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写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壳体成形方法

文档序号:4466653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写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壳体成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写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壳体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成形装置中,照射根据图像信息的写入光,在潜像载置体上进行偏转扫描,在潜像载置体上形成潜像,对该潜像进行显影获得图像。对写入光进行偏转扫描的光写入装置,一般具有使来自光源部的写入光进行偏转扫描、作为旋转多面镜的多面镜、驱动多面镜回转的多面镜电机、使利用该多面镜进行偏转扫描的写入光在潜像载置体表面上成像用的成像透镜等的光学系统元件等。另外,在这种光写入装置中,为了在潜像载置体表面上的有效图像区域合适地形成潜像,控制相对潜像载置体表面的主扫描方向的写入开始位置或写入结束位置很重要。因此,在以往光写入装置中,设有检测手段,其使用受光手段接受从成像透镜射出照射到沿着主扫描方向的潜像载置体表面上的有效图像区域外的光,输出检测信号,用于决定相对潜像载置体表面的主扫描方向的写入开始位置。上述构成零部件收纳在壳体(housing)中。
该光写入装置还设有准直透镜及孔隙(aperture),准直透镜使得从光源部射出的写入光成为平行光,所述孔隙部件将平行的写入光整形为所定形状。
在日本特开2002-162593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装置是将所述孔隙部件一体地形成在壳体上。这样,能减少零件数,降低装置成本。没有必要组装孔隙部件,能减少组装工时。
在日本特开平7-318835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装置设有杯状孔隙部件,将准直透镜安装在该孔隙部件的内周面。
从准直透镜的入射面入射的写入光的一部分不直接从准直透镜的射出面射出,而在射出面的内壁反射,再在入射面的内壁反射,从射出面射出(内部反射光)。该内部反射光的一部分不朝着孔隙射出,而是朝着准直透镜和孔隙部件之间的开口部分射出。所述朝着准直透镜和孔隙部件之间的开口部分射出的内部反射光从准直透镜和孔隙部件之间的开口部分泄漏。另外,从光源部射出的写入光没有经准直透镜聚光,发生扩散。该扩散光也与所述内部反射光一样会发生泄漏。
这样泄漏出的光(flare,杂光)若入射到成像透镜,再经反射镜等可能会到达潜像载置体表面。若到达潜像载置体表面,则在图像上会发生条纹状污脏或背景污脏或色模糊,导致图像质量劣化。另外,若所述杂光由上述受光手段受光,则会导致所述检测手段误检测,不能合适地在潜像载置体表面上的有效图像区域形成潜像。
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将准直透镜安装在杯状孔隙部件的内周面,遮蔽准直透镜和孔隙部件之间,内部反射光或光源部的扩散光不会泄漏。但是,这种场合,孔隙部件与壳体成为别体,零件数增加,成本上升,组装工时数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增加零部件数及组装工时数,能抑制内部反射光泄漏的光写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壳体成形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光写入装置,在其壳体中收纳有发光的光源部;偏转器,使所述光源部发生的光沿主扫描方向进行偏转扫描;成像透镜,用于使得由该偏转器进行偏转的光在潜像载置体表面上成像;其特征在于设有孔隙部件及遮光部,所述孔隙部件将所述光源部发生的光整形为所定形状,所述遮光部遮覆从该光源部到孔隙部件的由所述光源部发生的光的光路,使得所述孔隙部件及遮光部作为所述壳体的一体物。
(2)在(1)所述的光写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部设在光源单元中,在上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安装开口部,用于安装该光源单元。
(3)在(2)所述的光写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单元具有复数光源部,使得所述复数光源部发生的光同时成像在所述潜像载置体表面上的不同扫描线上。
