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支撑式汽车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34790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支撑式汽车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支撑式汽车轮胎,该轮胎包括;一个胎体结构,该结构具有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所述胎体帘布层设有可与相应的环形加强结构接合的端部垫带,该加强结构以与轮胎的转动轴线同轴的形式设置在轴向上相互间隔的位置处,并且每个加强结构都设置在胎圈中,所述胎圈中的至少一个在其径向内部位置处提供支撑表面,所述支撑表面在轮胎的径向截面中限定了朝向轮胎本身的转动轴线会聚并远离轮胎的赤道面的型面;一个带结构,所述带结构设置在胎体结构的径向外部位置处;一个胎面带,所述胎面带设置在带结构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至少一对侧壁,每一个侧壁在相对于胎体结构的轴向向外部位置处在一个所述胎圈与所述胎面带的一个侧边之间延伸。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自支撑式汽车轮胎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制备一个胎体结构,该胎体结构具有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所述胎体帘布层设有可与相应的环形加强结构接合的端部垫带,该加强结构以与轮胎的转动轴线同轴的形式设置在轴向上相互间隔的位置处,并且每个加强结构都设置在胎圈中,所述胎圈中的至少一个在其径向内部位置处提供支撑表面,所述支撑表面在轮胎的径向截面中限定了朝向轮胎本身的转动轴线会聚并远离轮胎的赤道面的型面;在胎体结构的径向外部位置处设置一个带结构;在带结构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设置一个胎面带;在胎体结构的横向相对的位置处设置一对侧壁,每一个侧壁在一个所述胎圈与所述胎面带的一个侧边之间延伸。
汽车轮胎主要包括一个胎体结构,该胎体结构由一个或多个胎体帘布层构成,在最普通的结构中,这些胎体帘布层具有在不能延伸的环形插入件周围上翻的各个内周边,这些插入件是环形加强结构的一部分,并且设在常被称为“胎圈”的区域中的轴向相对位置处。
在径向外部位置处被设置在一个或者多个胎体帘布层上的带结构包括径向连续叠置的一个或多个带层。一个弹性体材料的胎面带径向叠置在带结构上。胎体结构的外侧还覆有也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各个侧壁。
应该指出的是,在本发明中,词语“弹性体材料”整体上是指橡胶混合物,是由至少一种适于与加强填充剂和/或各种不同类型的处理添加剂混合的基础聚合物制成的组合物。
胎圈,特别是其中设有环形加强结构的胎圈最好能够与各个圆周座相匹配,所述圆周座布置于与轮胎相接合的轮圈上,从而确保车轮的这两个组件之间的稳定连接。
更详细地说,每个胎圈与轮圈的相应圆周座之间的连接应该是这样的,即,在轮胎充气压力作用下使胎圈恒定地被压靠在沿着远离轮胎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径向伸出并限定轮圈的轴向向外部边缘的邻接轴肩上。至少在实心轮胎(即,在无充气内胎的轮胎)中,与胎圈接合的每个圆周座都具有截锥表面,在下文中称其为“轮缘”,所述轮缘具有当移近轮胎的赤道面时朝向转动轴线会聚的延伸部分。在轮胎充气压力作用下被轴向推离赤道面的每个轮圈都对相应的轮缘产生轴向推力作用,以确保轮胎的理想气密性。
近年来已提出了这样的汽车车轮,其中胎圈的接合座具有这样的截锥构造,即,具有远离赤道面朝向转动轴线会聚的延伸部分。在美国专利US5,634,993中描述了这样的轮圈一轮胎组件的一个示例。在该专利所提出的实施例中,形状与相应的轮圈座相匹配的胎圈具有环形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普通的环,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垫带围绕所述环轴向上翻。辐射式胎体结构整体上具有一个带恒定弯曲方向的横截剖面,其靠近于所述环的切线基本上平行于赤道面。
在文献US5,971,047中描述了一种轮胎,所述轮胎具有尤其适用于具有沿轴向面向外部的截锥形轮缘的轮圈的胎圈,为了简单起见,在下文中称其为“反向轮缘”轮圈。
本申请人在文献WO99/64225中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技术改进,所述技术改进特别是针对于装有适用于反向轮缘轮圈的胎圈的轮胎的生产工艺的简化。
本申请人的感觉是,作为本发明目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设想出旨在实现所期望的自支撑性能的新的技术方案,在上述轮胎中获得进一步的功能改进,尤其在是乘坐舒适性方面,所期望的自支撑性能指的是,例如当轮胎发生刺穿以致缺乏充气压力时保证短程/中程行驶的能力。
在上述US5,674,993和US5,971,047等美国文件中,出于自支撑的目的,提出了使用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大环,所述大环被装配在轮圈上并能够在轮胎带处提供支撑座,以便于在放气状态下行驶期间便利地支撑结构。与传统轮胎中所提供的用在具有远离赤道面会聚的轮缘的轮圈(在下文中称其为“正向轮缘”轮圈)上的解决方案不同,即使在轮胎的放气状态下,具有适用于反向轮缘的胎圈的该轮胎结构自身也能够确保(至少在一定限度内)胎圈与相应的轮圈轮缘之间的良好锚固。因此,目前装配于轮圈上的弹性体支撑环的使用通常优于如在GB2087805、EP475258和EP542252等文件中所描述的在具有适用于正向轮缘的轮圈的轮胎上常采用的其他已知方法,在这些文件中,例如通过在侧壁处布置与合适的加强胎圈相结合以增进所述加强胎圈在各自轮缘上接合的稳定性的适合的弹性体加强插入件(通常被称为“月牙”)获得有自支撑性能。
在GB2087805、EP475258和EP542252等文件中描述了这样实施例的示例,其中存在于每个侧壁处的至少一个弹性支撑插入件被封闭在两个胎体帘布层之间,所述两个胎体帘布层在弹性支撑插入件周围形成了一种封闭容器以便得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轮胎在放气状态下的自支撑能力方面。
然而本申请人认识到,特别对于低断面轮胎,即,高度/宽度比(只作为一种表示法)低于0.6的轮胎,如在US5,674,993和US5,971,047等文件中所描述的,在轮胎内设置环形弹性体插入件,即使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也可能削弱轮胎的乘坐舒适性。实际上,胎冠部分在与地面接触的区域处可能容易与环形插入件的径向外部相接触,特别是随着由于路面的不平坦所传递的冲击,会将所述冲击直接传递到汽车悬架。另外,环形弹性体插入件大大减少了轮胎中的空气量,轮胎弹性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本申请人还认识到,如GB2087805、EP475258和EP542252等文件中所提出的,将弹性支撑插入件放置在由围绕环形锚固结构上翻的胎体帘布层形成的封闭容器内,会大大增加轮胎侧壁的刚度,不仅关系到其垂直方向的灵活性,即与基本上相对于轮胎转动轴线沿径向的应力相关,而且关系到其扭转的灵活性,即与轮胎本身的圆周延伸部分成切线方向的应力有关。
例如在本申请人的专利文件EP475258和EP542252中所述的,通过采用特殊的手段,能够在充气轮胎的行驶条件下将侧壁在垂直方向上的刚度限制在某些限度之内。但在另一方面,这些技术解决方案会使轮胎结构较为笨重和复杂,并且不能有效地达到控制扭转刚度的目的,而本申请人发现,扭转刚度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在中/高速行驶时。实际上,轮胎吸收由路面坑洼或其他不平处传来的冲击的能力取决于轮胎本身的扭转刚度。
本申请人还认识到,当轮胎在正常充气条件下行驶期间,至于在放气条件下更不必说了,由于被完全封闭在两个胎体帘布层之间的弹性支撑插入件的存在,会有很强的应力及/或变形施加在插入件本身上以及施加在轮胎中接近侧壁的其他构件上,这将造成工作温度的升高和材料的软化。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加充气轮胎的乘坐舒适性,必须采用弹性模数高的材料。
根据本发明,我们已经发现,如果采用在轮胎中具有反向轮缘的胎圈的技术解决方案以通过在侧壁中插入弹性体插入件来取代在轮圈上装配传统弹性体环而获得自支撑性能,那么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轮胎性能改进效果,特别是在乘坐舒适性方面。
我们还惊讶地发现,这些技术解决方案的使用还能够利用基于上述文件WO99/64225中所描述的原理的简单生产工艺制造轮胎,还能够根据需要随意调节胎体结构施加在布置于侧壁处的弹性体插入件上的封闭程度。
较详细地说,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支撑式汽车轮胎,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至少一对弹性支撑插入件,所述弹性支撑插入件分别在其中一个所述侧壁处被设置在胎体结构中。
更具体地,弹性支撑插入件分别具有靠近于胎圈布置的径向向内顶点和靠近于胎面带的侧边布置的径向向外顶点。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包括轴向向内的带状片段和轴向向外的带状片段,所述轴向向内的和轴向向外的片段都周向分布在所述转动轴线周围,并都以围绕胎体结构的横截面的U字形延伸,从而形成两个在轴向上互相间隔的侧部和一个在所述侧部之间的径向向外的位置中延伸的冠部,将所述每个弹性支撑插入件轴向插置在轴向向内片段的侧部和轴向向外片段的侧部之间。
还可设置围绕所述转动轴线周向分布的轴向中间带状片段,这些轴向中间带状片段都以围绕胎体结构的横截面的U字形延伸,从而形成在轴向向外的位置中覆盖所述弹性支撑插入件的两个侧部和一个在所述侧部之间的径向向外的位置中延伸的冠部;一对辅助的弹性支撑插入件分别被轴向插置在轴向中间片段的所述侧部和轴向向外片段的所述侧部之间。
