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765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尤其是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
技术背景光、电线缆通常用于架空、管道、直埋敷设,随着通信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同一根 杆塔或同一根管道中会敷设上多根线缆,这些线缆又会属于不同的运营商,由于线缆 的外观都为黑色,故对于维护来说非常不方便,因此,需要有醒目的标识,通常是将 线缆的外表皮做成不同的颜色;然而,由于彩色缆价格昂贵,而且不能有效地防止紫 外辐射,因此,运营商需要在单根线缆外表皮上有彩色条纹。为此,需要专门的模具。 现有的模具采用相互独立的模芯单元、模盖单元、分色单元相结合的方式,分色单元置于模盖单元内,由于通常情况下不可见,因此,给安装、调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它是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它包含模芯单元1和模盖单元2;模芯单元l前 端有缆芯柱11,中间有模芯体17、固定夹持部分13,后端有固定部分14、固定部分 14上设有螺纹、固定部分14的末端上有倒角15,模芯单元1内部有中空的模芯腔16; 所述缆芯柱11内部设有缆芯孔111,缆芯孔111与模芯腔16是连通的,所述的模芯单 元1为一体式结构;模盖单元2由位于前端的出料端25和位于后端的模盖体24组成, 模盖体24内部设有模盖腔26,出料端25的前端面处设有出料孔21,出料孔21与模 盖腔26是相通的;所述模盖腔26为圆柱台结构,靠近出料孔21处截面积较小,所述 出料孔21为圆柱孔;所述模盖单元2为一体化式结构;其特征是该模具中还包含一 模套单元3;模套单元3外形为一头中空的圆柱体,其模套侧壁334的后端处,有纵向 贯穿模套侧壁334的注塑孔333,模套侧壁334内部形成的模套孔336与模套单元3前 端面335上的安装孔331是相互连通的;模盖单元2的表面靠近后端处有一分色环23, 自分色环向模盖单元2的表面靠近前端延伸有至少一个分流槽33,每个分流槽33上都 有自上而下贯穿模盖体24的壁的分色孔34;所述每个分流槽33与分色环23是连通的,4且分流槽33与分色环23都未贯通穿模盖体24的壁体;上述所述模套侧壁334的内表 面有螺纹,模盖体24外表面有螺牙,且所述螺纹与螺牙是相匹配的;上述所述模套单 元3为一体式结构。上述所述模芯体17、模盖腔26的外形为都为圆柱台形,窄小部分靠近各自相应的 模芯或模盖的前端;所述圆柱台延伸形成的圆锥体的顶角范围为10" 50°,优选15±5°; 所述模盖腔26形成的圆锥体的顶角不小于所述模芯体17形成的圆锥体的顶角。上述所述缆芯孔111为圆柱形孔,且缆芯孔111的孔径比出料孔21的孔径要小。上述所述缆芯柱11的长度大于出料端25的长度。上述所述出料端25的外径小于安装孔331内径。上述所述模套侧壁334的内径大于模盖体24的外径。上述所述出料端25的外径小于模盖体24的外径。上述所述模套单元3的长度略小于模盖单元2的长度。上述所述分色环23为一键槽、半圆柱、或环通模盖体24表面的凹槽。上述所述分色孔34的直径为出料孔21之直径的1/50 1/5。上述所述分色孔34的个数为1、 2、 3或4个,当有2个及以上时,所有色孔34 的中心轴位于同一平面上,而且其沿模盖腔26的圆周呈均匀分布。 上述所述分流槽33为柱形槽。 上述所述分流槽33与分色环23是相垂直的。当要生产双色线缆时,先将模芯单元1安装在护套挤塑机上,可以通过工具夹持固 定夹持部分13,由于固定部分14上设有螺纹,因此,可将模芯单元1顺利地安装好; 接着,将模盖单元2安装在模芯单元1夕卜,只要注意将缆芯柱11置入出料孔21,并处 于中间位置;并注意将缆芯柱11的前端面与出料端25前端面大致处于一个平面,即 可固定住模盖单元2;然后,将模套单元3旋在模盖单元2上至注塑孔333与分色环 23完全对准为止;接着开主机挤塑;挤塑时,缆芯穿过模芯腔16、缆芯孔lll、出料 孔21,护套料从模盖腔26进入挤包在缆芯上,由于同时,在注塑孔333中注入了不同 颜色的护套料,此护套料经过分色环23输送到分流槽33中,又通过分色孔34将该料 同时挤包在线缆上,形成了双色线缆;这样,不同颜色的护套料就永久性地镶嵌在线 缆上,达到了清楚辩认的目的;而且,护套料依然具有防紫外辐射的效果;当然,所 述的缆芯可以为光缆的缆芯、电缆的缆芯,还可以为光、电缆的护套成品。