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零件注塑组装多用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7522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零件注塑组装多用模的制作方法
多零件注塑组装多用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射成型,即迫使所需成型材料容量通过注口进入闭合所用的设备,制造多层的或多色的制品,尤指一种多零件注塑组装多用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注塑用模仅能生产一个零件,若要生产多个零件的组装产品,必须分多次成型后再进行组装,例如要生产四个零件的产品,要经过四次成型和一次组装五个步骤1、成型第一零件;2、成型第二零件;3、成型第三零件;4、成型第四零件;5、组装成产品。这种生产方法需4套成型设备,一套组装设备,耗费人工多,生产周期长,并且增加了品控,周转等中间环节。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客户要求的产品交期越来越短,产品利润越来越低的情况下,许多企业都在寻求降低成本,节省人工,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技术。现有技术的这种生产方法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耗费人工少,生产周期短,并且能减少品控,周转等中间环节的多零件注塑组装多用模。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零件注塑组装多用模,包括有前模和后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于后模中的第一镶件、第二镶件和第三镶件、模具内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行位、第二行位、第一斜导柱、第二斜导柱、第一铲机和第二铲机,其中前摸有第一零件、第二零件、第三零件和第四零件的前模型腔、流道、和进胶点;第一镶件、第二镶件、第三镶件分别与后模组成第一零件,第二零件和第三零件的后模型腔;第一镶件、第二镶件、第三镶件分别以与之相联的转轴成中心对称;第一镶件通过螺钉与第一转轴相联;第一转轴穿过后模与第一齿轮相联;第二镶件2通过螺钉与第二转轴相联;第二转轴穿过后模与第二齿轮相联;第三镶件通过螺钉与第三转轴相联;第三转轴穿过后模与第三齿轮相联;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共同与第四齿轮啮合,斜导柱与铲机装在前模,行位装在后模,合模时铲机压紧行位,开模时斜导柱带动行位移动。生产时,前后模合模,多色注塑机通过注射系统分别向第一零件第二零件第三零件的型腔内注入胶料,之后冷却成型。然后模具开模,开模后状态如附图3。开模后通过动力系统推动第一镶件、第二镶件、第三镶件以及分别与它们相联的第一转轴、第一齿轮、第二转轴、第二齿轮、第三转轴、第三齿轮至镶件完全在后模外。然后通过另一动力系统推动第四齿轮转动,驱动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转动,从而第一齿轮推动第一转轴,第一镶件连同第一零件转动180度,第二齿轮推动第二转轴,第二镶件连同第二零件转动180度,第三齿轮推动第三转轴,第三镶件连同第三零件转动180度,把三个零件组装在一起并形成第四零件的型腔。然后第一镶件连同第一零件、第二镶件连同第二零件、第三镶件连同第三零件回退到后模内,然后合模,在合模时装配在前模上的第一斜导柱和第一铲机推动装配在后模上的滑块把三个零件夹紧并精定位。然后注塑机向第四零件的型腔内注入相应的胶料,(同时注塑机也向第一零件,第二零件,第三零件的型腔内注入相应的胶料),之后冷却成型,以此完成整个成品的生产,然后循环。本发明的各个成型件的后模型腔由该模具的后模与相应的镶件组成,其中各个镶件通过螺钉与之相联的转轴成中心对称,转轴穿过后模与齿轮机构相联,且镶件,转轴,齿轮能作180度回转,过程是模具第一次合后成型三个零件之后开模,然后各镶件以及与之相联的机构,通过动力系统分别带同三个零件旋转180度完成三个零件的组装且形成第四零件的型腔,之后模具闭合完成第四零件的成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耗费人工少,生产周期短,并且能减少品控,周转等中间环节。

·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图I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广品成型后的不意图。图3是本发明开模状态后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本发明生产了三个零件并形成第四零件型腔的状态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本发明合模状态示意图。