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的排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517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介质的排出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以排出唯一的一种介质或多种介质的排出设备,其中,介质可能是气态的、液态的、浆膏状的、或者粉末状的或类似形状的和/或这些待排出的使用介质的一种混合物,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以制作和填充该排出装置的方法。
在首次从一个容器腔中,譬如从一个容器、一个压力腔或抽吸腔或类似腔中排出使用介质之前或之后,容器腔可能暂时或在全部其余的使用期间只是部分地充有使用介质,容器腔的剩余空腔则要充以不是规定用于或不是原规定用于排出的补偿介质。该补偿介质譬如可以是一种不与使用介质起化学反应的和/或在物理上不溶于使用介质中的介质,使两种介质虽相互直接接触但起码在基本不流动的静止状态下是明显地相互分离的。可是,该补偿介质会含有杂质,如污物、细菌或其它与使用介质起反应的成分,这些杂质会腐坏原定用于医疗、化妆或其它目的的使用介质。为了避免这种危险,虽可在使用介质或者补偿介质中添加防腐料、稳定剂或类似物质,可是往往因为医学副作用、基于费用原因或类似原因而不希望用这些添加物。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排出设备和一种所述形式的方法,其中,避免已公开排出结构或者所述形式的缺点,并且其中,特别是在不排出使用介质,而是对外封闭储存使用介质时,可大量地减少或避免使用介质中的不想见到的杂质。
解决以上任务的技术方案在于,为了容纳唯一的一种补偿介质或多种不同的补偿介质,设有一个或至少一个补偿容器和/或一个容纳容器,其容纳腔相对于一个容器腔或配属的容器腔至少在工作状态下可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如果容纳容器只是部分地与使用介质接触或不与使用介质接触,则容纳容器可充以一种无杂质的补偿介质并对外密封,以防杂质进入,并且可根据需要通过一个或多个连接通道把补偿介质输往容器腔的、其内没有使用介质的腔区域。特别相宜之处在于,容纳容器以一个容器壁或类似壁与使用介质直接相邻并且部分地或者绝大部分地或几乎全部地填充容器腔内没有使用介质的腔区域,并且这些填充基本上与容器腔处于何种填充程度或者填充的使用介质当时占容器腔体积的百分比如何无关。与拖曳活塞或攀升活塞的情况相反,在此不需要大面积的和密封的滑座,对这种滑座的密封几乎不能封得住杂质的进入。
虽然如此,通过本发明的结构,被使用介质体积变化地占据的腔区域基本上与容器腔的总体积无关地被限定在使用介质的填充体积上,因此,该腔区域总是处于至少是几乎只充满使用介质的状态。在使用介质填料不与容器相邻的腔区域内,这些使用介质填料基本上只与容纳容器的位置可变的容器壁相邻,因此在不起上述效用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结构还可单纯地用于防止使用介质填料产生晃荡运动。
在与上述效用无关的情况下,与使用介质填料相邻的容纳容器也可通过一个容器壁的位置变化等用以对使用介质填料的压力或者对容器腔内的压力施加影响,譬如为了抽吸产生负压或者为了排出使用介质产生超压或为了在因其它原因造成压力变化时压抑这些压力变化。此外,可对容纳容器的一个容器壁在至少一个工作状态下进行预紧和/或使该容器壁可膨起地贴靠在外容器的一个容器壁的内表面上并据此弹性支承外容器的这个容器壁。容纳容器也可单纯地用于把储存的使用介质基本上全部排挤出容器腔和/或在与排出程度基本无关的情况下保持外容器的外形,因为譬如容纳容器经过处于容纳容器和外容器壁之间的介质使外容器壁在凹陷后重新复位。
用以容纳与使用介质分离的介质的容纳容器适用以几乎任意的排出装置或者外容器,如瓶、管、活塞泵或抽吸腔等或者缸体腔、袋形器皿、罐、桶等等。如果使用介质易挥发或易燃,则可用容纳容器或者补偿介质把危险的气体混合物基本上全部排出容器腔。
用于所述目的或其它目的的容纳容器根据用途不是皮老虎结构,皮老虎的壁沿其长度的绝大部分区域形成预折叠的关切区,而容纳容器的壁则与此不同,可随意折叠并且相宜之处在于,容纳容器的壁柔性很大,排空状态下的容纳容器变成一个随意弯折的囊,其相互面对的壁部的内面在没有什么外力的作用下会相互贴合。在排空状态,容纳容器的腔体积会据此缩小到远小于充满时的空间体积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或十分之一,直至五十分之一。
为了向容纳容器内和/或容器腔内填充介质或者为了从容纳容器和/或从容器腔中排出介质,设有一个阀门,不是通过机械操纵来控制该阀门,而是根据流量或压力对该阀门进行控制,即只能沿一个方向流经该阀门,当沿另一方向流动时,阀的截面就缩小或者完全关闭。设在排出区的排出装置也可为独立于外容器的一个泵单元或一个活塞泵、皮老虎等,并在排出使用介质时被流过。该排出装置可控制容纳容器的通口,譬如在使用介质流出过程之前、之中和/或之后使该通口封闭或开启。特别是还有一种控制,即基本上只因排出一股使用介质而在容器腔中生成的负压使补偿介质或者容纳容器受到吸引作用,使其向容器腔的那些因排出使用介质而变空的腔区域扩展。
容纳容器虽可通过一个设在排出口范围内的或由该排出口构成的开口部分地或全部插入容器腔内,并且该开口或许也可被用做装配口,用以把容纳容器位置牢靠地固定在容器腔内。但为此利用一个远离排出口的或独立于排出口的装配口是相宜的,该装配口贯穿一个处于容器腔的排出区的对面的壁或者外容器的底壁。通过轮廓设计或类似措施使也可同时用于位置牢靠地固定容纳容器的一个所属段的装配壁的形状稳定性远远高于特别是与该装配壁横向相连的壁是相宜的。该装配壁或另一装配壁也能以截面加厚的形式得到加强。该截面加厚部分是譬如通过一个独立体,如一个固定装置、一个法兰、一个装配口的封闭装置、一个阀套等形成的。在不通过排出区范围内的开口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一个装配口把使用介质充入容器腔,然后才可把所属的容纳容器插入并安装好,并由此封闭装配口。容纳容器包括封闭装置可构成一个预装配的结构单元,该结构单元最好在档块限定下插入装配口,使其处于外容器的或者排出装置的外侧上的壁段完全埋在以下外侧的一个凹陷之中。
补偿容器等与所述结构无关,可由与容器腔壁所用相同的材料或者由一种其性能与容器腔壁相同的材料制作,譬如以便使用介质不与不同的材料接触或以便能一再使用同一种类的容器材料,毋须事先的繁锁选择。在外容器的内侧,在部分地或全部地与介质接触的区域设有极薄的、由相应的材料制作的内衬。该内衬相宜地与体积可变的补偿体或者填充体为一体结构。该填充体有利地可通过一个与填充体一体结构的和/或由外容器限定的开口在内面向外面翻的情况下进行翻卷。据此,填充体可由外部位置转入外容器中的内部位置或反向由内部位置转入外部位置。根据可翻卷容器的壁的柔软性,上述开口的宽度可窄于或大致等于相关补偿容器的最大或平均宽度。把填充体翻卷入或者置入外容器可通过手动或附加流体推动或者完全靠流体推动进行。该流体促成一个负压,用以在外容器内也使填充体收缩并抽吸填充体和/或促成一个超压,用以把填充体输送到外容器内。