当然,该模具还可用于生产双色的管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与调试、用此模具生产的光电缆更易被识别;各色条的对称性更好且镶嵌地更加牢固;且色条的宽度与厚度可以调节。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芯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盖单元的实施实例一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沿A-A向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一模盖单元与模套单元安装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中模套单元沿B-B向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模盖单元的实施实例二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模盖单元的实施实例三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沿C-C向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模盖单元的实施实例四的立体示意图;图IO为图10沿D-D向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实施实例一请参见图1至图5,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它包含模芯单元1和模盖单 元2;模芯单元l前端有缆芯柱ll,中间有模芯体17、固定夹持部分13,后端有固定 部分14、固定部分14上设有螺纹、固定部分14的末端上有倒角15,模芯单元l内部有模芯腔16;所述缆芯柱ll内部设有缆芯孔lll,缆芯孔111与模芯腔16是连通的,所述的模芯单元1为一体式结构;模盖单元2由位于前端的出料端25和位于后端的模 盖体24组成,模盖体24内部设有模盖腔26,出料端25的前端面处设有出料孔21, 出料孔21与模盖腔26是相通的;所述模盖腔26为圆柱台结构,靠近出料孔21处截面积较小,所述出料孔21为圆柱孔;其特征是该模具中还包含一模套单元3;模套单元3外形为一头中空的圆柱体,其模套侧壁334的后端处,有纵向贯穿模套侧壁334 的注塑孔333,模套侧壁334内部形成的模套孔336与模套单元3前端面335上的安装 孔331是相互连通的;模盖单元2的表面靠近后端处有一分色环23,自分色环向模盖 单元2的表面靠近前端延伸有一个分流槽33,分流槽33上有自上而下贯穿模盖体24 的壁的分色孔34;分流槽33与分色环23是连通的,且分流槽33与分色环23都未贯 通穿模盖体24的壁体;上述所述模套侧壁334的内表面有螺纹,模盖体24外表面有 螺牙,且所述螺纹与螺牙是相匹配的;分流槽33为柱形槽;所述分色环23为一半圆柱;所述分色孔34的直径为出料孔21之直径的1/20;它的原理为当要生产双色线缆时,先将模芯单元1安装在护套挤塑机上,可以通过工具夹持固定夹持部分13,由于固定部分14上设有螺纹,因此,可将模芯单元l顺 利地安装好;接着,将模盖单元2安装在模芯单元1外,只要注意将缆芯柱ll置入出 料孔21,并处于中间位置;并注意将缆芯柱11的前端面与出料端25前端面大致处于一 个平面,即可固定住模盖单元2;然后,将模套单元3旋在模盖单元2上至注塑孔333 与分色环23完全对准为止;接着开主机挤塑;挤塑时,缆芯穿过模芯腔16、缆芯孔 111、出料孔21,护套料从模盖腔26进入挤包在缆芯上,由于同时,在注塑孔333中 注入了不同颜色的护套料,此护套料经过分色环23输送到分流槽33中,又通过分色孔 34将该料同时挤包在线缆上,形成了具有单根彩色条的双色线缆;这样,不同颜色的 护套料就永久性地镶嵌在线缆上,达到了清楚辩认的目的;当然,所述的缆芯可以为光缆的缆芯、电缆的缆芯,还可以为光、电缆的护套成品,更进一步地,没有缆芯的情 况下,达引拉伸,形成中空的且表面带彩色条的管材。适当地调节主机与色条注塑机 的压力,可以调节彩条的宽度与深度。实施实例二请参见图l、图4、图5及图6,基本同实施实例一,不同点在于模盖单元2,模盖 单元2中,模盖单元2的表面靠近后端处有一分色环23,分色环23为环通模盖体24 表面的凹槽,自分色环向模盖单元2的表面靠近前端延伸有二个分流槽33,每个分流槽 33上都有自上而下贯穿模盖体24的壁的分色孔34;所述每个分流槽33与分色环23 是连通的,且分流槽33与分色环23都未贯通穿模盖体24的壁体;分色孔34的个数 为2个,分色孔34的中心轴位于同一平面上,而且其沿模盖腔26的圆周呈均匀分布。 