(4)在(3)所述的光写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单元回转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开口部上。
(5)在(2)-(4)中任一个所述的光写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孔隙部件的开口部的贯通方向与所述安装开口部的贯通方向大致同一。
(6)在(2)-(5)中任一个所述的光写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有复数个上述光源单元,各光源单元设有所述孔隙部件及遮光部。
(7)在(6)所述的光写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使用使得从复数光源单元射出的光偏转的单一的偏转器作为上述偏转器。
(8)在(2)-(7)中任一个所述的光写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孔隙部件的开口部的截面形状设为锥形,朝着上述安装开口部变大。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如(1)-(8)中任一个所述的光写入装置。
(10)一种壳体成形方法,使用互相对向的两个壳体成形金属模,模具镶块及孔隙部件成形金属模,成形(1)-(8)中任一个所述的光写入装置的壳体,所述模具镶块沿着与所述壳体成形金属模的开模方向大致直交的方向进退自如,沿着前进方向的前端面上设有孔隙部件开口部形成突起,所述孔隙部件成形金属模与形成孔隙部件的该壳体金属模成为一体或别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合模工序,使得壳体成形金属模互相叠合,形成用于插入所述模具镶块的插入空间,壳体成形金属模合模;插入工序,使得所述孔隙部件形成突起与所述孔隙部件形成金属模相接,同时,朝着与该壳体成形金属模的开模方向大致直交的方向使得模具镶块前进,插入所述插入空间,在模具镶块外周面和该壳体金属模之间,形成模腔;充填工序,向由壳体金属模和模具镶块形成的模腔注入熔融树脂;开模工序,熔融树脂固化后,使得模具镶块后退之后,打开所述壳体成形用金属模;成形作为壳体的一体物的孔隙部件及遮光部。
按照本发明的光写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壳体成形方法,遮光部遮覆从该光源部到孔隙部件的由所述光源部发生的光的光路,通过遮光部遮住来自光源部的扩散光或来自设在光源部和孔隙部件之间的准直透镜等光学透镜的内部反射光。因此,能防止内部反射光或光源部的扩散光泄漏到达潜像载置体表面,或防止上述同步传感器受光。这样,能抑制图像劣化及检测手段的误检测。另外,孔隙部件及遮光部成为壳体的一体物,能减少组装工时数及零部件数。


图1是表示打印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表示该打印机的成像工位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从感光体轴向所视的光写入单元构成说明图。
图4是从下面所视的该光写入单元的构成说明图。
图5是从上面所视的该光写入单元的构成说明图。
图6是该光写入单元的Y色及C色的光源单元周边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安装Y色光源单元的壳体侧壁周边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C色光源单元的概略构成立体图。
图9表示将C色光源单元安装在壳体侧壁的状态。
图10表示通过安装板将Y色光源单元安装在壳体上之前的状态。
图11表示通过安装板将Y色光源单元安装在壳体上之后的状态。
图12A表示在孔隙部件开口部不设置斜度场合的写入光的有效径d1,图12B表示在孔隙部件开口部设置斜度场合的写入光的有效径d1。
图13是注射模塑成形金属模的遮光部周边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作为图像成形装置的打印机。在以下实施例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以所谓中间转印方式的串列型图像成形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图1是本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的概略构成图。
该打印机设有装置本体1以及能从该装置本体1拉出的供纸盒2。在装置本体1的中央部具有形成黄(Y)、青(C)、品红(M)、黑(K)各色的色调剂像用的成像工位3Y、3C、3M、3K。以下,各符号的添附字Y、C、M、K分别表示黄、青、品红、黑用的构件。