有利的是将内衬或基本上扩张到最大程度的填充体基本上无折地全面地既贴靠在外容器的内侧面上,又贴靠在端面上,必要时贴靠容器开口或接管区段上,因此容器腔可在不留任何空隙的情况下被完全排空。只要外容器设计为内衬和填充体的成型模具,就能做到这一点。如果容器体或者填充体是由一个空心的杯形、套筒形或软管形的毛坯在通过延伸而减薄壁厚的情况下制作的,则内衬或填充体在外容器制成后或者在也处于上述成形加工中的外容器制成后变成其最终形状。为了成形,相关的外容器、内衬容器和填充容器或许在适当的加温情况下在内部处于流体压力作用之下和/或在外周处于真空之下并据此面对一个成形模而成形,该成形模只构成外形的阴模。据此,可按挤压法或吹塑法制作。
限定两个相互接连的和必要时分离的腔的容器与所描述的结构无关,可在几乎一个工序中共同地和/或至少是部分一体地至基本一体地或完全一体地制作。其中,至少是两个容器的壁部具有很不同的壁厚,壁厚差别的上下限可为5倍、10倍或15倍之多。譬如其中的一个容器的壁是形状稳定的,而另一个容器的壁的强度则小许多,因此这另一薄膜状的容器柔性很大,可随意弯折。这两个容器互在外部位置地得到预制,然后把强度较小的容器有利地至少部分地转移到强度较大的容器中。
本发明的结构也可用于所谓的挤压式瓶。从挤压式瓶中排出介质的方式在于,用手挤压该挤压式容器并据此使其内的介质处于超压或者排出压力之下。在这些或相似的容器中通过手动的排出/操纵压力可同时相继地或相互有时间交迭地把介质从两个相互隔离地容纳介质的容器中排出并且输往两个独立的排放口、一个共同的排放口和/或在相应的排出口之外在排出装置位置不变的对正的情况下输往一个应用位置。譬如外容器内的流体使外容器内的压力升高,据此使内容器处于超压之下,并通过该超压使内容器内的介质得以排出。在卸压时,内容器的补偿腔则再次被续填充一个体积,该体积相当于从该补偿腔中排出的体积加上从外容器或者介质容器中排出的体积。可以想象,如果自排出装置或者介质容器的、与外界相邻的排放口没有介质抽入到补偿容器中,则可设有一个独立于补偿容器的排放口的抽吸口,该抽吸口譬如与大气相通。为了控制补偿容器的排放和再填充,可设有一个相应的阀门控制装置,必要时可具有交替地或混合地开启和关闭的阀门,上述阀门在与压力和/或行程有关的控制下或者在机械的控制下工作。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作排放装置的方法,该排放装置可为所描述的结构或另外的结构。按照本发明,至少两个可具有很不同的或大致相同的、特别是强度小的壁厚的容器在其材料相互接连的情况下被制作或者成形。然后,这两个容器由该成形位置被转移至与此有差异的工作功能位置或者原始功能位置。据此,如果对两个容器的成形不是全部地或至少部分地做出以下时间先后规定,即在其中的一个容器最终成形后,另一个容器尚在成形之中,则可以进行很简单的制作,譬如一体的制作、在热作用下的制作和/或在仅一道工序中完成的制作。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以把介质特别是把所述介质或流体之一充入一个所描述类型的或另一类型的排出装置的填充方法。待填充的容器腔在填充前相宜地收缩至一个基本上至完全没有空隙的体积,然后充以介质,即该容器腔扩展了所充入的介质的体积,直至容器腔容纳为其预定的充填量为止。据此,可完全杜绝其它介质或者空气进入填充腔,并且排出装置在充填的原始状态下没有气泡地得到充填。在使用体积可变的补偿容器的情况下,填充是在超压下进行的,该超压克服补偿容器的内部压力并同时导致补偿容器排放补偿介质或缩小和/或通过抽真空使补偿容器处于负压之下,该负压把介质吸入容器腔。
在任何情况下,相关的容器,如补偿容器,在排空时,通过随机折叠在其壁出现皱折或类似的情况下收缩到如下程度,即相互面对的壁的内面基本上没有间隙地相互贴合或者容器甚至变得基本上至完全没有空隙并且只还占据一个相当于其壁的材料体积或至多占据一个相当于以上体积的4至5倍的体积。尤其是如果内容器在极度扩张的状态下与外容器的内面较大面积地至全面地贴合,则在内容器的外面上相宜地设有至少一个突出部或者设有多个互有一定间距的突出部,如皱折、筋或类似的间隔体,做为替代或附加,也可把这些突出部设在外容器的内面上。通过这些突出部,即使在内容器与外容器的内面贴合的情况下仍有供介质通过的空隙。据此,也可避免内容器把外容器分成两个密封地相对隔开的容器腔。通过内容器的起皱的和不规则的折叠,在其外表面上不可能形成在容器腔排出介质时通过收缩和随着介质充填有可能形成的夹杂或封闭的空隙,据此,也可确保所有被存储的介质完全被排出。
除了从权利要求中可看出这些和其它的特征,从说明书和附图中也可看出这些和其它特征,其中,各个特征可独立地或以多个特征组合的形式在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中和在其它领域得以实施,并且可成为优选的、及本身可保护的、对其在此要求专利保护的实施形式,下面详细说明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所示为

图1本发明的排出设备,其中部分为断面视图;图2图1所示排出设备的局部放大图;图3和图4排出设备的其它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5和6在制作状态下的其它实施例;图7用以制作图6所示排出设备的一个毛坯;
图8在制作状态下的另一实施形式;图9排出设备的另一实施形式;图10另一实施形式的一个局部剖面图;图11和12相应于图1的两个其它的实施形式。
排出设备1具有一个其结构为软弹性塑料制的薄壁空心容器体结构的长瓶形容器2,该容器2限定一个相应形状的容器腔3并可用一双手几乎完全将其抓住。容器体2基本上是由具有几乎同样厚度的容器壁4至6构成,这些容器壁的壁厚小于5毫米或者2毫米并可为大约1毫米。大致为圆筒形的容器侧壁4的一端一体地连接横向于侧壁4的、可能是圆环形的底壁5,其另一端在排料区7范围内一体地连接端壁6。使用介质通过该端壁6经过容器颈8从容器2中排出。其中,与侧壁4相反,底壁5和/或端壁6基本上是形状稳定的。用以排出使用介质的排出装置9以其基体基本上位置稳定地并且对中地嵌到或者嵌入从端壁6一体地向上突出的、形状也稳定的颈8之上或者之中。
按照本发明,为了这种或另一种排出设备1,规定至少一个填充补偿10,用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填充容器腔3的内部没有使用介质11的腔区域13,使腔区域13大面积面连接地直接与容纳有介质11的腔区域12邻接。然而,通过介质11的流动运动,两个腔区域12、13可互补地变形,譬如当容器2的位置改变时,较轻的腔区域13总有相对于腔区域12向上升的倾向。因此,在图1所示的直立位置时,腔区域13通过浮力朝排出区7的方向伸展,而在相反的倒立位置时,腔区域13则朝底壁5的方向上升。
