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9331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电梯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包括薄型曳引机的电梯设备,该薄型曳引机包括配置在井道内的壳体(5)、悬臂支承于壳体的主轴(7)、固定在主轴的轴向一端侧外周上的轴承(11,12)、可旋转地安装在轴承上的环状的绳轮(6)和对绳轮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电梯设备利用卷绕在绳轮上的主绳使轿厢升降移动,包括:环状的油封部件(25),其配置于主轴的轴向一端侧外周与绳轮之间,覆盖主轴的轴向一端侧外周;接油空间部(16),其形成于比壳体中的与油封部件相对的区域靠下方,接受通过油封部件后的泄漏油;配置在壳体的轿厢一侧的贮油部(34);和导油部(33),将接油空间部内的泄漏油引导至贮油部。
【专利说明】
电梯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备薄型曳引机的电梯设备。
【背景技术】
[0002]近来,没有机房的所谓无机房电梯设备得到了普及。在该无机房电梯设备的情况下,将一直以来设置在机房中的所有设备设置在井道内,曳引机也设置在井道内。将曳引机设置在井道内的结构是各种各样的,例如有在井道的最下部或最上部以部分与轿厢截面重叠的方式设置曳引机的方式,或者在井道高度方向的中间部将曳引机设置在轿厢与井道壁的间隙中的方式等等。通常,轿厢与井道壁的间隙为数百_左右,所以为了将曳引机设置在该间隙中,需要薄型的曳引机。
[0003]薄型曳引机通常以与井道壁相对的形式设置在井道与轿厢之间的数百mm左右的间隙中,另外,很多情况下将对重配置在曳引机的旁侧。即,薄型曳引机以四周被井道壁、轿厢和对重包围的形式设置。因而,如果能够实现薄型曳引机的小型化,则能够减小井道的截面积,能够提高设置在井道内的设备的布局自由度。因此,无机房电梯设备中使用的薄型曳引机的小型化,尤其是曳引机整体的轴长尺寸的缩小即薄型化成为了重要的技术问题。
[0004]另外,作为曳引机已知这样的结构,S卩,设置悬臂支承于壳体上的中空状主轴,并通过轴承在该中空状主轴上可旋转地支承绳轮,进而在中空状主轴的中空部内配置编码器(参照专利文献I)。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4-2294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不过,现有电梯设备的薄型曳引机中,在轴承部作为润滑剂大多使用润滑脂(grease),润滑脂容纳部虽然多具有迷宫密封或油封等各种密封结构,但在润滑脂容纳部的压力超出预期地上升时,或因时效劣化等导致密封结构的功能下降时等,润滑脂可能从密封结构部泄漏。在贮油器存积的润滑脂量异常增多的情况下,密封结构部发生了某种故障的可能性较高,这需要迅速的应对,但目前还尚未能够实现。
[00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设备,能够容易地从轿厢一侧确认是否发生了漏油。
[0011]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薄型曳引机的电梯设备,所述薄型曳引机包括配置在供轿厢升降移动的井道内的壳体;悬臂支承于所述壳体的主轴;固定在所述主轴的轴向一端侧外周上的轴承;配置在所述轿厢与所述壳体之间、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轴承上的环状的绳轮;和对所述绳轮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所述电梯设备利用卷绕在所述绳轮上的主绳使轿厢升降移动,该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环状的油封部件,其在所述轴承与所述壳体之间配置于所述主轴的轴向一端侧外周与所述绳轮之间,覆盖所述主轴的轴向一端侧外周;接油空间部,其形成于比所述壳体中的与所述油封部件相对的区域靠下方,接受通过所述油封部件后的泄漏油;配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轿厢一侧的贮油部;和导油部,其形成于所述壳体,将所述接油空间部内的泄漏油引导至所述贮油部。