因此,可生产出带2根彩条线的光、电缆;且彩条线为对称分布的。 实施实例三请参见图l、图4、图5、图7及图8,基本同实施实例二,不同点在于模盖单元2, 模盖单元2中,模盖单元2的表面靠近后端处有一分色环23,分色环23为环通模盖体 24表面的凹槽,自分色环向模盖单元2的表面靠近前端延伸有三个分流槽33,每个分 流槽33上都有一个自上而下贯穿模盖体24的壁的分色孔34;所述每个分流槽33与分 色环23是连通的,且分流槽33与分色环23都未贯通穿模盖体24的壁体;分色孔34 的个数为2个,分色孔34的中心轴位于同一平面上,而且其沿模盖腔26的圆周呈均 匀分布。因此,可生产出带3根彩条线的光、电缆;且彩条线为对称分布的。 实施实例四请参见图l、图4、图5、图9及图10,基本同实施实例三,不同点在于模盖单元 2,模盖单元2中,模盖单元2的表面靠近后端处有一分色环23,分色环23为环通模 盖体24表面的凹槽,自分色环向模盖单元2的表面靠近前端延伸有四个分流槽33,每 个分流槽33上都有一个自上而下贯穿模盖体24的壁的分色孔34;所述每个分流槽33 与分色环23是连通的,且分流槽33与分色环23都未贯通穿模盖体24的壁体;分色 孔34的个数为2个,分色孔34的中心轴位于同一平面上,而且其沿模盖腔26的圆周 呈均匀分布。因此,可生产出带4根彩条线的光、电缆;且彩条线为对称分布的。 至此,完成了本实用新型的任务。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模芯体17、模盖腔26的外形为都为圆柱台形,窄小部 分靠近各自相应的模芯或模盖的前端;所述圆柱台延伸形成的圆锥体的顶角范围为 10°~50°,优选15±5°;所述模盖腔26形成的圆锥体的顶角不小于所述模芯体17形成 的圆锥体的顶角。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缆芯孔111为圆柱形孔,且缆芯孔111的孔径比出料
孔21的孔径要小。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缆芯柱11的长度大于出料端25的长度。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出料端25的外径小于安装孔331内径。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模套侧壁334的内径大于模盖体24的外径。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出料端25的外径小于模盖体24的外径。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模套单元3的长度略小于模盖单元2的长度。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分色孔34的直径为出料孔21之直径的1/50 1/5。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模芯单元1、模盖单元2、模套单元3都为一体式结构,
且材料都为钢材。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分流槽33与分色环23是相垂直的。
当然,作为另外的一套实施方法,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分流槽33还可以延
伸到出料端25处,且同时分色孔34贯穿出料端25,且与出料孔21相通。
当然,该模具还可用于生产双色的管道及其它可以想像、应用的不同技术领域。 当然,还可以该模具作稍微的改动,如实施例四中,将整体环通的分色环23改为
两部分,通过增加一个注塑孔,即可生产三色线、三色管,等等,不一而足。
本文具体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和目前的优选实施例,应当理解,本实
用新型构思可以按其他种种形式实施运用,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据此作出
