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料自动上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19468阅读:2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棒料自动上料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热加工领域的棒料上料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棒料自动上料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棒料自动上料设备,只能通过人工将一批棒料从贮料区分次放至到拨料架的斜面上,然后,再通过拨料架直接将棒料拨至送料滚轮处进行输送。一批棒料放至原拨料架斜面上,数量上只能是二十几根,堆积过多棒料会对设备自动拨料过程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要将一捆几百根的棒料分批次放完,人工放料需要几十次,劳动强度非常大。而且由于每一批棒料通过人工分次放至到拨料架的斜面上,棒料的纵向参差不齐现象也比较严重,棒料传动输送时,无法控制棒料从同一基准位置始发,进一步影响后续的生产流程。如何对大批量的棒料实现稳定的全自动上料,是研宄人员主要的研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棒料自动上料机,它能实现大批量棒料的全自动上料,大大降低了人工上料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棒料的上料效率,同时通过二次拨料提升了上料的稳定性。
[0004]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棒料自动上料机,包括分料框架、中间框架及上料框架。
[0005]上述分料框架上安装有分料机构和挡料机构;上述中间框架上安装有顶料机构;上述上料框架上安装有拨料机构和棒料输送传动机构。
[0006]进一步的,上述分料框架的上层顶面从左往右向下倾斜,所述分料框架左侧边安装有竖直支架。
[0007]进一步的,上述分料机构包括分料架气缸和分料盘,所述分料架气缸与上述分料框架枢轴连接,上述分料盘与所述分料架气缸连接。
[0008]进一步的,上述挡料机构包括螺旋升降机和挡料臂架,所述螺旋升降机与上述分料框架连接,所述挡料臂与所述螺旋升降机连接,可升降的所述挡料臂架高于或低于上述分料框架的上层顶面。
[0009]进一步的,上述顶料机构安装在上述中间框架上,所述顶料机构包括顶料架和顶料架气缸,上述顶料架气缸与上述中间框架连接,上述顶料架右端与顶料架气缸连接,左端与中间框架顶层连接,所述顶料架的左侧最高点不超过所述分料框架的上层顶面的最低点。
[0010]进一步的,所述拨料机构安装在上述上料框架上,所述拨料机构包括拨料架气缸和拨料架,所述拨料架气缸与上述上料框架连接,所述拨料架的右端与所述拨料架气缸连接,所述拨料架的左端与所述上料框架顶层连接。
[0011]进一步的,上述棒料输送传动机构安装在上述上料框架的右外侧。
[0012]本实用新型的棒料自动上料机,包括分料框架、中间框架及上料框架。分料框架上安装有分料机构和挡料机构,中间框架上安装有顶料机构,上料框架上安装有拨料机构和棒料输送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对原有棒料上料技术进行了重大的改进,使大批量棒料的分料实现了全自动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对每根棒料进行了两次拨料,通过第一次拨料使棒料在纵向都有相同的基准位置,通过第二次拨料使棒料顺利地到达棒料输送机构处。通过气缸的来回动作,对细长棒料进行逐根拨料并消除棒料纵向参差不齐现象,使后续生产工序的稳定性得以提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棒料自动上料机的侧视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棒料自动上料机的俯视图。
[0015]图3为图1中I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棒料自动上料机,包括分料框架1,中间框架2,上料框架3,分料盘4,挡料臂架5,顶料架6,拨料架7,棒料输送传动机构8,分料架气缸9,螺旋升降机10,顶料架气缸11,拨料架气缸12。
[0017]分料框架I的上层顶面16从左往右向下倾斜,且在上层顶面16的左侧安装有竖直支架17。
[0018]分料框架I上安装有分料气缸9,分料气缸9上安装有分料盘4。分料气缸9和分料盘4组成分料机构。
[0019]分料框架I上位于分料机构右侧安装有螺旋升降机10,挡料臂架5与螺旋升降机10连接。挡料臂架5和螺旋升降机10组成挡料机构。
[0020]中间框架2的顶层与顶料架6左端连接,且顶料架6的左侧最高点不超过分料框架I的上层顶面16的最低点。顶料架6的右端与顶料架气缸11连接,顶料架气缸11安装在中间框架2上。顶料架6和顶料架气缸11组成顶料机构。中间框架2的顶部最右侧设有斜挡杆18,用于挡料。
[0021]上料框架3的顶层与拨料架7左端连接,拨料架7的右端与拨料架气缸12连接,拨料架气缸12安装在上料框架上。拨料架7和拨料架气缸12组成拨料机构。上料框架右外侧顶部安装有棒料输送传动机构8,用于将棒料输送至加热炉内。上料框架顶部设有棒料滑槽22,且棒料滑槽22的左边最高点比斜挡杆18略低。上料框架3顶部另设有送料基准板23,使每根输送进加热炉的棒料均有相同的初始位置,避免后一根棒料追上前一根棒料,发生碰撞现象。上料框架3顶部纵向最前位置设有前安装板24,用于安装棒料输送传动机构8上的电机减速机。
