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499636阅读:来源:国知局
置背面侧的方向从起始位置移动至对应于片材S的片材尺寸的CD整合位置。
[0194]CD整合位置相当于在装置前后方向上从CD基准板12距离片材S的宽度方向长度(片材宽度)W的位置,通过从图像形成装置1取得片材信息来确定该CD整合位置。
[0195]通过⑶整合板13移动至⑶整合位置,另一侧缘与⑶基准板12、29抵接,在后处理盘11上,以⑶基准板12、29的位置为基准,片材S在装置前后方向上被整合。
[0196]在对第一张的片材S的FD整合结束后,FD整合部件14返回至从FD整合位置距离规定距离(例如10_)的位置进行等待,⑶整合板13也在⑶整合结束后返回至从⑶整合位置距离规定距离(例如10mm)的位置进行等待,等待接下来的第二张片材S从图像形成装置1被输送到后处理盘11上。
[0197]当第二张片材S送入后处理盘11上时,在第二张片材S被装载在已整合的第一张片材S上的状态下,再次进行上述FD整合和⑶整合。直至所有的N张片材S的送入结束,对于每一张片材S的送入重复进行FD整合和⑶整合。由此,在后处理盘11上以整合的状态装载多张片材S。
[0198]2.向装订位置的移送及装订
[0199]图5是表不堆积了 N张片材S的片材叠Sb在后处理盘11上被整合后,利用FD输送部件15向X方向推压片材叠Sb的后端,移送至装订位置的情形的示意立体图。
[0200]首先,将FD整合部件14移动到起始位置,使FD整合部件14没入到片材载置面内,利用FD输送部件15向X方向推送片材叠Sb,移动至装订位置。将片材叠Sb输送至装订位置的FD输送部件15的移动距离通过预先参照使片材尺寸和移动距离相对应的装订位置信息来决定。
[0201]在片材叠Sb到达装订位置后,暂时停止移动,利用装订机构103进行装订处理。装订处理后,如图6所示,利用FD输送部件15进一步将片材叠Sb向移送位置移动。如上所述,与此时的FD输送部件15的移动联动地,第二引导部70的引导基部71、滑动引导板72变成向上方翘起的状态。
[0202]此外,为了更好地维持片材叠Sb的整合性,也可以在将片材叠Sb输送至装订位置时,先不使FD整合部件14返回至起始位置,而是在FD整合部件14与片材叠Sb的前端部抵接的状态下,使其与FD输送部件15同步移动。装订处理后,利用FD输送部件15、FD整合部件14将片材叠Sb进一步向移送位置移动,但在中途,FD整合部件14到达起始位置而没入摆动盘22的片材载置面内,之后,如图6所示,只用FD输送部件15将片材叠Sb移动至移送位置。
[0203]3.摆动盘22向水平状态的摆动
[0204]通过向移送位置输送该片材叠Sb,如图6所示,片材叠Sb整体成为被载置在摆动盘22上的状态。
[0205]当片材叠Sb向移送位置的输送结束时,配置于摆动盘22的片材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22c的引导爪16、17从没入姿态切换到突出姿态,维持利用突出姿态的引导爪16、17限制载置于倾斜姿态的摆动盘22上的片材叠Sb沿着摆动盘22的倾斜向固定盘21侧滑落的状态。
[0206]然后,进行将CD整合板13向装置正面侧移动而返回起始位置的动作,然后,如图9所示,以位于摆动盘22的片材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的支轴22b为支点,通过提升机构220 (图11)抬高倾斜姿态的摆动盘22的端部22c侧,过渡到水平姿态。
[0207]预先决定如下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关系,即,在摆动盘22变成水平姿态时,摆动盘22的片材载置面22a的装置正面侧的侧缘22g全部位于比第二收容部102的立壁部51b的上端53更靠上方的位置。