[0013]发明效果
[0014]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从轿厢一侧确认是否发生了漏油。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的电梯设备的截面图。
[0016]图2是电梯设备中使用的薄型曳引机的截面图。
[0017]图3是薄型曳引机的正视图。
[0018]图4是薄型曳引机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
[0020]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1]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梯设备的截面图。在图1中,井道I内配置有在未图示的主绳的作用下在相反方向上升降的轿厢2和对重3。在由轿厢2和对重3包围的井道I内的间隙中,配置有薄型曳引机4。该薄型曳引机4包括固定在井道I内下部的基座(未图示)上的壳体5,和配置在壳体5与轿厢2之间,以可旋转的方式与壳体5连结的绳轮6。绳轮6上卷绕有主绳,由绳轮6的旋转而带来的力经主绳传递到对重3和轿厢2。此时,轿厢2和对重3彼此在相反方向上升降。该薄型曳引机4的检修通常从轿厢2—侧进行。此时,轿厢2配置在离开薄型曳引机4的位置(比薄型曳引机4高的上部一侧的位置),在井道I中的轿厢2的下部一侧的区域形成供操作员检修薄型曳引机4的空间部。
[0022]图2是薄型曳引机的截面图。在图2中,薄型曳引机4具有壳体5和绳轮6作为主要的结构要素。壳体5通过使用铸铁等形成大致的形状后,对需要尺寸精度的部分进行机械加工而制成,其中心部一体地形成有中空状的凸起部8。在凸起部8的外周部,以有底的大致圆筒形状一体地形成有用于收纳定子9和转子铁芯10等的收纳凹部8a。在凸起部8的中心部,在水平方向上插入有中空状主轴7,该中空状主轴7与壳体5结合为一体。在该中空状主轴7的外周侧,配置有以大致筒状形成的、将中空状主轴7的轴方向一端侧包围的绳轮6。在中空状主轴7的轴向一端侧与绳轮6之间,彼此接近地配置有形成为圆环状的一对轴承11、12,并且配置有圆环状的油封部件17、24,25ο在绳轮6的轴向一端侧(与轿厢2相对的面一侧),可拆装地固定有旋转圆板状密封体19,用于封闭绳轮6的轴向一端侧的开口和中空状主轴7的轴向一端侧的开口。
[0023]收纳在收纳凹部8a内的定子9被固定在收纳凹部8a的内周侧壁面上。该定子9包括由电磁钢板层叠得到的定子铁芯(未图示),由U相、V相、W相构成的三相定子绕组13和绝缘部件等。另外,在壳体5中的位于收纳凹部8a与凸起部8之间的区域,向着绳轮6—侧延伸而一体地形成有包围中空状主轴7的外周部的圆环状凸起14。在该圆环状凸起14的绳轮6—侧的顶部,利用螺栓安装有包围中空状主轴7的外周部并限制泄漏油的流动的圆环状的接油盖15。
[0024]选择圆环状凸起14的高度和形状,使得该接油盖15位于比壳体5的凸起部8和与凸起部8相对的绳轮6这二者的中心靠绳轮6—侧的位置。接油盖15的厚度为Imm左右,其内径以不接触配置在绳轮6左侧端部的油封部件17的方式,延伸至该油封部件17的附近。在壳体5与绳轮6之间形成有由接油盖15和与其相对的壳体5、圆环状凸起14包围的空间部,即包围中空状主轴7的外周部的环状的接油空间部16。接油空间部16形成在壳体5中的与油封部件25相对的区域的下方,构成用于盛接通过了油封部件25的漏泄油的空间部。另外,在圆环状凸起14的定子9 一侧,由接油盖15形成有与泄漏油划分开的配线容纳部16a。该配线容纳部16a作为用于容纳与定子绕组13等连接的配线的空间部使用。
[0025]配置在中空状主轴7的外周侧的一对轴承11、12被固定在中空状主轴7的外周面上,将绳轮6旋转自如地支承。与轴承12相邻配置的油封部件24配置在轴承12与旋转圆板状密封体19之间,并被固定在圆环状的迷宫密封部件26的外周侧,其中该迷宫密封部件26安装在中空状主轴7的轴向一端侧(轿厢2—侧)的端部。该油封部件24构成为密封部,用于防止形成在轴承12与油封部件24之间的空间部50内的油作为泄漏油泄漏到油封部件24与旋转圆板状密封体19之间的空间部51内。