腔区域13中基本上占满了补偿介质或者补充介质14,这些介质相对于腔区域12密封地封入在一个容纳容器15中。该容纳容器15基本上全封闭地处于容器腔3内,并且其容器壁16,相对于容器腔3或者腔区域12沿其伸展的绝大部分可沿一个、两个或三个空间轴方向基本上自由运动。完全一体的、其厚度基本一致的容器壁16基本上可自由弯曲,但具有自复位拉伸弹性和/或通过拉伸仍可变形并且不断裂。可对该容器壁16的任何部件进行任意折摺,并且不会造成任何损坏。因此,也可把容纳容器15揉搓成一团,使容器15围住的容器腔的体积缩小到接近于零。通过把介质14填充到容纳容器15内,容纳容器15逐渐展开变大,直至达到最大体积,其中,容纳容器15的或者容器壁16的纵向和/或横向相互接续的各段可基本上相互无关地沿这些方向和/或横向于其表面发生变形或者运动并因此可适应容器腔3中的或者腔区域12中的介质11的任何分布情况。在最大体积时,容纳容器15可几乎完全充满容器腔3或者可充满容器腔的至少80至90%。
容纳容器15由一个譬如无缝的、用易皱薄膜制作的袋构成。该容纳容器15在其一端过渡到一个容器颈17或者袋的边缘。该容器颈17或者袋的边缘与其余的容器壁16是一体结构并且在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其宽度与相连的、自由的纵向袋段大致相同,或在装配好的情况下是可收紧的。在容器颈17的范围内,容纳容器15相对于容器腔3通过一个固定装置1 8仅被固定在一个唯一、与容器腔3的边界几乎相邻的部位19处,而容纳容器15的其余壁段,均可相对于容器腔3沿所述方向的每个方向作自由运动,直至与容器壁4至6面接触而停止。
容纳容器15连同固定装置18或者一个或两个固定体21、22构成一个与容器2分开预装配的结构单元20。该结构单元也可在排出区7密闭的情况下在容器2上进行装配,即固定体21、22在其预定的功能位置上与容纳容器15相连。也可选择穿过颈8而引入的该结构单元20,然后从所属的容器壁5的外面以其长度的绝大部分被置入容器腔3并通过固定装置18使其相对于该容器壁5固定。
两个几乎同心地相互套合的固定体21、22以其几乎互补的圆周面构成一个密封-夹紧座23。容器颈17完全展开地和/或通过摺叠收口地固定在密封-夹紧座23的夹紧缝隙中。固定体21基本上整个面地与容器颈17的内面贴合,而另一固定体22与容器颈17的几乎同一纵向段的外面贴合。夹紧座23的夹紧面为自锁,锐角至几乎具有相同锥角的锥形结构并且向容器颈17的外端逐渐缩小,使在其外周面形成固定面的内固定体21可从容纳容器15的内部嵌入外固定体22内。夹紧座23的伸至容器2的外面的夹紧缝隙只能通过处于其内的容器颈17和/或以下措施既相对于使用介质11,又相对于补偿介质14得以密封,即在容器颈17和具体的夹紧面或者固定面之间具有可为熔焊连接、粘附连接或类似连接的密封连接或者附着连接。
做为替代措施或附加措施,为了密封固定缝隙也可设一个密封24,如一个密封圈。此外,固定体21可与容纳容器15一起预装配,使容器颈17沿其纵向相对于固定体21得到固定。为此,设有一个固定件和/或夹紧件,该固定件或夹紧件把容器颈17夹紧在固定体21的外周上和/或通过截面变形使之固定。固定件可由密封24构成并径向预紧地嵌在固定体21的固定面上的一个圆周槽内,使固定件把容器颈17在该范围内整个面地夹紧在圆周槽的或者凹槽的底面上。在该预装配之后,可把容器颈17连同固定体21和固定件24轴向嵌入固定体22,直至接合,其中,在插入运动结束时一个扣合装置嵌入槽中,该扣合装置的扣合件同样可通过密封24形成。为此,固定体22的固定面同样具有一个与扣合件24相配合的凹槽或者圆周槽或一个类似的扣合容纳槽。沿固定体21和固定面向外突出的密封24在预紧的情况下密封地嵌入该扣合容纳槽。因为与容器颈17相接的容纳容器15具有很高的柔性,所以为了装配固定体21,可把容纳容器15的容器壁16沿插入方向贴在固定体21的后端面上,并且在容器壁16的中介下,可把固定体21压入其装配位置。在该装配位置时,固定体21的上述端面少许突出于固定体22的相应端面,夹紧座23相宜地伸展到靠近固定体22的上述相应端面为止。
与固定体21相同,固定体22在形状上是基本稳定的。该固定体22以其面对容器腔3的一端形成一个自由伸入腔区域12的对中段25。该对中段25的外端一体地过渡到一个突出于对中段25的外周的、圆环形的支承法兰26并与一个贯穿容器壁5的装配孔27密切配合。该装配孔27窄于容器腔3的或者与容器壁5相接的容器壁4的内跨距,因此容器颈17和对中段25相对于容器壁4的内面有径向间距。由于对中段25与支承法兰26的环形内端面或者内支承面有小的轴向间距,对中段25在一个环形槽内支承一个环形密封28。该环形密封28和密封24一样,是由橡胶弹性材料制成的并且其截面通过挤压可发生弹性变形。通过该密封28使腔区域1 2在装配口27范围内对外密封。密封28和/或另一元件也可形成一个扣合装置29的扣合件,通过该扣合件可确保固定体22相对于容器壁5通过轴向拉紧基本上没有轴向间隙地得到牢固的连接并得到防扭转的摩擦连接。在把预装有密封28的固定体22插入装配孔27时,密封28先是通过沿装配孔27的内周滑动自行变窄,然后既搭接容器壁5的内面,又搭接装配孔27的内周,使支承法兰26的支承面在密封28预紧的情况下贴靠在容器5的外面上。然后,容纳容器15由固定体21或者22的内端面自由地伸展到容器腔3中。
可以想象的是,容纳容器15是全密封结构,可作为一个囊无束缚地在容器腔3中自由浮动,并例如在只有通过破坏才能打开的封闭之前向其内填充一种介质,如一种试剂,该介质根据腔区域12的排料情况扩展。然而,一个特别简单的实施形式在于,根据腔区域12内介质的减少情况可向容纳容器15或者腔区域13内续填介质,使得至少在排出设备1处于工作状态下,在这些腔区域12、13内存在近似大气的压力。为此,设有一个补偿通道30。该通道30属于结构单元20并贯穿固定装置18或者固定体21,使该通道构成容纳容器15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连接通道。该连接通道以节省空间的方式至少部分地或全部处于容器颈17的内部。
通道30在此构成了容器内部与外界之间的连接,根据需要,空气能以比可向外排出空气时更小的流动阻力从容器腔3的外部被吸入到容纳容器15或者腔区域13中。虽然在相应的工作原理中通过把通道30做成节流器结构可达到上述效应,可是为此设置一个控制阀31,如一个单向阀可更快地触发这些效应。控制阀31是结构单元20的或者由容纳容器15和固定体21组成的结构单元的一个构成部分。
通道30或者阀门31大致处于固定装置18的中心轴线上。固定装置18的中心轴线也可以是容器2、容器腔3、容器壁4、5、6、排出区域7、颈8的和/或排出装置9的中心轴线,条件是这些构成部分相互同心设置的。一体的固定体21的中央区域构成一个阀套32。在该阀套32内,一个圆形的或者圆盘形的阀体33在没有阀弹簧的情况下可在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自由运动。在关闭位置时,阀体33的一个端面贴靠在阀套32的一个环盘形阀座34上,在开启位置时,阀体33的另一个端面贴靠在阀挡块35上。阀挡块35是通过一个插入阀套32的一个扩张孔段的并形成通道30的一个所属段的套筒构成的。当容纳容器15内存在超压时,阀门31关闭,当存在负压时,阀门31开启。
