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75578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层叠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层叠瓶。
[0002]本申请基于2013年3月29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3-071093号、2013年3月29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3-071094号、2013年4月30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3-095826号、2013年11月29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3-247641号、以及2013年11月29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3-247642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0003]以往,已知有如下的层叠瓶,该层叠瓶具备外层和在收容有内容物的同时能够伴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而减容变形的具有挠性的内层,并且内层能够剥离地与外层的内表面层叠。
[0004]在使这种层叠瓶与具备具有例如朝向层叠瓶的底部延伸的吸入管的栗和按压头的排出器组合而构成排出容器的情况下,存在伴随着内容物的排出,内层以向上方逐渐上升(升起)的方式减容变形,例如内层堵塞吸入管的吸入口的情况。另外,即使在不组合上述排出器的层叠瓶中,内层的减容变形后的形状对于每个层叠瓶而言容易存在差别,内容物的排出有可能不稳定。在这样内层升起的层叠瓶中,有可能导致排出不良、内容物的残留量增加(在排不出来的时刻的瓶内残留量的增加)。
[0005]因此,已知有在层叠瓶的瓶底部,设置将外层和内层一体保持的卡止部,在减容变形时抑制内层的升起的层叠瓶(参照专利文献I)。
[0006]另夕卜,以往,例如已知有如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层叠瓶。
[0007]该层叠瓶具备外层和收容有内容物且伴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能够减容变形的具有挠性的内层。上述内层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层叠于外层的内表面。在上述外层中的位于瓶底部的底部部分,形成有将外部空气吸入到外层与内层之间的吸气狭缝部。
[0008]在该层叠瓶中,排出内层内的内容物时,通过将外部空气从吸气狭缝部吸入到内层与外层之间,能够维持外层的形状且使内层减容变形。
[0009]现有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124620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078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3]技术问题
[0014]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层叠瓶中,存在内层的保持不充分,伴随着减容变形内层升起的情况,依然留有导致排出不良等的可能性。
[0015]本发明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内层的升起的层叠瓶。
[0016]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层叠瓶中,对于在内层与外层之间顺畅地吸入外部空气存在改善的余地。此外,在内层与外层之间不吸入外部空气的情况下,存在例如难以排出内层内的内容物的可能性。
[0017]本发明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内层与外层之间顺畅地吸入外部空气的层叠瓶。
[0018]技术方案
[0019]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出了以下的方案。
[0020]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层叠瓶为有底筒状,具备外层和在收容有内容物的同时伴随内容物的减少能够减容变形的具有挠性的内层,且所述内层能够剥离地层叠在所述外层的内表面。在所述外层中的位于瓶底部的底部部分,形成有将所述内层夹在中间而保持的保持棱。在所述底部部分的与所述保持棱不同的位置,形成有将外部空气吸入到所述外层与所述内层之间的吸气孔。另外,在所述底部部分中,形成有包围所述吸气孔而配置且朝向瓶的轴向的外侧延伸的围绕壁部。