较详细点说,轴向向内片段最好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轴向中间片段也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并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插置在两个轴向向内片段的冠部之间的冠部,从而与轴向向内片段一起形成第一胎体帘布层,而轴向向外片段可按照一个基本上与其宽度相当的圆周节距分布,从而形成靠近所述冠部并径向叠置在第一胎体帘布层上的第二胎体帘布层。
除上述内容以外,还可设置第二轴向中间带状片段,所述第二轴向中间带状片段也围绕绕所述转动轴线周向分布并都以围绕胎体结构的横截面的U字形延伸,从而形成在轴向向外的位置处部分覆盖第一轴向中间片段的两个侧部和一个在相应的侧部之间的径向向外的位置中延伸的冠部。
在一个可选择的优选实施例中,轴向向内的片段可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第一轴向中间片段也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并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插置在两个轴向向内片段的冠部之间的冠部,从而与轴向向内片段一起形成第一胎体帘布层,第二轴向中间片段可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而轴向向外片段也可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的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并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插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轴向中间片段的冠部之间的冠部,从而与第二轴向中间片段一起形成靠近所述冠部并径向叠置在第一胎体帘布层上的第二胎体帘布层。
依照另一个可选择的优选实施例,轴向向内片段可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的圆周节距分布来形成第一胎体帘布层,轴向中间片段可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而轴向向外片段也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并且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插置在两个轴向中间片段的冠部之间的冠部,从而与轴向中间片段一起形成靠近所述冠部并径向叠置在第一胎体帘布层上的第二胎体帘布层。
内部、中间和外部片段可分别依照是其宽度倍数的圆周分布节距分布,所述宽度倍数是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的形成工艺中设置的内部、中间和外部片段的系列数字相对应的数字因子设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内部、中间和外部片段的冠部都沿同一个圆周线以相互靠近的关系顺序地交替,而各个侧部彼此轴向偏置,以便于将至少一个所述弹性支撑插入件容纳在存在于内部和中间片段的侧部之间的空间中,以及存在于中间和外部片段的侧部之间的空间中。
依照另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轴向向内片段可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轴向中间片段可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并且都具有靠近一个轴向向内片段的冠部周向设置的冠部,并且沿轴向向外片段也可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并且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在一个轴向向内片段的冠部与一个轴向中间片段的冠部之间的冠部,从而与它们一起形成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轴向向内片段可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每个轴向向外片段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插置在两个轴向向内片段的冠部之间的冠部。
或者,轴向向内的片段和轴向向外的片段可按照一个相当于各个片段宽度的圆周节距分布,从而分别形成第一胎体帘布层和第二胎体帘布层,所述第二胎体帘布层接近所述冠部处并径向叠置在第一胎体帘布层上。
也可分别在相对于轴向向内片段的轴向向内位置处设置一对辅助弹性支撑插入件。
在另一个可选择的优选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带状片段基本上在与轮胎的子午面平行偏置的平面中延伸,以使各个冠部相对于通过冠部和至少一个相应侧部之间的过渡点的径向参照平面是这样定向的,即,形成与由侧部所表现的倾斜角数值不同的角度。
较详细点说,轴向向内和轴向向外的片段位于在分别相对的侧面处与所述子午线平面偏置的沉积平面上,以至少使轴向向内片段的侧部具有相对于轴向向外片段的侧部交叉的取向。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环形加强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上的加强元件,所述加强元件具有远离轮胎的转动轴线延伸的横截面;至少一个环形的且不可周向伸展的锚固插入件,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具有在远离其赤道面并朝向轮胎的几何转动轴线会聚的方向上远离所述加强元件轴向延伸的展平构造的横截面。
所述环形加强结构的横截面的几何重心最好在这样一个位置处,即,在轮胎的充气压力作用下,使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的轴向向外的端部边缘随着沿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产生的张力被推向轮胎的转动轴线。
具体地说,所述环形加强结构的横截面具有位于相对于所述加强元件的轴向向外位置处和相对于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的轴向向外的端部边缘的轴向向内位置处的几何重心。
最好,所述加强元件在轴向上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的相应的轴向向内端部垫带和相应的轴向向外端部垫带之间。
也可使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被设置在所述外端垫带的端部,并且远离所述轮胎的赤道面轴向延伸。具体地说,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外端垫带的端部的一个径向向外位置处。
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应该被设置在基本上靠近所述加强元件的径向向内边缘的位置处。
所述环形加强结构可还包括至少一个平行于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并径向靠近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的辅助环形锚固插入件。
这样一个辅助环形锚固插入件最好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内端垫带的端部的径向向外的位置处,并且远离所述轮胎的赤道面轴向延伸。
所述辅助环形锚固插入件最好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外端垫带的端部的径向向内的位置处。
也可提供至少一个辅助的不可周向伸展的加强元件,所述辅助加强元件具有在相对于所述加强元件的一个轴向向内位置处径向延伸的横截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轮胎,所述轮胎包括与汽车轮毂相关联的安装轮圈和安装在所述轮圈上的轮胎,所述轮胎包括上述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可利用一种制造自支撑式汽车轮胎的方法获得所述轮胎,所述轮胎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制备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的同时,还执行一个将至少一对弹性支撑插入件设置在胎体结构中的步骤,其中每一个弹性支撑插入件被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侧壁处。胎体结构的制备最好包括下列步骤布置多个带状片段,每一个片段都包括纵向且平行的线状元件;设置周向分布在环形支撑上的轴向向内的带状片段,每一个所述轴向向内片段都以沿着围绕环形支撑的横截面的U字形延伸,以形成两个在轴向上互相间隔的侧部和一个在两侧部之间的径向向外的位置延伸的冠部;在相对于轴向向内的片段的侧部轴向向外的位置上设置所述弹性支撑插入件;设置周向分布在环形支撑上的轴向向外的带状片段,每一个所述轴向向外片段都以沿着围绕环形支撑的横截面的U字形延伸,以形成两个在轴向上互相间隔的侧部,每一个侧部在相对于其中一个弹性支撑插入件的一个轴向向外的位置延伸,以及一个在两侧部之间的径向向外的位置延伸的冠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设置轴向向外片段之前还进行下列步骤设置围绕所述转动轴线周向分布的轴向中间带状片段,这些轴向中间带状片段都以围绕胎体结构的横截面的U字形延伸,从而形成在轴向向外的位置中覆盖所述弹性支撑插入件的两个侧部和一个在所述侧部之间的径向向外的位置中延伸的冠部;在设置轴向向外片段之前,相对于轴向中间片段的侧部的一个轴向向外位置处设置一对辅助的弹性支撑插入件。
特别是,应该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向内片段,应该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中间片段,并且轴向中间片段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插置在两个轴向向内片段的冠部之间的冠部,从而与轴向向内片段一起形成第一胎体帘布层,并且应该按照一个基本上与其宽度相当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向外片段,从而形成径向叠置在第一胎体帘布层上的第二胎体帘布层。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设置所述辅助弹性支撑插入件之前,还可执行下列步骤设置围绕绕所述转动轴线周向分布的第二轴向中间带状片段,并且所述第二轴向中间带状片段都以围绕环形支撑的横截面的U字形延伸,从而形成在轴向向外的位置处部分覆盖已经设置好的第一轴向中间片段的侧部的两个侧部和一个在相应的侧部之间的径向向外的位置中延伸的冠部。
