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料罐吊装移运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10455580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载料罐200沿顶层移运导轨700移动。通过吊装移运工装可实现三维任意位置的输送,安全稳定性、不易磨损。
[0153]其中,进料点位于底层移运导轨400的一端,底层移运导轨400的另一端为搭载载料罐200的底层行车300的默认停留位置。在密闭输送步骤之前,将搭载载料罐200的底层行车300沿底层移运导轨400从默认停留位置移动至进料点下方的进料位置并锁定,使罐体进料口 211与密封对接管110对接装料,即完成上述密封进料步骤。若产生故障或其它原因,需要对高温固体物料进行事故输送时,可将安装物料紧急卸放管320的底层行车300从默认停留位置移动至进料点下方,使物料紧急卸放管320的顶端与密封对接管110密封对接,以完成紧急卸料。
[0154]在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高温固体物料的密闭输送方法的热解反应系统中,所述卸料点可包括位于底层移运导轨400中的第一卸料点和位于底层移运导轨400上方的第二卸料点,载料罐200通过底层行车300即可移运至第一卸料点,并与物料储罐1200密封连接和排放卸料。排入物料储触1200中的例如半焦广品可进彳丁后续处理程序,例如媳焦。
[0155]载料罐200通过底层行车300和顶层行车600移运至第二卸料点,载料罐200在该第二卸料点与返料管900密封对接,以返料至热解反应器1000内,使得高温半焦作为固体热载体加热待热解物料(如原料煤)。其中,根据工艺需要和热能计算,可设定循环返料次数与外排卸料此次之比(例如比值不小于5),以保障热解的连续性。
[0156]当载料罐200沿底层移运导轨400移动时,确保进料口阀门230保持在阀门闭合状态。同时载料罐200抵座在底层行车300上,其底部的自重密封阀可获得支撑,从而保持在阀门关闭状态,因此在车载输送过程中,载料罐的内腔始终对外密封,保持运输过程的气密性。在吊装位置,通过起吊装置拉吊载料罐200时,由于自重密封阀的密封阀板213连接拉杆214,拉杆214的顶端与罐体210或起吊装置的升降吊钩相连,从而在向上的拉力作用下能够使得密封阀板213始终封堵罐体卸料口 212,使得在拉升过程中始终保持载料罐200的气密性。
[0157]可见,在密闭输送步骤中,通过底层行车300输送时,底层行车300向上支撑密封阀板213以关闭自重密封阀,在载料罐200的起吊过程中,通过起吊装置拉吊拉杆214以关闭自重密封阀,从而使高温固体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全程密封保存在载料罐200内。并且在输送过程中,载料罐200上设置的呼吸阀217还可以用于平衡罐内气压。
[0158]若需要在底层移运导轨400下方的底层卸料位置进行卸料,则底层行车300载动载料罐200移动至吊装位置,通过起吊装置拉吊载料罐200,使之悬吊,而后移开底层行车300,通过起吊装置将载料罐200与密封卸料装置800对接,以准备卸料。或者,通过底层行车300的平移,使得载料罐卸料部312与下方的密封卸料装置800对齐,而后通过起吊装置将载料罐200从底层行车300上的载料罐支撑部311起吊、平移至载料罐卸料部312,使载料罐200与密封卸料装置800对接以完成卸料。若需要在顶层移运导轨700下方的顶层卸料位置进行卸料,则起吊装置拉吊载料罐200后,可将载料罐200与顶层行车600锁定,顶层行车600带动载料罐200在顶层移运导轨700上平移至顶层卸料位置并锁定,进而准备密封卸料。
[0159]在密封卸料步骤中,利用吊装移运工装将载料罐200输送至卸料点后,将载料罐200承压于密封卸料装置的环形支撑座810上,使得载料罐200的底端周缘与环形支撑座810之间形成周向密封,同时控制起吊装置对拉杆214的向上拉力,通过密封阀板213控制打开罐体卸料口 212完成密封卸料。
[0160]具体地,待载料罐200与密封卸料装置密封对接后,先控制关闭罐体卸料口212,并向卸料槽820内通入保护气体以置换残留气体,后打开罐体卸料口 212完成密封卸料。
[016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密闭输送系统及方法尤其适用于高温、易燃易爆的高温固体物料的平稳输送,安全性强、气密性好,能够实现全程自动化和即时监控、保护,且系统耐用性强、易于操作、维护。
[0162]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简单变型,例如载料罐的外形不限于圆筒体形状,也可以是箱体形状等;这些简单变型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主权项】
1.一种载料罐吊装移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载料罐吊装移运装置包括载料罐(200)、顶层移运导轨(700)以及搭载所述载料罐(200)沿所述顶层移运导轨(700)移动的顶层行车(600),该顶层行车(600)上安装有起吊装置和竖直向下悬垂的吊装升降轨道(500),所述起吊装置能够沿所述吊装升降轨道(500)起吊所述载料罐(200),所述顶层行车(600)能够带动所述载料罐(200)沿所述顶层移运导轨(700)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料罐吊装移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移运导轨(700)包括横向间隔的左轨道和右轨道,所述顶层行车(600)包括安装在车体底部的左滚轮和右滚轮,所述顶层行车(600)通过所述左滚轮和右滚轮分别行走于相应的所述左轨道和右轨道上;以及 