[002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层叠瓶,由于能够通过吸气孔将外部空气吸入到外层与内层之间,所以能够仅使内层从外层剥离而减容变形(收缩变形),由此能够使内容物例如排出等。此时,由于形成于外层的底部部分的保持棱以将内层夹在中间的方式保持,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减容变形时内层的升起。
[0022]这样,由于能够有效地抑制内层的升起,所以能够高精度地控制内层的减容变形。另外,例如在该层叠瓶安装具有延伸到瓶底部附近为止的吸入管的排出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内层堵塞吸入管的吸入口。因此,能够防止导致排出不良、内容物的残留量增加等。
[0023]另外,由于在外层的底部部分形成围绕壁部,所以例如使用者的手指、与该层叠瓶接触的接地面等接触到瓶底部时,能够通过围绕壁部限制这些手指、接地面等到达吸气孔。由此,能够抑制水分、尘埃等通过吸气孔进入到外层与内层之间,或堵塞吸气孔而使吸气孔关闭。因此,能够可靠地使内层减容变形。
[0024]另外,可以在所述底部部分的与所述保持棱不同的位置,形成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在底壁形成所述吸气孔,并且侧壁构成所述围绕壁部。
[0025]在该情况下,由于在第一凹部的底壁形成有吸气孔且第一凹部的侧壁构成围绕壁部,所以能够实现该层叠瓶的构造的简单化和制造的简便化。
[0026]另外,由于吸气孔形成于第一凹部的底壁,所以能够通过第一凹部的凹棱效果(凹棱构造)加强外层的底部部分的形成有吸气孔的部分。由此,能够抑制因在例如内层减容变形时施加到外层的外力等引起的吸气孔的开口面积的不期望的扩大。因此,能够高精度地使内层减容变形。
[0027]另外,所述保持棱可以以沿瓶的径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所述吸气孔在所述底部部分上以沿所述保持棱的延长线延伸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保持棱的延长线上。
[0028]在该情况下,由于保持棱沿以瓶轴为中心的瓶的径向而形成,所以制造层叠瓶时,在外层容易地易于形成保持棱,并且保持棱容易将内层夹在中间而易于可靠地进行保持。并且,由于可以在保持棱的延长线上,沿该延长线形成吸气孔,所以易于同时制成保持棱和吸气孔。
[0029]另外,由于吸气孔形成于瓶底部,所以通常载置瓶时能够隐藏吸气孔,例如能够使瓶主体部遍及整周地为平滑面等。因此,能够防止该层叠瓶的外观性、装饰性的降低。
[0030]另外,可以在上述底部部分形成有一对第二凹部,该一对第二凹部配置成与上述吸气孔平行地延伸,并且将上述吸气孔夹在中间。
[0031]在该情况下,由于以与吸气孔平行地延伸且将吸气孔夹在中间的方式配置一对第二凹部,所以通过第二凹部的凹棱效果(凹棱构造)加强外层的底部部分,从而能够抑制吸气孔的开口面积的不期望的扩大。另外,通过在外装的底部部分将吸气孔夹在中间而配置第二凹部,能够使吸气孔变得不明显。因此,能够提高该层叠瓶的外观性,能够将该层叠瓶易于设计成外观设计优良的瓶。
[0032]另外,由于一对第二凹部将吸气孔夹在中间,例如使用者的手指接触到瓶底部时,能够使外层中的形成有第二凹部的部分挠曲变形,能够可靠地抑制手指到达吸气孔。
[0033]另外,上述瓶底部可以具备位于其外周缘部的接地部和从瓶的径向的内侧连接于所述接地部且向瓶内侧底部升高的凹陷部,所述保持棱和所述吸气孔可以形成于所述凹陷部。
[0034]在该情况下,由于保持棱和吸气孔形成于瓶底部中的底部升高的凹陷部,所以即使以朝向瓶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保持棱,也能够防止在将层叠瓶载置于载置面时保持棱干扰载置面,能够确保层叠瓶的载置稳定性。另外,难以阻碍通过吸气孔的外部空气的吸入,并且水分、尘埃等不易通过吸气孔进入外层与内层之间。
[0035]另外,所述保持棱可以配置成与瓶轴不同的位置,所述外层的沿瓶的周向的一部分和所述内层的沿所述瓶的周向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固定部而相互固定,所述固定部可以位于隔着所述瓶轴与所述保持棱沿瓶的径向相对侧。
[0036]在该情况下,通过保持棱和固定部,内层在位于隔着瓶轴的瓶的径向的彼此相对侧的两个部分上被保持在外层。因此,例如能够使内层伴随着减容变形而在瓶中心附近平坦地均衡地收缩等,从而能够使内容物的残留量进一步减少。