特别是,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向内的片段,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第一轴向中间片段,并且第一轴向中间片段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插置在两个轴向向内片段的冠部之间的冠部,从而与轴向向内片段一起形成第一胎体帘布层,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第二轴向中间片段,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的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向外片段,并且轴向向外片段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插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轴向中间片段的冠部之间的冠部,从而与第二轴向中间片段一起形成第二胎体帘布层。
或者,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向内片段以形成第一胎体帘布层,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中间片段,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向外片段,并且轴向向外片段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插置在两个轴向中间片段的冠部之间的冠部,从而与轴向中间片段一起形成靠近所述冠部并径向叠置在第一胎体帘布层上的第二胎体帘布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向内片段,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中间片段,并且轴向中间片段都具有靠近一个轴向向内片段的冠部周向设置的冠部,并且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向外片段,并且轴向向外片段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在一个轴向向内片段的冠部与一个轴向中间片段的冠部之间的冠部,从而与它们一起形成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
或者,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向内片段,被设置的每个轴向向外片段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插置在两个轴向向内片段的冠部之间的冠部。
根据另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轴向向内的片段可按照一个相当于各个片段宽度的圆周节距分布以形成第一胎体帘布层,并且轴向向外的片段可按照一个相当于各个片段宽度的圆周节距分布,从而形成接近所述冠部处并径向叠置在第一胎体帘布层上的第二胎体帘布层。
最好,提供分别在相对于轴向向内片段的轴向向内位置处设置一对辅助弹性支撑插入件的步骤。
另外,可设置每一个所述带状片段以使它们基本上在与环形支撑的子午面平行偏置的平面中。
特别是,轴向向内和轴向向外的片段位于在分别相对的侧面处与所述子午线平面偏置的沉积平面上,以至少使轴向向内片段的侧部具有相对于轴向向外片段的侧部交叉的取向。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完成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环形加强结构包括下列步骤以相对于至少一个所述端部垫带的端部径向叠置的方式设置至少一个环形的且不可周向伸展的锚固插入件,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具有在远离轮胎赤道面并远离相应的端部垫带轴向延伸的展平构造的横截面;在所述至少一个端部垫带上设置至少一个加强元件,所述加强元件基本上位于相对于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的一个轴向向内位置处并具有远离所述转动轴线延伸的横截面。
最好通过将至少一个线状元件缠绕成围绕环形支撑并在轴向上相互靠近的同心线卷的方式设置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并且可在设置所述轴向向外片段之后进行该步骤。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设置环形锚固插入件之前和在设置所述轴向向外片段之前设置所述加强元件。
最好,也通过以将至少一个线状元件缠绕成径向叠置在环形支撑周围的同心线卷的方式设置所述至少一个加强元件。
也可执行另一个设置至少一个平行于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并径向靠近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的辅助环形锚固插入件的步骤。
特别是,最好在设置径向向内片段之后和在设置所述径向向外片段之前,通过将至少一个线状元件缠绕成围绕环形支撑并在轴向上相互靠近的同心线卷的方式设置所述辅助环形锚固插入件。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在设置所述加强元件之前,设置至少一个在相对于所述加强元件本身的一个轴向向内位置中径向延伸的辅助加强元件。
最好通过将至少一个线状元件缠绕成围绕环形支撑并在轴向上相互靠近的同心线卷的方式设置所述辅助加强元件。
最好,应该通过将至少一个弹性材料的连续带状元件缠绕成轴向上相互靠近,和/或围绕环形支撑的几何轴线在径向上相互叠置的卷的方式形成每一个所述的弹性支撑插入件。
从下面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自支撑式及其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但非排他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其他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结合非限定性示例进行描述,在附图中

图1为按照本发明制造的安装在轮圈上的轮胎的局部切开的透视图;图2为示意性地表示形成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的胎体帘布层的轴向向内带状片段的设置顺序的局部透视图;图3为设置在胎体结构的侧部上的作为环形加强结构的一部分的弹性支撑插入件和辅助加强元件的局部透视图;图4为表示设置中间带状片段的局部透视图,其中,中间带状片段的侧部与已设置的弹性支撑插入件和辅助加强元件是叠置的;图5为表示作为上述环形加强结构的一部分的辅助锚固插入件和辅助加强元件以及相对于所述加强元件径向延伸的并设置在第一轴向中间片段的侧部上的辅助弹性支撑插入件的局部透视图;图6仍为表示在所述相应的侧部处设置在所述辅助弹性支撑插入件上的轴向向外带状片段以及设置在所述轴向向外片段的端部上的作为环形锚固结构的一部分的环形锚固插入件的局部透视图;图7为根据上述附图制造的轮胎的半截面图;图8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的第二实施例的径向半截面图;图9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的另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的径向半截面图;图1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的第四实施例的径向截面图。
参阅附图,其中示出具有用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胎体结构2的汽车轮胎1。
在图1到7所示的实施例中,胎体结构2具有基本上成环形的第一和第二胎体帘布层3a、3b,这些胎体帘布层通过其轴向相对的周边与一对环形锚固结构4(图上只示出其中一个)接合,每一个锚固结构在轮胎制造完成时放置在轮胎内常被称为“胎圈”的区域中,胎圈在一个径向向内的位置处设有支撑表面4a,支撑表面4a限定了在轮胎的径向截得的平面中远离轮胎的赤道面X-X并朝向轮胎自身的转动轴线会聚的型面。
每一个支撑表面4a适于以可操作的方式与设置在相应的安装轮圈1a上的接合座4b接合,可确保将轮胎1锚固到轮圈本身上。
在胎体结构2的径向向外的位置上设置由一条或多条带6a、6b和7组成的带结构4。胎面带8周向叠置在带结构5上,随着与轮胎硫化同时进行的模压操作,在所述胎面带8中上形成并方便地设置纵向和横向的沟槽8a,形成所需的“胎面花纹。”轮胎1还具有一对所谓的“侧壁”9,侧壁9在胎体结构2的相对两侧横向设置并各具有一个径向向内部分9a和一个径向向外部分9b。
胎体结构2在其内壁上也可用所谓“衬”10覆盖,该衬主要由至少一层气密性的弹性体材料制成以确保轮胎在充气时的气密性。
上面列出的构件的组装以及其中一个或多个构件的制造都要借助于一个在图2至图6中示意性示出的环形支撑11进行,根据要被制造轮胎的内壁的形状形成环形支撑11。
特别是,这样一种环形支撑11在其径向向内的位置处具有两个轴向延伸部分,从而限定了远离轮胎的赤道面X-X并朝向轮胎自身的转动轴线会聚的截锥形支撑表面11a,形成了15度的倾斜角,该倾斜角最好在10度和20度之间,但是也可采用在该范围以外的倾斜角度。
环形支撑11的尺寸可比完成的轮胎略小,减小的线性量最好在2%至5%之间,这个线性量可象倾斜角那样沿着环形支撑本身的周向延伸部分在其赤道面处被测量,其赤道面与轮胎的赤道面相符。
没有对环形支撑11作详细说明和图示,这是因为它对实现本发明目的不是特别重要的,环形支撑例如可包括一个能折叠的或可拆卸的鼓,或者被适当加强以在充气条件下呈现并保持所需的环形形态的充气软外壳。