[0208]⑶基准板12、装订机构103和引导爪16、17与摆动盘22 —体地摆动,而⑶整合板13和⑶基准板29被支承在固定盘21上,因此不与摆动盘22 —体地摆动。
[0209]预先决定摆动盘22的上下方向的摆动范围和CD整合板13的上下方向高度的大小关系,从而在摆动盘22处于水平姿态时,⑶整合板13的上端131位于比摆动盘22更靠下方的位置。
[0210]此外,当摆动盘22处于倾斜姿态时,片材载置面22a的装置正面侧的侧缘22g位于比第二收容部102的立壁部51b的上端53更靠上方的位置。
[0211]另外,如果摆动盘22变成水平姿态,CD基准板12和CD基准板29之间的卡合会被解除,仅CD基准板29因拉伸弹簧的作用力而返回起始位置。
[0212]4.向正面盘51的移送动作
[0213]当摆动盘22向水平姿态的过渡结束时,如图10所示,CD基准板12从装置背面侧沿箭头G表示的方向朝向装置正面侧移动。由此,在处于水平姿态的摆动盘22上载置的片材叠Sb通过立壁部51b的上端53的上方,向装置正面侧的正面盘51被移送。
[0214]此外,在摆动盘22处于水平姿态时,摆动盘22位于⑶整合板13的上方,因此,片材叠Sb向装置正面侧的移送也不会被CD整合板13妨碍。
[0215]当CD基准板12移动到装置正面侧最大位置时,如图12所示,处于水平姿态的摆动盘22上的片材叠Sb向正面盘51移动,被载置于正面盘51的片材载置面51a上。
[0216]被载置于正面盘51的片材载置面51a上的片材叠Sb沿着片材载置面51a的倾斜向装置背面侧滑落,但片材叠Sb的装置背面侧的侧缘(滑落方向的前端)与立设在装置背面侧的立壁部51b抵接,片材叠Sb的滑落被立壁部51b限制。
[0217]由此,片材载置面51a上的片材叠Sb在其装置背面侧的侧缘Sd与立壁部51b抵接的状态下静止。
[0218]此外,只要处于水平姿态的摆动盘22上的片材叠Sb不被立壁部51b遮挡地移送到正面盘51的片材载置面51a即可,据此考虑,也可以将处于水平姿态的摆动盘22的片材载置面22a和立壁部51b的上端53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关系设为,例如,片材载置面22a的侧缘22g和立壁部51b的上端53成为相同的位置,以代替前述的位置关系。
[0219]在用户指定了装订多部片材叠的情况下,片材叠Sb的整合、装订、摆动盘22向水平姿态的过渡、从摆动盘22向正面盘51的移送为止的一连串处理以部为单位依次进行。
[0220]在该情况下,如图12所示,当第一组片材叠Sb被收容在正面盘51时,从立壁部51b的切口部51c突出配置在该切口部51c内的按压爪52,使收容在正面盘51的第一组片材叠Sb处于被按压爪52从上方压住的保持状态。
[0221]按压爪52在第二组片材叠Sb即将被移送至正面盘51之前返回到最初没入位置(图3)。该按压爪52的出没动作例如通过由螺线管构成的按压抓驱动促动器37(图15)的驱动力来进行。在此,当驱动按压爪驱动促动器37时,按压爪52的前端从立壁部51b突出而按压片材叠Sb,当该驱动停止时,通过拉伸弹簧(未图示)的作用力返回没入位置。
[0222]本实施方式旨在尽可能不降低图像形成装置1的生产率,因此,如图10所示,即使在将最初的片材叠Sb向正面盘51移动的过程中,下一组片材S2也会向后处理盘11排出,但由于前述的第二引导部70及第一引导部60的作用,片材S2的排出轨迹被引导成位于移动中的⑶基准板12的上方,因而不会产生排出障碍。
[0223]图11是片材S2的排出状态处于上述图10的状态时的后处理盘11的示意侧视图。
[0224]从图像形成装置1排出的片材S2沿着翘起状态的引导基部71、滑动引导板72的引导面,向斜上方改变其排出方向。本实施方式中,滑动引导板72的前端被设计成突出至与水平状态的摆动盘22的右端部分大致相同高度。
[0225]另一方面,按压引导部件80具有按压引导件主体81和按压臂82。按压臂82经由支轴81a在上下方向上可摆动地被保持在按压引导件主体81上。