[0037]另外,上述外层可以形成为能够挤压变形。
[0038]在情况下,由于外层形成为能够挤压变形,例如通过使外层挤压变形而使内层的内压上升,能够通过瓶口部排出内层内的内容物。由此,例如能够使该层叠瓶的用途更广泛等。
[0039]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层叠瓶为有底筒状,具备外层和在收容有内容物的同时伴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能够减容变形的具有挠性的内层,且所述内层能够剥离地层叠在所述外层的内表面。在所述外层中的位于瓶底部的底部部分,形成有在所述外层与所述内层之间吸入外部空气的吸气狭缝部和朝向该层叠瓶的内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沿着与所述吸气狭缝部延伸的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延伸。另外,所述突出部配设成相对于所述吸气狭缝部在所述交叉方向相邻。
[0040]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由于在外层的底部部分形成有突出部,所以在该底部部分中的配设有突出部的部分与其它的部分之间,能够使外层与内层的紧密贴合强度不同,能够在瓶底部形成内层与外层的紧密贴合强度的分布。由此,在使内层减容变形时,能够易于产生作为内层和外层的剥离的起点的起点部分,能够从外层可靠地剥离内层。
[0041]另外,由于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交叉方向延伸,所以能够以沿突出部的方式在上述交叉方向产生前述的起点部分。因此,能够在瓶底部从吸气狭缝部的开口周缘部侧朝向瓶的外周缘部侧延伸起点部分发生剥离而形成于内层与外层之间的剥离空间。
[0042]并且,由于突出部相对于吸气狭缝部在上述交叉方向相邻地配设,所以能够从吸气狭缝部向前述的剥离空间迅速地吸入外部空气。
[0043]以上,使内层减容变形时,在瓶底部以沿突出部延伸的方式形成剥离空间,能够易于使从吸气狭缝部吸入的外部空气通过该剥离空间朝向瓶底部中的外周缘部侧流通。即,能够从吸气狭缝部在内层与外层之间顺畅地吸入外部空气。由此,能够例如实现内容物的良好的排出、操作性的提高以及内层的断裂的抑制等。
[0044]此外,在这种层叠瓶中,排出收容在内层内的内容物而使内层减容变形后,使内层通过残留在该内层内的内容物的负载朝向外层的底部部分变形,从而再次层叠于外层。
[0045]另外,为了调整使内层从外层剥离而需要的力的程度,在层叠瓶的成形之后且将内容物收容在内层内之前,例如在将内层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并使内层减容变形而从外层剥离后,向内层内供给空气而使内层膨胀变形,使内层再次层叠于外层等,由此调整内层的外表面与外层的内表面的紧密贴合接触的程度。
[0046]如上所述,在这种层叠瓶中,内层发生减容变形并使内层的底部部分从外层的底部部分剥离后,例如通过由内容物施加到内层的负载、向内层内供给的空气等,使内层再次层叠于外层的底部部分。
[0047]此时,由于在外层的底部部分形成有突出部,所以内层再次层叠于外层的底部部分时,外层的突出部的表面和内层的表面不紧密贴合,能够在两者之间易于形成中间缝隙。在该层叠瓶中,由于能够与前述的剥离空间同样地以沿突出部的方式在上述交叉方向产生中间缝隙,所以在使内层再次减容变形时,能够易于使从吸气狭缝部吸入的外部空气通过该中间缝隙朝向瓶底部中的外周缘部侧流通。因此,即使内层的底部部分从外层的底部部分剥离后,再次层叠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吸气狭缝部在内层与外层之间顺畅地吸入外部空气。
[0048]另外,上述突出部可以在上述交叉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0049]在该情况下,由于突出部在上述交叉方向呈直线状延伸,能够在上述交叉方向呈直线状地形成前述的剥离空间、中间缝隙,能够易于使外部空气顺畅地流通剥离空间、中间缝隙。
[0050]另外,所述突出部可以在所述底部部分分别设置在以将所述吸气狭缝部夹在中间的方式配置的多个部位。
[0051]在该情况下,由于多个突出部配设成将吸气狭缝部夹在中间,所以能够遍及瓶底部的宽广的范围形成前述的剥离空间、中间缝隙,能够从吸气狭缝部在内层与外层之间进一步顺畅地吸入外部空气。
[0052]另外,可以在所述底部部分,形成有包围所述吸气狭缝部而配置且朝向沿瓶的轴向的外侧而延伸的围绕壁部。
[0053]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外层的底部部分形成有围绕壁部,所以例如使用者的手指、与该层叠瓶接触的接地面等在接触到瓶底部时,能够通过围绕壁部限制这些手指、接地面等到达吸气狭缝部。由此,能够抑制水分、尘埃等通过吸气狭缝部进入外层与内层之间,或堵塞吸气狭缝部而使吸气狭缝部关闭。因此,能够可靠地使内层减容变形。