图2是表示黄(Y)的成像工位的概略构成图。其他成像工位也是同样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成像工位3Y、3C、3M、3K具有向图中箭头A方向旋转的作为潜像载置体的鼓状感光体10Y、10C、10M、10K。感光体10Y、10C、10M、10K由直径40mm铝制的圆筒状基体和覆盖其表面的、例如OPC(有机光半导体)感光层构成。各成像工位3Y、3C、3M、3K分别在感光体10Y、10C、10M、10K的周围具有使感光体带电的充电装置11Y、11C、11M、11K,使在感光体上所形成的潜像进行显影、作为显影手段的显影装置12Y、12C、12M、12K,对在感光体上残留的色调剂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13Y、13C、13M、13K。在各成像工位3Y、3C、3M、3K的下方具有能将写入光L照射于感光体10Y、10C、10M、10K上、作为光扫描装置的光写入手段的光写入单元4。在各成像工位3Y、3C、3M、3K的上方具有中间转印单元5,该中间转印单元5具有将由各成像工位3Y、3C、3M、3K所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进行转印的中间转印带20。再将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作为记录材的转印纸P上。还设有定影单元6,对转印纸P上的色调剂像进行定影。并且,在装置本体1的上部装有收纳着黄(Y)、青(C)、品红(M)、黑(K)各色色调剂的色调剂瓶7Y、7C、7M、7K。通过打开形成在装置本体1上部的排纸盘8,所述色调剂瓶7Y、7C、7M、7K能相对装置本体1装卸。
上述光写入单元4,利用作为偏转扫描部的多面镜,将从作为光源部的激光二极管发射的写入光L进行偏转扫描,通过照射在感光体10Y、10C、10M、10K上,在各感光体上形成潜像。光写入单元4的详细说明在后面描述。
上述中间转印单元5的中间转印带20架设在驱动辊21、张力辊22及从动辊23上,在所定时间朝图中逆时针方向被驱动回转。中间转印单元5具有将形成于感光体10Y、10C、10M、10K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一次转印辊24Y、24C、24M、24K。中间转印单元5还具有将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转印纸P上的二次转印辊25;将未转印于转印纸P上的中间转印带20上的转印残留色调剂进行清洁的带清洁装置26。
以下,对在上述构成的打印机中获得彩色图像的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成像工位3Y、3C、3M、3K上,感光体10Y、10C、10M、10K由充电装置11Y、11C、11M、11K被均匀带电。然后,由光写入单元4,使基于图像信息的写入光L进行偏转扫描,在感光体10Y、10C、10M、10K的表面上形成潜像。感光体10Y、10C、10M、10K上的潜像由载置在显影装置12Y、12C、12M、12K的显影辊15Y、15C、15M、15K上的各色色调剂进行显影,形成色调剂像。感光体10Y、10C、10M、10K上的色调剂像通过各一次转印辊24Y、24C、24M、24K的作用,被依次叠合转印在朝逆时针旋转方向被驱动回转的中间转印带20上。这时,各色的成像动作,沿着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方向,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错开时间进行,以使其色调剂像叠合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同一位置。一次转印结束后的感光体10Y、10C、10M、10K由清洁装置13Y、13C、13M、13K的清洁刮刀13a对其表面进行清洁,供下次形成图像使用。充填在色调剂瓶7Y、7C、7M、7K中的色调剂根据需要通过未图示的传输路径,向各成像工位3Y、3C、3M、3K的显影装置12Y、12C、12M、12K补给所定量。
另一方面,上述供纸盒2内的转印纸P利用配设在供纸盒2附近的供纸辊27被传输至装置本体1内,通过定位辊对28在所定时间传送至二次转印部。然后,在二次转印部,形成于中间转印带20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在转印纸P上。转印有色调剂像的转印纸P通过定影单元6,进行图像定影,由排出辊29向排纸盘8排出。如同感光体10Y、10C、10M、10K,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转印残留的色调剂由与中间转印带20接触的带清洁装置26进行清洁。