现在说明轮胎1的制造,轮胎1的制造首先包括胎体结构2的形成,可从衬10的形成开始。
衬10最好通过使至少一条气密性的弹性体材料的带12卷绕在环形支撑11周围构成的,带12是由位于环形支撑11本身附近的挤压机和/或砑光机生产的。如图1所示,带12的卷绕基本上形成并排连续设置的周向带卷以符合环形支撑11外表面的横截面。
这里所使用的“横截面”一词指的是,环形支撑11在一个包含其几何转动轴线的径向平面中所截得的半截面的形状,环形支撑11的转动轴线没有在图中示出,但它与轮胎的转动轴线相符,因此也和被制造的胎体结构2的转动轴线相符。
按照本发明,胎体帘布层3a、3b是通过带状片段的沉积(后面将详细描述的)而直接形成在在环形支撑11上,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带状片段将根据它们在胎体结构2内的位置而分为轴向向内片段13、轴向向外片段14和轴向中间片段15。
带状片段13、14、15最好是利用至少一条连续的带状元件获得的,该连续的带状元件的宽度最好在3mm和15mm之间,并且该连续的带状元件主要由纵向设置的织物或金属材料的线状元件构成,并且所述线状元件至少部分被结合在一层或多层的弹性体材料中。
这个连续的带状元件最好由设置在轮胎1形成于其上的环形支撑11附近的砑光机或挤压机制造出来,然后被导引到沉积设备中,沉积设备本身能够顺序地切割该连续的带状元件以形成带状片段13、14和15,同时将这些片段沉积在环形支撑本身上。
较具体点说,每一个带状片段13、14、15在被切割后立即沉积到环形支撑11上,带状片段采用围绕所述环形支撑本身的横截面的U字形。沉积后,便能够辨别带状片段13、14、15中的在轴向上相互间隔的位置处朝向环形支撑11的轴线径向延伸的两个侧部13a、14a、15a和在侧部之间的一个径向向外位置中延伸的冠部13b、14b、15b。应该注意的是,侧部13a、14a、15a的形状与环形支撑11的表面相符直至接近各个截锥形支撑表面11a的轴向向外边缘以在胎体帘布层3a、3b中限定各自的轴向向内、中间和向外的端部垫带,这些端部垫带延伸到各个轴向向外弯曲(即,远离赤道面X-X)的端部13c、14c、15c中,每一个端部垫带沿着最好平行于相应的截锥形支撑表面11a的方向延伸。
用于形成连续带状元件的为原始弹性体材料最好具有粘性,因此,带状片段13、14、15即使在所述环形支撑11本身没有衬时也能确保所述片段牢固地粘附到环形支撑11的表面上。
关于制造和设置连续的带状元件和带状片段13、14、15的结构特征和形态的另外一些细节披露在本申请人的文件EP 928 680和EP 928702中,文件EP 928 680和EP 928 702的内容被完全结合在本文中。
环形支撑11可以与所述沉积设备的操作同步的角转动接着步进式移动的方式被驱动,从而使每一个带状片段13、14、15被切割后立即被沉积到下一个周向位置,该位置相对于已设置的片段13、14、15的位置是相互间隔的或者是邻接的。
较详细点说,环形支撑11根据角运动的节距转动,每一个角运动的节距提供一个周向位移,根据要求,所述周向位移可基本上等于每一带状片段13、14、15的宽度,或基本上等于这个宽度的倍数。因此,将按照一个基本上等于片段的宽度或宽度的倍数的圆周分布节距来设置带状片段。应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如果没有另外说明,那么“圆周”一词指的是在赤道面X-X上并接近环形支撑11外表面的圆周。
具体地说,在图1到7的实施例中,环形支撑11的角运动是这样进行的,即,在环形支撑围绕其自身轴线作第一次完整的转动时,使周向分布的轴向向内片段13按照一个等于每一个轴向向内片段13宽度两倍的圆周节距沉积。因此,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轴向向内片段13与另一个之间,至少在这些片段本身的冠部13b处留出一个空隙或者间隙“S”,其宽度基本上与所述片段相当。
如果需要的话,轴向向内的带状片段13可根据相对于环形支撑11的周向延伸方向倾斜的方向沉积,倾斜角例如可在15°和35°之间。
例如可通过使环形支撑11的几何转动轴线相对于沉积设备的合适定向来调节带状片段的沉积角。
另外,如在本申请人在专利申请WO 00/38906中所描述的,可在与环形支撑11的子午面平行偏置的沉积平面上进行每一个轴向向内片段13的沉积以及随后的轴向向外片段14和/或轴向中间片段15的沉积,专利申请WO 00/38906中的内容完全结合在本文中。这样做时,每一带状片段13、14、15的每一个侧部13a、14a、15a将相对于通过侧部本身和相应的冠部13b、14b、15b之间的过渡点并与环形支撑的几何轴线为径向取向的平面形成一个角度,这个角度不同于冠部本身相对于同一径向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具体地说,这样能够为每一个侧部13a、14a、15a提供相对于环形支撑11的几何轴线径向的所需倾斜度,同时使冠部13b、14b、15b保持在其几何轴线的径向平面上。
当轴向向内片段13在环形支撑11的整个圆周延伸部分上的沉积完成时,接下来便可进行胎体结构2的制造,包括设置至少一对弹性支撑插入件16(图中只示出一个)的步骤,将每一个插入件设置在轴向向内片段13的侧部13a的轴向向外位置处。较详细点说,如从图中可见,每一弹性支撑插入件16的硬度最好在67和91IRHD(国际橡胶硬度标度)之间,弹性支撑插入件16具有一个基本上为月牙形的横截面,即,逐渐向设置在相应的锚固结构4附近的其径向向内的顶点16a渐缩,并朝向如同一种标记的位于轮胎的肩部区域中的其径向向外的顶点16b渐缩,带状片段13、14、15的侧部13a、14a、15a和冠部13b、14b、15b之间在该肩部区域中进行过渡。
最好,可通过将从环形支撑11附近操作的挤压机上压出的弹性体材料的连续带卷绕成轴向相互靠近和/或径向叠置的带卷使每一个弹性支撑插入件16能直接形成在侧部13a上。
该连续带在从相应的挤压机排出时可具有最终的弹性支撑插入件16的截面形状。但连续带最好具有比弹性支撑插入件16小的截面,可通过将连续带本身设置成并排和/或叠置设置的几个带卷的形式可得到所述弹性支撑插入件,从而可使加强的插入件本身形成其最终的形状。关于每一个弹性支撑插入件16完成的更多的细节可参阅都是由本申请人的专利申请PCT/IT 99/00376和/或WO 00/35666的说明书。
在形成弹性支撑插入件16的同时,进行制造所述不可伸展的环形结构4中至少设置在胎体帘布层3a、3b的每一个内端垫带附近的一部分的步骤,以获得特别用于确保轮胎1锚固于相应的安装轮圈1a上的通常被称为“轮圈”的胎体区域。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环形加强结构4,最好两个环形加强结构4最好是如在本申请人的文献WO99/64225中所教导的那样制造。
具体地讲,每一个环形加强结构4最好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胎体帘布层3a、3b中的至少一个上的加强元件17和至少一个环形的不可周向延伸的锚固插入件18,加强元件17具有远离轮胎1的转动轴线延伸的横截面,锚固插入件18具有从其径向向内边缘开始轴向远离加强元件17延伸的扁平形态的横截面。具体地讲,最好径向叠置在轴向向外片段14的端部14c上的环形锚固插入件18的横截面最好以15度的角度沿着远离轮胎的赤道面X-X并朝向轮胎的几何轴线会聚的方向延伸,并且在所有情况下,该角度相当于相应的截锥形支撑表面11a上所存在的倾斜角。
最好,为至少一个环形加强结构4,最好两个环形加强结构4提供与加强元件17平行设置的辅助的不可周向伸展的加强元件19和辅助环形锚固插入件20,并且辅助加强元件19具有在相对于其自身的轴向向内位置中径向延伸的横截面,辅助环形锚固插入件20在一个相对于锚固插入件18的径向向内位置处平行于锚固插入件18延伸。
在环形锚固插入件18、20、加强元件17、19和胎体结构2的其余部件之间存在这样一种相互作用关系,即,环形锚固插入件和加强元件基本上以整体形式接合在一起,并且从操作的角度出发,类似于基本上具有由加强元件17、19代表的径向支腿和由环形锚固插入件18、20代表的轴向支腿的“L”形的单片结构动作。这样一种“L”形的单片结构具有位于相对于加强元件17、19的轴向向外位置处以及相对于轴向向外端部边缘和环形锚固插入件18、20的轴向向内位置处的几何重心G,以便在轮胎充气压力作用下,随着沿胎体帘布层3a、3b产生的张力作用使环形锚固插入件18、20的轴向向外端部边缘被推向轮胎的转动轴线,从而确保轮胎的气密性。这些特征为所涉及的轮胎提供了如在上述文献WO 99/64225中所述的功能性和优点,文献WO99/64225中的内容完全结合在本文中。
特别是在图1到7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在设置弹性支撑插入件16的同时,辅助的不可周向伸展的加强元件19应该设置在被制造的第一胎体帘布层3a的每一个周向内垫带附近。
每一个辅助加强元件19基本上采用与环形支撑11的几何转动轴线同心的隆起形状,并且具有远离轮胎的转动轴线径向延伸的横截面,最好被设置在相对于轴向向内片段13的侧部13a的轴向向外位置和在上述端部13c处。
辅助加强元件19最好是由缠绕成几个基本上同心的带卷19a的至少一个带状金属元件制成。带卷19a可为由相应的带状元件形成的连续螺旋或同心环。
由适合硬度的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辅助填充体(图中未示出)可与每一个辅助加强元件19结合,所述辅助填充体从加强元件本身18径向延伸以与相应的弹性支撑插入件16的径向向内顶点接合。
按照一个较优的实施例,通过作用于环形支撑表面上的辊或者其他常用装置使线状意见卷绕成卷19a,能够使辅助加强元件19直接形成在带状片段13的端部垫带上。
由于涂覆在带状片段13上的弹性体层的粘性以及衬10可预先设置在环形支撑本身上,因此可确保在形成各卷19a时使它们稳定定位。
在设置作为环形锚固结构4的一部分的辅助加强元件19后,通过以与关于轴向向内片段13所述的相同方式沉积设置在环形支撑11上的轴向中间片段15可形成第一胎体帘布层3a。
如图4所示,每一个中间片段15都被这样设置以使其冠部15b被周向插置在轴向向内片段13的冠部13b之间,从而充填存在于其间的空隙“S”。每一个中间片段15的侧部15a在轴向向外位置上被叠置在弹性支撑插入件16和辅助加强元件19上,并使该中间片段本身的端部15c至少部分地径向叠置在轴向向内片段13的端部13c上。
在轴向中间带状片段15按上述方式被沉积后,至少一个辅助弹性支撑插入件21被设置在被制造的胎体结构2的相对两侧中的每一侧,所述辅助弹性支撑插入件21的横截面基本上采用“月牙”形,即,相对两侧分别向靠近相应的环形锚固结构4的径向向内顶点21a和位于轮胎肩部区域中的径向向外顶点21b逐渐缩小。每一个辅助插入件21最好由硬度在67和91IRHD之间的弹性体材料制成,并且最好以与关于弹性支撑插入件16的制造描述的相同方式直接形成在轴向中间片段15的侧部15a。