[0054]另外,在所述底部部分,可以形成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在底壁形成有所述吸气狭缝部,并且侧壁构成所述围绕壁部。
[0055]在该情况下,由于在第一凹部的底壁形成有吸气狭缝部且第一凹部的侧壁构成围绕壁部,所以能够实现该层叠瓶的构造的简单化和制造的简便化。
[0056]另外,由于吸气狭缝部形成于第一凹部的底壁,所以通过第一凹部的凹棱效果(凹棱构造)加强外层的底部部分的形成有吸气狭缝部的部分。由此,能够抑制因例如内层发生减容变形时施加到外层的外力等引起的吸气狭缝部的开口面积的不期望的扩大。因此,能够使内层高精度地减容变形。
[0057]另外,在所述底部部分,可以形成有配置成与所述吸气狭缝部平行延伸且将所述吸气狭缝部夹在中间的一对第二凹部。
[0058]在该情况下,由于一对第二凹部配置成与吸气狭缝部平行地延伸,且将吸气狭缝部夹在中间,所以通过第二凹部的凹棱效果(凹棱构造)加强外层的底部部分,从而能够在抑制吸气狭缝部的开口面积的不期望的扩大的同时,通过在外层的底部部分将吸气狭缝部夹在中间地配置第二凹部,能够使吸气狭缝部不显眼。因此,能够提高该层叠瓶的外观性,能够易于将该层叠瓶设计成外观设计优良的瓶。
[0059]另外,由于一对第二凹部将吸气狭缝部夹在中间,所以例如在使用者的手指接触到瓶底部时,能够逐个抑制并减小第二凹部的变形,同时使外层中的形成有第二凹部的部分较大地挠曲变形。因此,例如在形成有上述围绕壁部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抑制手指到达吸气狭缝部等。
[0060]另外,在所述底部部分的位于所述吸气狭缝部的延长线上的部分,将所述内层夹在中间而保持的保持棱可以设置成沿所述延长线而延伸。
[0061]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外层的底部部分的位于上述延长线上的部分,保持棱沿上述延长线延伸,所以例如能够使吸气狭缝部和保持棱这两者配置在将该层叠瓶成形的模具分模线上,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形成吸气狭缝部和保持棱。
[0062]另外,所述外层可以形成为能够挤压变形。
[0063]在该情况下,由于外层形成为能够挤压变形,所以例如通过使外层挤压变形而使内层的内压上升,能够通过瓶口部排出内层内的内容物等。由此,例如能够使该层叠瓶的用途更广泛等。
[0064]本发明的第三形态的层叠瓶是有底筒状,具备外层和在收容有内容物的同时伴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能够减容变形的具有挠性的内层,且所述内层能够剥离地层叠在所述外层的内表面。在所述外层中的位于瓶底部的底部部分,形成有将所述内层夹在中间而保持的保持棱。在所述外层的一部分,形成有在所述外层与所述内层之间吸入外部空气的吸气孔。另外,所述保持棱在所述底部部分分别设置在以沿瓶的径向隔着瓶轴的方式具有间隔地配置的一对部位。
[0065]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形态的层叠瓶,由于能够通过吸气孔在外层与内层之间吸入外部空气,所以能够仅使内层从外层剥离而减容变形(收缩变形),由此能够例如排出内容物等。此时,由于形成于外层的底部部分的保持棱以将内层夹在中间的方式保持,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减容变形时内层升起。并且,由于在外层的底部部分以沿瓶的径向隔着瓶轴的方式具有间隔地配置一对保持棱,所以能够可靠地保持以沿瓶的径向隔着瓶轴的方式配置于内层的底部部分的两个的部分。因此,在内层的减容变形时,例如能够抑制仅内层的底部部分中将瓶轴夹在中间的两个部分中的单侧升起,能够高精度地控制内层的减容变形。
[0066]以上,由于能够有效地抑制内层的升起,并且能够高精度地控制内层的减容变形,所以即使在例如该层叠瓶安装了具有延伸到瓶底部附近为止的吸入管的排出器,也能够防止内层堵塞其吸入口等。因此,能够防止导致排出不良、内容物的残留量增加等。
[0067]并且,由于通过保持棱将沿瓶的径向隔着瓶轴配置于内层的底部部分的两个部分保持,能够广范围地保持内层的底部部分,所以能够使没有保持的内层的底部部分的剩余的部分(可能升起的范围)更窄。因此,能够抑制在内容物残留于内层的底部部分的状态下,内层与内容物一起升起,从该点出发,也能够期待残留量减少的效果。
[0068]另外,一对所述保持棱可以设置成在沿瓶的径向延伸的同一直线上,沿该直线延伸,所述吸气孔可以在所述底部部分设置成在位于一对所述保持棱之间的部分,沿所述直线延伸。
