导向槽5进行移动,导向槽5内部左侧顶端设置有挡板7,导向槽5后侧边沿处设置有驱动装置6,且驱动装置6与导向块1固定连接,导向槽5宽度大于织唛布条4三厘米,且导向槽5底端面呈光滑状,便于织唛布条4沿导向槽5进行滑动。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织唛裁切机的自动上料装置,驱动装置6包括第一支板61、电机62、主动轮63和压紧机构64,第一支板61右侧通过螺栓与电机62相互锁固,电机62左端的输出轴与主动轮63圆心处相连接,第一支板61顶端设置有压紧机构64,且压紧机构64底端与导向块1固定连接,第一支板61、电机62和主动轮63均嵌入至导向槽5内部,且第一支板61右端通过螺栓与导向块1相互锁固,主动轮63顶端面与导向槽5底端面呈同一高度,且主动轮63与导向槽5呈同一直线设置,使主动轮63顶端面与织唛布条4接触,且使主动轮63转动时带动织唛布条4向左进行传输。

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织唛裁切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压紧机构64包括第二支板641、转轴642、从动轮643、活动板644、活动轴645、限位板646、滑槽647、摇杆648和螺杆649,第二支板641左端通过转轴642与从动轮643转动连接,第二支板641右端通过螺栓与活动板644相互锁固,活动板644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活动轴645,限位板646内部竖直开设有滑槽647,活动轴645沿滑槽647进行滑动,活动板644顶端设置有摇杆648,摇杆648底端与螺杆649相连接,螺杆649底端与导向块1螺纹连接,限位板646底端通过螺栓与导向块1相互锁固,从动轮643和主动轮63外侧中部均套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外侧设置有防滑纹路,增加从动轮643和主动轮63的防滑效果,便于对织唛布条4进行输送,活动轴645表面呈光滑状,且滑槽647内壁与活动轴645贴合,对活动轴645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限位板646和滑槽647均呈竖直状态设置,且螺杆649呈竖直设置,使螺杆649转动时带动活动板644进行上下移动,且使活动轴645沿滑槽647内壁进行上下移动,摇杆648顶端的操作杆表面呈光滑状,且摇杆648底端通过联轴器与螺杆649同心转动,便于通过摇杆648转动对螺杆649的转动进行控制,活动轴645和限位板646均采用不锈钢材质,硬度高,且不易生锈,螺杆649采用硬质合金材质,硬度高,不易磨损。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织唛裁切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在使用前,首先将该装置的导向块1固定在所需的位置上,然后将收卷电机2和电机62的接电端口与外部带有电源的控制设备相连接;

第二,在使用时,将裁剪后需要进行上料的织唛布条4穿过滑槽5,为便于织唛布条4放置在导向槽5上,需要将压紧机构64进行打开,在打开时,通过转动摇杆648,通过摇杆648带动螺杆649进行转动,螺杆649通过与导向块1之间的螺纹配合带动活动板644向上移动,由于活动轴645表面呈光滑状,且滑槽647内壁与活动轴645贴合,对活动轴645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限位板646和滑槽647均呈竖直状态设置,且螺杆649呈竖直设置,使螺杆649转动时带动活动板644进行上下移动,且使活动轴645沿滑槽647内壁进行上下移动,断开螺杆648与导向块1之间的连接时,将活动板644的活动轴645沿滑槽647向右进行转动,避免压紧机构64影响织唛布条4的放置;

第三,然后将织唛布条4缠绕在布筒3上,将压紧机构64的活动轴645沿滑槽647进行转动竖直,且将螺杆648与导向块1进行螺纹连接,通过将螺杆648拧紧,使从动轮643与主动轮63之间将织唛布条4进行夹紧固定,然后通过控制电机62产生动力通过输出轴带动主动轮63进行转动,通过主动轮63转动带动织唛布条4向前进行传输,且控制收卷电机2带动布筒3转动对织唛布条4进行收卷,通过将收卷电机2与电机62的转动速度进行配合,避免布筒3对织唛布条4进行拉扯,,导致织唛布条4拉扯损坏。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织唛裁切机的自动上料装置,通过在导向块1的导向槽5边沿处设置了驱动装置6,驱动装置6通过电机62驱动主动轮63进行转动,且驱动装置6顶端设置了压紧机构64,压紧机构64左侧设置有从动轮643,通过从动轮643和主动轮63对织唛布条4进行夹紧,使主动轮63转动时对织唛布条4进行传输移动,避免对布筒3转动收卷对织唛布条4进行拉扯,导致织唛布条4损坏,且压紧装置64采用活动结构,便于对织唛布条4进行固定,且可进行转动打开,便于织唛布条4的放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