在设置辅助弹性支撑插入件21之前、之后或者同时,进行加强元件17和作为环形锚固结构4的一部分的辅助锚固插入件20的设置。
从图中可见,最好以与参照辅助加强元件19描述的相同方式制造每一个加强元件17。
较具体点说,每一个不可周向伸展的加强元件17是由设置成同心卷17a的相应的带状元件制成的以形成与胎体结构2同轴的隆起,所述隆起的横截面为相对于第一胎体帘布层3a的端部垫带径向延伸并靠近轴向向内片段13和轴向中间片段15的端部13c、15c。
以与参照辅助加强元件19描述的相同的方式使由弹性体材料制成并沿着远离轮胎的转动轴线渐缩的填充体与所述加强元件19在其径向向外位置处结合。
根据前面参照辅助加强元件19描述的任何一种方式可设置和完成加强元件17。
辅助不可周向伸展的环形锚固插入件20被制造并且设置在轴向向内和中间片段13和15的端部表面13c、15c上,最好也通过将至少一个连续线状元件卷绕成围绕环形支撑11并且轴向并排设置的同心卷20a来获得辅助锚固插入件20以限定沿着平行于相应的截锥形支撑平面11a的方向延伸的横截面。形成辅助环形锚固插入件20的卷20a可被这样设置,即,能够利用作用在环形支撑11的截锥形支撑表面上的辊或者其他常用装置使其一个或者多个延伸部分被径向叠置。
在加强元件17形成前或者形成后,辅助环形锚固插入件20最好被制造在加强元件17的延伸部分中,不会使用于制造这两种部件的线状元件产生中断。
接下来,可沉积轴向向外的带状片段14,开始构造第二胎体帘布层3b。
可用以前结合轴向向内片段13和中间片段15的沉积所描述的相同的或相似的方式进行这个沉积步骤。
在一个适合的实施例中,轴向向外的带状片段14相对于向内片段13和中间片段15沿着交叉的方向被设置,最好形成一个与中间片段15相对于胎体结构2的圆周延伸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对称相对的角度。
最好按照基本上等于其宽度的圆周节距进行轴向向外带状片段14的沉积,这样当环形支撑11围绕其自身转动轴线作一个完全的转动时便可构成第二胎体帘布层3b。在沉积完成后,便可将每一个辅助弹性支撑插入件21插置到轴向中间片段15的侧部15a和轴向向外的片段14的侧部14a之间。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较优的实施例,在将轴向向外的带状片段14沉积后,便可在胎圈处形成环形锚固结构4。
为此,对于每一个环形锚固结构4,将环形锚固插入件18设置到轴向向外的带状片段14的轴向向外弯曲的相应端部14c上。也可以与前面参照辅助环形锚固插入件20以及加强元件17、19描述的相同或者类似的方式制成环形锚固插入件18,即,通过卷绕至少一个连续的带状元件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叠置的层中形成多个轴向设置的相互靠近的卷18a,从而限定一个平行于相应的截锥形支撑表面11a延伸的横截面。
在上述操作后,每一个轴向向外的片段14的每一个端部14a最好被封闭和牢固地保持在环形锚固元件28和辅助环形锚固插入件20之间。
在径向轮胎中,带结构5通常被设置在胎体结构2上。
这样一种带结构5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任何一种方式制成,在所示实施例中,它主要包括具有交叉取向的绳索的第一和第二带6a、6b。在该两条带6a、6b上还叠置着一条辅助带7,该辅助带例如可通过使至少一条连续的绳索卷绕成围绕带本身并在轴向上并排设置的周向卷来获得。
然后将胎面带8设置到带结构5上,而在后胎体结构2的侧部上则设置侧壁9;该侧壁也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任何一种方式制成。
特别适用于在环形支撑11上完整制造轮胎1的带结构、侧壁和胎面带的实施例在本申请人的专利文献EP 919 406中被描述。
现在使以上述方式制成的轮胎1屈从于可以任何已知和常用的方式进行的硫化步骤,可在将轮胎1从支撑11上取下后进行。
图8、9和10中示出按照本发明制得的具有自支撑胎体结构2的轮胎的其他实施例。
这些实施例与参照图1到7描述的轮胎不同之处基本在于,用来制造胎体结构2的构件的数目和所述构件的相互配置。基本上以与以前结合图1到7所描述的相同的方式或相似的方式制造每一构件。
具体地说,图8所示的轮胎在其胎体结构2中只有单一的胎体帘布层3,该胎体帘布层3由轴向向内片段13和轴向向外片段14构成,没有参照图1至图7描述的中间片段15。轴向向内和轴向向外片段13和14都是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的倍数(最好为两倍)的圆周分布节距来设置的,其中轴向向外片段14的冠部14b分别被插置在两个周向邻近的轴向向内片段13和冠部13b之间。
在轴向向外片段14被沉积之前,以与参照图1到7中的轮胎制造中相同的方式,使弹性支撑插入件16被设置在轴向向内片段13的侧部13a上。因此,一旦胎体帘布层3制造完毕,将弹性支撑插入件16插置在轴向向内和轴向向外片段13、14的侧部13a、14a之间。
在轴向向内片段13被沉积之前,辅助的弹性支撑插入件20也可被布置在环形支撑11上,例如它们可被直接形成在所述环形支撑的相对的侧表面上或者直接将它们设置在已经形成在所述表面上的衬10上。因此,在完成的胎体结构2中,辅助弹性支撑插入件20设置在相对于轴向向外片段14的侧部14a的一个轴向向内的位置上。
与图1至图7中所示的实施例不同,对于每一个环形锚固结构4,辅助加强元件19相对于轴向向内片段13的侧部13a处于一个轴向向内位置处。该辅助加强元件19可在轴向向内片段13沉积之前被直接形成或者设置在环形支撑表面11上。
辅助环形锚固插入件20和加强元件17又插置在分别属于轴向向内片段和轴向向外片段13、14的端部13c、14c和侧部13a、14a之间。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胎体结构2具有分别由轴向向内和轴向向外片段13和14构成的第一胎体帘布层3a和第二胎体帘布层3b,其中没有参照图1至图7所述的中间片段15。
在这种情况下,轴向向内和轴向向外片段13和14都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的圆周分布节距设置。在设置轴向向内片段13之前,形成一对辅助弹性支撑插入件21,每一个辅助弹性支撑插入件21相对于环形支撑11的两个相对侧中其中一个设置。因此,在最终轮胎的胎体结构2中,辅助弹性支撑插入件21以与结合图8所描述的相同的方式位于轴向向内片段13的侧部13a的轴向向内的位置处。
在轴向向内片段13被沉积后和轴向向外片段14被沉积前,设置弹性支撑插入件16,所述支撑在最终的轮胎中被分别插置在轴向向内、向外片段13和14的侧部13a、14a之间。
每一个环形锚固结构4都以与结合图8中的实施例所描述的相同的方式制造,但不同于后者,在轴向向内片段13设置后,辅助的加强元件19形成在相对于轴向向内片段13的端部13c的轴向向外的位置上,从而以与在图1至图7中所述的相同的方式与相应的弹性支撑插入件16的径向向内顶点16a配合。
最好,如从图9清晰可见的,应该在加强元件17和辅助加强元件19之间轴向插置填充体22。该填充体2也可具有从加强元件17径向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分22a以与弹性支撑插入件16接合并且与弹性支撑插入件16的轴向向外侧表面相连。
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胎体结构2具有第一和第二胎体帘布层3a、3b。第一胎体帘布层3a由轴向向内的片段13和第一轴向中间片段15构成,按照一个基本上为其宽度两倍的圆周节距设置第一胎体帘布层3a,从而使两个片段互相交错,其方式与以前参照图1到7的实施例中的第一胎体帘布层的制造所描述的相同。
每一个弹性支撑插入件16在轴向上被插置在分别属于轴向向内的片段13和第一轴向中间片段15的侧部13a、15a之间。第二胎体帘布层3b则由按基本上为其宽度两倍的圆周分布节距设置在第一胎体帘布层3a上的第二轴向中间的片段25和相互交错的并插置在两个第二轴向中间的片段25之间的轴向向外的片段14构成。如果需要的话,形成第二胎体帘布层3b的第二轴向中间的片段25和这轴向向外的片段14遵循相对于形成第一胎体帘布层3a的第一轴向中间片段15和轴向向内的片段13的交叉取向设置。作为替代或增添的方式是,分别属于第一和第二胎体帘布层3a、3b的片段可被设置在环形支撑11的子午面的相应的相对两侧上的平行偏置的沉积平面上,从而为所述片段的侧部提供交叉的取向,同时保持冠部在所述几何轴线的径向平面中的取向。
在每一个轮胎侧壁9处,至少一个辅助弹性支撑插入件20被插置在分别属于轴向向外的片段14和第二轴向中间片段25的侧部14a、25a之间。
在每一个环形加强结构4中,轴向向外片段14的端部14c被设置在辅助环形锚固插入件20的径向向外位置处,还设置在相对于分别属于第一和第二中间片段15、25的端部15c、25c的径向向外位置处,两个中间片段的端部15c、25c靠近胎体帘布层3a、3b的端部垫带相互接合。
加强元件17也被轴向插置在轴向向外的片段14的侧部14a和第一与第二轴向中间片段15、25的侧部15a、25a之间。辅助加强元件19被轴向插置在第一与第二轴向中间片段15、25的侧部15a、25a和属于轴向向内的片段13的侧部13a之间。
第一和第二充填体23、24可被分别设置在加强元件17和辅助加强元件19的延伸部分中的径向向外位置处。
无论根据本发明制造的哪一个实施例,都使用在侧壁9处被结合在胎体结构2中的弹性支撑插入件16、21,能够使轮胎具有“反向轮缘”的胎圈以接收所需的自支撑性能,克服申请人发现的在已知技术中提出的关于使用安装在轮圈上的环形元件的所有问题和缺陷。特别是,如在文献US 5,674,993和US 5,971,047中提供的,不设置安装在轮圈上的环形元件,能够消除由于从路面传递到地面接触区域的震动或者冲击而使轮胎带结构5可能与车轮的刚性部分直接接触的危险。另外,可大大增加充填空气或者其他膨胀流体的轮胎的内部体积,这能够进一步提高乘坐舒适性,特别是对于低截面轮胎,由于它们的性质而提供比较有限的内部体积,进一步减小低截面轮胎的内部体积的难度过大。
另外,与已知技术中所发现的解决方案相比,也从操作灵活性的角度出发,本发明另人惊讶地能够通过一种大大简化的制造方法获得具有适用于反向轮缘的胎圈和结合在胎体结构2中的弹性支撑插入件的轮胎。
还应该注意到,在这方面中,可通过方便地选择内带状片段13、外带状片段14及中间带状片段15和25的沉积方式,胎体结构2的构造形式和所带来的功能性可根据需要改变,从而也得到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胎体结构。
具体地说,例如可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的圆周分布节距设置内片段13,从而在环形支撑11作一次完全的转动时便可得到第一胎体帘布层3a,并且利用在插入弹性支撑插入件16后以与中间片段15交替的顺序设置外片段14来制造第二胎体帘布层3b。