基本上是直线的贯穿通道30的端口或者入口36远离容纳容器15的内部并相对于阀座34向外偏移,该端口或者入口36相对于所属容器壁5的外面或者包围入口36的支承法兰26的外面是埋头或平齐的,使入口36即便在容器2的上述外面处在支承面上时也几乎不可能被错误地封闭。容器壁5在此在入口36或者支承法兰26之外径向构成一个环形外面37,作为排出设备1的稳定座面,并且在该外面37内部,容器壁5形成一个凹陷38,支承法兰26相对于外面37完全沉入地设在该凹陷内。由于固定体21的外端面相对于固定体22的外端面稍许后移并且入口36处于固定体21的该外端面上,所以通过固定体22的外端面也可以防止入口36被错误地封闭。
排出设备1相宜地设有一个泵40,用该泵一方面把使用介质11经过排出区7排出,另一方面改变包含在容纳容器15的容纳腔39内的、比较重的补偿介质14的量,譬如在泵40的接续一个泵行程的返回原始位置的过程中通过抽吸会有所增加。在这里,泵40为皮老虎泵或者挤压泵结构,即通过手动挤压容器壁40并从而挤压容器腔3的外周进行操纵的。泵40之所以自行复位的原因譬如在于,容器2在被用手挤压和松手后基于其自身的弹性几乎返回其原始形状,容器腔3返回其原始尺寸。在操纵泵40时,在泵腔或者容器腔3内,即在腔区域12内和腔区域13内或者在容纳腔39内,使压力升高。通过压力升高,阀门31被关闭并且一个配属于排出装置9的排放通道43的排放阀44与压力有关地被开启。据此,使用介质11经过排放通道43的入口42进入排放通道43,通过阀门44并从设在排出设备1或者排出装置9外侧的排放口45排出。泄放通道43的入口42在容器腔3内距容器壁6有一定距离,与容纳容器15相对。排放口45在首次使用前可能是通过一个全封闭的壁构成的,为了打开排放口45,须穿破该封闭壁。在操纵泵40时也导致介质14的压力升高,介质14通过壁16以弹性蓄能器的方式缓慢排出介质11。
如果泵40在泵行程结束时被停止操纵,则泵40自行返回原始位置,据此,在容器腔3内或在腔区域12和13内生成负压并且阀门31据此被开启,以容器腔3充气的方式从外界把空气吸入到容纳容器15内,容纳容器15的体积则通过其容器壁16的展开和/或扩展有所增大,增大的体积相当于通过从容器腔3内排出使用介质11而空出的体积。在开始抽吸空气时,阀门44譬如与压力有关地关闭和/或在阀门31开启之前或者至迟在阀门31开启时关闭,其结果是,没有空气能从外部经出口45被吸入到容器腔3内或者腔区域12内。泵也可通过排出装置9构成并且譬如为皮老虎泵和/或活塞泵结构,因而容器壁也可以是形状稳定的。
随腔区域12内的使用介质11逐渐地被排出,容纳容器15也随之扩大,其中,使用介质11根据分别通过容器2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万有引力状况可在容器腔3内重新分布,并且容纳容器15的形状则与之相应配合。在此期间,容器壁16可能暂时成面地或者轻微地附着在容器壁4至6的内侧上,并随后又通过介质11而分离,而形成一定间隔。使用介质11最好是不可压缩的或其可压缩性小于补偿介质14。补偿介质14连同容纳容器15在大多情况下在容器腔3内可构成一个其四周的绝大部分受到冲刷的置换体或者核心体。容器壁16也可象一个上升活塞那样沿内侧朝排出区7的方向逐渐贴靠容器壁4,结果是腔区域12不象包络腔那样包围腔区域13,而是在横向于中心轴线方向相对于腔区域13是通过容器壁16的处于其间的正面段隔开的。
在排出区7被封闭的情况下,在倒立位置或类似位置时,可通过装配孔27把使用介质11填充到容器腔3中,然后才把结构单元20插入并据此封闭填充孔27。届时,基本上空的容纳容器15先被置于处在容器腔3中的介质上或者被压入这些介质中并在建立密封或者扣合连接29之前不久或者在该建立过程中经过入口36以小的超压把用以填充容器腔的所有尚无使用介质11的区域的补偿介质压入容纳容器15,在上述被补偿介质填充的区域中,原来存在的空气或类似物质可沿尚未扣合的密封28向外逸出。本发明的结构也只适用于对容器腔3或者腔区域12进行这种无气泡填充。也可经过排出区7进行填充。
做为替代措施或附加措施,也可设置一个出口闭锁装置46,该出口闭锁装置46在上述填充过程中或者在不使用排出设备1时使出口45和排放通道43和/或在设有排放阀44的情况下使其阀体48气密地保持封闭状态。一个在排出使用介质11之前可向外无损地抽出的并可重新插入的芯棒49或类似物体可构成一个用于排放口45的封堵和/或一个起形状连接作用的、用以压紧阀体48的压紧器。相宜的结构在于,芯棒49是扣合盖50或类似物体的一个构成部分。扣合盖50通过扣合连接座落在排出装置9的外端上,其中,芯棒49自顶盖前壁的内面伸出。
在图3至12中,相互一致的构件所用的标号与其它图中的相同,可是具有不同的字母下标。对图1至12所示的所有特征均可相互交换地或者相加地和/或以组合的形式加以规定。譬如,可为同一个容器腔规定多个容纳容器、固定装置、填充补偿或排出装置,或者可规定分开的容器,或者规定在一个容器中具有分开的容器腔和/或腔区域,使譬如分开的使用介质相互有关地或者同时地和/或相互无关地可被同一个排出设备排出。容器腔也可用其侧壁和内面构成一个用于一个抽吸活塞的圆筒形轨道,用上述抽吸活塞在轴向相继的部分行程中可挤压出各个排出剂量,譬如经过一个贯穿抽吸活塞的排放通道(挤出)。
在图3所示的实施形式中,固定装置18a只有一个唯一的固定体21a,其中,夹紧座23a的固定面是该固定体21a的对中段25a的外圆周面和装配孔27a的内周构成的。在这里,扣合件28a与固定体21a是一体的,其中,扣合件为径向突出于对中段25a的环形肩28a结构。该环形肩28a基本上与固定体21a的内端相接。有多个其外周相互有距离分布的扣合凸台32a突出于上述内端。这些扣合凸台32a构成容纳阀体33a的阀套,就是说,仅需两个固定用的构件并且阀31a象阀体33a一样基本上自由地处在容纳腔39a内。容器颈17a的外端可处在与固定体21a一体结构的支承法兰26a的支承面和容器壁5a的外面之间并在此按已描述的方式保证气密。
图2所示的排放阀44为单向阀结构,其阀体48在没有阀弹簧作用的情况下只与压力有关地在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运动,而图3所示的阀门44a具有一个与阀座一体的、环盘弹簧结构的阀弹簧51,排放通道43a所属的、构成出口45a的一段贯穿该阀弹簧51。阀弹簧51是由一个固定在容器2a上的环形体的前壁构成的。阀座处在阀弹簧51的、远离出口45a的内侧上。阀弹簧51的、属于阀座的径向内范围可相对于其轴向被固定的径向外范围轴向运动。在封闭位置时,该内范围以盖50a的一个在有径向间距的情况下环状地并几乎密封地围住出口45a的环形凸缘49a压住阀体48a。阀体48a作为芯棒从阀弹簧51的内侧朝出口45a的方向自由突出并且基本上不是位于颈内,而是与颈的外端面相接。
在图1至3所示的实施形式中,颈8、8a相对于容器壁4至6由于其壁厚有所增大其形状是稳定的,并且具有一个用以固定排出装置9、9a的扣合肩,而图4所示的颈8b的壁厚与容器壁大体相同。为了构成近似于平的、突出于外围的环形颈凸缘52,比容器外围细得多的颈的外端的截面有弯角。该用于扣合连接排出装置9b的颈凸缘52也具有与容器壁或者与容器壁6a相接的颈侧壁大致相同的厚度。