所述吊装升降轨道(500)包括两个顶层车载升降轨道(680),两个所述顶层车载升降轨道(680)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顶层行车(600)的左右两侧并从所述左轨道与右轨道之间向下延伸,所述载料罐(200)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安装有垂直升降轮组(220),该垂直升降轮组(220)能够沿所述顶层车载升降轨道(680)滑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料罐吊装移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行车(600)上还安装有驱动行走的顶层车载驱动电机(670),该顶层车载驱动电机(670)驱动所述顶层行车(600)沿所述顶层移运导轨(700)在顶层卸料位置和顶层吊装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吊装升降轨道(500)还包括在所述顶层吊装位置与所述顶层车载升降轨道(700)形成轨道对接的固定升降轨道(510),该固定升降轨道(510)相对于所述顶层行车(600)固定设置在所述顶层移运导轨(700)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料罐吊装移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顶层行车(600)上的吊车升降电机(610)和卷扬机构,所述卷扬机构上缠绕有起吊钢丝绳(620)以拉吊所述载料罐(20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料罐吊装移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装置还包括龙门钩(640),该龙门钩(640)包括龙门钩本体,该龙门钩本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起吊钢丝绳(620)相连的多个龙门钩吊轮(630),所述龙门钩本体的底部连接有用于拉吊所述载料罐(200)的多个龙门钩挂钩(650); 其中,所述龙门钩本体的两端还设有龙门钩侧导轮(660),所述龙门钩侧导轮(660)沿所述吊装升降轨道(500)升降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料罐吊装移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移运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的电缆卷筒,该电缆卷筒上缠绕有供电电缆,所述供电电缆与所述吊车升降电机(610)和顶层车载驱动电机(670)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料罐吊装移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罐吊装移运装置还包括载料罐锁定机构,该载料罐锁定机构包括插销和销孔,该插销和销孔中的一者安装在所述顶层行车(600),另一者安装在所述载料罐(200)上,在所述顶层吊装位置,所述载料罐锁定机构能够将所述载料罐(200)锁定于所述顶层行车(600)上。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载料罐吊装移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升降轮组(220)至少包括行走轮(223)、第一定位轮(221)和第二定位轮(222),所述吊装升降轨道(500)为滑轨或滑槽,所述行走轮(223)能够行走于所述滑轨或所述滑槽的表面,所述第一定位轮(221)和第二定位轮(222)能够分别紧抱所述滑轨的两侧侧面或分别压靠于所述滑槽的两侧侧壁。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载料罐吊装移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升降轮组(220)可伸缩地安装在所述载料罐(200)的侧壁上并包括伸出状态与回缩状态,在所述伸出状态,所述垂直升降轮组(220)与所述吊装升降轨道(500)接合并形成滑动配合,在所述回缩状态,所述垂直升降轮组(220)间隔远离所述吊装升降轨道(500)。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料罐吊装移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升降轮组(220)包括升降轮锁位机构,该升降轮锁位机构将所述垂直升降轮组(220)锁定于所述伸出状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载料罐吊装移运装置,包括载料罐(200)、顶层移运导轨(700)以及搭载载料罐沿顶层移运导轨移动的顶层行车(600),该顶层行车上安装有起吊装置和竖直向下悬垂的吊装升降轨道(500),起吊装置能够沿吊装升降轨道起吊载料罐,顶层行车能够带动载料罐沿顶层移运导轨移动。在本实用新型的载料罐吊装移运装置中,通过沿顶层移运导轨移动的顶层行车来搭载载料罐,从而实现载料罐的轨道平移。特别地,顶层行车通过起吊装置以沿吊装升降轨道升降载料罐,从而实现定点定位、安全可靠且平稳地拉升和降落,保障载料罐的起吊和平移的安全可靠性能。
【IPC分类】B66C25/00
【公开号】CN205367545
【申请号】CN201620168432
【发明人】麻林, 秦强, 吴昌宁, 顾佥, 陈微, 李君
【申请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3月4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