[0026]迷宫密封部件26构成为密封部,用于防止空间部51内的泄漏油浸入到中空状主轴7的中空部7a与旋转圆板状密封体19之间的空间部52内。油封部件25配置在轴承11与凸起部8之间,并被固定在圆环状的油封部件17的内周侧,其中该油封部件17安装在中空状主轴7的轴向另一端侧(轿厢2的相反侧)的开口处。该油封部件25和油封部件17构成为密封部,用于防止形成在轴承11与油封部件25之间的空间部53内的油作为泄漏油泄漏到凸起部8与接油盖15之间的接油空间部16内。
[0027]另一方面,对于通过轴承11、12而可旋转地支承在以悬臂结构支承于壳体5的凸起部8处的中空状主轴7上的绳轮6,在其外周部一体地形成有圆环状的转子铁芯10,并且形成有用于卷绕主绳的槽6a。转子铁芯10被配置成与收纳在壳体5的收纳凹部8a内的定子9相对。在转子铁芯10的内周面粘贴固定有多个永磁体18,由此构成表面贴装式电动机的转子。此时,转子铁芯10需要为磁性体,与绳轮6—起由磁性体一体形成。在与转子铁芯10相对的收纳凹部8a的外周部,在上下分别设置有用于对转子铁芯10施加制动力的电磁制动装置35ο
[0028]另外,绳轮6上形成有与空间部50、53连通的油通路60,并且形成有与轴承11和轴承12之间的空间部54连通的油通路61。在旋转圆板状密封体19的中心部,轴状检测部20a和旋转轴20b形成于同一轴上。另外,在旋转圆板状密封体19的与绳轮6和中空状主轴7相对的面一侧形成有环状的凹凸部19a。此外,在旋转圆板状密封体19上形成有多个与油通路60、61连通的开口 27,并且形成有多个与空间部51连通的开口 28。并且,各开口 27在从任意的开口 27经油通路60、61向各轴承11、12供给了油之后,由栓封闭。而各开口 28则始终为开放状态。另外,也能够使用具有压力释放阀的栓作为用于封闭各开口 27的栓。
[0029]此处,在壳体5上一体地形成圆环状凸起14,但设置在壳体5上的圆环状凸起14也可以由壳体5之外的其它部件构成并利用螺栓固定,这时,壳体5与圆环状凸起14间的接触面上优选设置液体垫片这样的密封剂或O形环等。同样地,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部件制造绳轮6和转子铁芯10,之后利用螺栓或配合等将它们固定。这时绳轮6和转子铁芯10也可以使用不同材质制造。另外,电动机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各种结构的电动机产生的旋转扭矩经转子铁芯10传递到绳轮6,利用卷绕在绳轮6上的未图示的多根由钢丝绳等构成的主绳对轿厢2和对重3进行升降驱动。
[0030]旋转圆板状密封体19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在绳轮6的面对轿厢2—侧的端面上,其中心部形成有向轿厢2—侧突出的轴状检测部20a和突出到中空状主轴7的中空部7a内的旋转轴20b。旋转轴20b与利用中空状主轴7的中空部7a配置的编码器21的旋转圆板(未图示)连接。编码器21是检测旋转圆板状密封体19的转速即绳轮6的转速的转速传感器,编码器21的检测输出由具有可分断的连接部22的信号线23导出。
[0031]在轴承11、12和空间部50、53、54中,由于从任意的开口 27填充了润滑脂等润滑剂,所以空间部50利用油封部件24封闭,空间部53利用油封部件25封闭,而对于通过各油封部件24、25产生的泄漏油要采取应对措施。
[0032]首先说明因轴承11、12和油封部件24、25附近的压力上升而引起的泄漏的应对措施。
[0033]在轴承12与旋转圆板状密封体19之间的、中空状主轴7的轴向一端侧外周与绳轮6之间,配置有将中空状主轴7的轴向一端侧外周覆盖的环状的迷宫密封部件26,和覆盖迷宫密封部件26的外周的环状的油封部件24。迷宫密封部件26上形成有沿着中空状主轴7的径向配置、与旋转圆板状密封体19的凹凸部19a互相组合而构成气密部的迷宫密封部26a。该迷宫密封部26a以将配置在旋转圆板状密封体19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20b包围的方式形成为圆环状。此时,即使空间部50内的油通过油封部件24,迷宫密封部26a也防止该油作为漏泄油从空间部51浸入到空间部52内。因此,即使油封部件24发生劣化,也能够防止泄漏油浸入中空部7a内的编码器21。并且,即使空间部51内的油的压力上升,空间部51内的压力也会通过旋转圆板状密封体19的开口 28释放。因此,能够防止因空间部51内的压力上升而导致产生泄漏油。