以下,对上述光写入单元4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从感光体轴向所视的光写入单元4构成说明图,图4是从图3的A向看光写入单元4的构成说明图,图5是从图3的B向看光写入单元4的构成说明图。
该光写入单元4由以下的构成部件构成。即,具有作为光源部的光源单元70K、70M、70C、70Y,分别发射与各感光体10K、10M、10C、10Y对应的写入光Lk、Lm、Lc、Ly;柱面透镜60K、60M、60C、60Y,用于对从该光源单元70K、70M、70C、70Y发射的写入光的面歪斜进行补正。作为构成部件还具有多面镜电机150,其设有由正多角柱形状构成的作为回转多面镜的多面镜41a、41b。该多面镜41a、41b在其侧面具有反射镜,利用后述的多面镜电机150,以正多角柱的中心轴作为旋转中心以32000[rpm]的转速回转。光写入单元4的构成部件还具有对从多面镜电机150发生的热进行绝热用的作为遮蔽构件的绝热玻璃42;将由多面镜41a、41b引起的光扫描的等角度运动变换成等速直线运动的fθ透镜43a、43b;将写入光导向感光体10Y、10C、10M、10K的第1反射镜44a、44b、44c、44d;第2反射镜46a、46b、46c、46d;第3反射镜47a、47b、47c、47d;对多面镜的面歪斜进行补正的作为被调整构件的长透镜50a、50b、50c、50d。还具有第1同步传感器51a,51b,第1同步反射镜53a,53b,53c,53d,第2同步反射镜54b,54d等作为构成部件。所述第1同步反射镜将照射到主扫描方向(感光体轴向)的感光体10表面上的有效图像区域外的写入光导向所述第1同步传感器。
在本实施形态中,fθ透镜43a、43b和长透镜50a、50b、50c、50d构成成像透镜。这些构成光写入单元4的构成部件由树脂构成,经模塑成形,配设安装在壳体100上。
下面作具体说明。光源单元70K、70M、70C、70Y如图4所示,安装在壳体下面的侧壁上。在壳体下面还安装着柱面透镜60K、60M、60C、60Y、fθ透镜43a、43b及第1反射镜44a、44b、44c、44d。还有,在壳体下面安装着Y色用的长透镜50a和K色用的长透镜50d。在壳体100的上面安装着M色用的长透镜50c和C色用的长透镜50b。另外,长透镜50a、50b、50c摆动自如地支承在支架构件90a、90b、90c上,并通过支架构件90a、90b、90c被安装在壳体上。Y色用的长透镜50a、M色用的长透镜50c和C色用的长透镜50b可摆动地支承在支架构件90a、90b、90c上,可对从长透镜50的发射面发射的激光发射角进行调整。另一方面,K色用的长透镜50d直接固定在壳体上面。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可以K色的扫描线为基准,对从长透镜50的发射面发射的激光发射角进行调整。因此,K色用的长透镜50d不需可摆动地支承在支架构件上。由此,只将K色用的长透镜50d直接固定在壳体上面,可减少部件数。
在壳体100的下面还安装着第2反射镜46a、46b、46c、46d和第3反射镜47a、47b、47c、47d。
在壳体上面的大致中央部设有向下方凹入的收纳多面镜电机150用的收纳部110,在该收纳部110的侧壁上配设着绝热玻璃42。多面镜电机150由螺钉紧固在该收纳部110的底部。
在壳体100的上部安装着上盖构件120,在壳体的下部安装着下盖构件130。在上盖构件120上的四处设有分别使写入光Lk、Lm、Lc、Ly通过的开口,在这些开口上安装着防尘玻璃48a、48b、48c、48d。通过安装该上盖构件120和下盖构件130,可抑制垃圾和灰尘附着在光写入单元4的透镜和反射镜等的光学系统元件上。下盖和上盖由树脂或金属板等材料构成。
根据基于从扫描器或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没有图示)输入的图像数据变换的光源信号,从光写入单元4的各光源单元70Y、70C、70M、70K发射写入光。发射的写入光Ly、Lc、Lm、Lk通过后述的准直透镜,壳体100的孔隙部件111Y,111M,111C,111K,形成所定形状的写入光。通过该孔隙部件的写入光向柱面透镜60Y、60C、60M、60K射入,对写入光的面歪斜进行修正。通过柱面透镜60Y、60C、60M、60K后的写入光,再通过绝热玻璃42向多面镜41a、41b的侧面射入。当写入光射入多面镜41a、41b的侧面时,该写入光被进行偏转扫描。由多面镜41a、41b进行偏转扫描的写入光通过fθ透镜43a、43b。K色的写入光Lk通过长透镜50d,经由第1反射镜44d、第2反射镜46d、第3反射镜47d及防尘玻璃48d,照射于K色的感光体上,在K色的感光体上形成潜像图像。Y色的写入光Ly与K色的写入光Lk同样,通过长透镜50a,经由第1反射镜44a、第2反射镜46a、第3反射镜47a、及防尘玻璃48a,照射于Y色的感光体上,在Y色的感光体上形成潜像图像。M色的写入光Lm通过第1反射镜44c并通过长透镜50c,然后,经由第2反射镜46c、第3反射镜47c、防尘玻璃48c而照射于M色的感光体上,在M色的感光体上形成潜像图像。C色的写入光Lc与M色的写入光Lm同样,通过第1反射镜44b并通过长透镜50b,然后,经由第2反射镜46b、第3反射镜47b、及防尘玻璃48b,照射于C色的感光体上,在C色的感光体上形成潜像图像。