另外,在胎体结构2中,还可使内片段13、中片段15及/或25、和外片段14合作以形成单一的胎体帘布层。在这种情况下,属于内13、中15及/或31和外片段14中的每一个片段都应按照一个为其宽度的倍数的圆周分布节距来设置。具体地说,与每一片段的宽度相乘以得到圆周分布节距的数值的因数应等于构成单一的或每一个胎体帘布层所提供的片段的数目。例如,如果提供三个片段系列,分别提供内13、中15及外14片段,那么每一个片段的圆周分布节距就相当于其宽度的三倍。
较详细点说,为了构成胎体帘布层,首先,应该按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分布节距设置轴向向内的片段13。在弹性支撑插入件16和可能有的辅助加强元件19被设置后,可按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分布节距设置轴向中间的片段15,而每一个轴向中间片段15具有靠近其中一个轴向向内的片段13的冠部13b周向设置的相应的冠部15b。然后,在设置加强元件17和可能存在的辅助环形锚固插入件20后,设置轴向向外片段14,这些片段便也可按照基本上等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分布节距设置。当设置完成时,每一个轴向向外片段14具有其周向并排设置在其中一个轴向向内的片段13的冠部13b和其中一个轴向中间片段15的冠部15b之间的冠部14b,这样便可与它们一起形成胎体帘布层。这样做时,在所制得的胎体帘布层中,各片段的冠部13b、15b和14b沿着同一个的周线相互并排地顺序交错,而各个侧部13a、15a和14a则在轴向上互相偏置以便将一个或多个弹性支撑插入件16、21容纳在内片段13和中片段15的侧部之间以及中片段15和外片段14的侧部之间存在的间隙内。
总之,通过适当地选择带状片段的沉积方案,能够根据需要控制在弹性支撑插入件16、20周围的胎体帘布层3a、3b所提供的封闭效果。
实际上,如果需要的话,胎体帘布层3a、3b可被这样制造和设置,即,例如通过分别制造本身带有按一相当其宽度的节距设置的轴向向内片段13和轴向向外片段14的帘布层并使这些片段的端部13c、14c在环形锚固结构4内相互配合来形成一种完全封闭在至少一个弹性支撑插入件16、21周围的容器。在这种情况下,封闭在帘布层3a、3b之间的支撑插入件的弹性体材料的动作就象一种静力液体,即,不能压缩并且其变形能力完全取决于盛装它的容器的变形能力。
在另一方面,如果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3a、3b是由两个系列的片段制成的,例如按交替的顺序设置的内片段13和外片段14,并且在其间插置至少一个弹性支撑插入件16,那么就可能初始在插入件本身周围形成一种容器,该容器在其轴向的两个相对侧部分开启。在这情况下,实际上,支撑插入件16能在存在于其每一个轴向相对侧以及在按照为其宽度的两倍的节距设置的内片段13和外片段14之间的间隙内膨胀。这样,虽然用于加强插入件16的弹性体材料的弹性模数未变,但它在整体上给予胎体结构2的加强程度却被降低了。这个加强程度降低量最好能根据需要得到调整,通过改变由在支撑插入件16和/或21的轴向两个相对侧的带状片段的侧部确定的实空间/虚空间的比率,就如同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表示,如上所述,可通过制造都由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的节距设置的单一系列的片段13、14构成的两个胎体帘布层3a、3b获得比率的最大值,而可利用如在图8中的示例的以交替的顺序设置的两个系列的片段13、14构成的单个胎体帘布层3a获得比率的最小值。
也可调节弹性支撑插入件16、21的变形的包容度,根据需要通过改变环形锚固结构4的构造方案以改变带状片段的端部13c、14c、15c之间的轴向距离,从而能够进一步扩展支撑插入件16、21沿着轮胎胎圈的发方向的变形。
总之,本发明与已知技术相比,能够引入新的可变因数而对轮胎性能产生影响,特别是能提高充气条件和放气条件下的刚度。
具体地说,本发明能有效而方便地调节包围弹性支撑插入件16、21的胎体帘布层3a、3b所提供的包容度,这样为予轮胎1提供所需的自支撑性能而不过多增加扭转刚度,这一特性对乘坐舒适性特别重要,特别是在当轮胎遭遇到障碍物或者路面不平时传递到车轮的纵向冲击力所产生的影响方面。
本发明还能制造自支撑轮胎,其中本发明的胎体结构可直接在环形支撑上制出,整个轮胎最好形成在环形支撑上。这样,传统概念上的制造方法中涉及半成品的制造、存储和管理的问题便都可以消除。
权利要求
1.一种自支撑式汽车轮胎,包括胎体结构(2),该胎体结构具有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3a、3b),胎体帘布层上设有可与各自的环形加强结构(4)接合的端部垫带,所述加强结构与轮胎的转动轴线同轴地设在轴向上相互间隔的位置上,并且每一个加强结构结合在轮胎胎圈中,至少一个胎圈在其径向向内位置处具有支撑表面(4a),所述支撑表面(4a)在所述轮胎的径向截面中限定了远离轮胎的赤道面(X-X)并朝向轮胎自身的转动轴线会聚的型面;带结构(5),所述带结构(5)设置在胎体结构(2)的径向向外的位置上;胎面带(8),胎面带(8)设置在带结构(5)的径向向外位置上;至少一对侧壁(9),每一个所述侧壁在胎体结构(2)的轴向向外位置上在所述胎圈之一和胎面带(8)的侧边缘之间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还包括至少一对弹性支撑插入件(16、21),所述弹性支撑插入件分别在其中一个所述侧壁(9)处被设置在胎体结构(2)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弹性支撑插入件(16、21)分别具有靠近于胎圈布置的径向向内顶点(16a、21a)和靠近于胎面带(8)的侧边布置的径向向外顶点(16b、21b)。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3a、3b)包括轴向向内的带状片段(13)和轴向向外的带状片段(14),所述轴向向内的片段(13)和轴向向外的片段(14)都周向分布在所述转动轴线周围,并都以围绕胎体结构(2)的横截面的U字形延伸,从而形成两个在轴向上互相间隔的侧部(13a、14a)和一个在所述侧部(13a,14a)之间的径向向外的位置中延伸的冠部(13b、14b),将所述每个弹性支撑插入件(16)轴向插置在轴向向内片段(13)的侧部(13a)和轴向向外片段(14)的侧部(14a)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绕所述转动轴线周向分布的轴向中间带状片段(15),这些轴向中间带状片段都以围绕胎体结构(2)的横截面的U字形延伸,从而形成在轴向向外的位置中覆盖所述弹性支撑插入件(16)的两个侧部(15a)和一个在所述侧部(15a)之间的径向向外的位置中延伸的冠部(15b);一对辅助的弹性支撑插入件(20),辅助的弹性支撑插入件分别被轴向插置在轴向中间片段(15)的所述侧部(15a)和轴向向外片段(14)的所述侧部(14a)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轴向向内片段(13)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轴向中间片段(15)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并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插置在两个轴向向内片段(13)的冠部(13b)之间的冠部(15b),从而与轴向向内片段一起形成第一胎体帘布层(3a),而轴向向外片段(14)按照一个基本上与其宽度相当的圆周节距分布,从而形成靠近所述冠部(13b、14b)并径向叠置在第一胎体帘布层(3a)上的第二胎体帘布层(3b)。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还包括第二轴向中间带状片段(25),所述第二轴向中间带状片段也围绕所述转动轴线周向分布并都以围绕胎体结构(2)的横截面的U字形延伸,从而形成在轴向向外的位置处部分覆盖第一轴向中间片段(15)的两个侧部(25a)和一个在相应的侧部(25a)之间的径向向外的位置中延伸的冠部(25b)。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轴向向内的片段(13)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第一轴向中间片段(15)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并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插置在两个轴向向内片段(13)的冠部(13b)之间的冠部(15b),从而与轴向向内片段一起形成第一胎体帘布层(3a),第二轴向中间片段(25)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而轴向向外片段(14)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的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并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插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轴向中间片段(25)的冠部(25b)之间的冠部(14b),从而与第二轴向中间片段一起形成靠近所述冠部(13b、14b、15b、25b)并径向叠置在第一胎体帘布层(3a)上的第二胎体帘布层(3b)。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轴向向内片段(13)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的圆周节距分布来形成第一胎体帘布层(3a),轴向中间片段(15)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而轴向向外片段(14)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并且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插置在两个轴向中间片段(15)的冠部(15b)之间的冠部(14b),从而与轴向中间片段一起形成靠近所述冠部(13b、14b、15b)并径向叠置在第一胎体帘布层(3a)上的第二胎体帘布层(3b)。