在这里,排放阀44为具有球形阀体48b和锐角锥形的阀座的球阀结构,其中,作用到阀体48b上的阀弹簧51b由一个单独的、插入阀套的螺旋弹簧或类似弹簧构成和/或在阀体48b和出口45b之间插入阀套。据此,当容器腔3b内存在小的超压时,阀门44b关闭。在这里,阀门31b的阀体33b的直径远小于图2和3所示的相关直径。
按照图5,在容器壁4c至6c中的一个容器壁至所有的容器壁4c至6c的以及颈8c的和排出区的或者排放口7c的内侧上部分地或全部设有一个薄膜或者覆盖层或内衬53。该内衬部分地或全面地不固定地贴靠在所述内侧上或者附着地固定在所述的内侧上并象对补偿容器15的描述那样构成一个内容器53。内容器53的配属于各容器壁的壁是由可随意弯曲的塑料薄膜制作的。该塑料薄膜在基本上没有摺的展平位置时通过所属的容器壁得到加强并因此至少在容器腔3a被充满的情况下也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保持位置稳定。
壁54和58,即侧壁54、与侧壁54相连接的环盘形或者锥形底壁和顶壁55、56、侧壁54的与壁55直接相接的、其缩窄量大致等于容器壁4c的壁厚的一段57、一个出自顶壁56的、缩窄了的颈段58和一个处于容器腔3c之外的环形额部段59分别基本上完全覆盖所属的容器壁或颈8c的或颈凸缘52c的外端面。互相邻接的壁截面一体地分别经过同样是基本上全面贴靠的、具有不变壁厚的圆角60相互过渡。圆角60的曲率半径大于容器壁的壁厚,譬如大于容器壁壁厚的两倍至五倍。
内衬53譬如可由一个穿入容器体2c的或在开口7c、27穿过容器体2c的、形如薄膜软管的坯料通过应用在内部的超压、通过对容器壁和内衬壁之间的腔区域抽真空和/或通过加温在壁持续伸展和扩张的情况下直接贴靠所述的内侧和颈8c的端侧成形,其中,容器体2c成为成形模具并且内衬53是容器体2c的所属面的精确反映,中间没有任何空隙。可对容器体2c进行全部预成形或同时按上述方式在一个确定容器体2c外形的成型模具中成形,其中,加温成为壁与壁之间附着中介。也可在一个单独的、可多次使用的成型模具中对内衬53进行部分或全部预成形、冷却和膜模,然后可通过开口7c、27c之一把内衬53插入容器体2c。
补偿容器15c的形状和大小基本上与内容器53的相同,因此,补偿容器15c在基本上没有拉应力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如内容器53贴靠在容器体2c上的描述一样,可贴靠在容器腔3c的、通过内容器53形成的外限界上。但在制作和装配时,容纳容器15c先处在容器体2c之外,在容器体2的轴上并作为在底壁5c上的延长,其中,容器15c的颈17c与底壁5c的内面相连并据此形成固定部分18c。在该外部位置上,可通过颈17c的内部翻卷的容器15c相对于其功能位置被翻个,使其壁的、包括颈17c的功能内侧61处于其外侧并且其功能外侧62相应地处在内侧上。容器15c处于容器体2c之外的壁基本上是完全封闭的,所以只有其内部与容器腔3c连通并在无菌和无尘地作用于容器腔3c时,容器15c的以后与介质接触的面62可保持很清洁及无菌。
容器15c的壁的布位、结构和连接均与在谈到内容器53时所描述的壁54及58的一致。在这里没有示出收缩段57,但也可以规定有此收缩段57。容器15c在其所属端具有一个出自其顶壁的、中空的突出部63,该凸出部63同样地为与其它的壁一体的薄膜结构并在容器壁6c的范围内可完全充满颈8c、58的内部,直至填充到嵌入颈的内部的排出单元。据此,通过一个向上输送介质的压力可基本上完全排空容器腔3c内的介质。
可按在谈到内容器53时所描述的方法在外部位置制作容器15或者与内容器53一并制作出容器15c,其中,在两个容器15c、53中建立相同的压力,因为这两个容器15c、53包围一个共同的容器腔,该容器腔除用于供给压力的开口7c外是气密封闭的。
两个容器15c、53部分地或全部制成一体或用相同的材料制作是特别相宜的。上述材料可与容器体2c的材料部分地或完全不同。基本为圆筒形的颈17c一体地并经过环形的关节区直接地接连容器15c的底的和容器53的底壁55的径向内边界。颈17c的长度比其宽度小许多倍,譬如小5至10倍。容器15c的壁间的所有其余过渡圆角也分别构成允许翻卷的环形关节区。部分地或完全成形了的容器15c从其远离容器2c、53的一端起自行翻卷并基本上完全转移到容器腔3c中。容器15c也可先在外部位置摺成一个相当于其壁的材料体积的体积或摺成一个最多相当于其壁的材料体积的2至3倍的体积,然后才通过开口27c转移到容器壁55的内侧。在这两种情况下,打摺和转移可以通过从开口7c把容器腔3c或外部的容器15的内腔抽真空得以进行。如果容器15c在转移到容器腔3c内时被伸展和翻卷,则容器15c然后通过从容器壁5c的外侧抽真空,即通过翻个的颈17c抽真空,可紧密贴靠底5c、55地被摺叠。
在容器15c完全处在容器腔3c内之后,可用一个帽形盖65封闭开口27c。盖65的前壁贴靠在容器壁5c的外周面上,盖65的外周面贴靠容器壁4c的缩窄段57的外周面,这样盖65的外周面对齐容器壁4c的外周面并近似于连续地过渡到容器壁4c的外周面。盖65也可构成用以填充补偿容器15c的控制阀和座面37c。
在另一优选的方法中,翻卷到或者转移到容器腔3c内的容器15c譬如在来自颈17c或者开口27c的内压作用下以所描述的方式全面地贴靠在容器腔3c的内面上,使容器15c和容器腔3c的内面之间不再有空隙或者空气或类似气体。使用介质现在可以从开口7c通过斜坡、超压输送和/或负压输送无气泡地被充入所述壁之间,其中,容器15c随着填充体积的逐渐增大而同步地退让并通过折叠而缩小。处在补偿容器15c内的介质则克服超压的限制通过颈17向外逸出,其中,介质可为压缩的或者气态的介质是相宜的。在填充通道与开口7c存在气密连接的情况下,也可通过抽吸,即譬如从颈17c对容器15c抽真空把介质输送到容器腔3c内。在任何情况下,容器15c先随着填充被折叠,使得或许通过折叠在其外侧形成的和被容器15c完全包覆的空隙不能包含杂质介质,而只包含填充介质。
通过所描述的结构,不需要任何单独的密封。在壁5c、55或颈17c的开口27c的范围内的介质腔的密封是通过区域19c中的过渡和颈17c与底壁5c、55的连接实现的。盖或开口7c区域内的排出单元的密封是通过具有相应的密封性能的端环59实现的。
按照图6和7,补偿容器15d也可与一个至所有的容器壁4d至6d、8d、52d及其构成容器腔3d的内面的和/或构成容器体2d的外面的区域为一体结构。在这里,颈17d一体地过渡到容器壁5d的径向内边界。该径向内边界构成一个其截面被大致轴向拐角的并仅向外突出的、环形封闭的挂耳66。该挂耳66可被倒成节圆形或者四分之一圆形并在该过渡67区域内几乎连续地或者无阶地由壁5d的壁厚缩小到容器15d的或者颈17d的小得多的壁厚。在距壁5d的外侧面相当于壁5d的壁厚的1至3倍的距离或甚至在壁5d的两侧面之间就可达到最后述及的最小壁厚。颈17d在它的端部之间的大致中心处构成一个关节区,颈17d可绕关节区双层地向内折,颈17d的、其厚度部分不同的双层在挂耳66的端部形成一个环状折边形的翻卷边68。然后通过盖65d把该翻卷边68及挂耳66朝外完全盖住,其中,盖65d在其外壳上和/或在其端壁上具有用以填充补偿容器15d的进口。该端壁与底壁5d可有间距,从而形成一个环形空腔。