光源单元70发出的写入光因多面镜41a,41b,沿长度方向(主扫描方向)移动。若移动到长度方向一端,则主扫描方向的光点位置一下子切换到另一端。切换刚结束,此时K色写入光Lk不入射到第2反射镜46d,入射到配置在第2反射镜46d侧的K色用第1同步反射镜53d。入射到该K色用第1同步反射镜53d的K色写入光通过K色用第2同步反射镜54d,入射到第1同步传感器51a。
切换刚结束时M色写入光Lm不入射到第3反射镜47c,通过M色用第1同步反射镜53c,入射到第1同步传感器51a。
切换刚结束时C色写入光Lc不入射到第3反射镜47b,通过C色用第1同步反射镜53c,C色用第2同步反射镜54c,入射到第1同步传感器51b。
切换刚结束时Y色写入光Ly不入射到第1反射镜46a,通过Y色用第1同步反射镜53y,入射到第1同步传感器51b。
若写入光入射到第1同步传感器51a,51b,则第1同步传感器51a,51b输出同步信号。根据该同步信号,调整各色光源单元70Y,C,M,K的驱动时间等。
图6是光写入单元的Y色及C色的光源单元70Y,70C周边的放大立体图。如图所示,C色光源单元70C通过安装板80C安装在壳体侧壁100a上。在壳体100上,设有与C色光源单元70C对向的C色用的孔隙部件111C。该C色用的孔隙部件111C由壳体100构成。这样,由壳体100构成C色用的孔隙部件111C,减少孔隙部件组装工时数。没有必要设置孔隙部件作为另一部件,能减少部件数,降低装置成本。在该C色用的孔隙部件111C上设有两个开口部63C,64C。在光写入单元中,也可能从光源单元70C射出两写入光,在多面镜41a,41b一次使得两写入光或两以上写入光扫描,成为多光束扫描方式。本实施例的光写入单元在孔隙部件上设有两个开口部63C,64C,能与所述多光束扫描方式对应。另外,在侧壁100a和C色用的孔隙部件111C之间,设置筒状遮光部103C,用于遮住从C色的光源单元70C扩散的杂光。该遮光部103C也以壳体100构成,没有必要设置遮光部作为另一部件。因此,没有必要将遮光部安装在壳体上,能减少组装工时数。能减少零部件数,能降低装置成本。Y色的光源单元70Y也同样通过安装板80Y安装在壳体的侧壁100a上,在与Y色的光源单元70Y对向的位置设置由壳体构成的Y色用的孔隙部件111Y。另外,在侧壁100a和Y色用的孔隙部件111Y之间,设置由壳体构成的筒状遮光部103Y,用于遮住从Y色的光源单元70Y扩散的杂光。M色及K色也同样构成。这样,遮光部103遮住从光源单元70扩散的杂光,能防止杂光入射到光学系统元件上。因此,能抑制杂光入射到同步传感器51a,51b在不同时间输出同步信号,防止不能取得正确的同步,避免产生异常图像。另外,能抑制杂光入射到感光体10上产生黑条纹图像等异常图像。
图7是安装C色光源单元70C的壳体侧壁100a周边的放大立体图。
如图所示,在侧壁100a上设有安装开口部113C,C色的光源单元70C的一部分插入该安装开口部113C中,回转自如地安装着。在该安装开口部113C的周边三处设有定位面104C,105C,106C,用于C色的光源单元的定位。另外,在侧壁100上设有安装孔109C,其内周面加工有螺纹槽。只射出单写入光的光源单元场合,通过所述安装孔109C用螺钉固定光源单元。另外,在侧壁100a的上方,设有插入孔112C,用于插入后述的调整螺钉。射出两束写入光的光源单元场合,可以将光源单元回转自如地安装在侧壁100a上,通过调整螺钉使其回转。这样,本实施例的壳体100能与多光束扫描方式或单光束扫描方式对应。因此,能使得壳体100通用化,降低成本。安装其他色的光源单元的壳体侧壁100a的周边也具有同样的构成。
下面,说明光源单元70C。下面说明的光源单元是射出两束写入光的多光束扫描方式用的光源单元。多光束扫描方式使得从光源单元照射的写入光的垂直方向位置分别不同。该垂直方向位置与成像在感光体上的副扫描线方向的位置相对应,通过使得从光源单元照射的写入光的垂直方向位置分别不同,写入光在副扫描线方向的不同位置成像在感光体上。通过采用所述多光束扫描方式,能在感光体上一次使得两光束写入光扫描,能提高图像形成速度。
图8是多光束扫描方式用的C色光源单元70C的概略构成图,图9表示多光束扫描方式用的C色光源单元70C安装在壳体侧壁100a的状态。其他光源单元70Y,70M,70K也构成相同。光源单元70C包括作为光源部的两个激光二极管(没有图示),以及安装电子元件93C,连接器94C的控制板72C。该控制板72C通过螺钉91C,92C安装在保持架71C的里侧侧面。在保持架71C的前侧侧面,设有筒状的定位部73C,该定位部73C插入图7所示的壳体侧壁100a的安装开口部113C。在该定位部73C的内周,设有分隔壁74C,遮断各激光二极管的光。另外,在保持架71C的前侧侧面的三处设有定位突起75C,76C,77C。定位突起75C与图7所示定位面104C相接,定位突起76C与定位面106C相接,定位突起77C与定位面105C相接。另外,在该光源单元70C设有准直透镜,其安装在透镜架(没有图示)上。在保持架71C的侧壁设有插入槽141C及弹簧支承部142C,调整螺钉144C插入所述插入槽141C中,所述弹簧支承部142C支承调整弹簧143C。还设有销槽145C,其与设在调整螺钉144C上的销(没有图示)嵌合。