图中11为第一零件、12为第二零件、13为第三零件、14为第四零件、21为前模、22为后模、31为第一镶件、32为第二镶件、33为第三镶件、41为第一斜导柱、42为第二斜导柱、51为第一伊机、52为第二伊机、61为第一行位、62为第二行位、71为第一转轴、72为第二转轴、7三为第三转轴、81为第一齿轮、82为第二齿轮、83为第三齿轮、84为第四齿轮、9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本发明一种多零件注塑组装多用模,包括有前模21和后模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于后模22中的第一镶件31、第二镶件32和第三镶件33、模具内的第一转轴71、第二转轴72、第三转轴73、第一齿轮81、第二齿轮82、第三齿轮83、第四齿轮84、第一行位61、第二行位62、第一斜导柱41、第二斜导柱42、第一纟产机51和第二纟产机52,其中前摸21有第一零件11、第二零件12、第三零件13和第四零件14的前模型腔、流道、和进胶点;第一镶件31、第二镶件32、第三镶件33分别与后模22组成第一零件11,第二零件12和第三零件13的后模型腔;第一镶件31、第二镶件32、第三镶件33分别以与之相联的转轴成中心对称;第一镶件31通过螺钉与第一转轴71相联;第一转轴71穿过后模22与第一齿轮81相联;第二镶件32通过螺钉与第二转轴72相联;第二转轴72穿过后模22与第二齿轮82相联;第三镶件33通过螺钉与第三转轴73相联;第三转轴73穿过后模22与第三齿轮83相联;第一齿轮81、第二齿轮82、第三齿轮83共同与第四齿轮84啮合,斜导柱与铲机装在前模,行位装在后模,合模时铲机压紧行位,开模时斜导柱带动行位移动。
生产时,前后模21、22合模,多色注塑机通过注射系统分别向第一零件11第二零件12第三零件13的型腔内注入胶料,之后冷却成型。然后模具开模,开模后状态如附图3。开模后通过动力系统推动第一镶件31、第二镶件32、第三镶件33以及分别与它们相联的第一转轴71、第一齿轮81、第二转轴72、第二齿轮82、第三转轴73、第三齿轮83至镶件完全在后模22外。然后通过另一动力系统推动第四齿轮84转动,驱动与之哨合的第一齿轮81、第二齿轮82、第三齿轮83转动,从而第一齿轮81推动第一转轴71,第一镶件31连同第一零件11转动180度,第二齿轮82推动第二转轴72,第二镶件32连同第二零件11转动180度,第三齿轮83推动第三转轴73,第三镶件33连同第三零件13转动180度,把三个零件组装在一起并形成第四零件14的型腔,状态见附图5。然后第一镶件31连同第一零件11、第二镶件32连同第二零件12、第三镶件33连同第三零件13回退到后模22内,然后合模,在合模时装配在前模21上的第一斜导柱41和第一铲机51推动装配在后模22上的滑块把三个零件夹紧并精定位,状态见附图7。然后注塑机向第四零件14的型腔内注入相应的胶料,(同时注塑机也向第一零件,第二零件,第三零件的型腔内注入相应的胶料),之后冷却成型,以此完成整个成品的生产,然后循环。本发明的各个成型件的后模型腔由该模具的后模22与相应的镶件31、32或33组·成,其中各个镶件通过螺钉与之相联的转轴71、72或73成中心对称,转轴71、72和73穿过后模22与齿轮机构相联,且镶件,转轴,齿轮能作180度回转,过程是模具第一次合后成型三个零件之后开模,然后各镶件以及与之相联的机构,通过动力系统分别带同三个零件旋转180度完成三个零件的组装且形成第四零件的型腔,之后模具闭合完成第四零件的成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模具合模时同时推动滑块夹紧组件,使组件精确定位,并且保证在成型第四零件14时第一零件11、第二零件12和第三零件13不变形,第一次成型的各个零件的材料的熔融温度远高于第二次成型的零件材料的熔融温度。
权利要求
1. 一种多零件注塑组装多用模,包括有前模(21)和后模(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于后模(22)中的第一镶件(31)、第二镶件(32)和第三镶件(33)、模具内的第一转轴(71)、第二转轴(72)、第三转轴(73)、第一齿轮(81)、第二齿轮(82)、第三齿轮(83)、第四齿轮(84)、第一行位(61)、第二行位(62)、第一斜导柱(41)、第二斜导柱(42)、第一纟产机(51)和第二铲机(52),其中前摸(21)有第一零件(11)、第二零件(12)、第三零件(13)第四零件(14)的前模型腔、流道、和进胶点;第一镶件(31)、第二镶件(32)、第三镶件(33)分别与后模(22)组成第一零件(11),第二零件(12)和第三零件(13)的后模型腔;第一镶件(31)、第二镶件(32)、第三镶件(33)分别以与之相联的转轴成中心对称;第一镶件(31)通过螺钉与第一转轴(71)相联;第一转轴(71)穿过后模(22)与第一齿轮(81)相联;第二镶件(32)通过螺钉与第二转轴(72)相联;第二转轴(72)穿过后模(22)与第二齿轮(82)相联;第三镶件(33)通过螺钉与第三转轴(73)相联;第三转轴(73)穿过后模(22)与第三齿轮(83)相联;第一齿轮(81)、第二齿轮(82)、第三齿轮(83)共同与第四齿轮(84)啮合,斜导柱与铲机装在前模,行位装在后模,合模时铲机压紧行位,开模时斜导柱带动行位移动。
全文摘要
一种多零件注塑组装多用模,前模(21)有四个零件的前模型腔、流道、和进胶点;三个镶件分别与后模(22)组成第一零件(11),第二零件(12)和第三零件(13)的后模型腔;三个镶件分别以与之相联的转轴成中心对称并通过螺钉与转轴相联,穿过后模与齿轮相联;第一齿轮(81)、第二齿轮(82)、第三齿轮(83)共同与第四齿轮(84)啮合,斜导柱与铲机装在前模,行位装在后模,合模时铲机压紧行位,开模时斜导柱带动行位移动。其优点是耗费人工少,生产周期短,并且能减少品控,周转等中间环节。
文档编号B29C45/26GK102896739SQ20121037740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9日
发明者陈福明, 姚波, 蔡俊杰 申请人:鸿利达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