[0069]在该情况下,由于一对所述保持棱设置成在沿瓶的径向延伸的同一直线上,沿该直线延伸,各保持棱沿以瓶轴为中心的瓶的径向而形成,所以在制造层叠瓶时,容易地易于在外层形成保持棱,并且保持棱容易将内层夹在中间而易于可靠地保持。并且,由于可以在配置有一对保持棱的直线上形成吸气孔,所以易于同时制成保持棱和吸气孔。
[0070]另外,由于吸气孔形成于瓶底部,所以能够在通常载置瓶时隐藏吸气孔,能够使例如瓶主体部遍及整周上为平滑面等。因此,能够防止外观性、装饰性的降低。
[0071]另外,由于吸气孔以沿上述直线延伸的方式设置于外层的底部部分的位于一对保持棱之间的部分,所以在能够通过一对保持棱而有效地抑制内层的升起的同时,能够使从位于两保持棱之间的吸气孔吸入的外部空气在内层和外层之间沿瓶的周向差别小地分散,能够进一步高精度地减容变形内层。
[0072]另外,如上所述,由于能够可靠地保持内层的底部部分的以沿瓶的径向将瓶轴夹在中间的方式配设的两个部分,所以也能够可靠地抑制内层的底部部分中的这两个部分以及位于这两个部分之间且与吸气孔对置的部分的升起。并且,由于吸气孔配置在一对保持棱之间,所以能够限制吸气孔沿上述直线在瓶的径向的不期望的扩大,例如能够确保该层叠瓶的外观性等。此外,即使例如通过使该层叠瓶沿瓶的径向挤压变形而排出内容物,在排出内容物时对外层施加较大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限制前述的吸气孔的扩大。由此,能够确保该层叠瓶的外观性,并且在使层叠瓶挤压变形时,能够有效地抑制外层与内层之间的外部空气通过吸气孔过度地逆流到外部,能够顺畅地排出内容物。
[0073]另外,所述瓶底部可以具备:位于其外周缘部的接地部和从瓶的径向的内侧连接所述接地部且向瓶内侧底部升高的凹陷部,所述保持棱和所述吸气孔可以形成于所述凹陷部。
[0074]该情况下,由于保持棱和吸气孔形成于瓶底部中的底部升高的凹陷部,所以即使将保持棱形成为朝向瓶外侧突出,也能够防止在将层叠瓶载置于载置面时保持棱干扰载置面,能够确保层叠瓶的载置的稳定性。另外,难以阻碍通过吸气孔的外部空气的吸入,并且水分、尘埃等不易通过吸气孔进入外层与内层之间。
[0075]发明效果
[0076]根据本发明的层叠瓶,能够有效抑制内层的升起,能够防止排出不良、内容的残留量增加等。
[0077]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层叠瓶,能够将外部空气顺畅地吸入到内层与外层之间。
【附图说明】
[0078]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层叠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排出帽安装于瓶的状态下的纵剖视图(一部分侧面图)。
[0079]图2是图1的2-2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0080]图3是图1所不的层置瓶的瓶底部的俯视图。
[0081]图4是图3所示的瓶底部的4-4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0082]图5是图4所示的保持棱的5-5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0083]图6是图4所示的瓶底部的6-6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0084]图7是图4所示的瓶底部的6-6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是表示使用者的指接触到瓶底部的状态的图。
[0085]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层叠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是排出器安装于瓶的状态下的侧面图(一部分剖视图)。
[0086]图9是图8所示的层叠瓶的剖视图(一部分侧面图)。
[0087]图10是图9的10-10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0088]图11是图9所不的层置瓶的瓶底部的俯视图。
[0089]图12是图11所示的瓶底部的12-12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0090]图13是图12所示的保持棱的13-13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0091]图14是图12所示的瓶底部的14-14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0092]图1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