上述射出两光束写入光的多光束扫描方式用的光源单元70C通过安装板80C安装在壳体100上。图10表示通过安装板80C将C色光源单元70C安装在壳体上之前的状态,图11表示通过安装板80C将C色光源单元70C安装在壳体上之后的状态。如图10所示,C色的光源单元的保持架71C的下面两处设有切口部77C,78C。在安装板80C上设有与所述切口部77C,78C的底部相接的突状部84C,85C。该突状部84C,85C与切口部77C,78C的底部相接,光源单元70C能相对壳体侧壁100a无晃动地安装着。在该安装板80C上设有与定位面105C的侧面108C嵌合的第1嵌合部81C。另外,设有与定位面106C的侧面107C嵌合的第2嵌合部82C。在安装板80C上设有与保持架71C的侧面嵌合的第3嵌合部83C。所述第1嵌合部81C,第2嵌合部82C,第3嵌合部83C分别向下方弯曲成为板簧状。并且,通过使得第1嵌合部81C与侧面108C嵌合,第2嵌合部82C与侧面107C嵌合,第3嵌合部83C与保持架71C嵌合,光源单元70C安装在壳体侧壁100a上。如图9所示,在安装板80的上面和保持架下面之间形成间隙,光源单元能以筒状定位部73C为中心摆动所述空隙份。
多光束扫描方式用的光源单元70C场合,两光束写入光的垂直方向的间隔作为感光体上写入光的副扫描方向的间隔(间距)体现。因此,如图9所示,设置间距调整部140C,用于调整感光体上两光束写入光的间距,能调整写入光的间距。间距调整部140C设有具有销(没有图示)的调整螺钉144C,该调整螺钉144C的销与设在光源单元70C的保持架71C上的销槽145C嵌合。间距调整部140C设有调整弹簧143C,对保持架71C赋能。如图7所示的调整螺钉144C插入贯通孔112C,在该贯通孔112C上设置螺纹槽,螺纹固定所述调整螺钉144C。若回转调整螺钉144C,调整螺钉144C回转同时,朝着调整弹簧143C的赋能方向移动。于是,光源单元70C的保持架71C通过调整螺钉144C的销(没有图示)以筒状的定位部73C为中心回转。这样,调整写入光的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将孔隙部件111设在壳体100上,与光源单元70设为别体。当孔隙部件与光源单元70设为一体场合,使用间距调整部140C使得光源单元70C回转时,孔隙部件也回转。若孔隙部件回转,入射角变大,副扫描线方向的写入光的偏差变大,在主扫描方向的各处,图像倍率产生偏差,图像质量低下。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将孔隙部件与光源单元设为别体,孔隙部件不会回转。因此,能抑制相对感光体的入射角变大,能抑制副扫描方向写入光的偏差变大。
图12A表示孔隙部件111CB,其包括没有设置斜度的开口部63CB,64CB,图12B表示孔隙部件111C,其包括设置斜度的开口部63C,64C。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B所示,孔隙部件111C的开口部63C,64C的截面设有斜度,朝着安装开口部113C(参照图7),逐渐变大。
如图12A及12B所示,直径d0B及d0分别表示由准直透镜61C或62C准直的光束Lc的直径。直径dB表示所希望的进入开口部63CB或64CB的光束Lc的有效径,其相对孔隙部件111CB为直角,直径d表示所希望的进入开口部63C或64C的光束Lc的有效径,其相对孔隙部件111C为直角。直径d1B表示进入开口部63CB或64CB的光束Lc的有效径,其相对孔隙部件111CB倾斜,直径d1表示进入开口部63C或64C的光束Lc的有效径,其相对孔隙部件111C倾斜。
如图12A所示,当开口部63CB,64CB没有设置斜度时,通过孔隙部件111CB的开口部63CB,64CB的光束Lc的有效径d1B与所希望的光束Lc的有效径dB差别很大。另一方面,如图12B所示,当开口部63C,64C具有斜度时,孔隙部件111C靠近开口部63C,64C处具有薄的厚度。因此,通过孔隙部件111C的开口部63C,64C的光束Lc的有效径d1与所希望的光束Lc的有效径d差别不大。