[0022]在初始状态下,通过分料气缸9将分料盘4上的缺口平面退至分料框架I的上层顶面16的下面,通过螺旋升降机10使挡料臂架5高出分料框架I的上层顶面16,顶料架6通过气缸11退到下限位,使顶料架的顶面最低点低于斜挡杆18的最高点,拨料架7通过气缸12退到下限位,使拨料架7低于上料框架3上滑槽22的贮料斜面221。
[0023]棒料自动上料机运行时,首先将一捆约五百根直径约15mm,长约3m的细长圆钢棒料19通过行车将其吊至竖直支架17和分料盘4之间的分料框架I的上层顶面16上;其次,通过分料气缸9带动分料盘4转动分出一批棒料,使棒料沿着上层顶面16滚动直到被挡料臂架5阻挡;然后,通过螺旋升降机10将挡料臂架5放至低于上层顶面16,使该批棒料顺利地滚至顶料架6上,并靠在斜挡杆18上在顶料架6上依次排列;接着,通过顶料架气缸11,将顶料架6顶起,从而使该批棒料通过斜挡杆18顶部到达棒料滑槽22的贮料斜面221上并靠在挡料面222上在贮料斜面221上依次排列;接着,通过拨料气缸12将拨料架7顶起,使依次排列在贮料斜面221上的棒料中的第一根棒料落至拨料架台阶223处;然后,再通过拨料气缸12将拨料架7退回,使第一根棒料通过棒料滑槽22的滑槽斜面224滚至棒料输送传动机构8中的内侧滚轮225上,通过内侧滚轮225的转动使棒料始终顶在送料基准板23上并在内侧滚轮225上打滑;然后,再执行拨料气缸12的下一个顶升动作,使第二根棒料顶至拨料架台阶223处,而此时第一根棒料通过拨料架7的拨料斜面226滚至棒料输送传动机构8中的外侧滚轮227上,通过外侧滚轮227的转动使第一根棒料输送到机加热炉中;然后拨料气缸12下落时,使拨料架7退回,使第二根棒料通过棒料滑槽22的滑槽斜面224滚至棒料输送传动机构8中的内侧滚轮225上。通过拨料气缸12连续循环的动作,将贮料斜面221上该批棒料输送至剩下2到3根时,通过感应开关,检测贮料情况,即可发送指令,来进行下一次的分料动作,即转动分料盘4来进行下一批棒料的分料,并重复上述一系列的上料过程,实现棒料上料的全自动完成。
[0024]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棒料自动上料机,包括分料框架、中间框架及上料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料框架上安装有分料机构和挡料机构; 所述中间框架上安装有顶料机构; 所述上料框架上安装有拨料机构和棒料输送传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料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框架的上层顶面从左往右向下倾斜,所述分料框架左侧边安装有竖直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料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机构包括分料架气缸和分料盘,所述分料架气缸与所述分料框架连接,所述分料盘与所述分料架气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料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机构包括螺旋升降机和挡料臂架,所述螺旋升降机与所述分料框架连接,所述挡料臂架与所述螺旋升降机连接,可升降的所述挡料臂架高于或低于所述分料框架的上层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料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机构安装在所述中间框架上,所述顶料机构包括顶料架和顶料架气缸,所述顶料架气缸与中间框架连接,所述顶料架的右端与顶料架气缸连接,所述顶料架的左端与中间框架顶层连接,所述顶料架的左侧最高点不超过所述分料框架的上层顶面的最低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料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料机构安装在所述上料框架上,所述拨料机构包括拨料架气缸和拨料架,所述拨料架气缸与所述上料框架连接,所述拨料架的右端与所述拨料架气缸连接,所述拨料架的左端与所述上料框架顶层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料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棒料输送传动机构安装在所述上料框架的右外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棒料自动上料机,包括分料框架、中间框架及上料框架。分料框架上安装有分料机构和挡料机构,中间框架上安装有顶料机构,上料框架上安装有拨料机构和棒料输送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对原有细长棒料上料技术进行了重大的改进,使分料实现了全自动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对每根棒料进行了两次拨料,通过第一次拨料使棒料在纵向都有相同的基准位置,通过第二次拨料使棒料顺利地到达棒料输送机构处,通过气缸的来回动作,对棒料进行逐根拨料并消除棒料纵向参差不齐现象,使后续生产工序的稳定性得以提升。
【IPC分类】B65G47-08
【公开号】CN204528538
【申请号】CN201520126258
【发明人】陈鹰, 陈建
【申请人】应达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无锡应达工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3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