[0034]对于因轴承11、12间的空间部54内的油的压力升高而引起的油的泄漏,通过与位于迷宫密封部26a外侧的开口 27连通的油通路61来开放轴承11、12间的空间部54,由此防止因空间部54内的压力上升而导致产生泄漏油。对于因轴承11与其相邻的油封部件25之间的空间部53、轴承12与其相邻的油封部件24之间的空间部50内的油的压力升高而引起的油的泄漏,通过与位于迷宫密封部26a外侧的开口 27连通的油通路60来开放这些空间部,由此防止因空间部50内的压力上升而导致产生泄漏油。此时,使用具有压力释放阀的栓作为用于封闭各开口 27的栓。
[0035]图3是从轿厢2—侧观察薄型曳引机4的正视图。在图3中,在安装于绳轮6的旋转圆板状密封体19上,多个开口 27离散地形成在同一圆周上,并且多个开口 28离散地形成在比各开口 27靠轴状检测部20a—侧的圆周上。另外,在壳体5的下部一侧形成有从壳体5的正面侧(轿厢2—侧)贯通至背面侧的孔32,在孔32的下部一侧,形成有用于存积从孔32滴落的油(从接油空间部16滴落的泄漏油)的贮油部34。该贮油部34配置在壳体5的轿厢2—侧,使得操作员通过目视或插入手指进行触摸等而能够确认其内部是否存在回收的泄漏油。在采用能够进行目视检测的贮油部34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壳体5的切削加工来形成贮油部34,并利用透明的板状部件将其侧部气密地封闭,使得操作员能够从轿厢2—侧通过透明的板状部件进行目视确认。
[0036]在绳轮6和旋转圆板状密封体19的停止状态下,或绳轮6和旋转圆板状密封体19旋转时,当图2所示的与空间部50、53、54连通的油通路60、61与各开口 27—致时,各空间部50、53、54的压力被释放。
[0037]从而,防止了因压力上升导致产生泄漏油。而且,各空间部50、53、54的开放均从位于迷宫密封部26a外侧的开口 27进行,因此泄漏油不会从空间部52浸入中空状主轴7的中空部7a内,对于配置在中空状主轴7的中空部7a内的编码器21不会带来不良影响。
[0038]接着,针对因油封部件25的劣化而引起的泄漏油进行说明。因油封25的劣化而引起的泄漏油从中空状主轴7的外周面滴落至下方,到达接油空间部16。该接油空间部16由设置在不与绳轮6的壳体5侧端面接触的位置上的、上述圆板形状的接油盖15密封,因此泄漏油不会浸入位于接油空间部16下方侧的定子9 一侧。另外,使用图3和图4针对泄漏油的回收进行说明。
[0039]图4是从背面一侧观察曳引机4的后视图。在图4中,在凸起部8的与接油空间部16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与该接油空间部16连通的开口 29。在开口 29的下部附近的壳体5上配置有导管30。随着油封部件25的劣化,在空间部52内的油通过油封部件25滴落到接油空间部16中的情况下,该泄漏油由导管30从该开口29引导。该导管30通过焊接而固定在壳体5上,或在隔着密封部件利用螺栓等保持气密的状态下安装在壳体5上,使得泄漏油不会漏出。导管30包括位于其上部的、承接来自开口 29的泄漏油的接油部31,和将接油部31与形成在壳体5上的孔(贯通孔)32连结的导油部33。即,壳体5上形成有将接油空间部16内的泄漏油引导至贮油部34的油通路(开口 29、导管30和孔32)。若将壳体5的一部分切削加工来形成导油部33,则导管30能够构成为将导油部33的外侧面封闭的板状体,结构变得简单。
[0040]此处,随着油封部件25的劣化,在空间部53内的油通过油封部件25作为泄漏油滴落到接油空间部16内的情况下,该泄漏油由导管30从该开口 29引导。由导管30引导的泄漏油经孔32引导到图3所示的贮油部34。
[0041]这样,随着油封部件25的劣化而泄漏出来的泄漏油在滴落到接油空间部16内之后,被引导到配置在壳体5中的面对轿厢2的位置上的贮油部34。
[0042]根据本实施例,能够从轿厢2—侧容易地确认是否存在随着油封部件25的劣化而泄漏出来的泄漏油。因此,即使在油封部件25发生某种故障导致产生泄漏油的情况下,也能够尽快应对。
[0043]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旋转圆板状密封体19被可拆装地固定在绳轮6的轿厢2一侧,因此能够容易地从轿厢2—侧确认与编码器21连接的旋转圆板状密封体19的状态(例如安装状态),并且能够容易地从轿厢2—侧进行编码器21的更换等。