当孔隙部件111C整体形成为薄壁时,孔隙部件111C的强度低下,不能良好地形成开口部63C,64C。尤其,以树脂注塑成形形成该孔隙部件111C场合,仅仅孔隙部件111C成为薄壁,因厚度不等会引起壁厚收缩,导致开口部63C,64C的形状精度变差。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通过注塑成形等树脂模塑成形形成。图13是遮光部周边的金属模结构截面图。如图所示,由朝上方向开模的上金属模201及朝下方向开模的下金属模202组合,在壳体的成为侧壁的部分或成为内壁的部分形成模腔。另外,上金属模201和下金属模202组合时,形成杯状插入空间,用于插入模具镶块203。模具镶块203能沿着与上金属模201及下金属模202的开模方向直交的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进退。在模具镶块203的沿前进方向的前端面203a设有孔隙形成突起203b。
模具镶块203在上金属模201和下金属模202组合状态下插入所述插入空间,使得孔隙形成突起203b与上金属模201的孔隙部件形成部201a相接。于是,模具镶块203外周面与上金属模201之间,以及模具镶块203外周面与下金属模202之间,形成模腔。另外,模具镶块203的沿前进方向的前端面203a与上金属模201的孔隙形成部之间也形成模腔。若将模具镶块203插入所述插入空间,向模腔充填熔融树脂,形成壳体100。这时,在模具镶块203外周面与上金属模201之间,以及模具镶块203外周面与下金属模202之间的模腔都充填树脂,形成遮光部,模具镶块203的沿前进方向的前端面203a与上金属模201的孔隙形成部之间的模腔也充填树脂,形成孔隙部件。熔融树脂一固化,使得模具镶块203后退。接着,打开上金属模201及下金属模202,取出壳体100。这样,遮光部及孔隙部件与壳体形成为一体。
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写入装置,通过遮光部遮住来自光源部的扩散光或来自设在光源部和孔隙部件之间的准直透镜等光学透镜的内部反射光。因此,能防止内部反射光或光源部的扩散光泄漏到达潜像载置体表面,或防止上述同步传感器受光。另外,孔隙部件及遮光部成为壳体的一体物,能减少组装工时数及零部件数。
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写入装置,上述光源部设在光源单元中,用于安装光源单元的安装开口部设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很容易安装或卸下光源单元。通过遮光部能防止安装或卸下光源单元时,从安装开口部进入的灰尘或垃圾进入配置光学系统元件的壳体的内部区域。
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写入装置,光源单元包括复数光源部,通过使用多光束方式,能使得上述复数光源部产生的光沿着上述潜像载置体表面上的不同扫描线同时成像,能提高图像形成速度。
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写入装置,光源单元回转自如地安装在上述安装开口部,使得光源单元回转,能调整感光体上写入光的写入位置的间隔(间距)。
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写入装置,上述孔隙部件的开口部的贯通方向和安装开口部的贯通方向大致同一。这样,在通过树脂注塑成形形成壳体的金属模内,从与金属模的打开方向直交的方向插入模具镶块,用于形成安装开口部及孔隙部件的遮光壁,在模具镶块的用于形成孔隙部件的遮光壁的部分设置突起,使得该突起与上模的用于形成孔隙部件的遮光壁的部分相接,在该状态下注塑成形,能将安装开口部和孔隙部件的开口部在成形壳体时一下子形成。
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写入装置,通过设有上述光源单元复数个,能与设有复数感光体的串列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对应。各光源单元设置所述遮光部,能用遮光部遮住从各光源单元发出的散乱的杂光。因此,能防止杂光到达潜像载置体表面,或防止上述受光手段受光。
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写入装置,通过作为偏转器的多面镜使得来自复数光源单元的光偏转,能减少偏转器数,降低成本。
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写入装置,将上述孔隙部件的开口部的截面形状设为锥形,朝着上述贯通孔变大,即使光源部相对孔隙部件开口部成为斜向,也能抑制通过孔隙部件整形的写入光的有效径和所希望的有效径发生大幅度差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成形装置,因为具有上述本发明(1)~(8)的光写入装置,能提供质量良好的图像。
根据本实施例的壳体形成方法,在组合金属模内,从与金属模的打开方向直交的方向插入模具镶块,形成成为孔隙部件的部分以及成为遮光部的部分的模腔。接着,将熔融树脂充填到模腔中,形成孔隙部件及遮光部。这样,通过使得模具镶块沿着与金属模的打开方向直交的方向进退,能形成孔隙部件及遮光部作为壳体的一体物。另外,在形成壳体时能一下子形成孔隙部件及遮光部,与成形壳体后再通过切削加工等其他工序形成孔隙部件及遮光部场合相比,能减少制造工序。