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内部(13)、中间(15)和外部片段(14)分别依照是其宽度倍数的圆周分布节距分布,所述宽度倍数是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的形成工艺中设置的内部(13)、中间(15)和外部片段(14)的系列数字相对应的数字因子设定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各个内部(13)、中间(15)和外部片段(14)的冠部(13b、15b、14b)都沿同一个圆周线以相互靠近的关系顺序地交替,而各个侧部(13a、15a、14a)彼此轴向偏置,以便于将至少一个所述弹性支撑插入件(16、21)容纳在存在于内部(13)和中间片段(15)的侧部之间的空间中,以及存在于中间(15)和外部片段(14)的侧部之间的空间中。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轴向向内片段(13)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轴向中间片段(15)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并且都具有靠近一个轴向向内片段(13)的冠部(13b)周向设置的冠部(15b),并且轴向向外片段(14)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并且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在一个轴向向内片段(13)的冠部(13b)与一个轴向中间片段(15)的冠部(15b)之间的冠部(14b),从而与它们一起形成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轴向向内片段(13)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分布,每个轴向向外片段(14)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插置在两个轴向向内片段(13)的冠部(13b)之间的冠部(14b)。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轴向向内的片段(13)和轴向向外的片段(14)按照一个相当于各个片段宽度的圆周节距分布,从而分别形成第一胎体帘布层(3a)和第二胎体帘布层(3b),所述第二胎体帘布层(3b)接近所述冠部(13b、14b)处并径向叠置在第一胎体帘布层(3a)上。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在相对于轴向向内片段(13)的轴向向内位置处设置的一对辅助弹性支撑插入件(20)。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带状片段(13、14)基本上在与轮胎的子午面平行偏置的平面中延伸,以使各个冠部(13b、14b)相对于通过冠部(13b、14b)和至少一个相应侧部(13a、14a)之间的过渡点的径向参照平面是这样定向的,即,形成与由侧部(13a、14a)所表现的倾斜角数值不同的角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轴向向内(13)和轴向向外的片段(14)位于在分别相对的侧面处与所述子午线平面偏置的沉积平面上,以至少使轴向向内片段(13)的侧部(13a、14a)具有相对于轴向向外片段(14)的侧部(13a、14a)交叉的取向。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环形加强结构(4)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3a、3b)上的加强元件(17),所述加强元件具有远离轮胎的转动轴线延伸的横截面;至少一个环形的且不可周向伸展的锚固插入件(18),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具有在远离其赤道面(X-X)并朝向轮胎的几何转动轴线会聚的方向上远离所述加强元件(17)轴向延伸的展平构造的横截面。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加强结构(4)的横截面的几何重心(G)在这样一个位置处,即,在轮胎的充气压力作用下,使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19)的轴向向外的端部边缘(16)随着沿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3a、3b)产生的张力被推向轮胎的转动轴线。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加强结构(4)的横截面具有位于相对于所述加强元件(17)的轴向向外位置处和相对于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18)的轴向向外的端部边缘的轴向向内位置处的几何重心(G)。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17)在轴向上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3a、3b)的相应的轴向向内端部垫带(13b)和相应的轴向向外端部垫带(14b)之间。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18)被设置在所述的胎体帘布层的所述外端垫带的端部(14c),并且所述端部远离所述轮胎的赤道面(X-X)轴向延伸。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18)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外端垫带的端部(14c)的一个径向向外位置处。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18)被设置在基本上靠近所述加强元件(17)的径向向内边缘的位置处。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平行于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18)并径向靠近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的辅助环形锚固插入件(20)。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环形锚固插入件(20)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内端垫带的端部(13c)的径向向外的位置处,并且远离所述轮胎的赤道面(X-X)轴向延伸。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环形锚固插入件(20)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外端垫带的端部(14c)的径向向内的位置处。
27.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辅助的不可周向伸展的加强元件(19),所述辅助加强元件具有在相对于所述加强元件(17)的一个轴向向内位置处径向延伸的横截面。
28.一种汽车轮胎,所述轮胎包括与汽车轮毂相关联的安装轮圈(1a)和安装在所述轮圈(1a)上的轮胎(1),所述轮胎(1)包括上述任何一项或者多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特征。
29.一种制造自支撑式汽车轮胎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制备胎体结构(2),该胎体结构具有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3a、3b),胎体帘布层上设有可与各自的环形加强结构(4)接合的端部垫带,所述加强结构与轮胎的转动轴线同轴地设在轴向上相互间隔的位置上,并且每一个加强结构结合在轮胎胎圈中,至少一个胎圈在其径向向内位置处具有支撑表面(4a),所述支撑表面(4a)在所述轮胎的径向截面中限定了远离轮胎的赤道面(X-X)并朝向轮胎自身的转动轴线会聚的型面;将带结构(5)设置到胎体结构(2)的径向向外的位置上;将胎面带(8)设置到带结构(5)的径向向外的位置上;将一对侧壁(9)设置到胎体结构(2)的横向相对的位置上,每一个所述侧壁(9)在所述胎圈之一和胎面带的侧边之间延伸,其特征在于,在制备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3a、3b)的同时,还执行一个将至少一对弹性支撑插入件(16)设置在胎体结构中的步骤,其中每一个弹性支撑插入件被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侧壁处。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胎体结构(2)的制备包括下列步骤布置多个带状片段(13、14),每一个片段都包括纵向且平行的线状元件;设置周向分布在环形支撑(11)上的轴向向内的带状片段(13),每一个所述轴向向内片段(13)都以沿着围绕环形支撑(11)的横截面的U字形延伸,以形成两个在轴向上互相间隔的侧部(13a)和一个在两侧部(13a)之间的径向向外的位置延伸的冠部(13b);在相对于轴向向内的片段(13)的侧部(13a)轴向向外的位置上设置所述弹性支撑插入件(16);设置周向分布在环形支撑(11)上的轴向向外的带状片段(14),每一个所述轴向向外片段(14)都以沿着围绕环形支撑(11)的横截面的U字形延伸,以形成两个在轴向上互相间隔的侧部(14a),每一个侧部在相对于其中一个弹性支撑插入件(16)的一个轴向向外的位置延伸,以及一个在两侧部(14a)之间的径向向外的位置延伸的冠部(14b)。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轴向向外片段(14)之前还进行下列步骤设置围绕所述转动轴线周向分布的轴向中间带状片段(15),这些轴向中间带状片段都以围绕胎体结构(2)的横截面的U字形延伸,从而形成在轴向向外的位置中覆盖所述弹性支撑插入件(16)的两个侧部(15a)和一个在所述侧部(15a)之间的径向向外的位置中延伸的冠部(15b);在设置轴向向外片段(14)之前,相对于轴向中间片段(15)的侧部(15a)的一个轴向向外位置处设置一对辅助的弹性支撑插入件(20)。