图6所示的连续一体的组合单元譬如可由一个毛坯64或一个图7所示的、一体的预成型件制作,该预成型件为杯形的或者套管形的塑料注塑件结构。毛坯64在预成形或完全成型后已经具有限定开口7d′的颈凸缘52d′或颈8d′和与颈8d′接连的、与容器壁6d、4d、5d有关的壁区6d′、4d′、5d′。这些壁区4d′至6d′可具有几乎相同的厚度,具有小于制成的壁4d至6d的厚度和/或具有几乎相同的内跨距和外跨距并且无阶地相互过渡。毛坯64的底15d′的截面连续过渡到壁区5d′。底15d′朝外为拱顶形或半球状盅形结构。底15d′的壁厚小于壁区5d′、6d′、8d′的壁厚。底15d的壁厚有利地逐渐过渡到壁区5d′的壁厚。
在制作出毛坯64后,毛坯在没有完全冷却凝固尚可塑性变形的情况下被变换成一个吹塑形状,该吹塑形状具有涉及图5所描述的性能。可以通过再次供热和压力,区域4d′至8d′、52d′在得到拉伸和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变成图6所示的最终容器形状,届时,所述壁区仅沿轴向塑性变形,并且不需要内成型模具。区域15d′也处在外成型模具的、与容器15d的被翻卷的形状一致的模腔中。该壁区15d′通过内部压力在没有内成型模具的情况下,既沿轴向、又沿径向塑性变形,直至形成构成容器15d的很薄的薄膜壁为止。该薄膜壁经过渡67与容器体2d相接。据此,两个容器2d、15d在一道工序中被同时制作。然后,可通过供给成形用压力介质的通道产生反向抽吸流。通过该反向抽吸流,在外部位置被成型的容器15d在折叠和形成翻卷边68的情况下通过开口27d被吸入容器腔3d中。该过程也可在一个单独的工序中或者在结构单元脱模后或冷却凝固后进行。
只要象一个活塞泵的、插入颈8d的排出单元具有一个自由伸入容器腔3d的外壳伸出部分,容器15d就也可具有一个相应的、凹入的袋形容纳腔69。容纳腔69基本上没有空隙地容纳该外壳突出部分。容纳腔69一体地出自突出部63d的环形端壁并且或是按图6所示可翻卷地转移到功能位置,或是该容纳腔69在成形时不伸入处于外部位置的容器15d的内部,而是也向外伸出,因此,为了转入功能位置毋须翻卷。
所述的容器可也部分地或完全用挤压法或者吹塑法制作。规定一氧化碳或具有相似特性的气体作为压力介质。容器2e、53e由一个双壁的管形预成型毛坯一并制出,其中,同时在外部位置制作容器15e。其两端敞开的并且沿其长度具有几乎恒定截面的预成型毛坯可具有相当于接管21e、22e的宽度。在制成的容器体2e中,接管21e、22e只从壁5e、6e的相互背离的外侧向外突出并近似于相互同轴地处于容器体2e的中心轴70上。容器15e或其预成型毛坯的颈17e固定在接管22e的内周面上,而该预成型毛坯的另一端或颈58e以相应的方式固定在另一接管21e上。该接管21e可构成开口71,用以置入成形用的压力介质,用做向容器腔3e中填充介质的填充口和/或用以固定介质排出装置和可拆卸的封闭装置。为此,也可在接管22e旁侧成形出一个颈8e,该颈8e也向外突出于壁6e并且只出自该壁6e。颈8e构成开口7e并且有容器53e做内衬直至其端部。
在成形之后,该内衬部分的端壁封闭住开口7e,但可通过剪、打孔或类似手段简单地打开该开口7e。在制成的容器体2e上,等宽的接管21e、22e的宽度远窄于容器壁4e的宽度。只要开口7e用于排出介质,从外部位置移入容器腔3e中的补偿容器15e就基本上只固定在顶壁6e的范围内,以便补偿容器15e随着使用介质的逐渐排出而朝底壁5e的方向伸展。容器15e或者53e的配属于底壁5e的壁也可与底壁5e熔接,或者该容器靠底5e悬挂着,不被顶壁6e固定。壁5e和6e的外侧相宜地被一个前述形式的盖盖住,该盖也盖住分别配属的接管。通过颈17e的补偿通道30e处在入口7e所处的同一侧并设在入口7e的侧旁。
按照图9,基本上为软管形的补偿容器15f的颈17f、58f以固定装置23f固定在接管21f、22f上,使得容器15f处于固定装置23f之间的主段不被固定地处在容器腔3f中,而容器腔3f在接管范围内是对外密封封闭的。填满颈8f的突出部63f的功能位置是用点划线表示的,这里不必设置单独的内衬。通过对容器腔39f抽真空,补偿容器15f转移到自己的、在图9中部分用实线、部分用点划线表示的功能原始位置。在该功能原始位置时,突出部63f也可紧密地折叠在一起。据此,容器15f则象一个在其周围被介质完全冲荡的长条不接触地处在容器腔3f的壁5f、6f之间。容器15f可从这一状态径向和轴向地向四方伸展,直至没有空隙地贴靠容器壁为止。
盖50f以其伸出部分49f封闭开口27f,并被插入颈8f的排出装置9f的排放口45f贯穿,因此,排出介质时毋须将50f取下。排出装置9f可包括所述排放阀中的一个。按照图10,在所属壁上的各个固定装置23h也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至少内容器的一个的,譬如容器15h的所属端58h在紧密折叠的情况下被紧密包覆地埋入壁5h中,致使该端部58h与壁5h在相互焊接的情况下并在封闭容器15h的所属开口的情况下连接。壁5h则形成一个被埋入段58h基本上完全填满的开口71h,该开口71h可部分地或完全贯穿壁5h。
按照图11,规定有控制装置,以便把处在补偿容器15k内的介质用做功能介质或者作用介质,使介质通过压力的作用、排出或类似情况影响排出设备1k的排出特性和排出性能。譬如可把处在容器15k中的空气或另一种介质在紧靠排放口45k之前和/或之后送往来自腔区域12k的介质并且来自腔区域12k的介质在设备1k之外被更细地雾化、转成泡沫状态或在非雾化流动的射束排出的情况下与由容器15k送来的介质混合。为了进行补偿体积的自填充,补偿介质通过入口36k经阀门31k被抽入容器15k。从该进入通道分支出的、单独的排放通道72通往盖50k上的排出喷嘴,譬如通入一个在一个喷嘴罩和一个插入该喷嘴罩内的喷嘴芯之间的螺旋装置。在该排放通道72内设有一个其开合与压力有关的排放阀73。该排放阀当容器15k内存在超压时开启,而阀门31k在此时关闭。在挤压容器壁4k时,容器15k在本身不与容器体2k的容器壁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不可压缩的、处在腔区域12k中的介质受到压力作用。据此,处在容器15k中的、可压缩的介质处于压力作用之下并与被输送的使用介质同时经排放通道被送往排出喷嘴并与使用介质混合。在泵40被释放后,阀门44k、73关闭并且经过阀门31k再次把空气从外抽入到容器15k中。
在这里,容器15k的颈17k套在固定体21k的一个接管上,该固定体穿过容器壁6k突入容器腔3k中。固定体21k以该通道接管的向外突出的一端嵌入盖50k中。盖50k包括阀门31k和73、入口36k及排放通道72和排出喷嘴。在阀体48k开启时,盖50还起挡块作用。固定装置18k和阀门44k两者相对于轴线70k是侧向偏置的,但固定体21k也可处在轴线70k上,并且容器15k可通过翻卷装配。此外,在容器15k的入口通道和/或排放通道中可设有至少一过滤器,譬如一个显微过滤器或消毒过滤器。如果去除了用于容器15k的、所述阀门中的至少一个或全部阀门,则所述的控制可通过入口截面和出口截面相应的相互协调来实现。还可想象的是,在容器15k内通过或许多个排放口45k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抽吸并据此清除排放口上的介质成分。壁5k可不设任何开口并且是连续的一体结构。