上面参照

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写入装置,在其壳体中收纳有发光的光源部;偏转器,使所述光源部发生的光沿主扫描方向进行偏转扫描;成像透镜,用于使得由该偏转器进行偏转的光在潜像载置体表面上成像;其特征在于设有孔隙部件及遮光部,所述孔隙部件将所述光源部发生的光整形为所定形状,所述遮光部遮覆从该光源部到孔隙部件的由所述光源部发生的光的光路,使得所述孔隙部件及遮光部作为所述壳体的一体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部设在光源单元中,在上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安装开口部,用于安装该光源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单元具有复数光源部,使得所述复数光源部发生的光同时成像在所述潜像载置体表面上的不同扫描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单元回转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开口部上。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个所述的光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孔隙部件的开口部的贯通方向与所述安装开口部的贯通方向大致同一。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个所述的光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复数个上述光源单元,各光源单元设有所述孔隙部件及遮光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使得从复数光源单元射出的光偏转的单一的偏转器作为上述偏转器。
8.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个所述的光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孔隙部件的开口部的截面形状设为锥形,朝着上述安装开口部变大。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如权利要求1~8之任一项所述的光写入装置。
10.一种壳体成形方法,使用互相对向的两个壳体成形金属模,模具镶块及孔隙成形金属模,成形权利要求1~8之任一项所述的光写入装置的壳体,所述模具镶块沿着与所述壳体成形金属模的开模方向大致直交的方向进退自如,沿着前进方向的前端面上设有孔隙部件开口部形成突起,所述孔隙成形金属模与形成孔隙部件的该壳体金属模成为一体或别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合模工序,使得壳体成形金属模互相叠合,形成用于插入所述模具镶块的插入空间,壳体成形金属模合模;插入工序,使得所述孔隙形成突起与所述孔隙部件形成金属模相接,同时,朝着与该壳体成形金属模的开模方向大致直交的方向使得模具镶块前进,插入所述插入空间,在模具镶块外周面和该壳体金属模之间,形成模腔;充填工序,向由壳体金属模和模具镶块形成的模腔注入熔融树脂;开模工序,熔融树脂固化后,使得模具镶块后退之后,打开所述壳体成形用金属模;成形作为壳体的一体物的孔隙部件及遮光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光写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壳体成形方法。通过遮光部遮住来自光源部的扩散光,或来自设在光源部和孔隙部件之间的准直透镜等的光学透镜的内部反射光。因此,能防止内部反射光或光源部的扩散光泄漏到达潜像载置体表面,或防止上述同步传感器受光。另外,孔隙部件及遮光部成为壳体的一体物,能减少组装工时数及零部件数。提供不增加零部件数及组装工时数、能抑制内部反射光或光源部的扩散光泄漏的光写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壳体成形方法。
文档编号B29C45/26GK1991437SQ20061017141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8日
发明者吉泽浩, 山川健志, 庄司胜则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