[0044]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空间部51与空间部52之间配置有迷宫密封部26a,因此即使随着油封部件24的劣化而产生了泄漏出来的泄漏油,也能够防止该泄漏油浸入中空状主轴7的中空部7a内的编码器21。并且,即使空间部51内的油的压力上升,空间部51内的压力也会通过旋转圆板状密封体19的开口 28释放,因此能够防止随着空间部51内的压力上升而产生泄漏油。
[0045]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即使空间部50、53、54内的的压力上升,也能够从旋转圆板状密封体19的开口 27释放该压力,因此能够防止随着空间部50、53、54内的压力上升而产生泄漏油。另外,作为曳引机4采用了使中空状主轴7悬臂支承于壳体5的结构,并在中空状主轴7的中空部7a内配置了编码器21,因此能够缩短中空状主轴7的轴向长度,形成为薄型。
[0046]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例如,作为轴承能够由单个轴承或3个以上的轴承构成。另外,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进行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必需包括所说明的全部结构。
[0047]附图标记说明
[0048]2轿厢,4曳引机,5壳体,6绳轮,7中空状主轴,11、12轴承,16接油空间部,17油封部件,19旋转圆板状密封体,20a轴状检测部,20b旋转轴,21编码器,24、25油封部件,26迷宫密封部件,26a迷宫密封部,27?29开口,30导管,32孔,33导油部,34贮油部。
【主权项】
1.一种具有薄型曳引机的电梯设备,所述薄型曳引机包括配置在供轿厢升降移动的井道内的壳体;悬臂支承于所述壳体的主轴;固定在所述主轴的轴向一端侧外周上的轴承;配置在所述轿厢与所述壳体之间的、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轴承上的环状的绳轮;和对所述绳轮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所述电梯设备利用卷绕在所述绳轮上的主绳使轿厢升降移动,所述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 环状的油封部件,其在所述轴承与所述壳体之间配置于所述主轴的轴向一端侧外周与所述绳轮之间,覆盖所述主轴的轴向一端侧外周; 接油空间部,其形成在比所述壳体中的与所述油封部件相对的区域靠下方的位置,接受通过所述油封部件后的泄漏油; 配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轿厢一侧的贮油部;和 油通路,其形成于所述壳体,将所述接油空间部内的泄漏油引导至所述贮油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轴形成为中空状而构成中空状主轴, 在所述绳轮的与所述轿厢相对的开口端一侧,可拆装地固定有将所述中空状主轴的轴向一端侧和所述绳轮的开口端一侧封闭的旋转圆板状密封体, 在所述中空状主轴的中空部内配置有检测所述旋转圆板状密封体的转速的编码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承与所述旋转圆板状密封体之间的、所述中空状主轴的轴向一端侧外周与所述绳轮之间,配置有将所述中空状主轴的轴向一端侧外周覆盖的环状的迷宫密封部件和覆盖所述迷宫密封部件的外周的环状的油封部件, 在所述旋转圆板状密封体的与所述绳轮相对的面一侧形成有凹凸部, 在所述迷宫密封部件形成有沿着所述中空状主轴的径向配置的、与所述旋转圆板状密封体的凹凸部彼此组合而构成气密部的迷宫密封部, 在所述旋转圆板状密封体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与形成在覆盖所述迷宫密封部件的外周的环状的油封部件与所述旋转圆板状密封体之间的空间连通。
【文档编号】F16N29/00GK106061882SQ201480075956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4年2月21日
【发明人】尾方尚文, 小野哲志, 小松辽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