按照图12,相互无关的、完全是为了排出而设的两个单个排出单元与单独的容器体2m和泵40m合成为一个单元。这两个排出单元可共同和/或单元被操纵,从而,两个被单独存储的介质,如牙膏,可同时或相继被排出。泵40m几乎充满地插入配属的颈8m内并连同壳体的伸出部分不接触地伸入容器腔3m中。壳体的伸出部分的自由的管形收缩端构成活塞泵40m的入口并可被一个相当于图6所示的容纳腔69的容纳腔容纳。在泵壳和容器2m之外,每个泵40m在活塞挺杆上均有一个带所属排放口45m的操纵柄。两个操纵柄共用一个盖50m围住并可经过插式连接操纵,因为盖50m相对于容器2m可轴向移动,两个容器2m的容器壁4m相互贴合。
各个容器15m的颈17m在折叠成圆环形的情况下双层地插入接管22m内周的环形槽23m内。据此,简单地形成了固定位置18m。环形槽23m可通过把接管22m的侧壁镦粗或使其相应地折成双层来形成并且焊接地与颈17m的径向外突的环形部分相连。只要在抽吸行程中从泵40的入口有少量介质出来进入容器腔3m,容器15m就会通过经过没有阀门的入口36m的排气而变窄,此后在泵40m的自抽吸的返回行程中并从容器腔3m吸出介质时,容器15m则根据攀升活塞效应扩张地追随并经过入口36m吸入空气。
本发明的排出设备在任何的位置上工作,例如在卧置、倒置或正常的位置时工作。此外,该装置还有利地在没有防腐剂的情况下储存使用介质。排放阀也可为剂量阀结构,因此通过阀行程可精确确定每次操纵所排出的介质量。
权利要求
1.具有至少一个用以容纳由至少一种待排出的使用介质(11)构成的使用填料的容器腔(3)的介质排出设备,其中,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一个容器体(2)构成的容器腔(3)具有腔区域(12,13),用以容纳一方面是其体积可变的使用介质(11),另一方面是在至少一个基本没有使用填料的腔区域(13)内的至少一种其量可变的补偿介质(14),如流体,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补偿介质(14)的容纳容器(15),该容纳容器(15)构成至少一个相对于至少一个容器腔(3)封闭的、用以容纳具体补偿介质(14)的容器腔(39)并且特别是具有至少一个可封闭的、供补偿介质(14)使用的通道(3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出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通道(30)和/或至少一个容纳容器(15)贯穿至少一个容器体(2),特别是通道(30)在薄的容器壁(5)的范围内贯穿容器体(2),并且一个容纳容器(15)以一个窄的容器段(17)与容器体(2)相接连。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出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容纳容器(15)至少部分地处在一个容器腔(3)之内,特别是一个容纳容器(15)的外面与一个容纳使用介质(11)的腔区域(12)直接相邻,并且容纳容器(15)有利地构成至少一个其体积至少部分地改变的容纳腔(39)。
4.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排出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容纳腔(39)基本上完全处在至少一个容器腔(3)之内,特别是容纳腔(39)是其外面的绝大部分可被使用介质(11)冲刷的核心体结构,并且容纳腔(39)有利地为至少是部分地形状可变的结构和/或具有柔性的壁(16)。
5.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排出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通道(30)是由至少一个阀(31)构成的,特别是控制阀(31)基本上为单向阀结构,并且至少一个阀门(31、44)在与外界大气中的、容器腔(3)中的和/或容纳腔(39)内的压力有关的情况下受到控制。
6.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排出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容纳容器(15)仅以其容器壁(16)的一小部分相对于一个容器体(2)得到固定,特别是一个容纳容器(15)仅有唯一的部位(19)或从该部位(19)基本上纵向突出地固定在一个容器体(2)上,并且容纳容器(15)在充有介质的情况下有利地基本上沿纵向处在一个有间距地位于容器腔(3)的排出区(7)的对面的腔区域的侧方。
7.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排出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容纳容器(15)至少是部分地通过至少一个独立于一个容纳腔(3)的至少一个容器体(2)的部件构成,特别是容纳容器(15)由至少一个固定装置(18)固定在一个容器壁(5)上,并且一个容纳容器(15)有利地是被至少一个至少是部分地独立于容器体(2)的和/或构成一个通道(30)的固定体(21、22)固定的。
8.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排出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容纳容器(15)是至少一个独立于容器体(2)的装配结构单元(20)的一个构成部分,尤其是一个结构单元(20)构成一个至少是部分地封闭一个容器体(2)的壁通口(27)的封闭装置,并且结构单元(20)是由一个支承该结构单元(20)的容器壁(5)的外面嵌入的,和/或锁定在容器体(2)远离相关内侧(41)的一侧。
9.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排出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容纳容器(15)构成对一个容器腔(3)的密封,特别是一个容纳容器(15)构成一个卡紧在至少两个相对的面(23)之间的固定颈或者密封颈(17),并且至少一个相对的面有利地通过至少一个固定体(21、22)构成和/或一个相对的面通过一个容器壁(5a)构成。
10.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排出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种补偿介质(14)是可压缩的,特别是一种补偿介质(14)至少是一种气体,并且一种补偿介质(14)最好是空气和/或用以向容纳容器(15)内填充补偿介质(14)的通道(30)通往外界大气。