[0226]按压臂82由于自重而向下方倾斜,但按压臂82的按压引导件主体81侧的端部82a与按压引导件主体81的卡合部81b卡合,因此,在片材S2不在之间时,被维持在图11所示的状态(初期状态:本实施方式中,大致水平的状态)。
[0227]被引导基部71、滑动引导板72向斜上方引导的片材S2与按压引导部件80的按压臂82抵接,边向上方稍微推高着按压臂82行进,被输送到由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片材S2的进深侧的一部分成为被载置在第一引导部60的摆动引导板62及引导板主体61的上表面的状态(待机状态,参照图12)。
[0228]在该状态下,上述按压臂82由于自重而要返回到最初位置,因而向下方按压片材S2的上表面,因此,能够增大片材S2与第一引导部60的引导板主体61及摆动引导板62的上表面的接触部、片材S2与引导爪16、17的顶部的接触部、片材S2与第二引导部70的引导面的接触部的各接触压力,能够增加在各自位置的摩擦力,增加片材S2在待机位置的稳定性。
[0229]因此,在初期状态下由于按压臂82的自重而在逆时针方向(图11的箭头方向)上产生的力矩被设定成,允许通过下方的片材S2前进,而且在片材S2处于待机位置时,赋予能够获得使片材S2不随着CD基准板12的移动而移动的稳定性的按压力。为此,设定按压臂82的重量或形状,但根据情况,也可以利用扭转弹簧等弹性部件的作用力。另外,也可以利用螺线管等适当的促动器,在新的片材S2来到待机位置时赋予所需要的按压力。
[0230]此外,按压臂82按压片材S2的位置,只要是片材S2与第一引导部60中的上侧引导面或第二引导部70的引导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接触压力变大的位置即可。这是由于,任一方也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与片材S2的接触压力。
[0231]如图12所示,片材S2的进深侧端部的一部分被支承在第一引导部60的引导板主体61及摆动引导板62的上表面,使片材S2不向更下方下落,而片材S2的其它部分从上方落到移动中的CD基准板12的上端并与之接触,因此,不会产生片材S2的前端钻入变成水平状态的摆动盘22的下方,或与移动中的CD基准板12的X方向上游侧端部碰撞之类的排出障碍。另外,通过按压臂82的按压作用,能够使片材S2稳定地在待机位置待机,例如,SP使片材S2下表面的一部分与移动中的CD基准板12的上端部接触,也能够尽量避免片材S2随之移动的情况。
[0232]在将前一组片材叠Sb移送至正面盘51后,⑶基准板12返回到起始位置,已不可能与后续片材发生干涉的时刻,如图13所示,将引导板主体61退避到起始位置,使处于待机状态的片材S2下落到摆动盘22的片材载置面上,并且使摆动盘22从水平状态恢复到初期的倾斜位置(图14)。此时,FD输送部件15也返回到起始位置,与该返回动作联动地,第二引导部70也成为退避状态。
[0233]而且,对已经排出的片材S2执行由FD整合部件14进行的SD整合、由⑶整合板13进行的CD整合,并且向引导位置前进驱动第一引导部60的引导板主体61、摆动引导板
62ο
[0234]当摆动盘22返回至倾斜姿态时,摆动引导板62的卡合销622再次与卡合部件621的上端抵接,摆动引导板62成为相对于摆动盘22的片材载置面向上方相对倾斜的姿态,准备接收下一组的第二张以后的片材。
[0235]当第二组的片材叠Sb被移送至正面盘51,在正面盘51上收容完毕的第一组片材叠Sb之上装载第二组片材叠Sb后,再次成为利用4个按压爪52压住被装载的两个片材叠Sb的保持状态。之后,在继续以部为单位进行装订的情况下,对每一部重复进行前述动作,如果任务结束,则按压爪52返回没入位置,解除其按压保持状态。此外,如果仅装订一部,也可以在执行一次按压爪52对片材叠Sb的按压后,使按压爪52返回没入位置。由此,在配设于装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