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向内片段(13),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中间片段(15),并且轴向中间片段(15)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插置在两个轴向向内片段(13)的冠部(13b)之间的冠部(15b),从而与轴向向内片段一起形成第一胎体帘布层(3a),并且按照一个基本上与其宽度相当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向外片段(14),从而形成径向叠置在第一胎体帘布层(3a)上的第二胎体帘布层(3b)。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所述辅助弹性支撑插入件(20)之前,还可执行下列步骤设置围绕所述转动轴线周向分布的第二轴向中间带状片段(25),并且所述第二轴向中间带状片段都以围绕环形支撑(11)的横截面的U字形延伸,从而形成在轴向向外的位置处部分覆盖已经设置好的第一轴向中间片段(15)侧部(15a)的两个侧部(25a)和一个在相应的侧部(25a)之间的径向向外的位置中延伸的冠部(25b)。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向内的片段(13),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第一轴向中间片段(15),并且第一轴向中间片段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插置在两个轴向向内片段(13)的冠部(13b)之间的冠部(15b),从而与轴向向内片段一起形成第一胎体帘布层(3a),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第二轴向中间片段(25),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的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向外片段(14),并且轴向向外片段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插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轴向中间片段(25)的冠部(25b)之间的冠部(14b),从而与第二轴向中间片段一起形成第二胎体帘布层(3b)。
35.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向内片段(13)以形成第一胎体帘布层(3a),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中间片段(15),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向外片段(14),并且轴向向外片段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插置在两个轴向中间片段(15)的冠部(15b)之间的冠部(14b),从而与轴向中间片段一起形成靠近所述冠部(13b、14b、15b)并径向叠置在第一胎体帘布层(3a)上的第二胎体帘布层(3b)。
36.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向内片段(13),按照一个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中间片段(15),并且轴向中间片段都具有靠近一个轴向向内片段(13)的冠部(13b)周向设置的冠部(15b),并且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向外片段(14),并且轴向向外片段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在一个轴向向内片段(13)的冠部(13b)与一个轴向中间片段(15)的冠部(15b)之间的冠部(14b),从而与它们一起形成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
37.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一个基本上相当于其宽度倍数的圆周节距设置轴向向内片段(13),被设置的每个轴向向外片段(14)都具有以周向靠近的关系插置在两个轴向向内片段(13)的冠部(13b)之间的冠部(14b)。
38.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轴向向内的片段(13)可按照一个相当于各个片段宽度的圆周节距分布以形成第一胎体帘布层(3a),并且轴向向外的片段(14)可按照一个相当于各个片段宽度的圆周节距分布,从而形成接近所述冠部(13b、14b)处并径向叠置在第一胎体帘布层(3a)上的第二胎体帘布层(3b))。
39.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在相对于轴向向内片段(13)的轴向向内位置处设置一对辅助弹性支撑插入件(20)的步骤。
40.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设置每一个所述带状片段(13、14)以使它们基本上在与环形支撑(11)的子午面平行偏置的平面中。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轴向向内(13)和轴向向外的片段(14)位于在分别相对的侧面处与所述子午线平面偏置的沉积平面上,以至少使轴向向内片段(13)和轴向向外片段(14)的侧部(13a、14a)具有交叉的取向。
4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完成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环形加强结构(4)包括下列步骤以相对于至少一个所述端部垫带的端部(14c)径向叠置的方式设置至少一个环形的且不可周向伸展的锚固插入件(18),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18)具有在远离轮胎赤道面(X-X)并远离相应的端部垫带轴向延伸的展平构造的横截面;在所述至少一个端部垫带上设置至少一个加强元件(17),所述加强元件基本上位于相对于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18)的一个轴向向内位置处并具有远离所述转动轴线延伸的横截面。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至少一个线状元件缠绕成围绕环形支撑(11)并在轴向上相互靠近的同心线卷(18a)的方式设置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18),
44.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所述轴向向外片段(14)之后进行设置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18)的步骤。
45.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环形锚固插入件(18)之前设置所述加强元件(17)。
46.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所述轴向向外片段(14)之前设置所述加强元件(17)。
47.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将至少一个线状元件缠绕成径向叠置在环形支撑(11)周围的同心线卷(17a)的方式设置所述至少一个加强元件(17)。
48.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执行另一个设置了一个平行于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18)并径向靠近所述环形锚固插入件的辅助环形的且不可周向伸展的锚固插入件(20)的步骤。
49.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径向向内片段(14)之前和在设置所述径向向内片段(13)之后,设置所述辅助环形锚固插入件(20)。
50.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至少一个线状元件缠绕成围绕环形支撑(11)并在轴向上相互靠近的同心线卷(20)的方式设置所述辅助环形锚固插入件(20)。
51.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所述加强元件(17)之前,设置至少一个在相对于所述加强元件本身的一个轴向向内位置中径向延伸的辅助加强元件(19)。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至少一个线状元件缠绕成围绕环形支撑(11)并在轴向上相互靠近的同心线卷(19a)的方式设置所述辅助加强元件(19)。
5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至少一个弹性材料的连续带状元件缠绕成轴向上相互靠近,和/或围绕环形支撑(11)的几何轴线在径向上相互叠置的卷的方式形成每一个所述的弹性支撑插入件(16、2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支撑轮胎(1),所述轮胎具有在胎圈(4)处的加强结构,为相应的轮圈(1a)限定了一个支撑表面(4a),所述支撑表面具有远离轮胎自身的赤道面(X-X)并朝向轮胎的转动轴线会聚的型面。其胎体帘布层(3a、3b)分别由沿圆周分布在环形支撑(11)上的带状片段按顺序沉积而成。弹性支撑插入件(16、20)被插置在轴向向内片段(13)和轴向中间片段(15)的侧部(13a、14a)之间。这样在至少一个加强插入件(16、20)的周围,可根据需要调节开启程度,调节的方法是改变实空间/虚空间的比率,这个比率是由覆盖加强插入件轴向两侧的带状片段(13、14、15)的两个侧部(13a、14a、15a)之间的距离决定的。
文档编号B29D30/10GK1481309SQ01821055
公开日2004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2日
发明者雷纳托·卡勒塔, 雷纳托 卡勒塔 申请人:倍耐力轮胎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