11.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排出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容纳容器(15)至少是部分地具有可任意弯曲的、拉伸弹性的和/或不怕皱折容器壁(16),特别是一个容纳容器(15)构成一个囊袋,并且一个容纳容器有利地至少部分地由至多0.2至小于0.01毫米厚的、完全密封的薄膜制作的。
12.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排出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容器腔(3)是通过至少一个与一个容纳容器(15)分离的腔限定壁(4)的位置变化而体积可变的结构,特别是至少一个容器壁(4)可发生横向于自己的壁平面的柔性变形,并且一个容器腔(3)有利地可弹性复位地缩窄和/或在纵向端是基本上形状稳定的端壁(5、6)。
13.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排出设备,其特征在于,为了排出使用介质(11),设有至少一个泵(40)和/或至少一个排放阀(44),特别是一个容器腔(3)是通过一个可用手挤压的挤压式容器(2)形成,并且一个排放阀(44)和一个控制阀(31)有利地在相互有关的情况下得以控制。
14.特别是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容器(2c、15c、53)至少是部分地在另一容器(15c、2c)的周部或至少端部一并成形的,特别是至少一个容器腔(3c)的一个壁至少与至少一个补偿容器(15c)或类似容器的、与该容器腔(3c)相邻的壁(53)基本上为一体结构并由同一材料制作,并且至少一个容器(2c、15c)具有一个用以把另一个容器(15c)翻面卷入的翻卷通道(27c、17c)和/或一个用以把介质吸入或填充另一容器的吸入口或填充口(7c)。
15.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排出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容器(15c)的一个壁为至少部分地或全面地贴靠在另一容器(2c)上的、并构成与容器(2c)的容器腔(3c)的分界的内衬(53)结构,特别是一个补偿容器(15c)以内衬(53)限定了一个容器腔(3c)并在容器腔(3c)缩窄的情况下可贴靠在内衬(53)上,并且一个补偿容器(15c)在基本空的原始状态下通过突然的皱折收缩成一个至少部分地没有空隙的收缩体。
16.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排出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具有很不同的壁厚的容器(2d、15d)为至少是部分一体的结构,特别是一个外容器(2d)的壁厚此一个内容器(15d)的至少厚5至10倍,并且容器(2d、15d)最好是经过一个套筒形的过渡(17d)以不同的壁厚相互接连。
17.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排出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容器(2f、15f)的两个相互面对的壁是固定在另一个容器上的并且两个容器之间是基本上有空隙的,特别是两个容器是相互固定在开口(27f、71f)的范围内,或者其中的一个容器(15f)通过内衬或类似物体封闭另一个容器(2f)的至少一个开口,并且最好设有至少另一开口(7e)用以排出介质。
18.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排出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可挤压的容器(2k)或类似容器中,两个几乎相互相邻直至交互并入的单个容器(2k、15k)具有通往至少一个介质出口(45k)的排放通道(72),特别是构成一个用以输出排放的压力介质,如气体的内容器(15k),一个补偿容器(15k)最好具有一个与排放口(45k)分离的填充口(36k)和/或经过一个其工作与压力有关的或与其类似因素有关的控制阀门(31k、73)与一个双向通道相连。
19.制作排出设备的方法,特别是制作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排出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具有很不同的壁厚或者强度的容器(2c、15c)被至少是部分地相互连接地成形,特别是两个至少是部分地交互并入的容器(2c、15c)至少是部分地在一道工序中被共同成形,并且一个内容器(15f、53)最好在成形伸展中贴靠在一个或许同时处在成形伸展中的外容器(2c、2f)的内面上被成形。
20.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在至少是部分地互为外部位置上相互接连的容器体(2c、53、15c)中的至少一个在该外部位置上被成形,特别是一个容器(15c)在外部位置可折叠地被成形到伸展开的宽度,然后在折叠或类似的情况下被转移到另一个容器(2c)中,并且最好是通过外来的压力和/或通过使两个容器(2c、15c)之间的空隙加大的抽真空使内容器(15c)的体积有所缩小。
21.把介质充入一个排出设备的方法,特别是把介质充入一个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排出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容器腔(3、3c)在基本上随着填充而扩张的情况下被填充,特别是容器腔(3、3c)在其外的内限定壁的形状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被至少一个填充体(15c)填充,然后在受到填充体(15c)排挤的情况下被充以介质,并且至少一个填充体(15c)在容器腔(3、3c)被介质填充的过程中在体积缩窄的情况下排出其内的补偿介质或者通过流体的压差被折叠并作为被介质冲刷的填料成分留在容器腔(3、3c)内。
全文摘要
在一个排出设备(1)中,一个用于容纳补偿介质(14)的补偿容器(15)设在一个存储容器(2)的一个容器腔(3)之内和/或之外,补偿介质(14)逐渐填充容器腔(3)的那个通过从容器腔(3)的另一腔区域(12)排出使用介质(11)而变大的腔区域(13)。通过这种对容器腔(3)的封闭式充气可避免储存的使用介质(11)受污染,因此可不用添加防腐剂或类似添加剂。
文档编号B65D83/58GK1125426SQ94192497
公开日1996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5日
发明者K·-H·福斯 申请人:艾里希普费弗工程师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