变形,只要是符合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同样的实用新型创造,它们同样落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它包含模芯单元(1)和模盖单元(2);模芯单元(1)前端有缆芯柱(11),中间有模芯体(17)、固定夹持部分(13),后端有固定部分(14)、固定部分(14)上设有螺纹、固定部分(14)的末端上有倒角(15),模芯单元(1)内部有模芯腔(16);所述缆芯柱(11)内部设有缆芯孔(111),缆芯孔(111)与模芯腔(16)是连通的,所述的模芯单元(1)为一体式结构;模盖单元(2)由位于前端的出料端(25)和位于后端的模盖体(24)组成,模盖体(24)内部设有模盖腔(26),出料端(25)的前端面处设有出料孔(21),出料孔(21)与模盖腔(26)是相通的;所述模盖腔(26)为圆柱台结构,靠近出料孔(21)处截面积较小,所述出料孔(21)为圆柱孔;所述的模盖单元(2)为一体式结构;其特征是该模具中还包含一模套单元(3);模套单元(3)外形为一头中空的圆柱体,其模套侧壁(334)的后端处,有纵向贯穿模套侧壁(334)的注塑孔(333),模套侧壁(334)内部形成的模套孔(336)与模套单元(3)前端面(335)上的安装孔(331)是相互连通的;模盖单元(2)的表面靠近后端处有一分色环(23),自分色环向模盖单元(2)的表面靠近前端延伸有至少一个分流槽(33),每个分流槽(33)上都有自上而下贯穿模盖体(24)的壁的分色孔(34);所述每个分流槽(33)与分色环(23)是连通的,且分流槽(33)与分色环(23)都未贯通穿模盖体(24)的壁体;上述所述模套侧壁(334)的内表面有螺纹,模盖体(24)外表面有螺牙,且所述螺纹与螺牙是相匹配的;所述的模套单元(3)为一体式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模芯体(17)、模盖腔(26)的外形为都为圆柱台形,窄小部分靠近各自 相应的模芯或模盖的前端;所述圆柱台延伸形成的圆锥体的顶角范围为·10° 50°,优选15±5°;所述模盖腔(26)形成的圆锥体的顶角不小于所述模 芯体(17)形成的圆锥体的顶角。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分流槽(33)与分色环(23)是相垂直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缆芯孔(lll)为圆柱形孔,且缆芯孔(111)的孔径比出料孔(21)的孔径 要小。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缆芯柱(11)的长度大于出料端(25)的长度。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出料端(25)的外径小于安装孔(331)内径;所述的出料端(25)的外径小 于模盖体(24)的外径。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模套侧壁(334)的内径大于模盖体(24)的外径;所述的模套单元(3)的 长度略小于模盖单元(2)的长度。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分色环(23)为一键槽、半圆柱、或环通模盖体(24)表面的凹槽。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分色孔(34)的直径为出料孔(21)之直径的1/50~1/5。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色孔(34)的个数为1、 2、 3或4个,当有2个及以上时,所有分色 孔(34)的中心轴位于同一平面上,而且其沿模盖腔(26)的圆周呈均匀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它包含模芯单元(1)和模盖单元(2);其特征是该模具中还包含一模套单元(3);其模套侧壁(334)上有纵向贯穿模套侧壁(334)的注塑孔(333),模套侧壁(334)内部形成的模套孔(336)与模套单元(3)前端面(335)上的安装孔(331)是相互连通的;模盖单元(2)的表面有一分色环(23),自分色环向模盖单元(2)前端延伸有至少一个分流槽(33),分流槽(33)上都有自上而下贯穿模盖体(24)的壁的分色孔(34);分流槽(33)与分色环(23)是连通的,且与分色环(23)都未贯通穿模盖体(24)的壁体;模套侧壁(334)的内表面有与模盖体(24)外表面的螺牙相匹配的螺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与调试、用此模具生产的光电缆更易被识别;各色条的对称性更好且镶嵌地更加牢固;且色条的宽度与厚度可以调节。
文档编号B29C47/20GK201413740SQ200920155589
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1日
发明者沈群华 申请人:沈群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